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台灣女人連線參與婦產科、家醫科健保政策聯合研討會-「由17%看台灣健保制度下醫師費問題」
2013.07.08
台灣女人連線參與婦產科、家醫科健保政策聯合研討會-...
  2013/07/07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於7月7日(日)受邀出席由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主辦、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協辦之健保政策聯合研討會,黃理事長於會中以「由17%看台灣健保制度下醫師費問題」為題演講,從不同角度分析現今婦產科人力不斷流失的原因。     黃理事長指出,自健保實施以後,許多國內相關研究都指出未來醫師人力將會面臨不足的困境,尤其以小兒科和婦產科最為嚴重。造成人力分布不均的原因有許多個,而第一個問題就是健保給付,其中包括總額制度造成醫生的壓力、不同工同酬或同工不同酬、以及科別間給付不公平。     給付不公平,特別是只要是與婦科疾病及產檢給付有關,都比較低,明顯對婦女健康權益有差別待遇,也會造成醫師不願意選擇婦產科服務。如:健保給付部分,婦女陰道超音波比男性外生殖器超音波或直腸超音波低;卵巢切片術比睪丸切片術低;陰道部分切除術比陰莖切除術低。國健局給付又比健保更低,健保給付一般診察費是269元,但國健局卻對產檢給付僅有230元;針對衛教的給付也僅給母嬰親善的醫院才20元,但健保局給付家庭醫師的衛教費都有500元。     除健保問題之外,黃理事長也表示,健康的人生產較沒有風險意識,當發生生產事故時,就容易出現醫療糾紛,所以婦產科的醫療糾紛很多。另外,專科醫師訓練的容額過高,導致熱門科別有很多醫學生選擇,但冷門科就沒有人要選。婦產科醫師愈來愈少,目前真正有接生的醫師約800人,每年平均一名醫師要接生225個新生兒,醫師的負荷反而比2000年還要高很多,所以大家不願意加入婦產科,婦科也會受產科的拖累影響。     針對補救人力失衡問題,政府大致上朝提高給付、修醫療法82條去刑罰、及醫療事故補償基金的政策方向。黃理事長指出,提高17%的健保給付,許多醫師都反應無感,但醫師卻又不清楚自己的薪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這令她很驚愕!事實上,健保的醫療支付標準成本分析表裡已清楚包含用人成本在內,醫師費用照理說應該要專款專用,如果醫師覺得醫院沒有給他們合理的醫師費,就應該去仔細瞭解醫院與他們當初簽的合約中各項費用是如何計算與規定,並讓健保給付和對應薪資的調整透明化。且健保局應該對於醫院對醫師費如何使用進行規範,但健保局卻以錢是直接支付給醫院處理作為回應,完全不願介入,這是說不通的。     此外,黃理事長認為,健保給付的醫師成本費也未必一定要全部都用給醫師的薪資上,有些醫院會將醫師費成本放入公基金,用以讓醫師進行繼續教育、或是作為發生糾紛時的賠償、補償來源。又或者把錢拿來多僱幾位婦產科醫師,減輕其他醫師的負擔,這樣增加17%部分就不見得要反映在醫師薪資上。因此,如果醫師們在意提高的17%用到哪個地方,應主動調查醫院有無不當分配,而不是醫師自己沒有拿到錢,就要再向產婦索取另一筆指定接生費。     2005年將自然產給付調高和剖腹產相同,從18,000點提高到30,000點,增加了12,000點,一方面希望降低剖腹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醫師在自然產所花費的心血及身心各方面的負擔比剖腹產還要多,因此婦女團體認為自然產的醫師應拿到更多的錢,調高部分也將醫師等待接生的加班費都計算進去。指定接生費不合理之處就在於,醫師因為不知道這筆錢到哪裡去,現在又要已過繳健保費的女人再多付一次費用,婦女團體當然要出來反對。     黃理事長還指出,根據2012年調查,現今的醫學生對科別選擇的考量最在意的已不是薪資高低,而是有沒有生活品質與尊嚴,過勞死現象愈來愈多,我們也看見有醫生過勞出現中風、失去記憶的例子,工作時間和疲勞管理愈顯重要。目前醫師並未納入勞基法,因此當發生過勞死時,醫院是否有責任要賠償?還有私立醫院的醫師退休以後的經濟保障是什麼?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由醫師跟醫院進行對話並爭取的。     最後,黃理事長認為,權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醫師與醫院相比較是相對弱勢的一方,所以更需要靠公會及醫學會的力量,公會及醫學會應當負起為醫師爭取及協商相關權益的責任。              
+ read more
國際科學會議出席發表研究者 女科學家明顯不足
2013.06.25
國際科學會議出席發表研究者 女科學家明顯不足
  在過去研究我們已看到醫療領域中醫事人員的待遇及研究產出被重視的程度都呈現性別不平等現象,且2011年也曾有研究指出,雖然心臟血管疾病的女醫師已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一倍,但仍有將近2/3的女醫師有被歧視經驗,這些經驗多數都與母職及家庭責任有關。   近日一項英國雪菲爾大學的研究再指出,女性科學家在六個歐洲演化生物學(ESEB)雙年會上受邀發表研究的出席情況,明顯與男性科學家有落差,在2001-2011年間,女性的受邀發表者僅佔9-23%,其背後可能原因也呼應並凸顯一直以來在家庭照顧責任的性別不平等問題。   這項研究指出,即便是那些研究已被刊登在頂尖科學期刊《自然與科學》(Nature and Science)的女科學家受邀出席會議的比例也仍比男科學家低,研究推測,通常在生物科學領域最須投注大量精力發展專業的階段,卻剛好也正是女科學家面臨進入生育及家庭的時期,而願意留在家庭的爸爸們又非常少,使得這些女科學家無法飛來飛去工作,也就愈容易放棄受邀發表研究的機會,根據2011年數據,婉拒出席的性別比例,男性佔26%、女性則有50%,高出將近一倍之多。   上述是目前研究猜測的原因之一還須進一步研究,而研究更擔心此情形會使未來可供女學生學習的女科學家典範將愈來愈少,進而影響女學生選擇成為科學家的意願與興趣。   研究認為,科學領域必須在所有不同的職業生命階段都支持女性科學家,不論其背景如何,盡可能吸引並留住好的科學人才,且應瞭解造成女性在科學研究職涯發展不利的種種因素並盡力排除。   資料來源:演化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 read more
美國最高法院否決人體自然基因的專利權
2013.06.17
美國最高法院否決人體自然基因的專利權
  美國最高法院在13日以九比零的票數一致通過自然基因不可申請專利,但人工合成的DNA非自然發生的基因則可申請專利。   參與投票表決的Clarence Thomas法官表示,依據美國專利法案,當一項新的、有用的事物被發明或發現,它是可以申請專利的,但自然法則、自然現象是科學與科技的基礎工具,已超出可受專利保護的範圍。因此,基因是自然的產物,生技公司Myriad Genetics 申請BRCA1及BRCA2基因的專利是無效的,這兩種基因可用來檢測女性是否為乳癌與卵巢癌高風險群。   過去Myriad Genetics辯駁認為,基因一旦被從人體取出後,它就不再是自然的產物,所以要將基因申請專利是合法的。但此說法曾遭John Roberts法官反對,他以樹與棒球棒做比喻,我們無法將樹申請專利,棒球棒卻是可以申請專利的,不過棒球棒並非只憑它是樹的一部分就可以變成一支棒球棒,重點就在於這中間是需要經過一段發明創造的過程。Stephen Breyer法官就認為,Myriad可以將他們發現並擷取某個基因部分的「過程」申請專利,但並非基因本身。   此次最高法院指出Myriad主要貢獻在於發現BRCA1及BRCA2兩種基因的正確位置及基因序列,但並沒有創造或改變這兩種基因的基因資訊或者DNA的基因結構,因此否決Myriad公司對這兩種基因的專利權,。   這項判決對病患來說將是一大福音,這將使更多機構能提供針對風險基因的檢測服務,人們獲得服務的機會因此增多,費用也會因市場競爭而大幅下降。此外,有人擔心廢除基因的專利權會阻礙生技公司繼續發展基因檢測,但賓州大學基因學教授Arupa Ganguly對此卻不認同,並指出商業利益的重點是在於研究如何對現有的基因序列進行設計創新,找到未來可能療法的新路徑,而這是一直以來都在進行的事。。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美國FDA專家會議建議:放寬糖尿病藥物梵蒂雅的使用限制
2013.06.10
美國FDA專家會議建議:放寬糖尿病藥物梵蒂雅的使用限...
  過去研究資料顯示rosiglitazone成分藥物可能提高心臟病風險,2010年9月美國FDA因此建立「梵蒂雅」(Avandia)新的使用規範,要求病患須透過參加藥物風險管理計畫的特定合格藥局才可取得該藥物。此外,也規定只有過去服用該類藥物能成功產生療效、或使用其他成分藥物(pioglitazone)無法控制病情之病患,才可使用。   2010年FDA曾要求重新檢視之前GSK藥廠對rosiglitazone成分藥物所做的RECORD試驗結果,檢視的結果發現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肌梗塞及中風的危險比(0.95,  95% CI 0.78-1.17))都與原先的試驗結果(0.93, 95% CI, 0.74-1.15)大致相同。這個檢視的結果在本月初公布,美國FDA隨即召開專家會議再度討論是否要放寬針對「梵蒂雅」的限制。   與會專家共有26位,最後有20位贊成更正藥物標示與藥物分配系統、5位認為應維持現狀、1位要求應將「梵蒂雅」下市。過去有關RECORD試驗的資料、蒐集過程與解讀都備受質疑,而這次的結果已成功說服大部分專家相信「梵蒂雅」的安全性。不過也仍有部分專家認為應進行另一個隨機控制試驗才能解決原先研究設計的問題,希望未來研究的主要對象應是美國正在服用「梵蒂雅」的3,400位病患。   專家意見已經出爐,未來就等待FDA決定是否採納專家的建議,而FDA並未設下一個期限。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延伸閱讀 美FDA:糖尿病藥物恐致心臟病,今年11月美全面下架    
+ read more
女性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風險較男性低
2013.06.07
女性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風險較男性低
  最近一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學院的研究支持了過去愈來愈多的研究證據,顯示女性比男性較不易發生血流或手術部位的感染。   這項回溯性研究蒐集並分析來自美國紐約市3家醫院超過20萬筆的病患資料,結果發現,女性發生血流感染(BSI)或手術部位的感染(SSI)比男性低,男性在這兩部分的感染風險都比女性高出60%。不過,這樣的性別差異在12歲以下孩童及70歲以上老人的兩群人身上就比較不明顯。   研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男女皮膚上的生物性差異所致,過去也有一些研究發現在中央靜脈導管置放處的周圍皮膚上,男性出現細菌拓殖的情形比女性嚴重。研究表示,瞭解使病患可能提高感染風險的原因,將可以幫助設計更有效的預防及監控策略,以改善感染率。      資料來源:一般內科醫學期刊(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纖瘦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較高
2013.06.05
纖瘦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較高
  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BMI值在40以上的過胖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比BMI值在8.5~22.4的纖瘦女性要低39%。   研究團隊蒐集美國第二次護士健康研究(NHS II)資料並進行分析,研究時間在1989~2011年,參與者加入研究時的年齡為25~42歲。研究請參與者填寫醫療經驗問卷,當中還包含紀錄參與者在18歲時的身高體重,並在之後的每兩年重新填寫一次問卷。在研究進行期間,共有5,504位女性確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研究分析的結果發現,研究進行期間正處於過重狀態的女性,其子宮內膜異位風險比較低,同時回頭看參與者18歲時的狀況,該風險減少之數值達41%,這樣的關連性特別是在過去不曾懷孕的女性身上最高。這項研究呈現女性的BMI值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存在關連性,但直接因果關係因生理機制不明,所以仍未確立,未來應有進一步研究對此部分進行瞭解。   研究特別強調,這項結果並不是要說過重的女性會比纖細的女性較健康,而比較可能的解釋是肥胖女性通常較易有多囊性卵巢症侯群,或許是這種疾病影響,減少發生子宮內膜病變的機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罹患風險因此就降低。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