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7
增加年長婦女受孕成功率 卵子的生長環境很重要!
根據美國一份新的研究發現:43歲以上的婦女,在人工受孕的療程中,早些由卵巢取得卵子,可增加成功的機率。
研究指出,婦女在43歲以後,滋養和扶持卵子成長的細胞,其功能會大幅度的下降,使得卵子易受排卵後身體所分泌的荷爾蒙影響。若在人工受孕期間,能提早由較小的卵泡中取出卵子,可以減低這樣的風險,使得胚胎的品質提升,且增加懷孕的成功率。
紐約人類生育中心想了解為何年長婦女的人工受孕成功率由38-39歲的23.6%,到44歲以上大幅減少到只有1.3%。研究比較了21-29歲、30-37歲以及43-47歲三組不同年齡層不孕婦女的生育組織。
研究發現,顆粒細胞包裹著且扶持卵子的成長。和其他兩組比較,年紀較大的婦女,顆粒細胞比較不能成長和複製。更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年長婦女的顆粒細胞製造較少卵泡激素(啓動卵泡的成長)的細胞感受器(連結細胞與細胞之間),但製造較多黃體激素(刺激卵巢釋放卵子)和黃體素(支持懷孕和胚胎形成)的感受器。這些激素的轉變,顯示出年長婦女的顆粒細胞傾向過早啓動黄體化,阻礙了卵巢中更多卵子的成熟和子宮受孕的準備。
黃體化通常在排卵以後才啓動,黄體激素增加時,促使卵泡激素減少,黃體素增加。黃體化如果發生在排卵之前,這樣的「假啓動」大大減低受孕的可能。但為何如此發生,至今仍無法理解。
一般人工受孕時,醫生會等到卵泡成長到19-21毫米,才注射hCG(hormone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幫助卵子成熟。這項研究裏,專家們則在卵泡約16毫米時,就注射了hCG雖然卵子取出時,較未成熟,但結果製造出較多品質好的胚胎,受孕成功的比率也較高。
紐約人類生育中心的胚胎學專家Yanguang
Wu博士指出,一般以為年長婦女人工受孕成功與否,決定因素在於老化的卵子。研究發現卵子環境的老化才是主因。當卵子受到破壞,能恢復的機會是零。但這些對卵巢老化的理解,把不孕的治療聚焦在在卵子成長的環境,比較有希望能研發出更新的策略來幫助年長婦女懷孕。
資料來源:Society for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2015.08.20
拜口服藥物所賜:人工流產候時縮短、施作提前
挪威是目前全世界以口服藥物方式進行人工流產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近幾年發現,由於終止懷孕藥物較過去普及,使得挪威女性等候人工流產施作的時間縮短,並且也促使女性在懷孕初期即做人工流產。終止懷孕藥物也讓在家人工流產成為可能,且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挪威女性對在家人工流產的方式感到滿意。最後,研究還發現即便是懷孕第9周以後的婦女,使用口服藥物人工流產的成功率高但疼痛感強烈。
挪威的人工流產在1998年僅6%以終止懷孕藥物Mifepristone處理,但至2013年已上升至80%以上。而隨著藥物的普及,婦女等候人工流產的時間也從1998年的11天以降至現今的7天以上;並且在懷孕第九周以前做人工流產的比率也從1998年的50%以下增加至近80%。
隨著藥物終止懷孕率逐年增加,挪威Haukeland大學附設醫院自2006年開始提供在家人工流產的服務。接受服務的婦女會先在醫院服用Mifepristone,並被給予前列腺素misoprostol在家服用,因此實際的人工流產會發生於家中。雖然有人擔心在家人工流產會導致創傷且會讓婦女感到孤單,並使婦女無法獲得必要的健康協助,但是挪威公共健康組織人工流產註冊心中的主治醫師Mette
Løkeland說明,在訪問過1018位女性以後,發現那些在懷孕第9周做人工流產的女性中有95%以上回應對這種人工流產方式感到滿意。
除此之外,目前多數國家僅允許在懷孕9周以前的婦女使用藥物終止懷孕,但Mette
Løkeland及其研究團隊在Haukeland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在孕婦懷孕第9周至第12周時給予服用終止懷孕藥物,發現254位參與者中有92%的人以藥物成功終止懷孕,僅8%仍需要經由手術完成。然而,其中有7位參與者經歷出血且需要藉由手術止血;並有多數參與者需要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多數參與者表示他們並未預期在懷孕第9-12周人工流產會如此疼痛,但即便如此,他們對人工流產的流程仍感到滿意。
資料來源:Information Centre for Gender Research in Norway
+ read more
2015.08.20
孕期也可以安心接受影像攝影檢查嗎?
在懷孕期間約有5-8%的女性會遭受骨折、肌肉撕裂傷等創傷,為了診斷和評估其傷勢,醫師通常會建議照X光片或使用其他影像掃描技術。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懷孕的女性受傷時,影像診斷檢查若使用得宜,是相當安全的,這些攝影檢查的輻射劑量遠低於目前所訂出的標準值。
創傷後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對孕婦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創傷是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非產科因素致死的主要原因;母親通常很擔心暴露於輻射中對胚胎的影響,而且可能認為這些檢查的風險很高,但是這份研究指出:事實上這些檢查的風險很低,婦女不應該因為擔心風險而不做檢查。
研究人員表示,X光檢查和其他影像掃描儀器會射出兩種輻射:一種是非游離輻射(nonionizing
radiation),另一種是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在相當高的劑量下,游離輻射可能會導致胚胎缺陷、流產或增加癌症風險,但是游離輻射對胚胎的影響取決於相當多的因素,例如檢查的部位、影像檢查的方式、輻射的種類和劑量、檢查部位和胚胎的距離、妊娠期和胚胎的大小、相關的保護措施等。
目前包括超音波檢查和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對懷孕婦女來說是相當安全的檢查方式,對胎兒也幾乎沒有影響;一次性的X光檢查也不會對胚胎造成傷害;相反的,骨盆腔的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對胎兒的輻射量比較高,就需要更多的評估和考量。
資料來源:美國整形外科手術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 read more
2015.08.18
挪威:重複人工流產比率高且多學歷及競爭力較低者
挪威公共健康組織人工流產註冊心中的主治醫師Mette
Løkeland,運用了註冊中心的資料研究做人工流產的女性的學歷、工作競爭力以及他們人工流產的次數。結果發現,在2013年的資料裡,50%做人工流產的女性中過去也做過一到兩次的人工流產,重複人工流產的比率較挪威周圍的國家高且高於挪威過去的數據。至於學歷與工作競爭力,有過一次以上人工流產的婦女,其學歷確實比只有過一次經驗者來得稍低。
Mette
Løkeland說明,關於重複人工流產率的結果有3種解釋,其一為人工流產比率確實有上升,其二為現在的婦女較過去容易談論自己人工流產的經驗,其三為現今的資料庫系統較過去能完整蒐集資訊。並且Mette
Løkeland補充,政府需要關注挪威重複人工流產比率高的事實,建議政府提供長效型荷爾蒙避孕藥的相關補助,降低挪威人重複人工流產的比率。
最後Mette
Løkeland提醒,雖然從比率來看學歷及工作競爭力低者占重複人工流產者的多數,但不要忘了當中也有高學歷及工作競爭力高的女性,應避免這樣的調查結果使學歷、工作競爭力低者被汙名化。
資料來源:Information Centre for Gender Research in Norway
+ read more
2015.08.13
試管懷孕引胃酸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為連接胃與食道的「胃賁門」肌肉鬆弛,導致胃酸逆流進而傷害食道,並引起胃灼熱、反芻及吞嚥困難。而懷孕是造成胃食道逆流已知的風險因素之一,近來更有研究發現以試管嬰兒懷孕的婦女,胃食道逆流的頻率比以一般方式懷孕的婦女來的高。
研究邀請156位過去一年曾經以試管嬰兒的方式懷孕並生下小孩的婦女,當中有54位生下雙胞胎,102位屬單胞胎。研究員透過面對面訪談蒐集這些婦女的孕期資訊,並用胃食道逆流的評估問卷了解其症狀。若有婦女經歷了至少每周一次的胃灼熱、反芻或兩者症狀同時發生,便會被診斷患有胃食道逆流疾病(GORD)。研究人員將上述資料與另外一群年齡相仿但是以自然方式懷孕的女性比較,了解以試管嬰兒的方式懷孕與自然方式懷孕的婦女,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差異。
研究發現,每100名以自然方式懷孕的婦女當中,約有5位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反觀以試管嬰兒方式受孕的婦女,每100位中就有高達約14位女性出現此症狀。另外,透過試管受孕的婦女當中,每100位生下雙胞胎的婦女中約有15位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略高於單胞胎的每100位約有13位,但兩者差異並不顯著。
以試管嬰兒的方式懷孕的婦女較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原因仍不清楚,但是研究團隊認為,懷孕過程中服用高劑量黃體素及雌激素導致胃賁門鬆弛、懷孕過程中的壓力或憂鬱等心理因素以及為了怕流產而長時間採臥姿等,都有可能是導致疾病的原因。最後,歐洲胃腸病學聯合組織期刊(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UEG Journal)協作編輯Dr. Oliver
Pech認為,這項研究發現將引發學術界發展出長期追蹤計畫,並進一步研究如何避免這群婦女發生胃食道逆流。
資料來源:UEG Journal
+ read more
2015.08.05
維護更年期生活品質 憂鬱症和尿失禁對女性影響最大!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若有陰道不適的症狀,又伴隨出現憂鬱症或尿失禁的話,會讓陰道不適的症狀更加嚴重,這不僅會使身體的症狀更加複雜,也會嚴重影響婦女的日常生活活動、生活品質和情感關係,因此,更年期婦女的憂鬱症和尿失禁問題應該要能被更早發現和治療,而且需要特殊的評估和照護。
該研究負責人Mary
Hunter表示,約有三分之一的更年期婦女會經歷陰道乾燥、搔癢、發炎、性交疼痛等與陰道相關的症狀,但這些症狀對身體功能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卻很少被瞭解;因此,研究人員進行了RRISK研究(Reproductive
Risks of Incontinence Study at
Kaiser)的輔助研究。RRISK的研究資料從2008年11月蒐集至2012年4月,研究人員造訪了2,016位婦女;其中745位更年期婦女反應自己至少有一項陰道不適的症狀,研究人員再以問卷方式深入瞭解與評估。
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後發現,有憂鬱症的更年期婦女其陰道不適的症狀對身體機能和生活品質的影響比平均值高出11-22%,而有尿失禁的婦女則高出27-37%;而一個星期至少有一次性生活的更年期婦女,其陰道不適的症狀對自我概念、身體形象或性功能評估都產生很小的影響。
資料來源:更年期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