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醫學領域應重視性別差異
2007.11.26
醫學領域應重視性別差異
女性和男性因為生理構造不同,所需要的醫療需求也不盡相同;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例如,相同劑量的麻醉藥,女性的恢復期較短;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很多屬於非典型的症狀;女性較容易有沮喪或失眠的問題。但是醫學研究中,注意到性別差異和性別分析的研究已經少之又少,更別說以性別為基礎所做的研究;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僅以男性為樣本,再將實驗結果照本宣科地套用在女性身上。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最近正積極地籌辦婦女健康研究中心,並針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研擬以性別差異為基礎的醫療指引,例如,女性人工關節的設計、女性接受麻醉時的劑量與方式等。此外,由於「招募參與者」是研究人員在進行研究時最常遇到的問題,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西北大學也計畫建置伊利諾州婦女健康登記系統,這個系統將每年於婦女醫院(Prentice Women’s Hospital)就診、大約12,000筆的資料輸入,如此一來,研究人員便不需要招募參與者,也能有足夠的資料作研究分析。   婦女健康研究中心的執行長Teresa Woodruff和西北大學婦產科Thomas J. Watkins教授表示,研究人員和醫事人員都必須要有性別意識,如此在看醫學研究的時候,才能清楚地瞭解到哪些醫療處置適用於女性,哪些適用於男性。對於醫學上的性別差異,我們有許多疑問,例如,疾病都有性別差異,但是差異在哪裡?在生命各個週期所可能發展的疾病中,性別扮演著什麼角色?荷爾蒙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但是對於這些疑問,我們卻沒有完整的答案。為了要促進女性健康照護,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很重要的。
+ read more
藥廠影響研究結論,非試驗結果
2007.11.22
藥廠影響研究結論,非試驗結果
  一份針對高血壓藥物研究所做的文獻回顧發現,如果研究的經費完全來自同一個藥廠,那麼研究蒐集的數據不見得對該藥品有利,但是研究的結論卻常對該藥品持正面的看法。也就是說分析數據出來的結果和研究的結論常是有斷層的,而這個斷層發生的原因在於研究人員未客觀公正地解讀、詮釋數據。   這份研究分析了124份2004年12月以前發表的降血壓藥物研究,發現有40%的研究其經費完全來自於同一間藥廠;而這些研究中,有55%的數據分析結果是對藥物有利的,但是卻有92%的研究結論對藥物持正面評價。不過如果研究經費來自兩間以上的藥廠的話,中間的差距就會縮小(57%&78%)。如果研究經費完全來自於非營利組織的話,則數據所反應的結果和結論則是一致的。   研究人員表示,藥廠介入研究的情形很有可能比這份研究所發現的狀況還要嚴重,因為這份研究採取較嚴格的方式來定義「研究經費」。此外,這項研究結果也顯示了研究評核的缺失,讓有偏見、不公正客觀的研究仍得以發表;因此,不論是期刊編輯、還是施政者,任何人在看相關研究時,都應該要很小心的檢視數據,以確認研究數據是支持研究結論的。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線上期刊(BMJ Online First)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的利與弊
2007.11.16
口服避孕藥的利與弊
  一直以來,許多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的使用似乎與一些疾病,如子宮頸癌與動脈硬化的形成有著顯著的關連。然而,這樣的研究結果是否暗示著女性朋友應該停止口服避孕藥的使用呢?從最近相關的醫學報導中所得到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一份研究指出,使用口服避孕藥超過五年的女性在子宮頸癌的好發率上約為從未使用過之女性的兩倍,但是該風險在停用口服避孕藥的十年後,便會降低至和一般婦女一樣。該期刊亦指出這樣的風險與避孕藥在減低其他種類癌症,如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功效相比是可以被忽略的;因為相較於子宮頸癌,卵巢癌與子宮癌不管是在偵測、預防或治療上都更加的困難。此外,雖然口服避孕藥對於子宮頸癌的生成有顯著的正相關,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都是由性接觸所傳染之人類乳突病毒所造成的。   而另一份關於口服避孕藥與動脈硬化之關連性的研究則指出,每服用十年口服避孕藥,便會增加二至三成動脈硬化產生的風險。研究人員對長期服用避孕藥之婦女進行兩側頸動脈的超音波血管攝影,並根據每位參與研究之婦女服用避孕藥時間的長短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使用的時間越久,產生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的可能性越高。不過該研究亦指出,雖然口服避孕藥的使用會提高上述疾病的發生率,然而心血管疾病本身是可預防的,因此,醫師應該要適時的提醒使用者注意本身心血管方面健康的維持。   資料來源: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神經細胞的性別差異
2007.11.13
神經細胞的性別差異
  關於某些疾病所存在的性別差異現象,一直困擾著科學界,例如自閉症在男性的好發率高於女性。然而,透過一份新的實驗報告,科學家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似乎看到了一線曙光。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醫學中心的基因學家波特曼(Douglas Portman)博士與其研究生,利用「秀麗隱桿線蟲」(C. elegans)進行兩階段的氣味偏好實驗。「秀麗隱桿線蟲」是一種具有雌雄同體與雄性兩種性別的線蟲。第一階段的實驗結果顯示,雌雄同體的線蟲較偏好爆米花的味道,而雄性的線蟲則喜愛綠色蔬菜的氣味。在第二階段他們利用基因工程的技術,轉化雌雄同體線蟲腦部的某些神經細胞,使其認為自己屬於雄性特有的神經細胞。接著再對這群經過改造的雌雄同體線蟲進行相同的實驗,結果發現改造後的線蟲,如同雄性線蟲一般,也變的比較偏愛綠色蔬菜的氣味。 波特曼博士指出,這樣的實驗結果顯示性別或許能以一種出乎過去大家所預期的方式影響大腦的功能。過去大家都認為雄性特有的行為應是由雄性特有的神經細胞所造成的,反之亦然,但是這份研究的發現似乎並非如此。根據實驗結果,即便是對兩性共有的神經細胞進行改造,亦可有效地影響大腦功能,進而影響個體的行為表現。雖然目前還無法將這樣的實驗結果用於解釋某些疾病所存在的性別差異,但是瞭解改變基因所造成的行為差異或是生理功能差異,最終也將幫助我們更瞭解疾病。 資料來源:當代生物學期刊(Current Biology)
+ read more
骨關節炎也有性別差異
2007.10.29
骨關節炎也有性別差異
  骨關節炎是很不舒服,而且目前無法治癒的疾病,也是65歲以上老人行動不便的主要原因。美國知名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外科主任Mary I. O’Connor特別針對髖股和膝蓋的骨關節炎作了性別研究。   O’Connor指出,骨關節炎大致上有幾項風險指標,包括基因和骨骼結構、膝蓋受傷史和肥胖;前兩者是先天因素,指骨骼接合的模式和位置;後兩項是後天影響因素,舊傷和肥胖都會影響骨關節炎的惡化。   此外,雖然骨關節炎在診斷上沒有性別差異,但是在症狀的嚴重度和治療上就有很大的性別差異;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罹患骨關節炎,而且症狀會比男性來的嚴重。最近一篇加拿大的研究則發現,不論男性或是女性,接受骨關節炎手術的比例都過低,也就是說部分需要進行手術的病人卻沒有得到適當的醫療處置,其中女性病人接受手術的比例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一。   大家都知道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構造不一樣,但是,我們對於性別如何影響疾病卻不甚瞭解。未來應該要有更多與性別相關的研究,如此才能瞭解性別在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醫師和病人才有更充足的資訊作適合自己的醫療決定。   資料來源:美國骨科醫師學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 read more
阿斯匹靈是男人的用藥?
2007.10.23
阿斯匹靈是男人的用藥?
阿斯匹靈已經被許多人用來當作預防心臟疾病的方法之一,但是,最近發表在BMC線上期刊的一篇研究發現,阿斯匹靈很有可能是只適合男性使用的藥。   過去有關阿斯匹靈的臨床試驗,有些發現阿斯匹靈根本無法預防心臟疾病,但是有些卻發現能降低50%的心臟病風險;研究人員過去一直不解,為什麼使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疾病的效益,在不同的臨床試驗間會有如此大的不同。為了釐清此差異,這份研究檢視了過去曾經發表過的23份臨床試驗結果,總共包含11萬3千人以上。研究人員特別分析了阿斯匹靈在不同性別的人身上所產生的效益。結果發現,臨床試驗中,男性參與者越多,心臟病風險降低的越多;相反的,女性參與者越多,降低的風險越少;也就是說這些試驗結果的差異,似乎是因為參與者性別比例的不同所致。   研究人員表示,先前有學者提出,阿斯匹靈保護心臟的效益在女性身上不易發揮,這份研究結果也支持這樣的論點;因此,醫師在使用阿斯匹靈進行心臟病預防時,應該要注意到這點。   美國心臟協會(AHA)的發言人Nieca Goldberg對此表示,使用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疾病有一些特別的條件:若是要預防心臟疾病的發生的話,女性最好在65歲以上、男性45歲以上比較適合使用;若是要預防二次發病的話,就沒有年齡和性別的限制。但是,除了性別和年齡之外,還是要評估個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