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6
遠離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小撇步:多吃堅果與高纖食物、...
吃對的食物以及維持不間斷的運動習慣,是永保健康的一貫原則,最近又有三項分別指出,多吃堅果類、含豐富纖維質的食物並且多走路,可以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風險。
第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約16公克杏仁、巴西堅果、開心果及胡桃的人,肥胖的機率比吃得少或都不吃的人降低37-46%。常吃堅果者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子在比例上也較少,連帶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就會比較低,研究指出,每週攝取32公克的堅果類,得到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因此減少7%。
研究指出堅果類含有豐富的非飽和脂肪,屬於好的脂肪,而且還有其他對健康有益的營養素與植物化學成份,同時堅果中的高蛋白成分會讓人容易有飽足感,就會少吃其他不健康的食物,減少發胖的機會。
另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則指出,每天只要攝取7公克穀類及蔬果的纖維,就可以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建議可攝取以下份量的食物:1.5杯的燕麥餐、1.25杯小麥穀物、兩片全麥吐司、1顆大梨子、1杯覆盆子、半杯黑豆。
最後一項同樣是英國的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前期的成人每天走路2,000步,之後得到心臟病的機率降低了10%,若每一年將每天走路的步數再增加2,000步,則該機率又可再多降低8%。且這樣的效益是不受體重或一開始的活動量所影響,這項訊息對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防治相當重要。
資料來源:PLOS ONE期刊、刺鉻針期刊(The
Lancet)、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4.01.13
地中海飲食多吃蔬果少吃紅肉 糖尿病不上身
糖尿病是我國慢性病防治重點之一,台灣目前患者約有140萬人口,且在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是唯一女性死亡人數多於男性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多數是50歲以上的成年人,而最近一項國外的新研究表示,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多吃地中海飲食,將可以降低他們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地中海飲食是一種選用豐富蔬菜、水果、豆類、健康油脂(如橄欖油)、全穀類以及魚類的飲食方式,而較少出現糖、紅肉與飽和脂肪等食物。這種飲食方式對健康的好處已被證實,如:中年女性可因此比較健康且長壽;有研究則發現可降低基因性中風的風險。
一群西班牙研究者曾發現低熱量的飲食方式對預防糖尿病有絕佳功效,但他們這次則想瞭解改變飲食但不減輕體重、不須降低熱量攝取、也不必提高運動量,是否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研究找來3,541位55-80歲沒有糖尿病的男女,但他們都是心臟病的高風險族群,此風險因子與第二型糖尿病相關。他們被分成三組:前兩組採地中海飲食,分別每天搭配50ml特級初榨橄欖油、或30公克綜合堅果,最後一組則為低脂肪飲食。
研究追蹤四年,期間地中海飲食的參與者接受營養師的指導,提高蔬果、豆類及魚類的攝取量,且避免紅肉或加工處理過的肉類、奶油與糖果,可是沒有降低攝取的熱量或增加運動量。研究指出參與者的體重、腰圍及運動量變化在各組之間並無差異,最後發展成糖尿病者共有273位,但患者中採地中海飲食的兩組參與者明顯少於低脂肪飲食組者,顯示公共衛生可考慮推廣地中海飲食作為糖尿病防治方法。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4.01.10
為了眼睛的健康,戒菸吧!
有吸菸習慣的人如果能戒掉這個惡習,可能可以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避免視線模糊不清的困擾。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與眼睛的使用,眼球的晶體會逐漸變得混濁,這是一個正常的症狀,但同時也是造成視力受損的主因。白內障就是指因為水晶體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視覺色調改變、畏光、視野中有黑點等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
近來,有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平均一天抽15支菸的中年男性若成功戒除菸癮,可降低白內障發生的機率。
根據這份來自瑞典的研究結果,平均一天至少要抽掉15支菸的男性出現白內障症狀的機率比起那些從未吸菸的男性高出42%。研究人員更進一步發現,如果這些菸癮重的男性成功戒菸達20年以上,白內障的發病機率則僅比未有吸菸習慣的人多出21%。雖然風險仍然存在,不過已經有非常顯著的下降。
瑞典Orebro大學醫院的Birgitta Ejdervik
Lindblad醫生表示:雖然停止吸菸能減少白內障發生的風險,但是,因過去的吸菸習慣所造成的風險仍可能存在數十年。他強調:由於吸菸也與其他眼部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有策略的預防吸菸與倡導戒菸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眼科照護專業人員都應該鼓勵民眾停止吸菸。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眼科醫學電子期刊 (JAMA
Ophthalmology)
+ read more
2014.01.07
愛喝甜的,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愛喝甜的女性要注意了!最近一項美國的調查結果發現:已經進入更年期且嗜喝含糖飲料的婦女罹患第一型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沒有飲用含糖飲料習慣的婦女高出80%。
在台灣,子宮內膜癌是前十大女性癌症之一,且其中有9成發病與雌激素有關,為第一型的子宮內膜癌。在美國,罹患第一型子宮內膜癌的婦女也越來越多,在這些罹癌的婦女中,有許多人每週都會飲用含糖飲料。
研究發現,不管BMI值、體能狀況、糖尿病史或抽菸與否,含糖飲料喝的越多,罹患第一型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越高。發病原因與雌激素無關的第二型子宮內膜癌發病機率則不受含糖飲料攝取過量的影響。
學者指出,在美國,含糖飲料的攝取與肥胖的發生率也呈正比;流行病學的研究亦證實了含糖飲料的攝取會提高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率。而子宮內膜癌多發生在肥胖女性身上,在已開發國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都具有肥胖的症狀。這或許可以說明糖與子宮內膜癌之間的關係。
根據這份含括了23039人的大型調查結果,研究者歸納出幾點與子宮內膜癌發病有關的生理特徵,包含:高齡、高BMI值、高腰臀比、有糖尿病史、初經較早、更年期較晚,以及曾接觸過荷爾蒙療法等。
除了受訪者的生理特質與病史,研究團隊亦透過自陳問卷了解受訪婦女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分析後發現,與沒有飲用含糖飲料習慣的婦女相比,攝取含糖飲料最頻繁的前20%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遠遠高出72%之多。研究者認為,含糖飲料對於胰島素分泌的影響可能是解釋這種狀況的一個可能原因。
不過,研究結果同時也顯示,甜食與烘培糕點並不會增加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對於食用甜點並未造成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的結果,研究者表示這樣的狀況讓人困惑、矛盾,或許這和糖的種類及份量有關,目前僅有一份針對糖類的分析報告指出,蔗糖與葡萄糖似乎有增加子宮內膜癌發病風險的趨勢。未來的研究勢必要針對這點提出更多資訊與解釋。
資料來源: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 Prev
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期刊
+ read more
2014.01.06
吃堅果,活得久,好處多多
根據歐美一項歷時30年、涵蓋12萬人次的大型研究發現每天:吃一把堅果的人活得比較久。
來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學會的科學家Charles S.
Fuchs說明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對照沒有食用堅果習慣的人的健康狀況,每日攝取適量堅果的人心臟疾病死亡的機率下降了29%、罹患癌症致死的機率則下降了11%。
另一位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人員Dr. Ying
Bao則表示:根據所有相關研究的結果,人們攝取越多堅果,在未來30年內的死亡風險便會越低。根據他的研究,平均一週食用一次堅果,能幫助降低7%左右的死亡風險;一週食用堅果2~4次,死亡風險則會降低13%;如果一週食用堅果達7次以上,則能降低高達20%的死亡風險。
除了能夠幫助降低死亡風險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定時定量食用堅果的人身體健康狀況較為良好、身材通常也較苗條。其他的相關研究也證實,堅果有助於降低許多疾病發生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膽結石、結腸與大腸憩室炎等;亦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與緩解發炎。另一組即將發表研究成果的醫學研究團隊也發現攝取堅果有助於降低胰臟癌發生的風險。
雖然堅果的營養價值高又具備降低死亡與疾病風險的功效,不過,在食用上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首先,攝取的分量要適當,本篇研究將28公克(大約單手抓一把)做為一次攝取的份量。研究者也發現不少堅果對於改善身體狀況的作用很相似,例如:花生、腰果、巴西果、杏仁、榛果、夏威夷豆、松子、胡桃與開心果等,如果本身對於特定的堅果過敏,便可以選擇其他堅果代替。最後,市售的堅果多有加工,可能使效果打折扣,因此在購買時要多加注意,盡量選擇天然、未經調味加工處理的堅果。掌握幾點原則,適時適量的攝取堅果便不用擔心吃進一堆熱量卻吃不出健康。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12.31
每天吃維他命真的對健康有益嗎?
吃維他命是現今許多人補充營養素的方式之一,相較於講究健康飲食,每天吞顆維他命似乎來得方便快速許多,但我們服用了那麼多維他命,究竟它是真正對我們的健康有益處的嗎?
事實上,今年11月時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就曾針對營養補充品發佈一項最新建議的草案,提及目前有關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品能否預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證據仍不足,所以他們對維他命的效益持保留態度,目前不採取任何支持或反對的立場。近日則又出現兩項研究指出,許多綜合維他命補充品並無法預防認知退化或心血管疾病復發。
第一個研究來自美國邁阿密,研究者將5,947位65歲以上的男醫師分為每天服用綜合維他命或安慰劑兩組,追蹤時間長達12年。在研究的一開始及期間的第2、6及10年研究者對參與者的認知功能與語言記憶進行測試,最後比較這兩組參與者在不同時間點的測驗結果,結果發現兩者的認知健康狀況並無差異,顯示吃維他命並不能預防認知退化。對此研究有評論認為,對無營養缺乏問題的一般成年人來說,無須服用維他命的證據已足夠,但未來應針對營養不足的族群進一步評估。
第二個研究由美國波士頓伯明罕婦女醫院所做,則是將1,708位曾發生心肌梗塞的病患分為實驗組(每天給予28單位高劑量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品)與對照組(安慰劑),並追蹤8.5年,最後發現服用營養補充品並沒能降低這些病患後來又發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情形。不過由於最後共有46%的參與者沒有繼續治療、以及17%退出研究,導致對研究結果的詮釋有侷限。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