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大豆有益心臟?美食藥局昨是今非
2017.11.03
多吃大豆有益心臟?美食藥局昨是今非
一直以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研究指出大豆蛋白質能降低膽固醇,因此核准廠商於大豆製品上宣稱產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不過,最近的研究不再發現大豆製品與心血管健康有明確的關聯性,因此美食藥局擬要求廠商移除這項宣稱。   1999年美食藥局核准廠商宣稱大豆製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但2005年美國健康照護研究及品質機構的研究顯示大豆蛋白質對壞膽固醇影響很小,使美食藥局於2007年重新評估這項宣稱的真實性。   2017年10月30日食藥局表示,根據評估結果,大豆蛋白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兩者之間的關聯性無法符合政府「認證的健康主張 (authorized health claim)」所需的嚴謹標準,因此公告此宣稱背後的證據並不一致且無法證實宣稱的真實性。   但是,還需進一步討論法規通過後廠商是否可以宣稱科學證據標準較低的「合格健康主張(qualified health claim)」。在正式修法前將蒐集各方意見,修法後,預估廠商要花37萬至86萬美元重新製作其產品標示。   美國心臟學會表示,他們早在2008年就向食藥局提出大豆蛋白質或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對心血管健康的直接益處相當微小。此外,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對消費者的調查,消費者並不了解「合格的健康主張」或「認證的健康主張」的意涵及差異,更不了解「合格的健康主張」背後的科學證據有限且品質不一,呼籲政府不要核准廠商宣稱產品有「合格的健康主張」。   面對新的政策方向,廠商表示反對,指出包含加拿大在內有12個國家都核准廠商宣稱豆類產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並表示將在政府蒐集公眾意見期間表達反對的立場。消費者權益促進團體則樂見這個新政策,認為過去的研究錯誤地解釋豆製品對膽固醇的影響。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的營養學家Bonnie Liebman表示,一個人可以因為大豆製品取代了紅肉而獲得健康益處,但這個好處是因為少吃紅肉而非大豆製品的緣故。     編譯來源:STAT(2017.10.30)、Daily Mail(2017.10.30)    
+ read more
產後吃胎盤 好還是不好?
2017.10.30
產後吃胎盤 好還是不好?
最近美國有越來越多產後媽媽相信吃胎盤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再加上好萊塢明星加持,更助長了吃胎盤的趨勢。到底吃胎盤對產後媽媽好不好?支持者及質疑者各持己見,唯一的共識是還需要有更多研究。   胎盤是維繫胎兒健康發展的重要器官,負責提供氧氣及營養給胎兒、排出胎兒的排泄物、保護胎兒免受母體免疫系統影響等。在生產過後,除非家屬請求保存,否則大多被視為醫療廢棄物丟棄。選擇保存胎盤的人,有些是為了紀念生命誕生,而近來更多人是為了食用它。   選擇吃胎盤的人可能食用的方式有膠囊、直接混和在奶昔中食用或烹煮後隨正餐食用等,而背後的動機就是相信吃胎盤能帶來生理上的好處,包括:促進母乳量、改善產後情緒與增加體力及緩解疼痛。不過,支持這些說法的研究多已過時或是動物實驗的結果,缺乏完整而有力的證據。   坊間雖然流傳許多吃胎盤的好處,研究卻呈現出另一種面貌。芝加哥費恩伯格大學醫學院2015年的研究分析了過去有關人類及動物吃胎盤的好處的研究,結果顯示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吃胎盤對產後婦女有健康上的益處。   2017年美國疾管局公布的案例報告中指出,由於目前沒有製作膠囊式胎盤的標準程序,因此在這個案例中,製程中殺菌的溫度及時程可能都未達到足以殺死B型鏈球菌的程度,吃下被感染的膠囊式胎盤可能將細菌傳給嬰兒,帶來死亡或智能障礙等神經性後遺症。因此報告認為,應避免服用膠囊式胎盤。   此外,維也納醫學大學Alex Farr醫師認為,多數哺乳動物會於產後吃胎盤,但我們無從得知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並且胎盤在基因上是胎兒的一部分,因此吃胎盤近似於吃同類。Farr醫師表示,對吃胎盤有興趣的產婦應被告知潛在的風險,並且醫師面臨產婦或新生兒感染時應詢問產婦是否有吃胎盤。Crystal Clark醫師建議想要吃胎盤的婦女,應了解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吃胎盤有好處的說法,也沒有證據顯示其具有風險,吃胎盤的影響目前仍是未知的領域。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10.19)    
+ read more
喝紅茶能減重?
2017.10.17
喝紅茶能減重?
過去研究顯示在不加牛奶的情況紅茶只能放鬆血管,讓血液流通順暢。最近一篇研究指出,紅茶跟綠茶一樣能幫助消化達到減重的效果。   美國加州大學(UCLA)研究團隊依據飲食內容將老鼠分為四組:高糖-低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加綠茶精粹、高糖-高脂肪組加紅茶精粹。四周後研究團隊檢視這些老鼠的體重、腸道中的細菌及肝臟組織周圍的脂肪分布。   研究發現,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體重都有下降,下降到與高糖-低脂肪組相似的體重。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腸道與肥胖有關的細菌較少,並且有較多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有關的微生物。   研究還發現,紅茶及綠茶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老鼠肝臟的消化。研究作者Susanne Henning教授指出,綠茶「多酚(polyphenols)」分子較小因此較容易被消化而能直接影響肝臟的能量代謝;紅茶則因分子較大不易被消化,滯留在腸道中促進了對腸胃有益的細菌生長,進一步影響了代謝過程。   Henning教授表示,過去認為綠茶比紅茶帶來較多健康的好處,不過這項研究顯示,綠茶及紅茶都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有利腸胃消化與代謝及降低體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03)、Medical News Today(2017.10.04)、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2017.09.30)      
+ read more
為什麼女性生理期想吃巧克力?
2017.09.12
為什麼女性生理期想吃巧克力?
月經來潮想吃巧克力的是常見的說法,但最近研究指出,這可能比較是文化上的現象而非生理上的需求。   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家Julia Hormes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275名女大學生,其中有81名出生在美國以外,且來自不同的文化。研究發現,在美國出生的女性有40%表示他們會因為月經來潮而渴望吃巧克力,但在其他國家,如埃及的女性則只有6%、義大利的女性只有28%。   研究認為,出生在美國以外的女大生對巧克力的渴望並不亞於美國出生的女大生,但是他們不太會認為想吃巧克力是因為月經來潮。Hormes認為這樣的地理差異暗示了是文化建構了女性對巧克力的渴望。在一個強調瘦即美的社會文化中,女性可能視月經來潮為吃高熱量食物社會可接受的藉口。   過去研究顯示,因為經前症候群而對巧克力渴望增加,是因為在月經週期的下半期身體的礦物質含量會下降,而巧克力中富含鎂,因此月經週期中女性對巧克力的的渴望變得更強。   2004年一份研究指出人類演化過程中女性身體為了準備懷孕,生理上會引起女性食慾,並且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女性也容易受到情緒上的影響而吃更多。2010年一項研究也發現,即使是擁有健康體重的女性,在經前他們每天攝取的熱量也會增加超過1,100卡路里,而且熱量完全來自碳水化合物。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生理期容易消耗更多能量,因此這段期間攝取比平常更多碳水化合物是可以理解的生理需求,但是透過巧克力獲取能量可能就是受社會文化影響。畢竟巧克力並非所有人都能負擔的起,許多貧困國家的女性就難以取得巧克力。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31)、PLOS One(2017.07.19)        
+ read more
4杯咖啡延命益壽?
2017.09.06
4杯咖啡延命益壽?
西班牙一項兩萬人,年齡25至60歲,追蹤了10年的研究,發現多飲用咖啡,減低早死的風險達64%。 研究開始時,參與的人平均年齡37歳,在這十年之間,一般平均死亡率1.7%,但是喝咖啡的人,平均死亡率則在1%以下。研究發現,咖啡喝多的人,死亡的風險降低很多。每多兩杯,相關的死亡率降低22%,如果超過45歲,則降低30%。喝4杯的人,死亡風險降低64%。專家建議一,天4杯咖啡可以是健康人的健康飲食之一,對心臓有益,也可防止癌症。 研究中很少人一天喝8杯以上,所以無法界定上限。 然而這項研究是統計來的,不能証明咖啡是減少死亡率的原因,但也回響了以前類似的研究發現。 上個月倫敦帝王大學一項520,000人的研究也發現,咖啡增進肝臟功能,減少發炎,且増強免疫系統。咖啡中包含了咖啡因,雙萜(diterpenes), 和多酚抗氧化劑(polyphenols),科學家相信其中有一些保護的作用。有些研究發現無咖啡因的也有類似的作用,使得他們結論抗氧化劑的消炎作用可能是最有幫助的。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警告人們不可喝太多咖啡。 歐洲食品機構勸導人們一天不要超過400毫克的咖啡因,相當於5杯濃縮(espressos)或4杯即溶咖啡。 英國心臟協會教授建議,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和早死,應集中注意力於健康的生活型態和均衡的飲食,保持活動,別抽煙,這些都比喝咖啡飲料好。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28)        
+ read more
吃素真的能降低膽固醇!
2017.09.04
吃素真的能降低膽固醇!
控制飲食內容是否能降低膽固醇一直備受爭議,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植物性飲食,也就是全素飲食,確實能降低膽固醇膽固醇是存在於身體的每個細胞中的脂肪與類蠟狀物質。膽固醇有兩種主要類型。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眾所周知的「壞膽固醇」,會形成較大的顆粒並聚集在動脈的內壁,很有可能造成阻塞。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是一種較小的顆粒,被認為可以在身體系統中起保護作用。。   由日本慶應大學Yoko Yokoyama博士領導的研究,對8385項研究做了系統性地回顧,將其中30項觀察性研究和19項臨床試驗符合納入分析標準。此研究將「素食」(每月吃肉製品不到一次)視為一種飲食型態,與雜食性及肉食性飲食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茹素者在每公合(十分之一公升)中的總膽固醇比肉食者少29.2毫克,而肉食者吃素後可以將每公合的膽固醇降低12.5毫克。   研究人員發現茹素者通常會吃更多的蔬菜、水果和堅果,這些食物富含天然的成分,如可溶性纖維、大豆蛋白和植物固醇(存在植物於中的膽固醇),都能降低膽固醇。高膽固醇常常是未被診斷出來,因而特別危險高膽固醇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和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膽固醇聚積在動脈中,可能導致血液流量減少,若血管完全阻塞,會導致心絞痛或甚至是心臟病發作。如果輸送血液到大腦的血管被阻塞,便可能會發生中風。此外,高膽固醇也常被認為與糖尿病和高血壓有關。。研究作者建議關心自身心血管健康的人們吃更多的蔬菜,並將此視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保健。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那些長時間遵循素食飲食習慣的個人,可能會更有健康的身體組成且會更為遵守素食原則,這兩者都可能對血脂有所影響。」   在華盛頓特區擔任營養教育主任的共同作者Susan Levin認為:「為了執行任何形式的保健工作及實現經濟流動性,我們必須健康。」   Levin醫生鼓勵人們儘早開始注意營養攝取,她表示:首先開始的第一步便是營養豐富的植物性食品,其幾乎可以適應每一種文化模式、品味偏好和預算。作為營養師,我鼓勵任何人在他或她的生活中儘早開始改變飲食習慣。維持最佳的健康状况遠比要在60或75歲時還要改變飲食習慣來得容易。但是,我們要強調的是,轉換至健康的生活方式,永遠不嫌晚。     編譯來源:Nutrition Reviews 2017.08.21、Medical News Today 2017.08.22、medicalnewstoday 2017.08.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