生育健康

大部分女性不想有月經?
2004.12.08
大部分女性不想有月經?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大部份人都認同女性每個月的月經來潮是自然現象,且不應該把月經當成疾病一樣看待。然而,卻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女性表示不想要有月經,且有三分之一的女性認為,如果有安全無虞且無須花費的方式可以使月經停止的話,她們會願意嘗試。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在2003年通過一項新的避孕藥使用方式,就是連續服用91天的避孕藥來抑制月經來潮,把女性一個月一次的生理期改變成3個月一次。在此之後,女性月經的必要性開始引起熱烈的爭論。   由美國一非營利組織,專業生殖健康協會(_ARHP__,Association of Reproductive Health Professionals_)所贊助,並曾刊登在美國_Conception_期刊一項針對1,470名年齡18-40歲女性,及512個醫學/療單位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大部份的婦女並不知道避孕藥可以用來改變或抑制月經;醫護人員中,則每10位就有8位曉得(其中90%為女性)、且每10位就有7位曾開給病患使用過。   此外,有50%的婦女認為每個月來一次月經是必要的;醫護人員中卻只有7%認為月經有其必要性。對此有專家指出,醫護人員對於女性月經的認知或認同,可能影響到他們告知女性關於月經及避孕藥方面的資訊是否是具選擇性的。   在這份問卷中,唯一婦女及醫護人員有相同意見的選項是,抑制月經的安全性仍需更多的研究,特別是針對長期使用是否有後遺症方面,更應該仔細觀察。因為長期使用會不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才是大家最關心、且是最具決定性的考慮因素。至於短期的副作用、未來生育能力的影響及花費則在其次。   其實大部份女性不喜歡每個月生理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月經來潮時的不便及經痛確實是極為惱人,然而應用人工的方式來改變、抑制自然的月經是否有其必要性,仍須審慎思考。    
+ read more
雌激素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2004.12.02
雌激素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丹麥一項最新研究表示,荷爾蒙療法所含的雌激素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且「累積服用多少」才是增加風險的因素,而非「服用多久」。   這項研究分析了376位年齡在35-79歲之間、未經子宮切除的卵巢癌患者,以及1111位同齡的健康婦女。這些婦女中曾經、或正在服用雌激素的累積劑量範圍約在0.04-41.1公克之間。研究發現,每多服用5公克的雌激素,會增加31%罹患卵巢癌的機率;而減少每日服用的劑量,大致上是可以減低風險的。另外,研究也顯示,黃體素服用的多寡對於卵巢癌則無影響。   丹麥的這項研究刊登在2004年11月8日的內科檔案(_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_) 期刊,並建議如果只為了更年期不規律的出血情形,單獨服用黃體素就好,如果非用雌激素不可,也務必使用最低劑量。    
+ read more
雌激素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2004.12.02
雌激素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丹麥一項最新研究表示,荷爾蒙療法所含的雌激素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且「累積服用多少」才是增加風險的因素,而非「服用多久」。   這項研究分析了376位年齡在35-79歲之間、未經子宮切除的卵巢癌患者,以及1111位同齡的健康婦女。這些婦女中曾經、或正在服用雌激素的累積劑量範圍約在0.04-41.1公克之間。研究發現,每多服用5公克的雌激素,會增加31%罹患卵巢癌的機率;而減少每日服用的劑量,大致上是可以減低風險的。另外,研究也顯示,黃體素服用的多寡對於卵巢癌則無影響。   丹麥的這項研究刊登在2004年11月8日的內科檔案(_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_) 期刊,並建議如果只為了更年期不規律的出血情形,單獨服用黃體素就好,如果非用雌激素不可,也務必使用最低劑量。
+ read more
荷爾蒙補充療法只應使用於短期改善更年期現象 
2004.11.30
荷爾蒙補充療法只應使用於短期改善更年期現象 
 HRT一直被作為舒緩更年期現象的藥物,2002年併用雌激素與黃體素藥丸的實驗亦因同樣的原因提前終止,而2004年年初美國已經實驗證實單獨服用雌激素將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在重新審視過這些研究結果後,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對於HRT提出了最新的建議: 1.      1.  HRT可繼續使用於有嚴重更年期現象的婦女 2.      2. 對於未受更年期現象之苦的女性來說,HRT是弊大於利 3.      3. 在開立HRT之前,應該讓婦女充分瞭解風險   再者,如果一位婦女已經使用HRT超過五年,他必須經過非常審慎地評估HRT的確符合他的利益,才可以繼續服用。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在重新審視過最近對於HRT的一些研究後認為:婦女使用HRT的時間越長,罹患乳癌的機率也就越高。因此,如果要長期使用,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建議一定要由醫師與更年期女性使用者共同衡量利弊得失後再決定。
+ read more
IVF安全性仍需更多調查  
2004.11.23
IVF安全性仍需更多調查  
自從1978年英國第一個人工授精(IVF, in vitro fertilization)的成功案例--「露意絲布朗」(Louise Brown)誕生後,26年來生殖科技不斷地在進步,許多不孕症夫妻也對於IVF抱持著希望的態度。然而英國政府資助的醫學研究委員會(_Medical Research Council_)在2004年11月22日表示,要証明人工授精手術安全的證據目前其實是不足的。試管嬰兒及母親仍然需更大量、並更精密的追蹤調查,以確保她們的健康。    
+ read more
美FDA加強對RU-486的警告 
2004.11.17
美FDA加強對RU-486的警告 
2003年9月間,美國加州一名18歲少女在服用RU-486之後,因子宮發炎造成敗血性休克死亡,成為美國境內第三起可能與RU-486有關的死亡案件。雖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為這起死亡案例與RU-486之間的關連並不明確,但反墮胎人士卻緊抓住這一個案,要求美國政府禁止這類人工流產藥物上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在2004/11/15表示,除了原有以加黑框的警告之外,將再加上可能引起嚴重發炎、大量出血等併發症的警語。 在美國,RU-486從2000年核准至今,已有36萬名女性曾經使用過,並有676件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通報,其中包括這三起的死亡案件、17件輸卵管外孕、72件嚴重出血、7件的細菌感染發炎、及不同程度的暈眩、不適。 在台灣則尚未有任何不良反應通報。然而台灣女人連線祕書長蔡宛芬表示,由於目前優生保健法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許多青少女因為不敢告知父母,所以私下用非法的管道取得藥物進行人工流產。而這則新聞事實上會讓我們憂慮青少女因私用藥物而可能發生意外或不幸。我們應該檢討優生保健法中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以確保青少女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目前為管制用藥,也就是一定要有醫師開處方籤才可購買服用。無論如何,為了妳的健康著想,請不要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一定要由合格的婦產科專科醫師指示使用。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