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2.15
認識Ranbp9:影響男性生育力的關鍵基因
內華達大學醫學院Wei
Yan教授和其團隊發現,在睪丸中有一個基因Ranbp9,能控制上千個基因有正確的基因表現,以成功完成精子的製造。如果Ranbp9失去功能,精子成長的過程會受到干擾,而嚴重減低男性生育力。
生育年齡的男性裡,約有二十分之一的人有不孕問題,其中的原因大部分未知。男性生育能力建基於有功能的精子,精子在睪丸內產生和發育的過程,這個過程由數個基因所控制,這些基因會組合處理成不同大小的信使RNA。信使RNA發展的過程若受到干擾,會讓正在成長的精子細胞內的信使RNA異常,進而無法製造精子,造成男性不孕。
這發現使得Ranbp9成為精子製造過程中最關鍵的控制因素,可能可為男性不孕的病人提供新的診斷和治療,也可發展非荷爾蒙的男性避孕方法。
資料來源:PLOS遺傳學期刊(PLOS Genetics)
+ read more

2014.12.15
美FDA發佈孕婦用藥標示新規定
在美國每年有超過六百萬名婦女懷孕,而這些孕婦在懷孕期間可能平均會服用三到五種處方箋藥物,其中有些婦女是在懷孕前就有健康問題,例如氣喘、高血壓,在懷孕及哺乳期間仍需繼續服藥;有些婦女則是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健康出狀況需要治療。
為提升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用藥安全,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12月初針對藥品標示發布新標準與指導草案,要求未來所有相關藥物及生技製藥包裝上的使用說明,必須特別針對懷孕及哺乳期婦女服用該藥品的風險及益處提供相關訊息,以供參考。新規範將於2015年6月30日起生效實施。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是將藥物以A、B、C、D、X等五個英文字母,代表藥物對孕婦及胎兒可能造成的危險程度,並搭配相關的文字說明。然而字母分類制度過於簡化,且容易被錯誤解讀為藥物分級制度。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官員表示,用藥本應視每位孕婦或哺乳婦女的個人狀況而有所不同,並應將對胎兒及嬰幼兒可能造成的好壞處都考量進去。新的用藥說明規定要求廠商必須提供更完整的資訊,讓使用者可以依此判斷藥品對母親、胎兒及吃母乳的嬰兒可能帶來的療效或危險,將取代原有的字母分類制度。
新規定要求用藥說明上必須以「懷孕」、「哺乳期」、「有生育潛能的男女性」等三個標題,分別提供相關的詳細說明,包括藥物可能風險的摘要說明、相關研究數據及討論等,希望這些說明能作為醫護人員作為開立處方箋及患者諮商的參考依據。
「懷孕」類別的說明應該提供孕婦使用該藥物相關的資訊,例如用藥劑量、對胚胎發育的潛在危險;另外也要求必須說明是否有針對該藥物或生技製藥對孕婦的影響持續進行資料收集與研究;「哺乳期」類別應提供哺乳期間用藥應注意事項,母乳中添加藥物的劑量、對吃母乳嬰幼兒的可能影響等;針對「有生育潛能男女性」類別,提供的資訊應該包括該藥品與驗孕、避孕及不孕的關連。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2014.12.12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多數生產完的媽媽能夠分泌足夠的母乳餵飽寶寶,但也有一些媽媽是需要藉由藥物刺激以增加泌乳量。有專家會鼓勵媽媽服用一種具有鎮吐以及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domperidone,利用藥物可能會產生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副作用,促進乳汁分泌,但是過去已有研究該藥物可能與出現心律不整與心因性猝死等健康傷害有關連。
近日一項法國的新研究呼應過去的論點,提醒大家domperidone雖然對喝母乳的寶寶沒有危險,但對媽媽心臟健康的潛在傷害風險仍值得憂慮!
這項由法國研究者Catherine
Paul博士所領軍的研究,分析數個domperidone藥物的大、小型研究,整理當中與藥物效益及風險相關的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有4個研究結果發現domperidone會增加母乳分泌量。部分研究認為服用10-20毫克劑量的domperidone三天,但也有其他建議應提高劑量到120或160毫克才夠。
關於副作用,在7個共包含113名寶寶的小型研究中,其中85名寶寶身上並未見有任何藥物副作用反應、其他28名則無相關資訊。其他涵蓋60對媽媽與寶寶的小型研究結果,在藥物安全性上同樣沒有疑慮,但針對domperidone的效益則無法做出結論。
研究認為,在大型研究中發現服用domperidone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和心因性猝死,而心律不整又是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的疾病,因此要拿domperidone做為催奶的藥物,對媽媽還是有健康疑慮。研究最後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母乳哺育的實際實行情形要比非適應症服用domperidone來得效益高且較安全。
資料來源:人類哺乳期刊(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 read more

2014.12.10
男性生育力也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
當我們以大多數篇幅在討論女性年紀會影響生育能力、成功率及後代健康時,相同問題卻在男性身上鮮少受到關注,顯然在生育這件事上我們將過多壓力放在女人身上,卻忽略男人的腳色。
最近一項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在回顧分析全球90個研究後指出,事實上,男性隨著年紀增長,除了已知精蟲的表現變弱會影響懷孕成功率,精蟲DNA的品質也會影響後代健康!
研究主要作者Sheri
Johnson博士與其研究團隊統整來自30個國家包含9萬4千名參與者的90個研究,分析後發現精液量、精蟲表現的下降,以及異常或DNA受損的精蟲會增加,都與年齡呈現相關性。研究團隊並未評估男性因年紀增長在精蟲品質下降的確切比率是多少,在分析中可觀察到一些控制良好的臨床研究,精蟲品質是隨著年紀變化而穩定持續下降,其他則顯示35歲以後某些精子特徵會變差、40歲以後又有另一些特徵才開始變差。年長男性可能會增加下列風險,包括產科併發症、流產、及後代出現自閉症、唐氏症及精神分裂症。
研究團隊表示,男性愈晚想要生育也可能是被忽視的不孕問題之一,使得愈來愈多不孕伴侶使用人工生殖協助生殖技術。他們建議醫師與民眾應意識到男性年紀對生育產生的風險,而臨床上對DNA受損的精蟲細胞進行分析,並多重視精蟲活動力,可能有助年長伴侶進行生育治療時有更好的結果,這會比一般僅評估精液量、精蟲濃度與總精蟲量要作為預測男性生育力的指標,正確性將來得更高。
資料來源:老化研究回顧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s)
+ read more

2014.12.09
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出現非侵入性檢測方法?!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因子宮內膜的組織長到子宮的外面,而產生疼痛的疾病,大約有10%的生育年齡婦女正受此疾病所苦。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找到了可以用來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其嚴重性的基因活動模式,這將可能可使數百萬的婦女選擇除了手術以外另一種簡易且非侵入性的診斷方法。
子宮內膜會發生異位時,常是因經血倒流(retrograde
menstruation),
經血裡的子宮內膜細胞經由輸卵管流進骨盆腔,而非由子宮頸流出。這些細胞黏著在骨盆上和骨盆中器官的表面,繼續成長,變厚,且在經期時會流血,而引起發炎、結疤和疼痛,也可能會導致不孕症。
目前診斷的方法是腹腔鏡檢査(laparoscopy),
一種需要全身麻醉的手術,且必須在腹部開刀,以診斷和分期器官和骨盆間的子宮內膜異位。然而,從症狀出現到確診之間的時間間隔,可能已延遲超過十年以上,所以更需要一種侵入性低且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
這項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婦產科和生殖科學的首席教授Linda
Giudice醫學博士所領導的研究,使用一種以電腦為基礎的技術分析子宮內膜組織的基因活動。研究共有148個分析樣本,包括77個婦女有子宮內膜異位症;37個沒有,但有其他子宮及骨盆的問題,如:子宮肌瘤;另外37個婦女沒有任何子宮症狀做為控制組。
研究員使用該技術分析這些樣本的結果發現,區分這三組婦女的正確性接近100%,更可以分期(staging)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不同。同時亦能分辨在經期中不同時間點上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因為荷爾蒙在經期中會出現變化,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的子宮內膜基因表現和模式,會與沒有疾病的婦女不同。
機戴絲博士指出,透過這項技術,在幾分鐘裏面,用一根小的塑膠管,經由子宮頸插入子宮,抽取細胞樣本以做分析,醫師就可以一種簡單的測試來診斷和分期子宮內膜異位症。下一個步驟就是需要用更多的人來証實這項發現,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NIH)和兒童健康/人類發展國家研究院生殖醫學的網絡已經開始了多重地區的臨床實驗。
資料來源:內分泌學期刊(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2014.12.08
懷男生流產的風險比較大
由英國艾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主導的大規模研究發現,男胎比女胎容易流產。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流產是沒有原因的,其餘大多與胎盤異常有關,但是這些異常為什麼發生,卻沒人知道,這項研究結果或許可以說明某些流產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份研究檢視了全球超過三千萬筆的出生記錄,結果發現男胎流產的風險高出10%,這相當於每年少了十萬個男孩出生。研究人員表示,數據會說話,男胎流產率和女胎流產率之間的差異令人感到吃驚。即使在擁有豐富醫療資源的先進國家,流產仍然是普遍的發生。這項研究發現男胎流產的風險比較高,這就是發展預防方法的第一步。
雖然流產的發生率在高收入國家的確是相對較低,但是男胎流產的風險不論在高收入或低收入國家都比女胎來的高,唯一和這個全球趨勢不同的兩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和印度;可想而知是因為對胎兒性別篩選的關係。在這兩個國家,男胎和女胎流產的比率是相同的,整體的流產率也比其他國家高。
目前用來檢測胎兒是否生長異常的方法已經可以降低流產率,這些方法把胎兒的重量、生長速度、母親的身高、體重、種族、生產次數等因素都考慮到了,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胎兒的性別。雖然懷男胎的風險比較大的原因仍未知,但推測可以與下列因素有關:胎兒發展上的差異、胎盤的功能、胎兒對環境因素的敏感度,例如:母親抽煙、過胖、高齡、被社會排除等。
資料來源:BMC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