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阿斯匹靈能降低孕期子癲前症風險
2017.07.17
阿斯匹靈能降低孕期子癲前症風險
子癲前症(pre-eclampsia)對母嬰來說是嚴肅的健康問題,這個疾病會導致胎盤中的血液減少而限制胎兒需要的氧氣及營養,嚴重甚至會危及母嬰生命。近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子癲前症高風險孕婦服用少量阿斯匹靈可顯著降低罹病風險,保護母嬰健康。   由倫敦國王學院教授Kypros Nicolaides等進行的雙盲、隨機臨床試驗,分別在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希臘、比利時及以色列的產科醫院,對1776名子癲前症高風險孕婦進行實驗。研究團隊於實驗前確認這些孕婦的整體狀況相似,再請部分孕婦於孕期第11周或第14周開始每天服用150毫克的阿斯匹靈至第36周,另一部分則服用安慰劑(placebo)。   研究發現,服用阿斯匹靈的孕婦中有1.6%發生子癲前症,安慰劑組則有4.3%,顯示阿斯匹靈能顯著地降低高風險孕婦的風險。   Nicolaides教授說明,這個臨床試驗結果具體證實阿斯匹靈可以降低子癲前症風險。換言之,高風險孕婦可以在妊娠第一期服用阿斯匹靈來降低子癲前症的發生。David Wright教授也希望研究結果能應用於臨床上,改善高風險孕婦及其嬰兒的健康。   WHO過去已建議在孕期第20周前提供少量阿斯匹靈給高風險孕婦來預防子癲前症,而美國婦產科學院也建議,對曾有子癲前症的女性提供阿斯匹靈。透過這份最新研究,上述建議被確認可成為臨床上的常規醫療。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醫師說明,這份研究提供了阿斯匹靈應用於臨床上的實證基礎,對於在孕期初期經抽血、超音波及尿蛋白等檢查發現屬子癲前症高風險的孕婦,醫師可提供少量阿斯匹靈來降低其風險。此外,因為阿斯匹靈是在孕期早期就服用直到36週,因此對生產時出血的影響不大。   編譯來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7.06.28)、Medical News Today(2017.06.30)        
+ read more
事後避孕藥降價好嗎?醫憂子宮外孕及性病風險
2017.07.08
事後避孕藥降價好嗎?醫憂子宮外孕及性病風險
近日英國一家藥品零售商率先將事後避孕藥學名藥(非原廠藥)之價格降至原廠藥的一半,引起許多人擔憂此舉可能增加子宮外孕及性病的風險。   在英國最普遍的事後避孕藥品牌為Levonelle及ellaOne,其價格可高達31.6歐元(約台幣1200元)。2016年,法國的事後避孕藥可用5.5歐元購得的情形引起英國也開始呼籲要降低事後避孕藥的價格。近日,零售商Superdrug呼應這樣的需求,率先以原廠藥一半價格:13.49歐元(約台幣500元)販賣事後避孕藥學名藥Ezinelle。   健康團體表示,英國的事後避孕藥比其他歐洲國家價格高出5倍,因此鼓勵其他大型零售商也如法炮製,降低英國女性取得事後避孕藥的門檻。   然而,專家提醒事後避孕藥所含高濃度荷爾蒙可能帶來會致命的子宮外孕風險。   英國首席醫療官唐納森爵士要求廠商更新藥品說明頁的文字讓民眾了解潛在風險。據歐洲緊急避孕聯盟(European Consortium for Emergency Contraception)的研究,英國是歐洲國家中女性使用事後避孕藥比例最高的國家,高達61%,歐洲整體平均約為20%。有人擔憂事後避孕藥變得更普遍可能讓性病風險增加,英國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2015年罹患淋病者較2014年增加10%,2012-2015年梅毒罹病率更增加了76%。   長期針對社會文化與倫理議題發表意見的醫師Max Pemberton表示,當提及事後避孕藥時難免有一番論戰,有些女性主義者認為任何取得或使用事後避孕藥的限制就如同在控制女性的身體,但是他擔憂這樣的角度可能輕忽了事後避孕藥不是安全的藥物的事實,並且使用事後避孕藥的目的–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後避孕,背後所隱含的安全性行為議題也不應被忽視。   2016年,台灣食藥署曾計畫將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亦即民眾不用處方箋即可於藥局由藥師給藥。這和英國降低藥價是一樣,旨在讓女性容易取得。但是,在藥物安全性堪憂、安全性行為教育不足的狀況下,台灣女人連線擔憂這樣的政策可能影響安全性行為的忽略,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The Daily Mail   更多文章: 「事後避孕藥應不應該變更為指示用藥」問卷結果 開放事後避孕藥好不好?懶人包 事後避孕藥,要醫師開藥才可以取得? 事後避孕藥的思考理路        
+ read more
接種HPV疫苗更容易感染高其他危險型的HPV病毒?!
2017.07.07
接種HPV疫苗更容易感染高其他危險型的HPV病毒?!
根據一份新的研究,曾經接種HPV疫苗的女性比沒有接種的女性更容易感染高危險類型的HPV病毒!   這份研究是分析2007-2010年美國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NHANES)資料中878位20-26歲的女性,感染HPV的情況,其中177位女性(21.4%)至少有施打一劑四價HPV疫苗。   在控制年齡、社經地位、性伴侶人數等變項後發現,接種過四價疫苗,共6,11,16,18位女性中,有7.4%會感染這四型的HPV病毒,而沒有接種的女性則有將近17.1%感染。然而,有接種疫苗的女性卻有52.1%感染了其他高危險類型的HPV病毒類型,沒有接種疫苗的女性則有40.4%感染其他高危險性HPV病毒。在控制性伴侶人數等變項後,接種四價疫苗的女性感染其他高危險性類型的HPV病毒的風險會是未接種女性的1.19倍。   研究建議,不管是否有施打疫苗,女性都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以早期發現HPV感染以早期治療。已經施打四價HPV疫苗的女性也可考慮施打9價HPV疫苗,預防其他高危險性的HPV病毒類型。   參與這項研究的Guo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如果已感染HPV病毒,施打疫苗無法減少已感染的病毒,所以九價疫苗對於較年輕、沒有感染HPV病毒的女性效益比較大。同時,應該持續追蹤這些已施打HPV疫苗的女性,以確定他們罹患子宮頸癌的確實風險。   這份研究雖然沒有說明為何已經施打四價疫苗的女性比較容易受到其他高危險性HPV病毒類型的感染,但是這是國家要全面施打HPV疫苗應該要思考的公共衛生的問題!   而研究建議「已經施打疫苗的女性應該繼續施打九價HPV疫苗」,長期關心HPV疫苗接種議題的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因為研究並沒有提出相關實證,對此持保留的態度。       資料來源:Hum Vaccin Immunother、Live Science    
+ read more
FDA要求藥物需增加懷孕哺乳期間相關資訊
2017.06.27
FDA要求藥物需增加懷孕哺乳期間相關資訊
今年6月15日美國FDA開始實施【懷孕及泌乳標示規則】,要求處方藥品及生物製劑必須增加關於懷孕婦女及哺乳女性的相關資訊。此政策將減輕懷孕婦女對於用藥安全一直存有的焦慮與不安。   在美國一年有將近6百萬孕婦,其中有半數在她們懷孕過程中平均服用3-5種藥物。而這6百萬產婦有近81%在產後一年內在某些時間內會哺乳,52%在嬰兒六個月內會哺餵母乳,而哺餵母乳持續一年者有31%。且根據美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有將近50%的15-44歲女性,在未來他們想要一個小孩,醫護人員有責任為這些正在懷孕、哺乳以及計畫懷孕的女性提供可近性高的資訊。   然而,目前處方藥物仿單類型僅用A、B、C、D及X字母分類對懷孕婦女的風險顯然過於簡化,且常會出現誤解風險系統分類的情形,無法反映懷孕及哺乳婦女所需的風險資訊及複雜的風險評估。   因此,FDA除了將現行的仿單系統整併增加為懷孕、哺乳及計畫生育之男女三個類別外,此項新規定要求藥廠需詳列產婦、嬰兒、哺乳以及計畫懷孕婦女使用藥品及生物製劑所可能產生的風險及效益、臨床考量、懷孕暴露登記試驗結果(Pregnancy exposure registry)、在母乳上的濃度、對於驗孕、避孕藥使用的影響等資訊,且若有獲得新資訊也須更新其仿單。   並且,FDA也要求,藥廠應以友善使用者的方式提供資訊,包括:相關研究、登記資料以及可公開的資訊,讓醫療提供者與病人可以討論使用藥物及生物製劑的效益。   這項規定不僅限於新通過的藥物或生物製劑,自2001年通過的所有藥物及生物製劑都須更改其仿單,增加上述之資訊。   美國FDA表示,保護懷孕及哺乳婦女免於藥物副作用以及提供充分資訊給病人及醫療提供者是政府持續努力的目標,這項新規定只是邁向這個目標的其中一個步驟,我們相信透過仿單的修正與更新可以提供美國民眾更強的保護。     資料來源:UPI    
+ read more
心臟病:女人和男人應給予不同劑量的處方!
2017.06.23
心臟病:女人和男人應給予不同劑量的處方!
最新的研究指出,男女心臟病藥物的處方應有不同的劑量,以減少女性發生嚴重的副作用。   男女因為身體的組成及生理現象(荷爾蒙等)不同,對於藥物的吸收、分佈、分解、排出、效力、副作用等呈現出性別差異。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女性服藥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男性的1.5-1.7倍,並且程度上比男性還嚴重。   研究人員Juan Tamargo博士認為這樣的性別差異可能肇因於醫師不論患者體重差異都給予一樣劑量的藥物,並且藥盒上也未說明不同性別適合的服藥劑量,導致女性服藥過量。例如:男女體內的生物催化劑-酶含量不同,女性服用阿斯匹靈會有較多成分進入血液中,又如女性對止痛藥較具抗藥性等。   此外,心/血管藥物的用藥建議所依據的臨床試驗是以中年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用來治療女性時較沒有實證基礎,讓女性不僅無法獲得最理想的治療、容易有嚴重副作用,也較不被臨床試驗計畫所重視。   再者,女性比男性較不容易獲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且在診斷時較不會被給予積極治療。2016年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疾病患者在初次診斷時被誤診的風險 比男性患者高出50%,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當發生嚴重心臟疾病時女性較不容易獲得立即的醫療照護。 女性服用心/血管藥物較男性容易有副作用,且副作用嚴重程度比男性高。研究建議,應有更多女性被納入心/血管疾病藥物的臨床試驗,並且要有依據性別差異撰寫的心臟疾病藥物指引。   研究團隊建議,降低女性服藥之不良反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有更多女性被納入藥物臨床試驗中、訂定心/血藥物性別差異的指引,並且提供醫師用藥性別差異的教育訓練。     資料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The Daily Mail、UPI        
+ read more
最新研究發現史達汀不能預防帕金森症
2017.06.22
最新研究發現史達汀不能預防帕金森症
近幾年來,不斷有研究指出史達汀(Statin)可能可以預防帕金森症、老人癡呆症。然而,日前美國賓州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史達汀(statin)不能預防帕金森症,反而可能加速此症的發生!   史達汀一般用來降低血液中不好的膽固醇,給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病人使用,以增進血液循環、恢復動脈的彈性。   賓州醫學院的研究分析保險公司申請單資料庫中2,322個新診斷有有帕金森症的病人及沒有此症的對照組。研究專家想知道,這些病人在帕金森症發生之前,服用史達汀的時間有多長。   專家發現剛開始服用史達汀的兩年半期間,和帕金森症發生的相關性最顯著,而脂溶性的史達汀關聯性更強。   大部分史達汀是脂溶性的,包括:atrovastatin、fluvastatin、lovastatin、cerivastatin、pitavastatin和smvastatin。脂溶性容易進入細胞,因此廣佈於身體各種組織中,也可以進入腦部。水溶性的史達丁則不能進入腦部。   過去很多研究認為史達汀可預防帕金森症,部分研究以為可降低得病的風險,部分沒發現有任何影響,部分則顯示增加了得病的風險。   賓州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Xuemei Huang指出,雖然先前研究發現史達汀和帕金森症發生的頻率較低相關,但因為高膽固醇是使用史達汀的主因,因此不易知道史達汀所謂的保護作用,是源於藥物本身,還是服藥之前膽固醇的情況。   Huang教授以為,雖然也有研究提出停止服用史達汀會導致帕金森症,但是新的研究發現,史達汀可能引起新的帕金森相關的症狀,促使病人停止服用。   雖然需要更進一步探討研究結果,專家們也並沒有説史達汀造成帕金森症,但是呼籲服用史達汀需謹慎,特別是對一些可能有帕金森症的病人,史達汀不應該用來預防帕金森症。     來源:Medical Neews Today、Journal Of Movement Disorders(201706)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