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3
IVF安全性仍需更多調查
自從1978年英國第一個人工授精(IVF, in vitro
fertilization)的成功案例--「露意絲布朗」(Louise
Brown)誕生後,26年來生殖科技不斷地在進步,許多不孕症夫妻也對於IVF抱持著希望的態度。然而英國政府資助的醫學研究委員會(_Medical
Research
Council_)在2004年11月22日表示,要証明人工授精手術安全的證據目前其實是不足的。試管嬰兒及母親仍然需更大量、並更精密的追蹤調查,以確保她們的健康。
+ read more
2004.11.17
美FDA加強對RU-486的警告
2003年9月間,美國加州一名18歲少女在服用RU-486之後,因子宮發炎造成敗血性休克死亡,成為美國境內第三起可能與RU-486有關的死亡案件。雖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為這起死亡案例與RU-486之間的關連並不明確,但反墮胎人士卻緊抓住這一個案,要求美國政府禁止這類人工流產藥物上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在2004/11/15表示,除了原有以加黑框的警告之外,將再加上可能引起嚴重發炎、大量出血等併發症的警語。
在美國,RU-486從2000年核准至今,已有36萬名女性曾經使用過,並有676件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通報,其中包括這三起的死亡案件、17件輸卵管外孕、72件嚴重出血、7件的細菌感染發炎、及不同程度的暈眩、不適。
在台灣則尚未有任何不良反應通報。然而台灣女人連線祕書長蔡宛芬表示,由於目前優生保健法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許多青少女因為不敢告知父母,所以私下用非法的管道取得藥物進行人工流產。而這則新聞事實上會讓我們憂慮青少女因私用藥物而可能發生意外或不幸。我們應該檢討優生保健法中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以確保青少女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目前為管制用藥,也就是一定要有醫師開處方籤才可購買服用。無論如何,為了妳的健康著想,請不要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一定要由合格的婦產科專科醫師指示使用。
+ read more
2004.11.17
美FDA加強對RU-486的警告
2003年9月間,美國加州一名18歲少女在服用RU-486之後,因子宮發炎造成敗血性休克死亡,成為美國境內第三起可能與RU-486有關的死亡案件。雖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為這起死亡案例與RU-486之間的關連並不明確,但反墮胎人士卻緊抓住這一個案,要求美國政府禁止這類人工流產藥物上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在2004/11/15表示,除了原有以加黑框的警告之外,將再加上可能引起嚴重發炎、大量出血等併發症的警語。
在美國,RU-486從2000年核准至今,已有36萬名女性曾經使用過,並有676件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通報,其中包括這三起的死亡案件、17件輸卵管外孕、72件嚴重出血、7件的細菌感染發炎、及不同程度的暈眩、不適。
在台灣則尚未有任何不良反應通報。然而台灣女人連線祕書長蔡宛芬表示,由於目前優生保健法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許多青少女因為不敢告知父母,所以私下用非法的管道取得藥物進行人工流產。而這則新聞事實上會讓我們憂慮青少女因私用藥物而可能發生意外或不幸。我們應該檢討優生保健法中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以確保青少女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目前為管制用藥,也就是一定要有醫師開處方籤才可購買服用。無論如何,為了妳的健康著想,請不要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一定要由合格的婦產科專科醫師指示使用。
+ read more
2004.11.08
卵巢「搬家」,育齡癌症婦女可保住生育力
育齡婦女在接受癌症治療,如放射線、化療與外科手術後,可能導致提前停經或喪失生育能力。但是現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女性,仍然有機會可以保留生育力。荷蘭醫界全球首例成功地將整個卵巢移植至手臂,讓一位罹患子宮頸癌的婦女在接受化療後,仍然能以自己的卵巢製造卵子,用來作試管嬰兒。
為避免育齡癌症婦女因放射線治療使卵巢功能遭到破壞,過去醫界曾經將患者的卵巢吊高一點,懸於小腸後面;如今則是整個卵巢乾坤大挪移至手臂上。這項全球首例的手術兩年前首次刊載在美國「癌症」期刊上,依據目前的文獻記載,卵巢組織移植最長存活時間約為18個月,原因是重新移植的卵巢組織遭到破壞,容易缺血死亡。
除了將卵巢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以外,還有另一種方式是將卵巢組織先取出冷凍,待患者結束療程後,再將卵巢組織植回肚皮下方或原來的卵巢。依據醫學期刊「刺胳針」報導,比利時在今年9月宣布一名罹患淋巴癌並接受癌症治療的婦女,在經過卵巢組織切除、冷凍與再接回卵巢與輸卵管後,仍然能順利懷孕產子的案例。不過,卵巢組織經過冰凍再解凍,都會損害到原來正常的功能,透過這種方式生下的小孩則需要接受特別的醫療照護,以確保健康。
目前國內醫界已完成冷凍卵巢重新植回體內的動物實驗,並在一週後發現卵巢成功地恢復功能,這項研究預計在明年展開人體實驗。醫界表示,以國內的顯微手術發展,將人類卵巢移植至身體其他部位,或是將冷凍卵巢組織植回體內並不困難,未來真正要突破的是移植後的卵巢仍能維持正常的生育功能,且不會提早死亡。
+ read more
2004.11.01
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關聯
刊登在最新一期_Human
Reproduction_的一篇義大利研究報告表示,已有證據顯示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是有關聯的。
義大利Genoa大學的研究員在調查133位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以及166位的對照組婦女之後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偏頭痛的人數是對照組婦女的兩倍。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偏頭痛的問題,而對照組,也就是無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中,只有15%(約七分之一)的婦女有偏頭痛的問題。
雖然如此,但目前並無證據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偏頭痛的次數或強度比其他婦女多。然而就年齡上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出現偏頭痛問題的年紀平均約在16.4歲,而對照組則是21.9歲。
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的確切原因目前尚在調查當中,但學者們認為可能是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所系統性釋放的前列腺素有關,除此之外,體內氧化氮合成的控管也扮演重要角色。
+ read more
2004.10.21
剖腹產嬰兒可能增加過敏風險
自然產與剖腹產之優劣一直是爭議不斷,而德國新的研究可以給正在考慮生產方式的婦女參考。由德國嬰幼兒營養計畫在孩童時期疾病檔案(_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_)所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剖腹產嬰兒對牛奶過敏的機率是自然產嬰兒的兩倍;同時,小孩在一歲前發生腹瀉的機率也較高。
這項研究團隊是由位於慕尼黑的Ludwig-Maximilians大學所組成,而所研究的855位嬰兒都餵食至少4個月的母乳,並在12個月大時抽血檢驗有無過敏反應。此外,這些嬰兒都是在事前規劃好的剖腹產中出生,而非因早產或緊急因素而剖腹產的嬰兒。
研究團隊認為,剖腹產時無菌的生產環境是主要因素,因為在無菌空間內不只沒有害菌,連幫助免疫系統發展的益菌也同樣無法存活。消化道內的細菌對免疫反應的發展而言很重要,自然產的嬰兒出生時經過的環境是母親陰道等處的細菌,同時也是新生兒所需;但頗腹產嬰兒出生過程的則是醫院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卻會改變甚至延遲嬰兒腸內的細菌正常繁殖。
然而專家學者同時也表示,關於初生兒在臨床的微生物發現是不足、甚至相互矛盾的,因此在更多研究之前並無法下定論。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