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骨鬆藥物大幅提高罕見腿骨骨折的機率
2011.06.01
骨鬆藥物大幅提高罕見腿骨骨折的機率
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治療骨質疏鬆最為常見的藥物,但近來一份瑞典的大型世代研究指出,雙磷酸鹽類藥物會提高罕見腿骨骨折機率高達33倍,但整體而言機率仍然算低,因此醫師建議服藥中的病患不應停藥。 這份研究分析了瑞典2005-2008年間12,777位腿骨骨折的婦女,這些婦女年紀都在55歲以上。研究者從這1 2,777位婦女當中,檢視特定腿骨部位骨折的婦女,同時比對她們的用藥紀錄跟病史,整理出59位罕見腿骨骨折婦女,以及263位對照組。 結果發現,這59位罕見腿骨骨折的婦女有78%服用骨鬆藥物(bisphosphonates);263位對照組當中,有10%服用骨鬆藥物。在經過多重變項校正後,算出服用骨鬆藥物的婦女比沒有服用的婦女,發生罕見腿骨骨折的機率高了33.3倍。 研究者也發現,婦女服用骨鬆藥物5年後可先停藥5年,這段時間內罕見腿骨骨折的風險會下降,但是藥物對骨骼的保護仍然持續有效,因此建議骨質疏鬆的婦女在5年後可以先休息一陣子。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美藥廠將行銷觸角伸向醫學生
2011.05.30
美藥廠將行銷觸角伸向醫學生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藥廠將行銷目標瞄準醫學生的行為相當普遍,恐混淆學生們的倫理判斷,並可能影響往後他們在臨床上的決定與開立處方之行為。 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評估過去與藥商向醫學生行銷相關的研究,並收集來自全美76間醫學院9,850位醫學生的調查資料。發現醫學生與藥商間有某些往來互動,這些接觸尤其在臨床實習階段會增加,約有90%的臨床醫學生曾接受來自藥廠的教育與行銷資料。 但有近2/3的醫學生認為,接受來自藥廠銷售人員贈送的藥物宣傳、禮物、或與他們互動,並不會影響自己對於藥物或藥廠判斷的公平性。因為大部分其他學生也都這麼做,再者可能有財務上的困難,所以醫學生多將這樣的行為正當合理化,覺得沒有什麼大礙。 研究團隊表示,這個研究發現說明了我們須要教育醫學生瞭解藥廠的行銷手法與影響,同時透過學校制度的推動,限制縮減醫學生與藥廠銷售人員的接觸,培養醫學的專業倫理,並針對過去一些臨床醫學證據重新進行批判性的回顧分析。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    
+ read more
美FDA:糖尿病藥物恐致心臟病 今年11月美全面下架
2011.05.24
美FDA:糖尿病藥物恐致心臟病 今年11月美全面下架
針對含有rosiglitazone藥物的糖尿病治療藥物,過去FDA只訂定相關用藥指引,但近日FDA公佈了新的使用規範,該規範於去年九月確立。 由於研究資料顯示該類藥物可能提高心臟病風險,FDA決定往後病患須透過參加藥物風險管理計畫(Avandia-Rosiglitazone Medicines Access Program)的特定合格藥局,才可取得該藥物。自今年11月中起,美國民眾將無法在一般零售藥局買到該類藥物。 新使用規範除了限制在特定合格藥局才能購得之外,也規定只有過去服用該類藥物能成功產生療效、或使用其他成分藥物(pioglitazone)無法控制病情之病患,才可使用。FDA並提醒病患,若有使用該類藥物的需求,應與醫師討論藥物的益處與風險,並仔細閱讀藥物仿單上相關說明,如有藥物不良反應之情形應立即向FDA通報。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含該成分且已核准上市的藥物品名為「梵蒂雅」(Avandia),有該藥物需求的糖尿病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謹慎選擇用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    
+ read more
止痛藥可能增加心臟病復發風險
2011.05.19
止痛藥可能增加心臟病復發風險
2007年美國心臟學會(AHA)曾提醒,醫生應注意心臟病患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的風險,並建議只能在低劑量與短期的狀況下使用。近日在一項丹麥研究中再次證實這項風險的存在,並進一步質疑AHA關於藥物使用的建議。 這項丹麥的觀察性研究在丹麥國家病人登入系統(Danish National Patient Registry)內,取樣84,000位心臟病倖存者的醫療紀錄,他們的平均年齡為68歲。其中42%曾至少一次被醫師開立過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的處方簽,最常被開立的兩種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成分為ibuprofen(品名Advil與Motrin)、diclofenac(品名為Cataflam與Voltaren),這些藥物成分都是會提高血栓塞發生的風險。 研究分析指出,這些倖存者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長達一週的時間,將提高心臟病的復發率45%,服用三個月的時間則提高55%。且尤以帶有diclofenac藥物成分所帶來的風險最高,美國FDA也已於近日發佈針對正處在心臟病手術復原階段的病患,不該使用該藥物的警訊。 研究最後表示,罹患缺血性心臟病或有該疾病風險的病患,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存在風險,且任何時間階段都不安全。若心臟病患真的有舒緩疼痛的需求,應先使用非藥物的方式,如物理治療、熱敷等,如依舊無法解除疼痛才建議服止痛藥。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方面,上述四項品名藥物皆已核准上市,心臟病患者如有用藥需求,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使用的相關風險。     資料來源:血液循環期刊(Circulation)    
+ read more
年長病患大腸癌過度篩檢問題
2011.05.16
年長病患大腸癌過度篩檢問題
近日美國有兩項研究指出,年邁病患接受頻率過高的大腸癌篩檢,可能對健康所造成的傷害將大於助益。 第一項來自德州大學團隊的研究,隨機取樣美國老年保健醫療制度(Medicare)資料中24,071筆,曾在2001-2003年進行大腸鏡檢查(colonscopy)結果為陰性的紀錄。發現雖官方建議病患接受該項檢查的週期應為每10年一次,但卻有46.2%在七年之內重複進行檢查。且年紀在80歲以上、檢查為陰性結果的病患中,七年內進行重複檢查的比例高達32.9%,但他們卻極有可能是死於非大腸癌的其他病因。 另一北加州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則取樣212位70歲以上、2001年接受糞便潛血測試篩檢(f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 FOBT)為陽性結果的病患,研究追蹤時間長達七年。其中118位病患在篩檢的後續接受大腸鏡檢查或治療,但最後仍有34名得到嚴重腫瘤、6名罹腸癌、20名在五年內因其他原因病逝;然沒做後續追蹤的94位,則有3名死於大腸癌、43名因其他原因病逝、48名至少在篩檢後的五年內仍存活。相較之下,篩檢後五年之內未進行追蹤檢查的健康倖存者,比例還高出2%。 研究表示,糞便潛血測試篩檢的執行可能造成身體不適,且陽性結果易引起病患恐慌。再者,健康不佳者進行篩檢的效果並不佳,不易在每五年一次的篩檢週期內,發現腫瘤或癌症,因此建議該項篩檢及後續追蹤檢查與治療的鎖定對象,應為相對健康的年長民眾。 其他腸胃病專家也認為,大腸鏡檢查被過度使用的情形,不只是在年長人口方面,而是在所有人口身上。除了過度檢查之外,大腸鏡檢查所帶來的併發症風險也會隨著年齡增加,顯然可見檢查的效益並不如我們所預期。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美消保團體:減肥藥恐致腎結石、胰臟炎及肝傷害
2011.05.12
美消保團體:減肥藥恐致腎結石、胰臟炎及肝傷害
四月美消保團體「公眾」(Public Citizen)致函美國FDA撤銷含orlistat成分的減肥藥物羅氏鮮(Xenical)與康孅伴(Alli),這是其於近五年內的第二次動作。雖然FDA已於去年在藥品仿單標示上警告藥物可能對肝造成傷害,但「公眾」仍覺不夠。 該團體針對FDA藥物不良反應報告的整理分析中指出,兩項藥物與47例嚴重胰臟炎與73例腎結石相關。2006年亦曾發現羅氏鮮在臨床研究中,會導致白老鼠出現結腸癌的前兆徵狀,曾要求FDA禁止該藥物,但遭拒絕。該團體表示,這些藥物會對許多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傷害,卻對減重只產生極小的效果。 美國因這兩項藥物的市場銷售量已逐年下降,有專家認為FDA並不會立即要求產品下架或撤銷藥證,而可能讓藥物自行慢慢消失於市面上。許多美國醫師也回應,即使藥物被撤銷禁止對他們來說影響不大,因為他們通常不會建議過重患者使用這些藥物。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衛生署已於96年提醒使用含orlistat成分之減肥藥者應小心膽結石發生的風險,且目前台灣的不良藥物通報情形,21件中雖多數為減肥無效或造成腸胃不適,但仍出現發生肝功能衰竭、結腸癌與陰道出血各1例嚴重導致住院的狀況。台灣現今瘦身美容風氣仍盛行,使用減肥藥物之情形較為普遍,民眾仍須多加注意使用減肥藥物的副作用與可能對健康的危害。     資料來源:美國公眾健康研究團體(Public Citizen’s Health Research Group)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