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

捐贈的母乳風險大!
2019.12.19
捐贈的母乳風險大!
台灣的母乳庫以提供早產兒等有醫療需求的新生兒為主,許多母乳不足的媽媽可能透過非正式管道獲得別人的母乳來餵養小孩,甚至願意花錢買。美國最新研究指出,非正式管道共享母乳可能比想像的更為普遍,而且多數人錯誤地認為這些母乳沒有風險。   這項研究透過Facebook進行調查,超過600名回答的母親中,64%是透過非正式管道獲得母乳;超過50%表示她們對非正式管道捐贈的母乳沒有任何安全上的憂慮;並且幾乎80%的母親沒有對捐贈者進行醫療篩檢,因為她們選擇相信。   非正式管道的母乳分享可能來自朋友,也可能透過Facebook或line等社交網絡找到私下捐贈或出售者。這樣研究也提出Facebook或line等社交媒體,可能助長母乳共享,導致錯誤訊息掩蓋真實的資訊。   醫界不鼓勵這樣做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不鼓勵非正式管道共享母乳,因為可能將愛滋、梅毒或B型肝炎等病毒傳染給嬰兒,也可能讓嬰兒暴露於酒精、藥物或其他污染物的風險之中。   雖然母乳被認為是新生兒的最佳營養來源,但是對於大多數嬰兒,共享母乳是否比配方奶更健康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兒科學會表示,目前的科學正證據僅指出在醫院中的早產兒可透過正式管道捐贈的母乳受益,但對於健康足月的嬰兒則尚未有科學證據。因此如果無法母乳喂養,建議採用配方奶。   台灣呢? 台灣目前有三座母乳庫,以住院中的病嬰優先使用,需有醫師填寫的醫囑單才能夠申請,供不應求的情形可想而知。加上政府大力提倡母乳的好處,更讓無法哺餵母乳的媽媽深感焦慮,希望夠過各種方式獲得母乳,才會出現在拍賣網站上販售母乳的情形。   然而,母乳屬於體液的一部份,是禁止販售的,並且非正式管道來的捐贈母乳又有健康上的疑慮。台灣女人連線建議,若真的無法以母乳餵養嬰兒,配方奶也是一種選擇,不要因為對母乳的執著讓孩子承擔更多健康風險。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10.25)、Daily Mail(2019.10.25)、Eurek Alert(2019.10.2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波蘭民間團體發起人工流產計畫協助有需求的女性!
2019.12.17
波蘭民間團體發起人工流產計畫協助有需求的女性!
波蘭是歐洲擁有最嚴格人工流產限制的國家之一,2016年右翼政府提出完全禁止人工流產的提案,在遭遇大規模的抗議後才取消撤回。日前(11日)Abortion Without Borders聯盟團體在波蘭發起了一項計畫,將提供要人工流產的波蘭女性諮詢服務與費用支持,希望確保她們都能夠安全進行人工流產。    波蘭女性人工流產現況 根據波蘭官方統計,每年約有1千名女性進行合法的人工流產,但發起運動的聯盟估計,每年人工流產的真實數目應該大約有1萬5千個,其中包括在懷孕早期階段透過藥物人工流產,或是飛往其他國家進行手術。然而,在歐盟國家,只有定居的居民才能免費進行人工流產,代表波蘭女性前往其他國家做手術須支付約395到1300英鎊的費用(約15,000元到50,000元台幣)。   計畫將如何支持人工流產的波蘭女性 Abortion Without Borders的這項行動計畫包含了來自四個國家的5個團體。團體之一的Abortion Dream Team成員Więckiewicz表示,無法支付人工流產費用不該成為一個人成為父母的理由。   計畫將設立一個求助專線(helpline),提供波蘭女性可聯繫諮詢如何取得安全人工流產的服務,同時若有需要,他們也會支持無法負擔費用的女性前往德國、荷蘭或英國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的相關支出,包括交通、住宿以及醫療花費。   計畫還強調將不會詢問前來諮詢的女性為什麼會懷孕、為什麼想要人工流產等這類問題,唯一只會問的是已經懷孕的週數是幾週,藉此以提供合適的建議。   鼓勵女性公開談論人工流產以去除汙名 Więckiewicz進一步指出,波蘭2016年當時對人工流產提案所進行的辯論某種程度將人工流產區分為「好的」與「壞的」兩種,凸顯大家對人工流產還是存在非常大的污名,而這項計畫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鼓勵女性更公開地談論人工流產應該是個開放給所有人的選擇。   成員團體之一Kobiety w Sieci的代表Wydrzyńska也表示,唯一有權利決定是否要繼續或中止妊娠的是懷孕的那個人,不是政府、教會,更不是不好的法律或政策。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12.1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全球暖化跟早產有關?
2019.12.16
全球暖化跟早產有關?
過去有研究指出,當溫度升高,懷孕女性發生高血壓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增加。最近一項研究則指出,溫度上升可能跟早產有關。   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分析了1969年至1988年間超過5,600萬筆的出生數據,發現在溫度高於攝氏32.2°C的日子裡,出生率上升了5%。隔天的出生率也有所提高,可能是因為分娩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溫度下降後,出生率下降。   分析結果顯示,氣溫升高影響婦女懷孕時間平均縮短了六天,但有些嬰兒早產了兩週。研究團隊估計,由於溫度上升,每年平均有25,000名嬰兒較早出生。這可能是因為溫度上升影響孕婦體內荷爾蒙變化。氣候變暖加速生育的原因是它增加了母親體內催產素(oxytocin),提早促使子宮收縮,將嬰兒推出來,從而導致早產。   這項研究期結束於30年前,目前的影響可能比預期的還要大。   英國倫敦皇家學院(King's College)的產科教授Andrew Shennan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他表示,這份研究結果是有效且經過充分調查,但並未將婦女分娩的原因納入分析。有很大比例的分娩,尤其在美國,是由醫生催生的,可能是引產或剖腹產。這背後有其社會因素,例如婦女因高溫不舒服而要求分娩等,還需要更多的瞭解與分析。   Shennan教授補充,在過去,極端的溫度,不論是高溫還是低溫,都與死產和分娩風險有關,其中的機制尚不清楚。但就像許多健康狀況一樣,溫度會影響人體的基本功能、血液流動和呼吸。在炎熱的天氣時,女性應盡量保持涼爽並補充水分,在寒冷的天氣時則要保溫。考慮到世界各地溫度的差異很大,而且大多數婦女懷孕正常,溫度不太可能成為影響分娩的重要危險因素。     編譯來源:Nature Climate Change(2019.12.02)、Daily Mail(2019.12.02)、CNN(2019.12.02)、abc NEWS(2019.12.0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人工流產是健康議題,不是犯罪!
2019.12.13
人工流產是健康議題,不是犯罪!
本週四(12日)英國大選登場,日前英國工黨及自由民主黨的選舉宣言都提出要將人工流產除罪化,這對英國女性來說是令人高興的好消息!   人工流產除罪化不只是一個為贏得選票的政見承諾,而是對包括皇家助產士學院、皇家婦產科學院及英國醫學會等組織做出了明智的回應,更將使英國與其他文明國家,如加拿大,站在同一行列。   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成年女性終於擁有自己身體的主體性。人工流產是一個醫療議題,而非犯罪行為!我們不會強迫女人把她的腎臟捐給她生病的小孩,不是嗎?但現今的法律卻仍然強迫女人在違反其意志下,繼續懷孕妊娠直到生產,讓女人的身體變成只是一個容器。   英國現行人工流產法律 英國現行的《人工流產法案》(Abortion Act)僅微調1861年《侵害人身罪法》(Offences Against the Person Act)內容,並在1967年開始施行至今。其規定人工流產僅能在妊娠24週前,並且需有兩位醫師的同意許可才可進行。唯二不受前述限制的例外狀況是,胎兒有重疾或身心障礙、或是母體因懷孕生產有生命危險時可人工流產。   法律要求應該經由醫師同意的部分,將可否人工流產的同意權從女性身上奪走,交由醫師掌握。若觸法,最重可罰終身監禁。同時,法律亦規定人工流產藥物不可在一般外科手術時取得,僅侷限在可進行人工流產的醫療院所,這往往導致女性需等上好幾周,而延遲了人工流產的時間。   放寬人工流產,不代表數量會增加 英國工黨的政見承諾要將人工流產除罪化,取消周數的限制,而民主自由黨則保留24週的限制。事實上,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女性會因為人工流產變容易後就去人工流產。在加拿大,人工流產於1988年除罪化後,數量並未增加,甚至在過去十年中,人工流產比率呈現逐漸下降。   然而,支持生命權的陣營不願意將人工流產除罪化,更進一步希望把可施行週數限縮至妊娠12週之前。這是在誤導視聽!有時候女性知道她有時間可以做決定,代表著她可以選擇繼續懷孕妊娠,而不用倉促地在法定的週數期限內去人工流產。因為實際上,有許多女性可能是在懷孕晚期階段才會發現出了什麼狀況,人工流產週數限制愈嚴格,將使她們在不知道胎兒是否可健康存活之前被迫做出決定,有可能因此就阻止了一個健康寶寶的誕生。這是為什麼人工流產不該有時間限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懷孕晚期階段,胎兒因健康因素無法存活而須人工流產,是很殘酷又可怕的經驗。女人只有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才會那麼做,這絕不是因為她們對懷孕改變了心意,況且也沒有醫生喜歡執行晚期的人工流產。數字可以說明一切─在2018年,英國國民健保署(NHS)補助的人工流產,有80%都是在妊娠10週內進行的,超過24週以上的,僅佔0.1%。   所以,女性不該再因為想要獲得完全掌控自己身體的權利而被視為罪犯了!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12.0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母乳出現微量致癌物質
2019.12.07
母乳出現微量致癌物質
光引發劑(PIs, photoinitators)常用於食品紙盒包裝上的印刷油墨,這些物質已經證明會滲透入食物,並在食用後進入人體。最新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光引發劑,但嬰兒透過母乳攝入的光引發劑含量不太可能引起健康問題,不必過度驚慌。   研究人員蒐集了60名美國婦女的母乳,他們檢測了15種不同的光引發劑,濃度範圍很廣:從0.46ng/mL到81.7ng/mL。其中,二苯甲酮(BP,Benzophenone)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佔總光引發劑的79%,在97%的母乳中被檢測到。   研究人員指出,二苯甲酮是一種天然物質,也存在於葡萄等水果中。根據不同年齡嬰兒的平均母乳哺餵量,一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攝入的光引發劑最多。但是,研究人員計算得出的二苯甲酮最大攝入量仍比歐洲食品安全局設定的安全水平低約4倍,顯示母乳餵養的嬰兒沒有或僅有很小的健康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應該對同時暴露於幾個光引發劑所引起的潛在風險進行研究。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19.11.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有這些風險因子的女性小心心血管疾病!
2019.11.28
有這些風險因子的女性小心心血管疾病!
一群科學家在今年美國心臟學會科學會議上發表了一系列與女性心臟健康有關的初步研究,指出較早進入更年期、從事特定工作以及晚上吃得多的婦女要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   較早進入更年期的婦女 這份研究是目前探討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關係最大型的單一研究。研究顯示,40歲以前進入更年期者,較容易有高血壓、高壞膽固醇指數及糖尿病,並且即使在考量了混淆因子後,這群女性的冠心病、心臟衰竭、主動脈瓣膜肥大或變窄、心房顫動及血栓風險仍較高。   研究還發現,在50歲以前越早進入更年期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此外,相較於自然地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因為切除卵巢而提早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   研究指出,是否使用荷爾蒙來緩解更年期症狀並未影響結果。而所增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即使在更年期結束後依然持續存在。   特定工作增加女性 研究指出,擔任社工、護士、醫護助理和收銀員的女性,其心血管健康比擔任其他職業的女性差。   具體來說,相較於其他職業,擔任社工的女性心血管健康程度較差的可能性高了36%。而擔任收銀員的女性的可能性高了33%。   此外,相較於其他職業,擔任房屋仲介和業務的女性心血管健康程度較差的可能性低了24%,而從事行政工作的女性可能性則低了11%。   晚上吃比較多的女性 若女性一整天攝取的熱量在晚上佔的比例較高,則她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   研究發現,在整天的熱量中,如果女性在晚上6點後所攝取的熱量佔的比例較其他時間高,她的心血管健康狀況較差,較容易有高血壓、高身體質量指數且長期血糖控制較差。在晚上6點後每增加1%的熱量,心血管健康程度就會跟著下降。這樣的趨勢同樣發現在晚上8點後所攝取的熱量。   編譯來源: Eurekalert(2019.11.11)、Eurekalert(2019.11.11)、Eurekalert(2019.11.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