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乳癌藥物臨床試驗應納入男性受試者
2019.09.01
乳癌藥物臨床試驗應納入男性受試者
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發布一份新指引草案,建議乳癌藥物的臨床試驗受試者應加入更多的男性病患。   乳癌男女病患差異 男性被排除在藥物試驗之外 乳癌在男性身上罕見,人數僅佔乳癌病患總數約1%。但是相較於女性乳癌病患,男性被診斷發現罹癌的時間點往往年紀較大,而且較易有癌細胞轉移至淋巴結情形。   男性因而一直被排除在乳癌藥物臨床試驗之外,他們接受的治療建議並非依據前瞻性的隨機臨床試驗,通常都是沿用在女性身上的試驗結果。而這也導致FDA核准給男性病患的治療選項非常有限。   FDA指引草案重點 指引草案指出,乳癌藥物臨床試驗的合格標準應該要納入男性及女性。若要將男性排除試驗之外,應在試驗計畫中提出有科學根據的理由。 FDA認為以「乳癌男性病患的低預期增加率」做為排除男性的理由是沒有說服力的。   當某些特定乳癌藥物的臨床試驗排除或加入非常少的男性受試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 已有早期研發或文獻的資料可以支持藥物的作用機制在男女身上的效益及安全性沒有差異,那麼該藥物可以使用臨床試驗的結果做進一步推斷,把男性病患也納入FDA核准的藥物適應症對象中。   * 當藥物可能涉及男女之間效益及安全性的差異,則須提供進一步的資料佐證,才能將臨床試驗的結果用在男性乳癌病患身上,將其納入FDA核准的藥物適應症對象。對乳癌來說,荷爾蒙治療藥物可能是倚賴或影響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因此,其效益及安全性可能會因性別而異。而這些進一步的資料可以是小型單臂試驗和使用真實世界數據來源的研究。   FDA卓越腫瘤醫學中心執行長Pazdur博士表示,當指引內容確定後,這些建議將讓醫藥產業更清楚要如何透過使用不同資料來源的各式臨床試驗設計,產出能夠支持男性乳癌病患治療的效益及安全性資料。希望能夠鼓勵男性乳癌治療的藥物研發最終可以提供病患更多FDA核准的治療選項。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8.27)、FDA Draft Guidance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心臟病症狀男女有別?!
2019.08.27
心臟病症狀男女有別?!
治療心臟病重要的原則是掌握黃金救援時間,因此及早辨識及精準地判別心臟病症狀非常關鍵,這關乎患者獲得治療的時機、方式還有預後。   過去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病患者被誤診、未獲得完整醫療照護的比例高於男性,背後原因可能是未充分認識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因此無法辨識女性的心臟病。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指引指出女性患者比較容易出現「非典型症狀」,並強調認識這些差異能避免女性延誤就醫、被誤診及死亡率上升。   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 男女心臟病發作時最常見的症狀的都是胸痛,但是男性比較容易經歷嚴重胸痛、左手臂疼痛,而女性則比較是胸部任意部位感到被擠壓,脖子、下顎、肩膀、上背及腹痛。而且女性比男性容易經歷呼吸短促、噁心、冒汗、不尋常的疲憊、心悸或頭暈目眩等。   新研究:男女心臟病症狀差異不大! 最近一份研究挑戰了女性心臟病症狀有「非典型」的觀念。   研究人員記錄2013年至2017年期間在愛丁堡皇家醫院掛急診的1,941位可能有心臟病人的症狀,並對他們進行了「肌鈣蛋白測試」血液檢測。該測試是測量心臟病發作期間受損心臟細胞釋放的蛋白質。   研究發現,在有心臟病的人當中胸痛是男女最常見的症狀,男女都有93%的人。男女有左手臂疼痛的比例也很相似(48%的男性和49%的女性)。此外,女性比男性容易有下顎或背痛,女性也更容易在沒有胸痛的情況下出現噁心(19%的男性和33%的女性)。   在胃食道逆流、背痛等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常發生(41%的男性和23%女性)。   研究人員認為,錯將女性標籤為較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可能促使醫師和護士不對女性冠心病患者進行調查或開始治療。這份研究顯示,女性出現典型症狀時永遠都需要被視為心臟病的警訊,否則可能導致女性被誤診、延誤治療或者獲得較不積極的治療。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強調男女心臟病症狀的差異,目的是要打破心臟病屬於男性疾病的迷思。過去對女性心臟病的了解主要是參考男性心臟病,以致於當女性心臟病患者出現男性較少見的症狀時,她比較不會想到可能是心臟病或是被醫師辨識出來,長期下來形塑男性比較容易得心臟病的錯誤觀念。其實男女發生心臟病時可能經歷的症狀是相似的,只是發生率不一樣。重點是看見差異,才不會因此錯失挽救性命的機會!!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8.21) * Amy V. Ferry et al. _Presenting Symptoms in Men and Women Diagnos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Sex‐Specific Criteria_.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8:e0123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高血壓女性比男性容易中風!
2019.08.24
高血壓女性比男性容易中風!
最近研究指出,隨著高血壓的嚴重程度上升,女性中風風險增加的速度幾乎是男性兩倍。這項研究引起人們討論控制高血壓是否需要針對性別制定指引。   高血壓是中風最常見且可以控制的風險因子。   研究作者表示,雖然在60歲以下的人當中,女性的高血壓普遍程度低於男性,但老年女性則變得普遍。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較難控制血壓。而這份研究結果基本上指出,中風風險可能隨著高血壓升高而增加,女性更是如此。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檢視了26,461名美國人的髙血壓引起中風風險的性別和種族差異。超過一半的參與者是女性,40%是黑人,男性的平均年齡是66歲,而女性的平均年齡是64歲。   研究發現,血壓每增加10毫米汞柱,白人女性和男性之間的中風風險差距就會拉大。具體來說,隨著血壓上升,女性中風風險大約是男性的兩倍。然而,這些性別差異並不適用於黑人男女之間,儘管這一群體高血壓嚴重程度大於白人。   此外,研究還探討了一個人服用的高血壓藥物的數量如何影響他們的中風風險。他們發現控制血壓所需的藥物越多,患者的中風風險就越高。每增加一類藥物,這種風險增加了23%。對於男和女來說都是如此。   研究作者認為,男女之間的中風風險差距分明,代表需要更仔細地檢視男女高血壓的樣態,但是女性在臨床試驗中的代表性卻往往不足。因此,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來確認此研究結果,並探討給女性更嚴格的血壓控制是否有幫助。   而對於藥物增加中風風險的發現,研究作者表示這並不代表控制血壓的藥物會使風險上升,而是服用越多種藥物來維持血壓正常的人本身就有較高的中風風險,這是因為他們的血壓更難以控制或對治療產生抗藥性。   對於是否需要針對性別訂定指引仍無共識 美國心臟學會的指引撰寫委員會主席表示,在治療高血壓方面,目前沒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證據指出男女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雖然新研究的結果令他感到驚訝,但在做出任何結論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雖然目前對於是否需要針對性別來制定高血壓治療指引仍無共識,但研究作者認為,有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收集更多性別的資料。許多病程存在性別差異卻尚未被看見。即使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在治療高血壓時要考量性別,但也沒有資料顯示預防中風一體適用的做法是正確的。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8.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人的慢性疼痛與男人很不同
2019.08.22
女人的慢性疼痛與男人很不同
女性健康照護在過去幾年間有明顯的進展,但在慢性疼痛治療卻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女性接受慢性疼痛治療的人數多於男性,可是醫藥卻常沒有看見男女面對疼痛的差異,造成在有效處理慢性疼痛上出現性別落差。   美國肯薩斯大學醫學中心醫學博士Templeton表示,我們給人們治療,希望疼痛會減輕,但如果情況沒有改變,這未必表示他們需要有更多的治療,反而可能是我們對治療疼痛要有更多的認識。   美調查:女患者的疼痛未被認真看待 且影響其積極生活能力 在一項針對1,004名經歷疼痛超過三個月以上的美國女性所做的全國調查中,有62%參與者對疼痛感到絕望、95%表示疼痛影響她們過積極生活的能力。關於慢性疼痛如何被醫療人員對待,有高達38%的參與者表示沒有被認真看待、另外45%覺得部分有被理解、17%完全不被理解。   慢性疼痛男女大不同 Templeton博士區分以「生理性別」及「社會性別」為基礎的醫學,它們的不同會對每個身體功能發揮作用。就生理性別來說,研究者都知道疼痛會讓身體分泌比較少的雌激素,而這是女人的DNA或出生時她的生理性別所呈現的生理事實。   另一方面,社會性別則是根據個人在文化上融入社會的方式來看待他人。例如:在某些文化裡,相較於男性,女性表現疼痛較能被接受。已有研究發現男人會等到疼痛變嚴重才去看醫生,但女人則大多在求醫多次後才獲得治療。   此外,女人比男人易受慢性疼痛所苦,因為女人較常有骨關節炎和纖維肌痛的問題,還較易會有焦慮、憂鬱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些都是慢性疼痛的來源。   美國羅文大學醫學院教授Gupta認為,為了要創造疼痛治療持續性的改變,辨識「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對照顧病患的影響是關鍵,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定義並啟動管理女性疼痛的最佳步驟。   而健康照護產業也要改變用數字方式測量疼痛程度的迷思。Templeton博士認為每個病患及她們過往的疼痛經驗都不一樣,以詢問行動和移動狀況以及病患身體有何侷限的方式,會有助評估疼痛。   用藥風險男女差異  育齡及準備懷孕女性須特別注意 美國疾病管理局(CDC)報告顯示,男性過量使用鴉片類藥物致死者多於女性,但是女性過量使用的比率上升速度更快,因為中年女性較常發生慢性疼痛,她們被醫師開了更多鴉片類藥物的處方籤。   當這些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的女性無法停藥,她們需要注意一些風險,尤其如果是育齡及準備懷孕的女性。Templeton博士不認同一些醫師會對用藥的女病患頻繁進行懷孕檢測並提供避孕藥給她們的作法。而對年長女性,醫師則需要知道使用鴉片類藥物可能降低女性身體的脂肪量,提高她們跌倒受傷的風險。   醫師及病患應該要知道除了鴉片類藥物與止痛劑之外,還有其他解除疼痛的選項,如:運動或物理治療。   Templeton博士賦予第一線醫療人員要向女性病患詢問一些問題並持續和她們對話的工作。他最後提到,疼痛並不正常而且一點都不好,女人需要說出來!     編譯來源:FierceHealthcare(2019.08.1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醫療植入物在女人身上就較常出事!為什麼?
2019.08.19
醫療植入物在女人身上就較常出事!為什麼?
過去這一兩年,醫療植入物的安全問題在國際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一些嚴重的事件都涉及女性使用的裝置,例如乳房植入物、陰道人工網膜等,多國紛紛啟動調查並積極管理。   但讓女性受苦的不只乳房植入物或陰道網膜這類女性專用的植入物,女性也更容易被不分性別使用的植入物傷害,如人工髖關節和心律調節器等,究竟是為什麼?   最近一份研究試圖提出解釋,作者認為這是一連串忽視性別差異累積出來的結果。   從設計開始就偏差 生理條件和社會因素會影響女性在受傷或生病時的症狀,以及其治療效果。然而,醫療植入物設計人員通常不會考慮這些性別差異,認為不分性別都有一樣的表現。   並且,確保植入物安全的實驗室測試,通常也忽略女性可能對材料有不同反應,或者女性的活動可能會對植入物產生不同的負荷。   一些醫療設備公司利用監管過程的漏洞,在沒有進行臨床試驗的情況下就將植入物上市。即便有進行臨床試驗,也不一定包含女受試者,或者研究人員不對數據中的性別差異進行分析。   美國的食品及藥物管理署(FDA)和澳洲的治療用品管理局(TGA)等監管機構在核准新的醫療設備時,通常也不會根據性別分析有效性及安全性。   醫師並沒有成為最後一道防線 醫療植入物從設計到上市都忽視性別差異,使得植入物不符合女性需求,但醫師在使用上難道不會為患者過濾篩選嗎?答案令人遺憾。   醫師和患者的性別都影響著女性對醫療植入物的瞭解。外科醫師多數是男性,代表著女性患者經常面對男醫師。過去一些研究指出,男性醫師傾向以家父長式的態度對待女性患者,而非以患者為中心的態度,這可能影響女性患者對症狀或疑問的表達,以及醫師對醫療問題的解釋等層面。   此外,外科醫師是否會和女性患者討論重要的安全問題也是需要關切的議題。例如,一些外科醫生對於討論髖關節植入後性行為需要注意的事項感到不舒服,特別是面對女性患者時。但使用人工髖關節後,性行為的姿勢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以「人工髖關節」為例 人工髖關節可能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例如發炎、疼痛、錯位和金屬中毒等,世界各地皆有案例。然而,很少人知道女性使用人工髖關節失敗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人工髖關節是性別中立的,並沒有特別為男性或女性量身打造,不分性別皆使用相同的模型。雖然大多數人工髖關節有各種尺寸,但女性並不是身形較小的男性,許多牽涉髖關節的基本活動都存在性別差異,例如走路。   當女性站立或進行性行為時,髖部脆弱的邊緣往往比男性承受更大的負荷。這種「邊緣負荷」增加了人工髖關節磨損和釋放危險金屬顆粒的風險。   如果測試顯示人工髖關節對男性和女性的安全是相同的,那麼這些差異就無關緊要,但事實卻是實驗室根本沒有蒐集這些數據與資料。衡量人工髖關節磨損率的實驗室測試忽略了性別差異,只測試正常行走而不是其他更多壓力的活動,如跑步或性行為。   FDA、TGA和其他監管機構經常批准新的醫療植入物,只因為它們與已經核准的產品相似。這同樣發生在人工髖關節上,監管機構不需要蒐集新的數據,更不用證明人工髖關節對女性和男性同樣安全。   這是跨國且普遍的問題 一群國際記者2018年年底發表了醫療植入物跨國調查結果,提出管理過程的失當,讓患者承受無限痛苦甚至死亡,引起人們對植入物安全與管理的關注。   美國FDA採取一些措施試圖解決性別偏見問題,他們提出指南,要求製造廠提供男性與女性使用醫療設備的數據。然而,這並不具有約束力。一份研究指出,在指南提出後,只有17%的醫療設備提出性別分析數據。   如何改善? 近期傳出各國監管機構要求下架或禁止使用有問題的醫療植入物,這些都是好方法,但並不會促使新的醫療植入物在設計時將女性加入考量,也不會改善醫師與患者之間溝通。   外科醫生需要與患者討論手術的重要議題,讓患者更瞭解手術,就算這會使醫師們感到不舒服。改善外科文化可能有所幫助,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TGA和FDA這類的監管機構可以透過要求醫療設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來影響設計。而FDA的經驗表明,這些要求必須具有約束力才有辦法起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陰道網膜」台灣未把關 女人成藥廠白老鼠 你使用的醫療植入物可能只有經過老鼠實驗!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19.08.1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全球知名醫學期刊帶頭提升女性代表性
2019.08.16
全球知名醫學期刊帶頭提升女性代表性
《刺肋針》(The Lancet) 是目前全球最老的醫學期刊,且影響力僅次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M)。它以刊登領先全球的研究為其特色,旗下共有18個子主題的醫學期刊,涵蓋糖尿病、愛滋病、感染疾病等疾病。   自1823年創立後,《刺肋針》的編輯群一直都是男性所組成。期刊現任主編Richard Horton博士表示,學術機構和贊助單位充滿性別偏見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刺肋針》也是這個生態系統其中的一員,他們要替他們想看到的改變盡一份心力。為了要提升科學領域的女性代表性,出版社日前發表一份新指引,保證未來旗下所有醫學期刊的編輯群,將不會出現任何全男性的專家小組。同時《刺肋針》所主辦或贊助的會議活動,也將會朝確保專題討論小組的成員至少半數是女性的目標邁進。   這份承諾的內容還包括18個期刊要重整他們的編輯顧問委員會,要讓女性成員比例至少佔一半。目前已有8個期刊做到了,其他期刊也將會在今年年底前達標。而18個主編中,目前已有10位是女性。    六個月前《刺肋針》曾以#LancetWomen為專題,聚焦報導如何提升女性在科學、醫藥及全球健康的地位,呼籲必須有結構性的改變以達成性別平等。   什麼是#LANCETWOMEN #LancetWomen專題報導蒐集來自超過40個國家、300份以上關於性別偏見的報告資料。證據顯示,女性在這些領域中與男性做相同工作薪資卻較低、以及在高階位置完全缺乏代表性。例如:在英國,女醫師的薪資待遇只有男醫師的6成;2013年歐洲的數據,僅有36%的中階教授和18%的全職教授是女性;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指出,女性大學學歷者遠超過男性,但全球科學領域的勞動力性別分布,男性卻佔了72%等。   《刺肋針》執行編輯Clark博士表示,造成女性職位晉升較慢、在高階職位的代表性低有許多原因,包括母職的懲罰、缺少受到認可賞識或被支持競爭領導位子的機會、遭「老男孩俱樂部」的排擠等。   「多元化承諾」(THE DIVERSITY PLEDGE) 事實上,如果將不同族群、階級和性傾向的女性都納入考量,情況將會更糟。因此,除了西方女性之外,《刺肋針》也將致力提升研究及出版界的多元融合,會努力增加中低收入國家的女性與其他同儕的代表性。他們也鼓勵其他同業能夠加入他們的行動。   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8.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