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肥胖女性使用特定避孕方式 恐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2013.02.26
肥胖女性使用特定避孕方式 恐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過去有關避孕藥的研究多半只針對正常範圍體重的女性,肥胖女性使用避孕藥的風險與安全性資料較少見,近日一項美國南加州大學特別針對肥胖女性避孕的研究發現,比起使用不含荷爾蒙的避孕方式,長效可逆性避孕方式(LARC)有可能輕微提高肥胖女性第二型糖尿病罹患風險。   過重女性發生懷孕相關併發症的機率較高,且有時醫師會建議不要服用含雌激素的各類避孕藥,因為可能會增加發生血栓的風險,所以肥胖女性需要有其他的避孕選擇。因此,這項研究特別將肥胖女性分為三組,包括使用非荷爾蒙方式避孕方法(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及男性或女性結紮)、會釋放黃體素的子宮內長效可逆性避孕裝置、以及會釋放黃體素的皮下長效可逆性避孕裝置。   結果顯示在使用後追蹤六個月,這三項避孕方式都沒有造成血壓、體重或膽固醇的改變,基本上屬於有效益、安全的避孕方式,但研究有發現使用後空腹血糖值上升的趨勢,上升幅度各為2%、5%及10%,不過這樣的影響是否會持續存在還須延長研究的追蹤時間才能瞭解。   此外,研究特別指出,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核准會釋放黃體素的子宮內長效回復性避孕裝置可用於治療經血過多,以及也具預防子宮內膜癌作用,這兩者都是常影響肥胖女性的問題。研究最後也提醒,女性應經過評估多方因素後再決定自己要選擇的避孕方法。      資料來源:避孕期刊(Contraception)    
+ read more
美國心臟協會: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認知仍須加強
2013.02.22
美國心臟協會: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認知仍須加強
  今日雖然愈來愈多的女性瞭解到心臟病可能是生命中的重大健康威脅,但根據一項美國心臟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少數特定族群的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仍不足。   研究在2012年以電話及網路方式調查近2,500位25歲以上美國女性的生活型態、以及她們對主要死因與心臟病的認識,並將這份資料與過去1997-2009年間的資料進行比較。   在過去,女性多可能認為癌症才是健康的最主要殺手而非心臟病,在1997年只有30%知道心臟病才是首要殺手,到了2012年該比例上升至56%,顯示整體女性對心臟病的認知程度已慢慢在改善。然而,在黑人女性及西班牙裔女性部分,該比例仍未超過40%,同時,在所有女性中以25-34歲年輕女性的認知程度最低(44%)。   在這個報告中,研究者建議應針對特定族群女性重新思考如何傳達正確的訊息給她們,如:黑人相信教會與上帝對她們健康的重要性,也比較信任醫師,但西班牙裔女性就認為醫師對她們的文化敏感度太低。對年輕族群則應強調有多少人因為關心心臟的健康而活得更有品質,而不要只將焦點放在死亡人數上。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循環期刊(Circulation)      
+ read more
過量的鈣補充品恐傷男女心血管健康
2013.02.21
過量的鈣補充品恐傷男女心血管健康
  過去多項回溯性研究針對鈣補充品是否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或突然死亡的風險,結果不一仍存有爭議。在二月有兩項研究分別指出,攝取過多鈣補充品將會提高男性與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第一項針對388,229名50-71歲成年人、追蹤12年的美國研究,在研究開始調查參與者的飲食習慣、就醫歷史及生活型態,研究最後有7,904名男性及3,874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分析顯示,每天服用超過1,000毫克鈣補充品會提高20%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不過研究只在男性身上發現這個關連性,女性則無。   然而,鈣補充品對女性的影響另一項瑞典研究卻有不一樣的發現,該研究對61,433名女性進行類似的飲食調查,並對照參與者就醫與死亡紀錄。結果發現,與每天服用鈣補充品600-999毫克相比,每天服用超過1,400毫克的女性,因全死因、心血管疾病或缺血性心臟病而死亡的風險為前者的約1.5至2倍(HR 1.40、1.49及2.14);每天服用低於600毫克也有相同的狀況。但若只有從一般飲食中攝取較多的鈣,而非以鈣補充品方式,那麼這項風險的增加情形會比較和緩。由於這個研究屬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做出非常準確的飲食評估或解釋因果關係,同時結果也無法適用於不同族群或男性。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 & BMJ)      
+ read more
多數有關肥胖與減重資訊仍有爭議
2013.02.05
多數有關肥胖與減重資訊仍有爭議
  最近一項英國針對大眾媒體及科學文獻所做的回溯性分析研究發現,有關熱量攝取或消耗以及飲食對肥胖與減重影響的宣稱,多數是錯誤的或根本未經實驗證實,這些資訊可能對政策制定、臨床與大眾健康建議都不是有效益或安全的。   研究從蒐集到的資料中整理出多項體重與肥胖的迷思、預設與誤解,其中仍有爭議的迷思如:熱量攝取與消耗的持續性微小改變,長期下來可以達到減重效果;目標設定可以降低減重者的挫折感;快速減重對長期減重的效果,比緩慢減重差;母乳哺育可避免體重增加。未經證實的預設則包括吃早餐可避免肥胖;多吃蔬果可助減重,即使沒有其他行為或環境的改變;零食點心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誤解則有認為童年的早期是一個人學習運動與飲食的主要階段;將溜溜球飲食減重方式與較差的死亡率做連結;相信環境硬體設施如公園、人行道等對肥胖有影響。   研究表示,這些迷思、預設與誤解反映出一般缺乏考慮體內能量平衡的多重面向,並強調吃少一點以及在減重後仍維持運動才是最重要的,肥胖雖然最主要是由於基因所致,但仍不可忽略外在其他因素的影響。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肥胖增加年輕女孩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風險
2013.02.04
肥胖增加年輕女孩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風險
  多發性硬化症雖為罕見疾病,但近日一項針對美國兒童健康的研究發現,過重及肥胖的年輕女孩發生該疾病的風險非常高,研究提醒家長及孩童的照顧者應留意這些女孩是否出現麻痺、刺麻感的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傷害腦中神經纖維及脊隨,造成肌肉控制、觸覺、視覺及行動的功能退化及不便,每個人受影響所顯現的症狀不一,常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麻痺或刺麻感、肌肉弱化及緊繃、及平衡與行動問題。   這項研究對南加州一項包括近一百萬名孩童的研究進行資料分析,這些小孩都在研究開始時測量過BMI值,將體重分為四個範圍,最後比較罹病與未罹病孩童狀況。在資料中最後共有75名2-18歲的孩童有小兒多發性硬化症或臨床單一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的初發表現)。   結果發現,51%多發性硬化症及臨床單一症候群孩童為過重或肥胖,未罹病孩童為過重或肥胖者比例不及37%。分析顯示,過重的女孩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或臨床單一症候群風險,為正常體重女孩的1.5倍(odds ratio=1.58, 95% CI 0.71 to 3.50);輕微肥胖者,該風險增為1.8倍(odds ratio=1.78, 95% CI 0.70 to 4.49);非常肥胖者,風險更攀升至4倍(odds ratio=3.76, 95% CI 1.54 to 9.16)。研究並未在男孩身上發現這樣的關連。      資料來源:神經學期刊(Neurology)    
+ read more
IVF婦女有較高血栓風險
2013.01.31
IVF婦女有較高血栓風險
  刊登在最新一期線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一項瑞典所做橫斷面研究發現,作試管嬰兒胚胎植入術(IVF)的婦女,其靜脈血管栓篩及肺栓塞的風險較一般懷孕婦女高,特別是在第一孕期(懷孕前三個月)時。    研究者在調整抽菸、懷孕年齡、教育及年份後,比較23,498名做IVF的婦女中所出現的栓篩事件,及116,960名年齡配對的控制組,發現IVF婦女在第一孕期發生靜脈血管栓篩的風險是自然懷孕婦女的4倍(HR4.05, 95%CI 2.54-6.46),而IVF婦女在第一孕期發生肺栓塞的風險是自然懷孕婦女的將近7倍 (HR6.97, 95%CI 2.21-21.96)。    研究認為,栓塞原因可能與療程中的刺激階段造成內源性雌激素明顯增加所造成。未來則應該著重在找出高危險群婦女並考慮預防型抗凝治療計畫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