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24
美FDA核准新藥,降低乳癌復發風險
美國食藥局(FDA)已核准Nerlynx(neratinib)用於早期HER2陽性乳癌的輔助治療。對於這種乳癌類型的患者,Nerlynx是第一個輔助治療,這種治療方式用於患者接受初步治療之後,以進一步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
FDA的腫瘤學中心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說明,HER2陽性乳癌能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因此輔助治療是治療計劃中重要的部分,而FDA所核准的Nerlynxn有助避免癌症復發。FDA將核准由Puma
Biotechnology Inc生產Nerlynx。
Nerlynx的運作方式是防止一些會促進細胞生長的「酶」作用,其安全性及效果已透過隨機臨床試驗被探討。參與這個試驗的人有2,840位,他們是早期HER2陽性乳癌患者且完成了含有藥物「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治療計畫。研究人員紀錄他們在接受Nerlynx治療後癌症復發或死於任何原因的時間。
結果發現,2年後使用Nerlynx治療者當中,有94.2%的人癌症未復發或仍活著,而使用安慰劑的人則為91.9%。
Nerlynx的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瀉、噁心、腹痛、疲勞、嘔吐、皮疹、口腔腫脹和發炎、食慾降低、肌肉痙攣、消化不良、肝損傷、皮膚乾燥、腹部腫脹、體重減輕和尿道感染。
在使用Nerlynx治療有些事項需留意,在使用前56天內應給予患者防止腹瀉藥物「洛哌丁胺(loperamide)」,並於治療後隨後協助患者治療腹瀉。若醫師認為有需要,應給予患者額外的止瀉藥,並幫助患者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患有嚴重副作用的患者,包括嚴重腹瀉或肝損害,應停止服用Nerlynx。懷孕或哺乳的婦女不應服用Nerlynx,因為它可能會對發育中的胎兒或新生嬰兒造成傷害。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7.18
+ read more

2017.07.21
打破12個防曬迷思!讓你享受一「夏」
每當夏季來臨,防曬乳的使用需求增加,但是使用方式不正確可能讓你花了錢卻徒勞無功。唯有對防曬乳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有效地防曬,讓自己享受夏天。
防曬乳主要在防UVA及UVB兩種紫外線。前者會穿透皮膚最厚的「真皮」,可能導致皮膚老化、皺紋及抑制免疫系統;後者是導致曬傷的主因,並且與皮膚癌有關,若經常曬傷可能對皮膚造成永久性傷害。
打破以下防曬的12個迷思,可以自在地悠遊在陽光下。
迷思一:不用隨時塗抹防曬乳
許多人認為只有在豔陽下時才需要使用防曬乳,在陰天時則不用。事實上,只要有陽光就會有紫外線,即使是陰天也是如此,而臉部及四肢是最常接觸到紫外線的部位,因此建議在這些部位塗抹防曬乳或使用衣物遮蔽。
迷思二:防曬乳會妨礙身體吸收維他命D
陽光有助於身體吸收維他命D,因此若一個人隨時塗抹防曬乳,理論上會影響他吸收所需的維他命D。不過,從實際面來看,一個人不太可能隨時塗抹防曬乳。況且,人一天接觸陽光5-30分鐘就能讓身體吸收足夠的維他命D,而陽光又能穿透衣物,因此防曬乳對吸收維他命D的影響其實不大。
迷思三:防曬乳導致健康問題
這個迷思來自於過去對防曬乳成分oxybenzone所做的研究,研究顯示老鼠接觸到此成分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然而,後續一篇發表於Archives
of
Dermatology的研究發現,這篇研究建基於高劑量的oxybenzone,因此其結果並不適用於人類,並且oxybenzone作為防曬乳成分已超過40年,尚未有研究顯示此成分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迷思四:深膚色的人不需要防曬乳
許多人認為黑色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曬傷。事實上,擁有較多黑色素的人確實比黑色素較少的人有更多保護,但是仍無法避免來自UVA的影響。並且擁有較多黑色素不代表皮膚癌風險較低,一項研究指出深膚色的人的皮膚癌存活率最低,顯示有必要提升這方面的意識以降低皮膚癌風險。
迷思五:日曬機形成的棕色皮膚可免於曬傷
日曬機使用高度集中的UVA來加速膚色加深的過程,但是,所加深的膚色是暫時的,因此難以保護身體免於UVB的影響,如曬傷。
迷思六:化妝品對臉部有足夠的防曬效果
化妝品確實能提供些微的防護,但是仍不足以充分保護皮膚受損,因此不應把化妝品視為主要或是唯一的防曬工具,最多僅能是額外的保護。
迷思七: 塗抹防曬乳比用衣物遮蔽皮膚來得有效
在夏天,只要塗抹防曬乳就不需再用衣物遮蔽身體的想法確實很吸引人,但是,事實上遮蔽身體所能形成的防護比任何防曬乳的效果來得好。
迷思八:塗抹防曬乳能避免曬黑
防曬乳能避免皮膚接觸到UVA及UVB,但並不代表可以完全免於紫外線的影響,而曬黑是身體處在紫外線下自然的保護反應,因此塗抹防曬乳仍難以避免曬黑。若想要避免曬黑,最好是塗抹防曬乳後再戴上帽子或是薄長袖衣物。
迷思九:所有防曬乳都一樣
不同成分的防曬乳作用的方式不盡然相同,盡量選擇能阻擋完整紫外線光譜的防曬乳使用。美食藥局建議,經常塗抹SPF
15以上的防曬乳。
迷思十:塗抹一次的防曬效果能撐一天
防曬乳成分在陽光下會分解且其效果在短時間內就會慢慢減少,因此建議如果長時間曝入於太陽下,至少每2-4小時就塗抹一次防曬乳。
迷思十一:防曬乳可防水
許多防曬乳標榜能防水、不受汗水影響,但其實這些都言過其實,沒有任何防曬乳能100%防水,因此人們接觸水以後應再次塗抹能抗水的防曬乳,並且在塗抹後等10-15分鐘再下水。
迷思十二:防曬乳不會過期
防曬乳的有效成分會隨著時間分解,因此其實防曬乳確實會過期,而使用過期的防曬乳無法發揮保護皮膚的效果。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7.09)
☞☞更多關於夏日你需要知道的事
+ read more

2017.07.17
每月射精21次可防止攝護腺癌?!
英國國家健康照護局(NHS)鼓勵男人自慰, 原因為何?因為,這將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在上週,射精次數與攝護腺癌的關聯在國外有熱烈的報導討論。但其實,這是一個舊聞。
去年12月在歐洲泌尿外科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由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重點在瞭解射精與攝護腺癌的關係。31,925名健康男性在1992年填寫了一份關於射精頻率的調查問卷。他們被問及當年齡在20-29歲、40-49歲時射精的次數,無論是通過性交或自慰。然後追蹤這些男性18年,觀察他們攝護腺的健康狀態。
至2010年有3,839人被診斷患有攝護腺癌。研究人員發現,每月射精至少21次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每月4至7次的人少33%。
在一項澳洲研究,也有類似的結論:70歲以前,每月射精4.6
至7次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每月少於2.3的少36%。
研究人員並沒有推測射精會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的原因。據報導,以前的研究曾指出射精有助消除攝護腺發炎或感染,這些是和致癌有關的。
該研究已在NHS網站上列出,其中也指出一系列其他因素,如遺傳學、生活方式、兒童數量、飲食、性活動和教育的性質,也可能影響前列腺癌的風險。
NHS網站還指出,「儘管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可能聽說了一些聳人聽聞的故事,自慰是完全安全的。」「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個預防性的方法,那麼它不會造成任何健康風險的。」
編譯來源:THE HERALD 20170708、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2016
+ read more
/20170712112535_nail.jpg)
2017.07.14
美甲背後隱藏的醜
圖示:去除指甲角質(修指緣)
許多女性會定期到美甲店讓自己的指甲保持美麗,但是最近皮膚學專家提醒,未完整消毒的美甲工具可能讓人陷入感染風險,而光療指甲所使用的UV燈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近來越來越人利用UV燈來固定指甲上的膠來防止其脫落,皮膚學專家Marie
Jhin說明,雖然UV燈的紫外線是微量的,但暴露於紫外線越多或越久,皮膚癌的風險會慢慢累積。Dosal建議定期用UV燈美甲的人在過程中戴上只露出指尖的手套或於手上塗抹防曬乳,起碼能避免皮膚因照射UV燈而老化。
美甲過程中有些人會先去角質(修指緣),不過Jhin說明,角質其實是保護指甲免受外力傷害的防護,去除之等同於創造了讓細菌或真菌進入的通道。在臨床上就有不少案例是因為去除角質引發感染。Dosal建議,需要去除角質的人可改用推的方式將角質推至指緣,並確保過程非常輕柔。
此外,若美甲人員使用不乾淨的工具提供服務也會增加使用者感染風險,建議最好要對提供美甲服務的人有所認識,並在美甲前確保他們有完整消毒。
編譯來源:The Daily Mail(2017.07.06)
+ read more

2017.07.13
避孕藥可能比想像的更危險
密西根大學研究團隊分析口服避孕藥對女性賀爾蒙的影響,避孕藥係以人工合成的賀爾蒙取代體內自然產生的賀爾蒙。研究目標是測試人工合成與女性自身產生的賀爾蒙之間的比較,因為已知有某些特定賀爾蒙與乳癌發生有關聯。
研究團隊分析了12項既有研究中的數據,這些研究測量了不服用藥物的女性月經週期中賀爾蒙的含量。然後將這些未服藥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總含量,與女性常用避孕藥的中的合成賀爾蒙總含量進行比較。
經過對七種常見處方藥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其中四種藥物內含的人工合成賀爾蒙超過4倍。其中一種藥物還含有40%的炔雌醇,這是與乳癌密切相關的人工合成賀爾蒙。
主持此研究的人類進化生物學家Beverly
Strassmann表示,這些藥物在幾十年間改變不足,鑑於全球有超過百萬人在服用避孕藥,製藥業者不應故步自封。研究不應該阻止婦女使用避孕藥,因為這是一種有效的避孕方式,且具有其他醫療益處。相反地,她認為研究結果能夠提供避孕藥的修改方向,以盡量減少乳癌發生之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629
+ read more

2017.07.12
夏日須知!防曬乳成分在泳池中恐被分解致癌
台灣的防曬產品如防曬乳、隔離乳/霜、防曬噴霧等多含有成分Avobenzone,近日科學家發現,這個成分在含氯泳池及陽光下會被分解並產生有毒物質,增加塗抹者罹癌風險。
Avobenzone因能夠吸收所有波段的UVA,因此常見於防曬乳、乳液及護唇膏等。近日俄國科學家對此成分進行實驗,模擬人塗抹防曬乳後進入泳池的情境,並利用儀器chromatomass
spectrometry來檢視、分析防曬乳複雜的化學分子。
實驗發現,在含氯及陽光的環境下Avobenzone會直接在塗抹部位被分解。
而若是在經氯化、溴化的海水中,分解的程度會更大,並且若是在含銅鹽的泳池中(讓泳池呈現漂亮藍色的物質),會產生可能傷害肝臟、腎臟及神經系統的三溴甲烷(bromoform)。
研究作者Albert
Lebedev說明,根據實驗結果,原則上可以說在一般清況下安全的物質在水中會轉變或產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英國皮膚基金會發言人Emma
Wedgeworth提醒,持續檢視塗抹於皮膚上的產品很重要,因為我們很難確定實驗室得出的結論與實際情形是否相關。不過,人們不應過於擔憂而完全不使用防曬產品,因為我們已知曝曬於陽光下與皮膚癌相關。
編譯來源:The Daily Mail(2017.06.29)、Chemospher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