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23-07-03
在酷暑中保護您的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家長享受夏日陽光,但請牢記一些安全提示。
美國亞特蘭大兒科醫生Rebecca
Philipsborn博士說道,「很高興看到孩子們享受大自然並從戶外活動中獲益。當我們遇到更強烈的天氣事件,包括酷暑時,家庭可以使用一些保護層來幫助孩子保持健康。」
兒童防曬應該注意甚麼?
需要考慮的問題包括空氣質量和污染。陽光和高溫會加劇當地的空氣污染。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您可以檢查當地的空氣品質指數。這將幫助您了解空氣污染、野火和高溫何時會增加患哮喘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為了防曬,請讓6個月以下的嬰兒避免陽光直射。相反,他們應該以樹、雨傘或嬰兒車頂篷遮蔭。給寶寶穿上輕便的衣服,遮蓋手臂和腿。使用寬邊帽以防止頸部曬傷。
年齡較大的孩子也應該遮蓋起來,盡可能待在陰涼處,並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的高峰時段陽光照射。
有害的紫外線會從沙子、水、雪或混凝土中反射回來,因此在這些區域要特別小心。
選擇涼爽且具有保護作用的緊密編織或棉質衣服。讓您的孩子戴一頂寬邊帽子,可以遮擋臉頰、下巴、耳朵和頸後。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具有防紫外線功能的太陽鏡也可以保護孩子的眼睛。
任何沒有衣服覆蓋的皮膚都應該塗上SPF至少為15並標記為「寬頻(廣譜)」的防曬霜,以防止紫外線B
(UVB)和紫外線A
(UVA)射線。外出前約15至30分鐘塗抹防曬霜。游泳、出汗或用毛巾擦乾後,每兩小時重新塗抹一次。
如果可能的話,避免使用氧苯酮成分,它是一種可能具有激素特性的防曬化學物質,並尋找含有氧化鋅或氧化鈦的產品。
雖然可以在小嬰兒沒有衣服或帽子保護的小部分皮膚上使用防曬霜,但他們經常觸摸自己的嘴,最好防止他們攝入防曬霜。
為什麼兒童需要注意防曬?
兒童尤其容易受到酷熱和空氣污染的影響,因為與成人相比,他們的呼吸速度更快,吸入的空氣也比他們的體重更多。美國兒聯表示,他們還會在地面低處呼吸,一些污染物會在那裡沉積。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的數據,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只需一次嚴重曬傷,以後患致命黑色素瘤的風險就會增加近一倍。
兒科皮膚科醫生Megha
Tollefson博士表示,嬰兒比年齡較大的孩子更容易曬傷,因此保護他們免受紫外線照射至關重要。曬傷通常是短期問題,但也會帶來長期風險。
「曬傷可能會非常痛苦,嚴重的曬傷可能是感染的前提。」Megha
Tollefson博士說。
在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執業的Tollefson說:「孩子接觸的紫外線越多,尤其是年齡越小,曬傷的次數就越多,他們以後患皮膚癌的風險就越高。」
酷暑保護孩子還可以做什麼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年幼的孩子尤其依賴父母和照顧者來保護他們免受酷熱的侵害,但許多家庭可能無法獲得資源來應對這些嚴峻的夏季挑戰。
保護兒童免受夏季污染、花粉和中暑疾病的方法之一是確保你的孩子在炎熱的日子穿得合適、休息、喝大量的水並花時間適應溫度。
如果您的孩子服用藥物,請詢問您的兒科醫生這是否會增加孩子患中暑的風險。
在安全的情況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選擇步行和騎自行車。美國兒聯表示,當您購買下一輛車時,請考慮購買零排放汽車。
在您的社區中倡導所有兒童都能使用綠色空間。植樹或參加植樹服務活動,減少城市熱效應,淨化空氣。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3.06.29)、HEALTH
DAY(2023.06.25)、CDC(2020.03.04)
+ read more
2023-06-20
「第二十三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研...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0年創會以來,為響應「528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每年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針對各項女性健康議題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促進女性健康議題的公共參與,由下而上地影響國家政策之擬定。在每年的「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體聯合研習營」進行性別健康議題研討,提高知能,並共同討論來年528行動主題。
今年(2023)研習營預計安排4場女性健康與權益相關的專題演講,包括「2023性別健康熱門議題」、「科技對女性生育健康的影響」、「中高齡女性運動須知」及「女力從政」,歡迎婦女健康網絡成員、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報名參加,詳細活動內容請見下方資訊。
活動內容及議程
◆時間:2023年9月15日(五)至9月16日(六)
◆地點:高雄福容大飯店(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45號)
◆對象: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成員、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
(一個團體以2人為限;以曾合辦528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費用:
1.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團體:不需報名費,另補助高雄市以外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團體」2人住宿費及1人交通費。
◎交通費說明:搭乘飛機、高鐵、船舶、火車之費用,請提供票根或購票證明。
2.個人及一般民眾(報名以團體代表為優先):不需報名費,食宿及交通煩請自理。
◆議程(暫定):
9/15(五)
時間
內容
主持人/主講人
13:00-13:30
報到
13:30-13:50
相見歡
13:50-15:20
【專題演講】
2023性別健康熱門議題
台灣女人連線
陳書芳 秘書長
15:20-15:30
茶敘
15:30-17:00
【專題演講】
是機會還是限制?
科技對女性生育健康的影響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 理事長
17:00-18:00
Check in
18:00-20:00
餐敘
9/16(六)
時間
內容
主持人/主講人
07:30-08:50
早餐/退房
08:50-09:00
報到
09:00-10:30
【專題演講】
要活就要動—
中高齡女性運動須知
高雄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廖麗君 副教授
10:30-10:40
茶敘
10:40-12:10
【專題演講】
女力從政—
從婦團到政務官的角色轉換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蔡宛芬 主委
12:10-13:30
午餐
13:30-15:30
【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
歷屆宣言執行進度報告與檢視
2024年528主題與計畫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 理事長
15:30-
賦歸
報名方式
*
於8/11(五)前填寫線上報名表單(同一團體請填寫於同一張報名表)
:https://forms.gle/pdgEGWkamYSdX4aM8
* 聯絡人: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 劉怡顯
Email:twloffice555@gmail.com 電話:(02)2392-9164 傳真:(02)2392-9165
+ read more
2023-03-31
更年期不會體重增加,但是…有點複雜
婦女在進入更年期時,體重通常會增加。研究顯示46-57歲之間的婦女,在5年內增加2.1公斤。
但,並非如表面所呈現的,進入更年期時,體重會增加。更年期和體重增加的關係並不簡單。
更年期是否引發體重增加?
簡潔的回答是「不」,但有些復雜。
就更年期和體重來說,實際上的影響是體重的分佈,而非體重增加。研究已確認更年期腹部脂肪的增加,並非整個體重的增加。
這是因為更年期時的荷爾蒙變化,只是促使身體改變脂肪儲存的地方,使得婦女的腹部和腰圍更傾向於體重的增加。研究發現更年期後的婦女,和更年期前的婦女相比較,內臟脂肪(深入腹部的脂肪)增加了近50%。
有些更年期的症狀可能間接地造成體重增加:
*
缺乏睡眠干擾身體食慾荷爾蒙,增加飢餓感,引發對食物的渴望。
*
有些情緒的改變會引發身體壓力的反應,增加皮質醇(cortisol)激素的製造,促使脂肪儲存,且引發不健康的渴望食物。情緒也會對運動的動機產生影響。
*
疲勞、乳房痛和潮紅使身體的活動更有挑戰性或不舒服,影響了運動的能力。
老化是更年期體重增加的真正原因
沒錯!和更年期相關的體重增加,通常是老化的副產品。
隨著身體老化,功能效率漸退。肌肉量自動喪失(又稱肌少症),且脂肪水平開始增加。
因為肌肉量協助決定身體新陳代謝的比例(休息時身體燃燒的能量),當失去肌肉時,身體在休息時燃燒的卡路里就會減少。
老化也表示在應付其他健康議題時,會使得體重管理更複雜。例如藥物會影響身體的功能,關節炎和一般的疼痛會影響行動和運動的能力。
簡而言之,身體老化的過程和行動能力的改變,是更年期婦女體重增加的真正原因。
不只是體重增加
更年期並不會使你體重增加,但會增加婦女其他嚴重健康狀況的風險。
體重的重新分佈,導致腹部持有更多脂肪,可能有長期的影響。腹部脂肪深入腹腔之中,特別是一種不健康的脂肪,因為儲存處靠近器官。有大量內臟脂肪的人,比起身體脂肪儲存在臀部的人,中風、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較高。
更年期時,卵巢所製造的雌激素量減少,也會增加婦女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因為雌激素讓血管舒張、保持膽固醇不升高。沒有它時,壞的膽固醇開始累積在動脈中。
雌激素減少也會造成骨頭量的流失,使得婦女骨骼疏鬆的風險更大,較易骨折。
能否預防更年期體重增加?
更年期本身不會使體重增加,只是很不幸的發生在生命的階段中,其他因素也同樣產生。好消息是,和老化相關的體重增加並非不可避免,隨著年齡增長,經過更年期的婦女,仍可以做許多事來避免體重增加。
1)每天規律的運動,混合激烈和多様的運動,包括增強身體的運動一週兩次。
2)停止節食。節食會促使你的身體在企圖達到設定點時,體重更往上升。結果變得比開始時更重。每次的節食也會使你的新陳代謝變得更慢。
3)自然減低對糖的渴望。每當有衝動吃甜的或肥胖的食物,吃些天然的東西,水果、蜂蜜、堅果、種子和酪梨,是幾個適合的例子。這些食物會在大腦釋放出讓人覺得快樂的化學物質,正如加工和速食產品,且有飽足感。
4)創造正面的習慣,減少借食消愁。以散步、做自己的嗜好,或新鮮的事取代在沙發放鬆。
5)慢慢吃,避開分心的事,以減少無厘頭地東吃西吃。使用兒童的餐具緩慢吃的速度。
6)上床前至少一小時,關掉電腦、電視手機,以促進睡眠品質。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3.03.12)
+ read more
2023-03-05
貧血不輕忽!婦團醫界齊護女人心
在台灣,女性多擔心死於乳癌、子宮頸癌等婦癌,卻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每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是婦癌的3至4倍。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引指出,由於男女生理結構、生命經驗及特殊疾病的差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症狀、診斷及治療也有不同,若忽略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女性被誤診、延遲就醫及存活率低等。
為提高社會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注,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響應國際社會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每年會就不同主題促進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同時,邀請民眾於當天穿著紅色衣飾響應「為女著紅」,提升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2023年第八屆「為女著紅」主題為「貧血-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將透過各項活動來宣導女性貧血與心血管健康的重要。
貧血是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出席記者會表示,2017年至2020年國內育齡婦女(15-49歲)貧血盛行率為19.08%,平均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貧血。然女性卻容易因症狀(頭暈、疲累、臉色蒼白、心悸等)短暫且恢復快,便認為不嚴重,且習以為常。吳署長呼籲婦女,應把小事當大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然而,貧血反映的可能是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是體內有潰瘍、腫瘤等重大疾病。再者,貧血的結果更可能對於女性健康有重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孕產婦。因此,這個被忽略為小事的貧血其實是事關緊要的心血管現象!
貧血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警訊
貧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鐵流失過多或吸收不足,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身體有重大疾病造成血液流失或製造不足。若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是一種負擔,可能引起心臟衰竭,亦會影響免疫系統導致更容易感染。此外,腦受損或失智症的風險都將提高,最嚴重的情況,也有可能造成死亡。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詹德富理事長表示,部分女性因為月經量多或營養不足的狀況下容易出現貧血的問題。如果發生在孕產婦身上,會導致胎兒體重不足,生長遲緩以及早產等風險增加。更重要的是,貧血是引發嚴重產後大出血重要危險因子。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也與貧血有關係。
有貧血現象建議儘速就醫對症治療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婦女比較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和月經懷孕和哺乳有關。其它如婦科疾病、甚至婦科癌症等都是比較容易發生貧血的可能原因。婦女常常因為工作繁忙或不敢面對醫生,延誤了診斷和治療。貧血的檢查很容易,也沒有侵入性,不必害怕,提早治療,能得到很好的結果。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周文堅理事長指出,孕齡與接近停經的婦女,有至少10%的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這種貧血最常見也最容易治療。缺鐵就要補鐵,對症下藥。但是,並非所有貧血都需要補充鐵劑,大部分非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是過多的,如果再補充鐵劑,恐造成更多問題。因此,若有貧血的問題,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TAIWAN為女著紅
為提高女性對自身心血管健康意識及對貧血的警覺,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邀請大家3/10(五)為女著紅日當天,全民Dress
code穿戴紅色衣飾,拍照上傳臉書或IG平台打卡標註「#TAIWAN為女著紅」響應活動,一起關心女性貧血及心血管健康!
+ read more
2023-02-07
如何養成健康的步行習慣
開始日常步行很簡單,因為它的配備很簡單:舒適、支撐性的步行鞋和您自己的兩隻腳。
與健身房鍛練不同,開始的費用很小,而且時間安排很靈活。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運動機能學系助理教授Amanda
Paluch說:「步行是一種很好的鍛練方式,因為我們可以將它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可以在你的房子周圍或你的社區內就進步行,那是最方便的選擇之一。」
步行好處多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即使是一次中等到劇烈強度的步行也能改善睡眠、記憶力、思考能力和焦慮。
Harvard
Health指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好處,包括步行可以減少對糖的渴望、緩解關節疼痛、增強免疫力、抵消肥胖遺傳和降低患乳癌的風險。
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稱,更廣為人知的好處包括降低高血壓、2型糖尿病的風險、幫助人們保持健康的體重和加強肌肉骨骼系統。
發表在《應用生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德克薩斯州的一項臨床試驗每週進行五次半小時的健步走或慢跑可以改善進出大腦的血液流動。
「每天漸進地加多幾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方式。這樣的步行計劃非常好,因為它適合非常廣泛的人群」Paluch
說。
PALUCH步行入門的建議
將較長時間的鍛練分解為幾個較短的「回合」活動對入門者很有幫助。
評估一下您的身體狀況,然後從那裡逐漸增加步行時間。
佩戴計步器幾天,以計算出你的基線步數。通常大約是4,000
步,然後在下週每天增加大約500 步。
試著讓每一次增加都成為一種習慣。我們不想一下就跳進去說,我們要出去走8,000公尺。當我們想到一次只多一點,我們的目標就變得更容易實現,而且,我們還可以防止受傷。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步行的技巧
肩膀應該放鬆。你的頭應該直立,下巴處於中立位置。雙腳應該靠近您前方人行道中心的假想線。
腳後跟應該先著地。一隻腳應該始終在地面上。每走一步擺動彎曲的手臂會多燃燒
5% 到 10% 的卡路里。
步幅要多大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議腳踝前傾,然後用右腳向前邁一步,在跌倒前抓住自己。這是適合您的步幅。
讓您的日常工作步入正軌的策略
PALUCH 提供了一些在步行鍛練中不失優勢的建議:
* 把你的步行鞋放在附近。盡可能地消除障礙
*
在忙碌的一天,走幾段樓梯,這是非典型的鍛練,也都有幫助。
*
如果你錯過了一天,不要感到失敗。當我們無法完全做到時,至少做了一些,這將繼續幫助養成習慣。
在戶外還是在跑步機上步行有差別嗎?
PALUCH
說:「兩者都將提供類似的好處。因此,跑步機與走道之間的最佳選擇是哪一個是你喜歡做的,並且有規律/最容易做到的那將是幫助你持續日常步行的最佳選擇。」。
步行減重
對於想要將步行納入減肥計劃的人來說,以中等到劇烈的強度步行更有幫助。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
(ACS)的數據,一個68公斤的人快走每小時會燃燒大約
297 卡路里的熱量。
步行 40
分鐘可以燃燒多少卡路里?根據Livestrong的說法,您可以燃燒
160 到 296
卡路里的熱量,具體取決於您的體重和步行速度。
ACS
引用最近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建議,多走路是最好的。該研究發現,走更多步與降低心臟病和癌症死亡率有關。
Mayo Clinic提供了開始 12
週步行計劃的建議,建議在步行鍛練開始和結束時慢走
5 分鐘,以熱身和放鬆。它建議每週步行五天。
更快的步伐似乎對身體健康很重要。Harvard Health
指出,經常步行可降低患心臟病和早逝的風險,尤其是對於那些以每小時4.8公里或更快的速度步行的人而言。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3.01.30)
+ read more
2023-02-03
專家:早餐不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眾所認知,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為它帶來許多健康益處而受到歡迎。
然而,營養學家現在已經打破了早餐是一天「最好的開始」的說法。他們說,事實上,不吃它可以減少糖的攝入量,減少飢餓感並減輕疲勞。
關於人們是否應該吃早餐的研究一直存在著分歧。
大量無法證實直接關聯的觀察性研究顯示,吃早餐的人更可能苗條。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飽腹的時間更長,這使它們不太可能吃零食,並有助於全天選擇健康的食物。
研究還將不吃早餐與增加患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中風和高血壓的風險相關。但,專家們並不了解這背後的機制。
英國健康署NHS的八項「健康飲食秘訣」告訴人們「不要不吃早餐」—因為它提供重要的營養。
然而,2019 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對 1990 年至
2018 年之間,隨機對照試驗的12 項研究做了回顧分析
—「早餐對體重和能量攝入的影響」。結果發現,不吃早餐對體重沒有影響,這對早餐的健康益處提出了質疑。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早上第一件事不吃東西實際上有助於減肥
—如果這樣做符合了「限時進食法」,限制在 8到
12小時的時段內進食所有餐點,並在一天中剩下的16
到12 小時內禁食—
這樣可以透過限制零食和深夜進食來幫助人們減肥。
ZOE 的營養科學家 Federica Amati
博士說:普遍地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吃早餐,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們並不需要吃一頓才能展開一天的活動,因為體內生物時鐘會分泌幫助我們醒來和起床的化學物質—
無論我們是否吃早餐」。
重點不是何時吃,而是吃什麼!
Amati
博士表示,大型研究發現吃早餐的人最健康的結果往往歸因於其他因素,而不是膳食本身,例如睡眠模式。
她說,最重要的是,敦促人們在很多人不餓的時候先吃早餐,「通常會導致快速方便地吃點東西」。
Amati
博士說,果醬吐司、超加工早餐麥片、小吃店、糕點和冰沙都提供「充足的可用糖分,但蛋白質、纖維和健康脂肪不足,不足以被視為一頓完整的餐」。
Amati
博士說:「空腹吃高糖餐通常會導致我們中的許多人在餐後幾個小時內感到飢餓和疲倦,因為此時所有的糖分都已被吸收,我們的身體還需要其他食物營養素。」
她補充說:「比在特定時間吃早餐更重要的是,確保一天中的第一頓飯是完整而有營養的。」
因此,Amati
博士表示,不吃早餐並不是「每個人的問題」。
University of Bath的代謝生理學專家James
Betts教授也表示,大多數人似乎都認為每天吃早餐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數證據顯示,不吃早餐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很小或沒有。任何特定的人是否能從吃早餐受益,將取決於他們希望獲得什麼好處以及他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已經有多健康。
如果起床有飢餓感,就吃早餐,不餓就不用吃,不需要為了「早餐是必可少」的觀念而進食。
University of Surrey的時間生物學專家Jonathan
Johnston教授說:關於早餐的文獻相當複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習慣性不吃早餐的人通常還有其他不健康的特徵。這些包括健康狀況較差、飲食較差、經常不進餐和暴飲暴食。
編譯來源:DailyMail (2023.01.28)
+ read more
2023-02-03
2023年為女著紅【貧血不輕忽 女人心安...
* 完整資訊:2023年為女著紅【貧血不輕忽
女人心安護】衛教單張完整版
*
更多活動訊息,請見:2023年為女著紅【貧血-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 read more
2023-02-03
2023年第8屆為女著紅【貧血 – 女人心最...
貧血 – 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妳知道,女生容易習以為常的貧血,其實會影響心血管健康,甚至會引發更多更嚴重的併發症嗎?
女性因生理結構不同於男性,會經歷經期血液流失、懷孕鐵質需求增加、分娩出血等生命歷程,因而較易發生貧血的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年至2020年國內育齡婦女(15-49歲)貧血盛行率為19.08%,平均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貧血。然女性卻也容易因太過習以為常,或症狀短暫恢復快便認為不嚴重,而忽略貧血帶來的健康警訊!
❤【貧血如何影響女人的健康?】
*
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是一種負擔,容易會有心臟衰竭等病症的出現。
*
嚴重貧血無法正常運輸血氧,將可能導致各器官受損,包括腦部,腦受損、失智症的風險都將提高。
*
懷孕中的缺鐵性貧血和低出生體重、早產和周產期死亡率相關。
*
貧血和產後憂鬱、新生兒心理動作發展遲緩、注意力不足、智力障礙及表現較差有相關。
* 更多貧血需要注意的事:
▶ 點選看衛教圖卡 ▶ 點選看完整衛教資訊
▶ 下載【貧血不輕忽 女人心安護】DM
❤【為女著紅直播間】一起聊聊「貧血 –
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 時間:3/9 (四) 12:30
* 頻道: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粉絲專頁
* 主題:妳,為什麼要注意貧血?
* 主持人:黃淑英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
* 來賓:黃建霈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
❤【百業齊護女人心】響應著紅行動
* 對象:公司/商家/團體等各行各業
(含部落客、專業職人等非個人帳號之粉專/IG)
* 時間:2023年2月起至3月10日
* 內容:
*
分享:於粉專或網站協助分享衛教及活動資訊,呼籲女性重視貧血與心血管健康並加入響應行動。
*
響應:於3/10(五)活動當日穿戴紅色衣飾,拍照上傳商家粉專並標籤「#TAIWAN為女著紅」。
(了解更多👉2023年【為女著紅】「百業齊護女人心」公益行動)
❤【網路著紅行動】3月10日一起「為女著紅」
為了讓更多女性了解貧血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關係,並提升女性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認知,邀請您參與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行動「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請於3月10日「為女著紅日」(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
穿上紅色衣飾,拍照上傳臉書同時使用標籤「#TAIWAN為女著紅」!
📌參與方式:
* 著紅:3/10(五)穿戴紅色衣飾👗
* 拍照:拍下著紅照片📸
*
分享:上傳至FB/IG或其他社群平台,並標籤 #TAIWAN為女著紅
🅵
歡迎大家來一起用行動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
★想知道更多▶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百業齊護女人心】響應名單
(依加入時間陸續增加中)
* 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
* 黛安娜的花天酒地
* 唎酒師夫妻的日本酒日常
* 萬寶軒養生館
* 知心寮
* 陳鍾靈診所
* 積木桶-BrickBin
* 社團法人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
* 社團法人高雄市杉林好家園營造協會
* 荷之坊(唯•咖啡)
* 黃建廷 復興里里長
* 鏡新聞主播 黃筱純
* 中華民國助產師助產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女館
* 愛上日本酒 Love & Sake
* 鳥久居酒屋
* 獨樂清酒食堂 Koma Sake Bistro
* Bistro UN 酉元商店 Sake & Shochu
* 花花世界 韓式裱花蛋糕
* 花花世界- Henna印度手繪.手作.花藝
* 麵屋三郎
* Reneは何しに日本へ?
* 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
*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民進黨性別平等事務部 Department of Gender Equality
* 幸和殿 手作料理
* KX Pilates台灣
* 高麗菜Koletshai
* 板橋埔墘里里長曾啟瑜
* 無限清酒吧 Mugen Sake Bar
* Curves可爾姿左營高鐵店
* CURVES可爾姿宜蘭店
* Curves可爾姿竹北福興店
* Curves可爾姿中壢高中店
* Curves可爾姿高雄武廟店
* Curves 可爾姿台南崇明店
* Curves可爾姿汐止大同店
* Curves可爾姿平鎮環南店
* Curves可爾姿新竹中山店
* Curves可爾姿樹林店
* Curves可爾姿屏東中山店
* Curves可爾姿景美店
* Curves可爾姿台中崇德店
* Curves可爾姿中和景平店
* Curves可爾姿台南安平店
* Curves可爾姿 大寮永芳店
* Curves可爾姿 圓山花博店
* 小跟班大志工廣播站
* Curves可爾姿板橋埔墘店
* Curves可爾姿北屯松竹店
* Curves 可爾姿 南京小巨蛋店
* Curves 可爾姿新莊中港店
* Coach Kevin | 台北自由教練🇹🇼
*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 元食café
* Curves Minzu (嘉義民族)
* Curves可爾姿 捷運中山店
* 邱明秀助產所
* 台北市北門相機商圈發展協會
* 兆華國際有限公司
* 科紀視聽器材有限公司
* 長勵實業有限公司
* 現代數位科技器材店
* 永勝照相器材公司
* 喬翊電器有限公司
* 林屋數位沖印
* 文雅攝影器材行
* 正陽照相器材有限公司
* 金泰相機攝影機修護中心
* 驊陽照相器材有限公司
* 快樂數位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 宇利照相影音材料有限公司
* 萬佳國際攝影器材
* 統勛照相器材
* 新博視聽器材有限公司
* 泰光視聽器材有限公司
* 佑昌攝影器材行
* 鼎泰豐視聽器材有限公司
* 行展國際有限公司
* 科翔儀器有限公司
* 小京町咖啡店
* 平廣電器有限公司
* 保豐堂藥品儀器有限公司
* 益康儀器有限公司
* 沐業企業社
* 醇香食品行
* 大光明眼鏡有限公司
* 台陽美術有限公司
* 西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Cama café 延平開封店
* 你好晨食早餐店
* 天晴花藝禮品坊
* Curves 可爾姿劍潭店
* Curves可爾姿高雄五甲店
* Curves可爾姿南港店
* 高雄市新住民文創藝能協會
* 南投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 南投縣新媳婦關懷協會
*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 Curves可爾姿 捷運菜寮店
* Curves可爾姿重新正義店
* Curves 可爾姿台中豐原店
* Curves可爾姿大里中興店
* Curves可爾姿屏東店
* Curves可爾姿竹北福興店
* 甜星屋
* 性平私塾
* 彩飄性別權益推動聯盟
* 興大附農彩虹性別文化研究社
* 彩虹平權大平台
* Curves可爾姿台中潭子店
*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 Curves可爾姿內湖西湖店
* 小蜜蜂手作小舖/美濃豆花達人
* 高雄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 財團法人台北市緣兒童慈善基金會
* 傾心清心 桑妮的嗜酒日常
* 永豐期貨
* 涼太拉麵 - ラーメン涼太涼太拉麵
* 涼太日本酒 - サケ涼太
* 白毛台萄晶園 Grapery Taiwan
* 筑兒藝文創作工作坊
* 性別不是你說了算
* Curves可爾姿台南永康店
* 張博洋
* 社團法人台中縣木棉花愛縣關懷協會
* Curves 可爾姿新店七張店
* 福泰飯店集團
* 酒樂藏日本酒文化
* J好呷和牛燒肉跨界料理
*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 高雄市晚晴婦女協會
* 貝貝Bebe&多多Muy的異想世界
* 開羅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圓夢的力量
* SAKEBONO
* Curves 可爾姿台中大雅店
* Curves 可爾姿新竹光復店
* 臺中女人培力站
* Curves內湖成功
* Curves可爾姿台南公園南店
* Curves 可爾姿台南崇明店
* 醴云Sake La Vie
* Curves可爾姿嘉義中正公園店
* Curves新竹民生店
* Choco TV |醫學生啾可
* 民視新聞 張筱芬
* Curves 可爾姿南崁中正店
* Curves可爾姿高雄河堤店
* Curves可爾姿三峽店
* Curves 可爾姿蘆洲長樂店
* Curves可爾姿中和南勢角店
* BiLu & LinGo
* Curves 可爾姿 中港英才店
* 芒果姐姐的職場護理思
* 長生不老藥師姬.游佩雯藥師
* 婦女救援基金會
* TK芳療
* Curves可爾姿高雄九如自立店
* Curves可爾姿 楠梓加昌店
* Curves可爾姿高雄美術館店
* 臺中市大甲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 Curves可爾姿雲林斗六店
* Curves 可爾姿高雄大昌店
* Curves可爾姿林口長庚店
* 高雄市鼓山區哨船頭社區發展協會
* 新竹市香山區海山社區發展協會
* 職場. 魅力~職場動能教練
* 癌症希望基金會
* 鹿九日本酒專賣
* 高雄美食走跳-刁嘴公主
* 影響.新劇場
* 亙麗酒坊
* Curves可爾姿永和永安店
【主辦單位】
【指導單位】
台灣女人連線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合辦單位】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公益推廣】
台新銀行
Curves可爾姿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
(本活動部分經費來自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
+ read more
2023-01-26
停經症狀可能在更年期之前出現
情緒波動、潮熱、盜汗、睡不好,這些都是停經期的衰弱症狀。但現在新的研究指出,這些症狀可能在女性停經之前很久就開始了。
研究作者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護理學院的助理教授Yamnia
Cortés說:「處於生育後期的女性,如果月經規律,但注意到週期長度或持續時間的變化,可能會出現許多通常與更年期相關的症狀。」
在停經期間和前後,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產生減少。根據北美更年期協會
(NAMS) 的數據,美國女性通常在 40 到 58
歲之間經歷更年期。
停經前的時間稱為更年期。相比之下,晚期生殖階段先於更年期,其特點是月經週期長度、持續時間和流量發生細微變化。這是生育能力開始下降,荷爾蒙模式開始波動的時候。
在這項研究中,超過 350 名 35 至 55
歲講西班牙語的女性完成了一項關於她們的月經週期模式以及與更年期相關症狀的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了什麼?
在生育晚期和更年期組中,有相似比例的女性報告了18
種常見的更年期症狀中的 8
種,包括:睡眠障礙、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易怒、焦慮、悲傷、頭痛以及尿頻、尿急或漏尿。
研究顯示,睡眠障礙,例如難以入睡或半夜醒來,是兩組女性的首要症狀。
與停經期婦女相比,處於生育後期的婦女報告肌肉骨骼問題和性興趣下降的可能性較小。兩組女性都表示,她們的症狀影響了她們的人際關係和整體生活品質。
這項僅包括講西班牙語女性的新研究,和 Cortés在
2021年對講英語女性的研究有類似發現。
Cortés說,預先警告就是預先武裝。她建議道:「與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更年期過渡期間會發生什麼,以及您現在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準備。」
如何避免這些早發症狀
NAMS 醫學主任Stephanie Faubion
博士說,女性可以在停經前、停經期間甚至停經後採取很多措施來避免這些症狀。
Faubion
說,如果症狀是相對輕微的潮熱或睡眠障礙,女性可以嘗試改變生活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女性可以針對其他問題採取基於症狀的方法。例如,睡眠保健措施
—包括避免攝入咖啡因、劇烈運動或睡前長時間看螢幕、適度飲酒以及保持規律的睡眠覺醒週期—
可以改善睡眠。
如果症狀更麻煩或影響生活品質,請諮詢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以討論治療方法,如果仍然需要避孕,可能包括避孕藥。
抗抑鬱藥可能對主要出現情緒症狀的女性有幫助。陰道乾燥的女性可以嘗試定期使用陰道保濕霜來幫助保持水分或性活動的潤滑劑。
紐約市 NYU Langone Health更年期專家Laurie
Jeffers說:「月經長度和流量的細微差異對應於荷爾蒙的變化,」因此女性應該在年輕時就開始與她們的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她們的月經週期長度和症狀。
「對於女性來說,追踪她們的周期並真正了解它們是關鍵,」「它是低技術且簡單,我們從中獲得了最多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除非我們進行追踪,否則我們不會看到的後期生殖階段的細微變化。」
這項新研究於 1 月 10 日發表在《_更年期_》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3.01.11)
+ read more
2023-01-17
助聽器可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
聽力損失不僅僅意味著老年人需要調高電視音量。它與一系列健康問題有關,包括失智症。
最新的衰老研究不僅表明這兩者存在關聯,還讓科學家們相信聽力損失實際上可能是失智症的一個原因。
研究人員提出一個關鍵問題:助聽器能否降低一個人患失智症的風險?
近日,一個聯邦醫療保險受益者的橫向研究顯示,中度到嚴重的失聰和較高的失智盛行率有關。
根據「國家健康和老化趨勢研究(NHATS)」的報告,在其2,413位老人研究中,和正常聽力的人比較,中度至重度失聰的人有較多人失智。而中度至重度失聰的人使用助聽器,比沒有使用的人,有較少人失智。
此結果意味著,年老的人使用助聽器,可以減低失智的可能性。
這個發現支持了最近系統性的回顧和綜合分析,顯示治療失聰對認知上的好處。也支持了新的規定,輕度至中度失聰的人可以在市面上直接買到助聽器,無需進行獲得醫生處方。
研究作者之一Alison
Huang博士指出:「研究讓我們更了解所觀察到的失聰和失智的連結,而且建立了支持公共衛生當局改善失聰管道的行動。」
失聰如何和失智連結:大腦緊張和社會孤立
失聰如何和失智連結仍然不淸楚,有幾個可能的原因:聽力損失會使大腦更加努力地工作,迫使它緊張地聆聽並填補空白。這是以犧牲其他思維和記憶系統為代價的。另一種可能性:聽力損失導致老化的大腦更快萎縮。第三種可能性是聽力損失導致人們的社交活動減少,這對於保持智力刺激非常重要。如果您的聽力不太好,您可能不會經常外出,因此大腦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就會降低。
根據「柳葉刀委員會 _Lancet_ Commissionopens in a new tab or
window」的報告,全球失智之中有8%
是由於聽力喪失,也是失智中最能夠調整的風險因素。
研究團隊認為:「需要以中介分析來找出連結的機制,和以隨機試驗來決定聽力治療或處理對減少失智的影響或效益。」
研究的橫向設計是一個限制。而且養老院和老人公寓的住戶也不在分析中,因為研究人員並没有他們的知能數據。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3.01.1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