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甲背後隱藏的醜
2017.07.14
美甲背後隱藏的醜
圖示:去除指甲角質(修指緣)   許多女性會定期到美甲店讓自己的指甲保持美麗,但是最近皮膚學專家提醒,未完整消毒的美甲工具可能讓人陷入感染風險,而光療指甲所使用的UV燈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近來越來越人利用UV燈來固定指甲上的膠來防止其脫落,皮膚學專家Marie Jhin說明,雖然UV燈的紫外線是微量的,但暴露於紫外線越多或越久,皮膚癌的風險會慢慢累積。Dosal建議定期用UV燈美甲的人在過程中戴上只露出指尖的手套或於手上塗抹防曬乳,起碼能避免皮膚因照射UV燈而老化。   美甲過程中有些人會先去角質(修指緣),不過Jhin說明,角質其實是保護指甲免受外力傷害的防護,去除之等同於創造了讓細菌或真菌進入的通道。在臨床上就有不少案例是因為去除角質引發感染。Dosal建議,需要去除角質的人可改用推的方式將角質推至指緣,並確保過程非常輕柔。   此外,若美甲人員使用不乾淨的工具提供服務也會增加使用者感染風險,建議最好要對提供美甲服務的人有所認識,並在美甲前確保他們有完整消毒。   編譯來源:The Daily Mail(2017.07.06)          
+ read more
避孕藥可能比想像的更危險
2017.07.13
避孕藥可能比想像的更危險
密西根大學研究團隊分析口服避孕藥對女性賀爾蒙的影響,避孕藥係以人工合成的賀爾蒙取代體內自然產生的賀爾蒙。研究目標是測試人工合成與女性自身產生的賀爾蒙之間的比較,因為已知有某些特定賀爾蒙與乳癌發生有關聯。   研究團隊分析了12項既有研究中的數據,這些研究測量了不服用藥物的女性月經週期中賀爾蒙的含量。然後將這些未服藥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總含量,與女性常用避孕藥的中的合成賀爾蒙總含量進行比較。   經過對七種常見處方藥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其中四種藥物內含的人工合成賀爾蒙超過4倍。其中一種藥物還含有40%的炔雌醇,這是與乳癌密切相關的人工合成賀爾蒙。   主持此研究的人類進化生物學家Beverly Strassmann表示,這些藥物在幾十年間改變不足,鑑於全球有超過百萬人在服用避孕藥,製藥業者不應故步自封。研究不應該阻止婦女使用避孕藥,因為這是一種有效的避孕方式,且具有其他醫療益處。相反地,她認為研究結果能夠提供避孕藥的修改方向,以盡量減少乳癌發生之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629    
+ read more
夏日須知!防曬乳成分在泳池中恐被分解致癌
2017.07.12
夏日須知!防曬乳成分在泳池中恐被分解致癌
台灣的防曬產品如防曬乳、隔離乳/霜、防曬噴霧等多含有成分Avobenzone,近日科學家發現,這個成分在含氯泳池及陽光下會被分解並產生有毒物質,增加塗抹者罹癌風險。   Avobenzone因能夠吸收所有波段的UVA,因此常見於防曬乳、乳液及護唇膏等。近日俄國科學家對此成分進行實驗,模擬人塗抹防曬乳後進入泳池的情境,並利用儀器chromatomass spectrometry來檢視、分析防曬乳複雜的化學分子。   實驗發現,在含氯及陽光的環境下Avobenzone會直接在塗抹部位被分解。 而若是在經氯化、溴化的海水中,分解的程度會更大,並且若是在含銅鹽的泳池中(讓泳池呈現漂亮藍色的物質),會產生可能傷害肝臟、腎臟及神經系統的三溴甲烷(bromoform)。   研究作者Albert Lebedev說明,根據實驗結果,原則上可以說在一般清況下安全的物質在水中會轉變或產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英國皮膚基金會發言人Emma Wedgeworth提醒,持續檢視塗抹於皮膚上的產品很重要,因為我們很難確定實驗室得出的結論與實際情形是否相關。不過,人們不應過於擔憂而完全不使用防曬產品,因為我們已知曝曬於陽光下與皮膚癌相關。     編譯來源:The Daily Mail(2017.06.29)、Chemosphere        
+ read more
基因決定罹患乳癌是否要接受積極性治療
2017.07.11
基因決定罹患乳癌是否要接受積極性治療
近日一份研究發現MammaPrint乳癌基因檢測方式能精準地辨別乳癌復發風險低的人,可避免這些人經歷非必要的積極性治療方式。研究認為這是乳癌患者照護朝個別化發展的重要轉捩點。   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652筆罹患乳癌的停經婦女資料,這群資料來自於他們在1976-1990年間所參與的「比較泰莫西芬(tamoxifen)治療與未接受系統化治療之隨機臨床試驗」。患者的乳癌直徑小於3公分且癌細胞未轉移至淋巴結,研究人員以MammaPrint乳癌腫瘤基因檢測技術來分析這群女性的復發風險。   研究發現,相較於超低復發風險者(ultra-low risk),風險高及低者的疾病死亡率顯著較高。超低復發風險者中,接受泰莫西芬治療者20年的存活率達97%,而未接受系統化治療者的存活率也高達94%。結果顯示不論有沒有接受治療,「超低復發風險」者的死亡風險是相當而且低的。也就是說,屬於低復發風險者事實上是不需要積極的治療。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基因檢測技術可協助醫師決定患者最理想的治療方式,這個技術讓乳癌治療或照護朝個別化發展有長足的進步。研究主要作者Laura Esserman博士說明,透過MammaPrint的檢測結果,若患者屬於超低復發風險者,醫師可以跟患者說明她死於乳癌的風險相當低,因此不需要接受侵略性的治療,如雷射治療或乳房切除手術。   編譯來源:The Dail Mail(2017.06.30)、JAMA Oncology(2017.06.29)        
+ read more
你的洗手乳安全嗎?抗菌產品對人體有害?
2017.07.10
你的洗手乳安全嗎?抗菌產品對人體有害?
三氯沙(triclosan)是一種抗菌劑,可以降低及減少微生物生長,通常用於清潔用品及化粧品中,作為抗菌及防腐等用途。三氯沙在數千種產品中使用,從肥皂、沐浴乳、洗面乳、牙膏、化妝品到普通的家居用品,都有可能使用。   但有證據表明,抗菌藥物如三氯沙不僅不足以殺死細菌,還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國際科學家聯盟表示對化學品的使用限制要更嚴格。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去年下令禁用肥皂與沐浴乳中常用的三氯沙、三氯卡班(triclocarban)和其他17種微生物劑,因為這些化學物質不被認為是安全、有效的。這項禁令,讓清潔產品主要製造商,例如Johnson & Johnson強生與P&G寶僑,開始逐步淘汰相關產品。   但還是在數百種消費品中發現三氯沙,從洗髮精、牙膏到玩具等,主要用來減少疾病和感染的蔓延。   環境研究與倡議組織EWG發表聲明,呼籲還有更多在FDA禁令以外的東西需要禁止,包括衣服、信用卡、砧板、毯子、床墊、浴缸、家具和玩具等,並且沒有針對家用或建築產品中使用三氯沙和三氯卡班的限制,這是很大的問題。   EWG資深科學家David Andrews表示,幾十年來,美國大眾已經被引導相信抗菌產品會使我們更安全和健康,儘管研究證據顯示完全相反。   FDA則表示,大多數的證據是來自動物實驗,顯示三氯沙可能導致甲狀腺激素下降、導致抗生素抗藥性、增加皮膚癌風險。   聯盟呼籲所有的化學品都列入消費品的標籤上,並且希望FDA與美國環境保護局限制不必要的使用。   美國清潔學院發言人對聯盟聲明則回應:三氯生和三氯卡班的擔憂已經得到解決。   華盛頓特區貿易協會副總裁Brian Sansoni則表示,這份聲明並沒有反應科學和法規的現況。他說,在2016年FDA禁令之前,抗菌肥皂的製造商亦開始逐步淘汰這些成分。他補充說,他們正在使用其他滅菌成分,並按照FDA的要求提交有關其安全性和效率的最新科學數據。   Sansoni說,每天,在家庭、醫療機構、學校、幼兒中心等許多場所都使用抗菌肥皂來防止傳染病蔓延,消費者可以有信心地繼續使用這些產品。如果按照指示使用但產品不安全,它們就不會出現在貨架上。   但FDA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化學品的肥皂比普通肥皂具有更強的抗菌性能,FDA也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證明三氯沙可以改善防腐性能。     編譯來源: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1706、UPI20170620      
+ read more
喝牛奶,好還是不好?
2017.07.09
喝牛奶,好還是不好?
你知道嗎?人類是唯一一種成年後還飲用牛奶的物種,甚至是飲用其他物種的奶!   飲用牛奶自不自然?牛奶及其製品好還是不好?一直是充滿爭議且讓人感到疑惑。健康組織提倡攝取乳製品以促進骨骼健康,卻有專家指控牛奶對健康是有危害的。美國農業部(USAD)和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就持有以下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的餐盤」(MYPLATE) VS 「健康飲食餐盤」(HEALTHY EATING PLATE) 「我的餐盤」是USDA的飲食方針,建議必須攝取水果、蔬菜、穀物、蛋白質及乳製品,才能全方面滿足人體健康所需。   這是USDA在2011年用來取代19年前建立的飲食方針MyPyramid,其指出牛奶是美式餐飲中主要的鈣質來源,而足夠的鈣質可以保護骨骼及牙齒,每天要飲用三杯的牛奶以增加骨骼質量,對骨骼仍在成長中的兒童及青少年尤其重要;而鉀可以幫助維持血壓,維他命D也可以協助身體維持正常鈣與亞磷質的正常水平,進而穩固骨頭健康。此外,乳製品的攝取也與降低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罹患機率相關。然而,USDA同時也強調避免含有過多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食品,免得反而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風險。   簡而言之,USDA的說法建議攝取乳製品以鞏固身體健康,但卻僅限高鈣且低脂或無脂製品。這聽起來很簡單,那爭議是什麼呢?   「健康飲食餐盤」是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的飲食指引,指出縱使政府已經更正了這幾年來新發現的科學證據,但「我的餐盤」仍有許多漏洞存在,因此他們提出一些修正。   其中一項主要的差異便是將「一杯牛奶換成一杯水」。「我的餐盤」強調「一餐一杯」以抵抗骨質疏鬆,然而「健康飲食餐盤」認為牛奶的攝取應壓低在一天1~2份,因為過多的牛奶會導致前列腺癌及卵巢癌,且只有極少數證據顯示牛奶對骨骼的幫助,卻有可觀數量的研究證實過多乳製品所帶來的危害,例如乳糖不耐症,全世界約有75%的人在斷奶後失去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使其無法消化牛奶,攝取含有乳糖的食品會引發這些人不正常的發腫、疼痛、暈眩、脹氣及腹瀉。   在其他乳製品有害的理論中,也時常出現研究彼此之間分歧的狀況,例如「我的餐盤」及傳統觀念皆認為攝取全脂乳製品中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臟發病機率。然而近期發表於th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與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分析都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與冠狀心臟病、中風和心血管疾病沒有任何關係。除此之外,也有研究顯示全脂乳製品能保護心臟,避免心臟病與中風,例如科學家分析了10項包含全脂乳製品攝取的研究指出,喝牛奶能降低「微小卻不容忽視」的心臟病與中風風險,在全草料飼養乳牛的地區,更有研究直接指出攝取全脂乳製品的人們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降低了69%。   在骨骼健康的部分,大部分的健康組織建議每日攝取2~3份乳製品以維持骨骼健康,然而部分專家卻指出在乳製品消耗量較高的國家,其人民患骨質疏鬆的比率反而更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乳製品攝取量並非這些國家唯一的差異性,也沒有明確證據指出兩者間的關聯,甚至再度出現結果分歧,例如有研究發現乳製品的攝取量,尤其是在20歲的時候,與老年時期髖部骨折風險增加相關,另一項研究則顯現沒有證據證明乳製品或鈣的攝取可以預防髖部或前臂骨折。   其他乳製品可能的影響則有 * 肥胖 傳統認為應該避免全脂牛奶中的過多脂肪,然而最近刊登於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卻證實,喝全脂牛奶的兒童比起喝低脂或脫脂的兒童更瘦,且維生素D水平也更高。   * 2型糖尿病 雖然糖尿病患者應該避免調味乳,但是卻不需要避免乳製品。瑞典的Lund University Diabetes Center發現,食用高脂肪乳製品的人們罹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比起食用較少量者降低約23%,哈佛大學也發現每天喝牛奶的青少年,比起不喝牛奶的青少年在成年後罹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降低43%。   * 前列腺癌 一些研究發現乳製品的高攝取與前列腺癌相關,其中一項研究便指出乳製品攝入高導致罹患機率提高約32%。相反的,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上刊登的另一項研究卻不認為兩者有相關。   * 帕金森氏症 哈佛大學發現每天食用至少三份低脂乳製品,會導致帕金森氏症的罹患機率略為增加,雖然科學家也指出這並不代表乳製品會導致帕金森氏症,只是表明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關於乳製品的爭論很多,且持續有新的理論出現,而每個人對乳製品的的反應也存有差異,雖然大部分研究仍認為攝取牛奶對健康有幫助,但是飲用與否的選擇仍在個人。     編譯來源:USDA、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Medical News Today2017061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