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3.24
A血型者可能較易感染新冠狀病毒而住院??
一項新的初步研究發現,從住院病患的資料裡發現血型與罹患新冠狀病毒之間存在相關性。相較於其他血型,A型血的人可能風險最高,而O型較低。
這份來自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研究僅在網路上發表,尚未發表在期刊上。意指這份研究的方法與結果尚未被其他專家評審過。因此,不應用於臨床指導。
血型A風險最高嗎?
研究人員檢視了因新冠狀病毒而住院的2,173例患者的血型分佈。這些人分別在中國武漢市或深圳市之三所醫院接受治療。研究將這群人的血型分布與代表一般人口的血型分布進行比較,代表一般人口的樣本有3,694例。
研究發現,相較於一般人口的血型分布,因新冠狀病毒住院(金銀潭醫院)的1775人當中A型血液患者的比例明顯較高。他們還發現,這群住院者O型血液比例明顯低於一般人口。
一般人口的血型分布為:A型佔32.16%、B型佔24.90%、AB型佔9.10%及O型佔33.84%。因感染病毒而住院於金銀潭醫院者的血型分布為:A型佔37.75%、B型佔26.42%、AB型佔10.03%及O型佔25.80%。
其他兩個醫院(398人)的的研究結論和金銀潭醫院的非常相似。
研究作者表示,
A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者患新冠狀病毒的風險顯著較高;O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者患新冠狀病毒的風險顯著較低。
我們必須強調,研究人員提到的是因為新冠狀病毒而需要住院治療的風險,而不是感染病毒風險。這是因為研究調查的資料僅包含症狀嚴重到需要住院的個人,而不包含症狀輕而在家休養的個人。
結論可能純粹是巧合
英國雷丁大學副教授S.
Vaiyapuri博士強調,由於這是項初步研究的結果,A型血液者不必擔心。如果不確定冠狀病毒和ABO血群抗原之間的因果關係,就很難得到這個結論,它可能是純粹的巧合。重要的是,人們不應該對這些結果感到恐慌,因為顯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來證實這些說法。
此外,這份的研究僅包括中國非常特定人群的數據。
不過,如果未來有研究證實了這份研究的結果,則可以幫助醫療人員識別哪些感染新冠狀病毒者最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20.03.20)
* _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
Susceptibility_. Jiao Zhao et al. medRxiv 2020.03.11.2003109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20
聯合國研究:9成的人對女性抱持偏見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婦女在保障婦女權益和增強女性能力方面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在婦女處於領導地位的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除此之外,在做生涯決定時,現在的婦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大的自主權。但是,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新研究報告,對婦女的偏見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太多。十分之九的人仍然對女性持負面偏見。這對於進一步縮小普遍存在的性別差距是個確切而實在的問題。
這項研究是歷史上第一個性別社會規範指數(gender
social norm
index),涵蓋全世界80%人口的75個國家的數據。
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在政治、經濟、教育或生育權方面,有91%的男性和86%的女性對女性至少有一種偏見。幾乎一半的人認為男人是更好的政治領袖,超過40%的人認為,與女性相比,男人擔任企業高級主管的表現更好。更令人震驚的是,幾乎三分之一的男人和女人都認為男人毆打妻子是可以接受的。
在發表研究結果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呼籲各國政府執行立法,以解決既有的性別平等差距,並減少對婦女的不利偏見。
該計劃的負責人P.
Conceição表示:「我們都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中,這份報告為這些偏見提供了一些數字。」。他認為這些數字令人震驚,報告呈現了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儘管在參與和賦權的基本的面向已經有了重大進展,但在涉及更多賦權領域時我們就碰了壁。
看到女性在全世界的婦女權利方面所取得的所有進步,人們會認為,增強婦女權能的觀念也正在向前發展。不過,令人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Conceição指出,儘管在某些國家,偏見正在縮小,但在許多其他國家實際上正在退步。
在美國和英國,超過一半的人對女性有至少一種偏見,而在瑞典、南非、印度或巴西等國家,對女性至少有一種偏見的人的比率在過去九年增加了。
編譯來源:
* Fempositive(2020.03.09)
* 2020 Human Developement Perpectives. Tackling Social Norms: a game
changer for gender inequalities.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70504093119_DRUGS.jpg)
2020.03.19
抗發炎藥恐加重武漢病毒病情!
當我們發燒或頭痛時,醫師都會建議吃抗發炎藥或退燒藥,如:「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
13日,法國衛生部長O.
Véran在推特上警告,服用布洛芬、可體松(cortisone)等可能會使致命的武漢病毒症狀惡化。如果發燒,服用乙醯胺酚;如果已經在服用抗發炎藥或有疑慮,請諮詢您的醫生。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P.
Vallance也警告,患有武漢病毒的人不應再服用抗發炎藥「布洛芬」,因為可能惡化病情,其相關藥品有「益普芬」、「伊普」等。英國國民保健署
(NHS) 也取消了患者服用布洛芬以緩解症狀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在調查這個問題,於17日建議人們使用乙醯胺酚而不是布洛芬。乙醯胺酚相關藥品如「普拿疼」、「百寧痛」等。
但是,歐洲藥物管理局(EMA)表示,由於尚無關於服用布洛芬和武漢病毒的足夠訊息,患者不應停止服用。
美國食藥署(FDA)也在19日表示,目前服用布洛芬會惡化武漢肺炎的說法並沒有科學證據。但在仿單上有警示會讓感染的診斷困難。
專家的意見
一些醫生指出,抗發炎作用可能會削弱人體對感染的反應,即免疫系統將其資源集中到受傷或感染部位時就會發炎或腫脹,進而減慢恢復。並且這還可能助長體內導致肺炎的過程,這是新冠狀病毒的嚴重結果,可能導致死亡。
雷丁大學的病毒學家I.
Jones教授說:「這項建議與布洛芬的抗炎特性有關,即它會抑制免疫系統,從而可能減慢恢復過程。此外,根據有關SARS的大量文獻以及鑒於武漢病毒與SARS的相似性,武漢病毒可能會減少調節水和鹽濃度的重要酵素,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肺炎。布洛芬會加劇這種情況,而乙醯胺酚則不會。」
R.
Beale博士說:「有充分的理由避免服用布洛芬,因為它可能加重任何嚴重疾病(包括武漢病毒)帶來的急性腎臟損傷。」
利物浦熱帶醫學院的T.
Wingfield博士補充:「與布洛芬等非類固醇發炎藥相關的副作用,特別是如果長期服用,會引起胃部刺激和對腎臟產生壓力,對於那些已經有胃或腎臟問題的人副作用可能更嚴重。」
更新:2020.03.20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3.1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12
指引:孕婦感染新冠狀病毒不會垂直感染
女性懷孕時免疫系統會改變,如果暴露於流感等病毒中,可能使她們有較高的風險出現嚴重併發症。一些呼吸系統疾病也可能在很小的嬰兒身上引起嚴重的疾病。那麼,目前難纏的新冠狀病毒的感染會發生這些現象嗎?
根據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等共同發佈的新指引,孕婦不會比較容易出現嚴重的新冠病毒症狀,也沒有證據指出該病毒可能在懷孕期間傳染給嬰兒。
皇家婦產科學院的院長E.
Morris說:「由於這是一種非常新的病毒,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它,因此,隨著新證據的出現,該指引將會有定期的檢討。」
指引的科學基礎
該指引主要是以對中國的觀察為基礎。其中包括兩個研究。一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該報告檢視了147名孕婦的數據,其中64名確診患有新冠狀病毒,82名為疑似病例和1名無症狀病例。其中,8%有嚴重症狀,1%為重病。
另一為發表在《刺胳針》的一項追蹤9名孕婦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在生產時(剖腹生產)所有嬰兒都是健康的,沒有證據顯示母乳、臍帶血或羊水中存在病毒。
皇家兒科與兒童健康學院院長R.
Viner教授說:「根據目前的證據,不建議將嬰兒與染病的母親分開。這種分離,即使作為預防措施,對嬰兒和母親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Viner教授補充:「接下來的幾周和幾個月,隨著我們看到更多證據我們將檢討此建議。關於病毒通過母乳傳染給嬰兒的證據也很少,根據我們現在的了解,我們認為母乳哺育的好處大於任何潛在的風險。」
編譯來源:
* The Guardian(2020.03.10)
* Coronavirus (COVID-19) infection and pregnancy. Information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Version 1: Published Monday 9 March, 20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11
武漢病毒症狀多於感染5天後發生,但是也有14天後!
新冠狀病毒危機即將席捲全球,已經有將近111,000人受害,並奪去了超過3,800人的性命。對於病毒的感染仍沒有清楚的圖像。
3月10日發布於內科醫學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被新冠狀病毒感染的人多數在染病後5天出現症狀;每100名患者中就有1名在染病14天後才出現症狀。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研究檢視了181例確診案例。大多數病例與病毒爆發源頭中國武漢市和周圍的湖北省有關。
他們發現,在出現症狀的人中,有97.5%的人是在感染後11天內發病,大多數人在染病後5天就有症狀了,但還是有1%
的人過了14天才出現症狀。
目前全球政府都建議:任何疑似感染新冠狀病毒的人應自我隔離兩個星期。研究團隊表示,衛生管理單位採用的自我隔離時間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合理的」,儘管長期來看可能會錯過一些染病個案。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分子病毒專家J.
Ball教授表示,這個研究確認了大多數的病毒潛伏期,以及應該隔離的時間。而且,幾乎沒有證據支持無症狀傳染。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20.03.09)
*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From
Publicly Reported Confirmed Cases: Estimation and Application.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3.11
數據偏見:看不到女人
當蘋果在2014年推出健康追蹤應用程式HealthKit時,他們向使用者承諾能夠追蹤從血壓到銅攝取量的所有內容,除了女性的月經。
這似乎是一個驚人的疏忽,但蘋果並不是唯一沒有考慮女性需求的人。例如,直到2015年,歐盟才要求新車必須使用女性碰撞假人測試碰撞結果。
英國女性主義者Caroline
Perez,在他的書_「__隱形女人_」(獲得了2019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稱這是「數據的性別缺口」(gender
data
gap),而且這現象從公共政策到醫學研究,它出現在一切事物中。
想像一下,你的手機對你的手來說太大了;你的醫生開了一種對你的身體不對的藥物;在一場車禍中,你受重傷的可能性要高出47%;每週你努力無盡的工作都得不到認可或評價。如果這聽起來很熟悉,你很有可能是女人!
「隱形女人」向我們揭示了,在一個主要為男子而建立的世界,我們是如何被系統性地忽視的一半人口。它暴露了性別資料差距,造成了普遍但無形的偏見,對婦女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政府政策、醫學研究到技術,以及工作場所、城市規劃到媒體,「隱形婦女」一一揭露了其中排除婦女的偏頗資料。
Caroline
Perez首次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研究、故事,談論性別數據缺漏,以及它是如何導致所有的事物,從輕微的不便到潛在的致命性。在提出變革時,這本強大而具有挑釁性的書將使你讓看到耳目一新的世界。
編譯來源:Science Focus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