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3.29
痛感的性別差異
女人和男人對痛的經驗和表達各有不同,形成有效治療女人疼痛的挑戰。
增加人們對痛的性別差異的意識固然有幫助,但是許多婦女在得到適當治療方面依舊面臨著障礙。
當婦女表示她的擔心時,常被視為很情緒化,使得她和醫師無法建立治療關係,並影響了她為自己發聲的可能。
2015年美國麻醉師學會一份文獻回顧發現,即使有療效的選擇很廣泛,通常婦女還是在忍受不必要的疼痛,並傾向以可能不太有效、有害的藥物來治療。
2019年《健康婦女》對慢性疼痛的調查發現,有38%的婦女疼痛超過三個月,認為她們的醫師並不當回事;45%的婦女覺得醫師大致了解她們的慢性疼痛;17%則説醫師完全不了解。
生理性別差異和社會性別差異
生物學上的「性別」和心理建構上的「性別」都會影響對痛的認知和表達。
「生理性別」會影響會發生疼痛的身體狀況,例如: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發生導致慢性疼痛的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生理性別」也影響到脊髓和腦部對疼痛刺激的解讀。新生兒在接受必要治療中所產生的疼痛,也被指認出來有兩性的差異,這似乎表示天生就已經在腦子裡了。
脊髓和腦部處理疼痛信號也會隨時間改變,因素如年齡、疼痛的經驗、雌激素和其他荷爾蒙、或是其他病症如憂鬱、緊張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正要出爐的研究裡顯示女人和男人對於鴉片類藥物的反應不同,因為Μ-型類鴉片受體不同。實驗室裡的動物,雄性比雌性痛得較快速,痛解除時間較長。
佛羅里達Gainesville大學研究的結果指出,對同樣的刺激,女人比男人覺得更痛。
在另一面,「社會性別」可影響一個人如何表達疼痛。有些文化比較能夠接受婦女抱怨疼痛,而男性表達疼痛則被視為弱者的表現。女性比男性多慢性疼痛讓她們更能清楚表達她們的親身體驗。
2019年「美國疼痛學會」的科學集會中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將近3/4的婦女在遭受性侵一星期之後,出現新的疼痛或更嚴重,大部分的案例中,疼痛持續了幾個星期。
治療的差距
男女在治療上有沒有差距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治療受傷後急性的疼痛,無法等同於治療婦女因為其它身體狀況引起的慢性疼痛。
這個領域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對痛的影響。我們應要瞭解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影響疼痛,以及兩性對於鴉片類藥物、其他藥品和治療方式的反應有何不同。
我們也需要更多健康照護者的專業教育,讓他們更了解「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對痛的差異。
認識和支持「兩性的差異」是有效處理疼痛的重要部分。每個人疼痛的經驗皆有其獨特性,能夠認同生物、心理及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是醫師處理疼痛的要件。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 (2020.03.1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27
子宮頸關乎女性的快感
《女性的性反應》──即一般所認知的《金賽報告》在1953年引起一陣國際間旋風,改革了社會對性的想法。
書中一個有關子宮頸的特別陳述被錯誤解釋,導致今天仍持續著錯誤觀念。《金賽報告》第584頁:「所有的臨床和實驗資料顯示,子宮頸表面是女性生殖結構中最不敏感的部位。」
神經科學和性醫學的專家們相信金賽的陳述,有錯誤的結論,以為子宮頸完全沒有感官神經,部分切除或整個拿掉也無所謂。
更進一步檢視資料
金賽的調查員報告,以玻璃、金屬或棉花的探測器輕觸子宮頸,878位婦女中只有5%可以感覺到。這個資料就是金賽所宣稱「子宮頸不敏感」的基礎。
然而當調查員在相同的婦女,使用比探測器大些的物品,以明顯的壓力刺激子宮頸時,878位婦女中有84%可以感覺到。但金賽的結論很顯然無視這個明顯的發現。
有感覺的子宮頸
有廣泛的多樣資料清楚地呈現,婦女可以感覺到子宮頸的刺激。婦女通常提到,在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時,可以感覺到細胞組織從子宮頸表面被刮下來。
許多婦女裝置子宮內避孕器,插入時,子宮頸擴張也有痛感。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一個研究,婦女刺激其子宮頸,大腦部分的反應和刺激其陰蒂或陰道相同,而且她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每個區域。子宮頸在高潮時的角色,在流行媒體有所描述,有些婦女指出刺激子宮頸所引起的高潮,其質感和刺激陰蒂或陰道的高潮有所不同。
手術和子宮頸
研究專家也知道子宮頸是有感覺的,基於手術對它的影響。為了治療明顯的婦科問題所採取的措施,雖是好意,但是會傷害子宮頸的神經。
根據一個研究,在子宮切除術中保留子宮頸,和切除掉子宮頸相比較,婦女明顯更能繼續享有高潮。
另一綜合22個子宮切除術研究的評論,則認為兩種方法對性反應的影響並沒有明顯差異。雖然大部分的婦女指出子宮切除術解決了原本的問題,性反應也改善了,但在這22個研究中,幾乎每一個婦女都提到她們的生殖部位的感官減少了。文獻上的差異,可能是因為不同的婦女對刺激的來源各有所好。
有些婦女經歷切除子宮頸病變的手術後,有性的副作用。有些婦女描述身體上包括陰蒂和陰道高潮和性欲感覺喪失的苦惱。因為這個手術燒掉了部分的子宮頸,可能也破壞了正常傳達生殖感官到腦部的神經通道。
另一個普通的手術為了治療壓力性尿失禁,外科醫師在陰道和尿道之間插入一個網紗「尿道中途吊索」,稍稍彎曲尿道,對尿液的流出加上阻力。這個吊索可能傷害傳導陰道和子宮頸感覺的神經。有些婦女在手術後,高潮的滿意度減少。
和醫師討論
醫師應該知道三對神經-骨盆、腹下和迷走-傳達由子宮頸到腦部的感覺。其中任何一個神經受損,嚴重影響性的快感。如果手術是必要的,醫師必需嘗試避免重要的神經通道,以減少知覺上的傷害。
病人和醫師通常不願意討論敏感的議題,譬如有關性快感的可能副作用。但最低限度,醫師要告知病人治療過程所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0.03.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23
是時候改變我們看待女性心臟病的方式了!
一直以來,心臟病研究未能確保研究對象性別比例平衡,這是對女性心臟病患者照護根本上的缺陷,犧牲了許多女性的生命。
數十年來,醫學常以適用於男性的標準來評估女性心血管健康。通常,心臟科醫師會遵循指引,辨識一系列典型的常見症狀來做診斷。男性和女性心臟病發作的主要徵兆是胸痛。
但是,2月一項新研究發現,通常55歲以下的女性,其症狀的變化多於男性。醫師有時無法將這些不太明顯的症狀與心臟病發作聯想在一起,因此無法診斷出疾病。
患有心臟病的婦女可能沒有任何這些症狀
主要作者J.
Brush博士表示,作為一名醫生,如果您正給一名女性看診,您需要更廣泛地思考。她可能沒有教科書中的胸痛、手臂痛、呼吸急促和出汗等典型症狀組合。
心臟病學教授J.
Mieres表示,面對女性患者,醫師必須將心臟病症狀擴大到包括頸部疼痛,有時甚至只是頭暈、噁心和胃灼熱等。當女性前來問診時,下顎、背部和手臂疼痛可能是唯一的症狀表現,胸部不適可能在之後才出現。
Mieres說:「假設您在家中感到噁心、下顎痛和胃灼熱,即使您知道自己有心臟病風險,您也可能不認為這是心臟病發作。我們需要記住,女性可能經驗到的症狀更加廣泛。」。這裡所指的「我們」不僅是健康照護專家,女性也是。
專家們表示,許多女性報告的胸部不適可能遠不及男性心臟病發作時般的劇烈,而且似乎並不那麼緊急。但是,僅僅只是意識到女性心臟病症狀有多種組合且徵狀更微妙,可能是更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關鍵。
美國國家心臟、肺和血液研究所的N.
Cook博士提醒,以新的方式看待心臟病應該是加強而不是取代當前的方式。他表示,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心臟病發作時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表現胸痛或胸部不適以外的症狀,這提高了患者的意識,但也可能無意中讓人忽視胸痛仍是男女最常見的心臟病症狀。
編譯來源:
*
* Health Day(2020.03.06)
* John E. Brush Jr et al.Sex Differences in Symptom Phenotype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2020;13:e00594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16
英國裁決人民須在護照上註記性別
英國的上訴法院(Court of Appeal)在3月10日駁回了運動者
C. Elan-Cane
提出的人民須擁有在護照上以「X」取代性別註記的訴訟。
Elan-Cane
在2019年12月曾告訴三名法官,政府的護照政策是「非法的」,侵犯了個人的隱私權和不受歧視的權利,並指出人民被迫表明性別的過程是「本質上的歧視」。
而代表他的律師 K. Gallafent QC
也指出「沒有什麼是比一個人的性別認同更根本的」,而對於正確地理解和尊重「性別認同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者的人權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案例。
然而他們的呼籲遭到內政部的反對。在更早前的高等法院(High
Court of
Justice)駁回此司法審查後,一位高等法院法官坦承,儘管他沒有被說服政府的政策是違法的,但駁回的部分原因是在最初的裁決時並未完成全面審查。
Elan-Cane
稍晚在個人的社交網站上聲明會尋求此案進入最高法院審查的機會。
編譯來源:FEM Positive(2020.03.1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2.18
冠狀病毒患者的研究顯示 男性佔病例總數的68%
近期幾項針對患者的研究指出,患有冠狀病毒的男性似乎比女性多。
一項研究根據的武漢大學醫院患者的病歷發現,男性佔54%。據《商業內幕》報導,另一項較早的住院患者的研究顯示,有68%是的男性。
現在,研究人員正在嘗試瞭解,是什麼使男人更易受感染-或似乎保護了婦女和兒童。 到目前為止,專家們認為,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是:一、誰首先感染了該病毒;二、已存在的疾病發病率的性別差異;三、女性荷爾蒙的抗感染能力。
研究怎麼說
對武漢市最早入院的138例冠狀病毒患者的研究發現,男性佔54.3%。超過四分之一的患者繼續被轉移到重症監護病房(ICU),最終有超過4%的患者死亡。 儘管最年輕的患者是22歲,但平均年齡要高得多:56歲。
研究人員發現,將近一半的冠狀病毒患者(46.4%)患有至少一種已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
糖尿病帶來的高血糖會吞噬免疫系統中的分子,這些分子通常會幫助我們的身體抵抗感染。像心臟病這樣的疾病與發炎有關,發炎是一種免疫的反應,也可以是損害組織的狀態,從而使其對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癌症和癌症治療可能具有相同的效果。 而這些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都是男性多於女性,造成男性的免疫力較不如女性,因此容易被感染。
同樣的狀況也在SARS 和MERS觀察到。
一項對約1,800名SARS患者的分析顯示,男性的死亡率為22%,而女性的死亡率為13%。2019年對229名MERS患者的研究表明,它殺死了32%的男性,而女性則為26%。
當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雄性和雌性小鼠暴露於該病毒時,雄性感染SARS的可能性更高。 進一步的測試顯示,雌激素可能實際上阻止了病毒感染細胞,但尚不清楚在人類中是否同樣如此。
當然,可能會有一個更簡單的解釋。 那就是,患者的病毒感染與暴露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有關,而大多數的患者是男性工人。 如果真是這樣,隨著更多感染病例的出現,冠狀病毒的性別差距可能會消失。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不論是胎兒或新生兒死亡率,男性都比女性高。女性平均餘命比男性長六到八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女性的優勢歸功於「固有的生物學優勢」以及更健康的行為。而這種「固有的生物學優勢」,包含免疫力強、荷爾蒙的保護等,似乎也能解釋女性比較不易被病毒感染的原因吧!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2.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pill.jpg)
2020.02.12
藍色小丸子讓男性只看到藍色?!
「威而鋼」是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它被認為安全且副作用小。不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服用最高劑量(100毫克)可能帶來視覺上持續的副作用,如對光線敏感、色覺辨認障礙等。研究表示,雖然這些副作用很少見,但還是建議,第一次服用「威而鋼」的人應從較低劑量開始。
勃起功能障礙可能影響患者心理,並且可能阻礙人擁有滿足的性關係。威而鋼從1998年開始被核准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不久後它變成歷史上銷售最快的藥物,顯示男性在增強性表現方面有很大的需求。
不過,其實威而鋼一開始是用來治療高血壓。此藥會使陰莖的血管膨脹並放鬆平滑肌,使男性較容易勃起及保持勃起狀態。藥效通常持續3至5小時,偶爾會出現副作用如頭痛和視線模糊,但通常副作用很快就會消失。
最近來自土耳其的醫師從17位就診的男性找到一種現象。這些患者經歷許多視覺上的不適,包括:瞳孔異常膨脹、視線模糊、對光線敏感及色覺辨認障礙,其中色覺辨認障礙的症狀是主要看到藍色而看不到紅色或綠色。
這17位男性全都是第一次服用威而鋼,並且都服用最高劑量。沒有人是經由醫師開立處方箋取得藥物的。當藥效開始時,他們就開始經歷視覺上的副作用,並且在服藥24-48小時後症狀仍然持續。
在診所的醫師為這些男性做了許多眼睛檢查並追蹤他們的狀況以了解症狀的發展。所幸的是,21天後所有男性的症狀都消失。不過,對他們來說這無疑是個不好的經驗。
醫師表示,對於大多數男性,任何副作用都是短暫且輕微的。不過,醫師強調,對於少數男性來說,可能出現持續的眼睛或視覺方面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男性無法有效分解威而鋼,並從身體排出,導致這些人體內的濃度比多數使用者來得高。
這些男性都是第一次服用且服用的是最高劑量。從較低劑量開始代表副作用會比較不嚴重。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2.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