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停經後肥胖恐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2013.01.04
停經後肥胖恐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表示,停經後肥胖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會提高,且在她們身上的癌細胞會比身材較瘦的女性具侵略性,提醒停經女性應注意控制飲食。   這項研究對脂肪及糖分進行營養偵測,瞭解身體如何儲存吸收到的過多熱量。結果發現,身材較瘦者身上的過多脂肪與葡萄糖,會被肝臟、乳腺及骨骼細胞所吸收,但較肥胖者則由她們的癌細胞吸收掉,並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研究觀察到肥胖者對脂肪及糖的新陳代謝反應不正常,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情況相同,研究中有給停經後乳癌患者服用第二型糖尿病藥物Metformin,結果癌細胞的大小確實因而顯著變小。   這項研究顯示停經後如果肥胖與體重增加將會影響乳癌風險,而使用藥物對於控制這項風險有顯著幫助,但研究者認為透過飲食與運動應該也具有同樣效果,因此目前也正在進行這部分的研究。     資料來源: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青少女吸菸恐有害骨質生長
2012.12.26
青少女吸菸恐有害骨質生長
  青春期時所累積的骨質密度約佔總量的50%,以青少女來說,在初經來潮時間點左右的兩年間所累積的骨密度量,會在人生最後的四十年間慢慢流失掉。過去已有多項成人研究證實吸菸與骨質密度累積量降低存在關聯,最近一項特別針對青少女的研究發現,青少女吸菸將減少骨密度累積,恐提高晚年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項研究招募美國辛辛那提市的262位11-19歲青少女加入研究,想要瞭解吸菸、憂鬱、焦慮及酒精使用對青少女骨質生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吸菸量多少,13歲的研究參與者的骨密度都一致,但隨著年齡增加,吸菸量愈大,會使青少女的髖骨與脊椎處的骨密度生長速率愈慢。且有憂鬱症狀者也有同樣情形,但酒精使用量並未發現會對骨密度產生影響。   研究者特別強調,未來研究應擴大地區與種族。同時這項研究中的女孩的鈣攝取量及活動量都低於美國國家指引的建議標準,因此研究結果可能無法適用在那些符合指引標準的女孩身上。       資料來源: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read more
女性曾罹患乳癌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2012.12.18
女性曾罹患乳癌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最近一項加拿大研究顯示,與健康女性相比,女性乳癌倖存者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會比較高,這個風險是從被診斷出罹癌後的第2年開始上升。   這項研究從加國安大略省的健康照護資料庫中,挑選在1996-2008年間的24,976位55歲以上的早期乳癌倖存者、及124,880位的無乳癌女性為控制組。追蹤10年,兩組女性糖尿病的累積發生率為每年每一萬人中有18.3人比16.5人。   研究發現,兩組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隨時間一直在變化,但數值(1.07)在診斷出乳癌的兩年後開始具統計意義。其中18%有接受輔助性化療的乳癌患者,其糖尿病風險與控制組的風險比在第二年為1.24,第十年下降至1.08。   研究推測有可能是化療造成的體重增加及使用類固醇,使得糖尿病變成是治療乳癌後的晚期副作用,也或者是其他環境因素才促成這兩個疾病的發展,如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目前仍無法清楚釐清這背後的機制,有待未來的研究處理。   針對研究的限制,作者表示,接受化療的病患會受到較密集的疾病追蹤監控,因此,也連帶提高進行糖尿病篩檢的可能性,增加發現糖尿病的機會。其他限制則包括缺少糖尿病風險因子如BMI值、家族病史、醣皮質素或荷爾蒙使用等資訊。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女性曾罹患乳癌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2012.12.18
女性曾罹患乳癌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最近一項加拿大研究顯示,與健康女性相比,女性乳癌倖存者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會比較高,這個風險是從被診斷出罹癌後的第2年開始上升。 這項研究從加國安大略省的健康照護資料庫中,挑選在1996-2008年間的24,976位55歲以上的早期乳癌倖存者、及124,880位的無乳癌女性為控制組。追蹤10年,兩組女性糖尿病的累積發生率為每年每一萬人中有18.3人比16.5人。 研究發現,兩組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隨時間一直在變化,但數值(1.07)在診斷出乳癌的兩年後開始具統計意義。其中18%有接受輔助性化療的乳癌患者,其糖尿病風險與控制組的風險比在第二年為1.24,第十年下降至1.08。 研究推測有可能是化療造成的體重增加及使用類固醇,使得糖尿病變成是治療乳癌後的晚期副作用,也或者是其他環境因素才促成這兩個疾病的發展,如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目前仍無法清楚釐清這背後的機制,有待未來的研究處理。 針對研究的限制,作者表示,接受化療的病患會受到較密集的疾病追蹤監控,因此,也連帶提高進行糖尿病篩檢的可能性,增加發現糖尿病的機會。其他限制則包括缺少糖尿病風險因子如BMI值、家族病史、醣皮質素或荷爾蒙使用等資訊。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阿茲海默症發展及惡化速度的性別差異
2012.11.28
阿茲海默症發展及惡化速度的性別差異
  罹患阿茲海默症會使患者的腦部細胞慢慢流失,腦部開始萎縮,近日一項在北美放射學會會議上發表的研究表示,男女在腦部灰質流失(gray matter loss)的模式有很大的差異。   這項研究由南加州醫學大學Spampinato教授所領導,分析參與阿茲海默症神經放射影像計畫(ADNI)的60位男性與49位女性資料,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70歲,這項計畫研究追蹤健康成人與有輕微認知受損(MCI)及阿茲海默症患者超過五年時間。   這109位參與者在五年研究時間都從輕微認知受損發展成阿茲海默症,並以核磁共振攝影瞭解他們在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前12個月及接受診斷當時的腦部變化。分析的結果發現,在這兩個時間點女性的腦部灰質(gray matter)萎縮情形都比男性嚴重,且在這段時間過程中,女性腦部的灰質容積流失區塊也跟男性不同。女性一開始灰質萎縮比男性嚴重,但過一段時間男性就會追上,也就是說,男性的疾病惡化速度在短時間其實比女性要快。   研究團隊表示,灰質萎縮模式的性別差異對未來在臨床試驗要發展新治療藥物有重要影響,可幫助研究者解讀藥物治療在不同病患身上的不同反應。      資料來源:北美放射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RSNA)    
+ read more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可經由初經年齡預測
2012.11.23
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可經由初經年齡預測
  心血管疾病是全美女性十大死因的首位,在台灣同樣位居前列,根據2011年衛生署統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分居女性十大死因的第二與第四位!然而,與男性相較,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時間通常較晚,且一般用以評估男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對女性並不適用,因此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問題很可能被忽略。而近日就有一項特別針對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美國研究指出,初經年齡會影響肥胖、腰圍及BMI值,這些都是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   這項研究1,638位40歲以上的參與者來自2002-2005年間進行的美國佛萊明罕心臟研究(FHS),研究期間參與者沒有懷孕、體重也不超過160公斤。研究分析參與者的內臟腹部肥胖(VAT)及皮下肥胖(SAT),呈現兩者與幾項女性生育因素之間的關係。   在排除飲食、停經狀態、使用荷爾蒙療法、年齡等變項後,研究發現女性初經的年齡與全身不限部位的整體脂肪量具關連性,初經來的時間愈早,肥胖狀況愈明顯。研究建議未來研究應進一步釐清內臟腹部肥胖與主動脈周圍脂肪之間的關係,以分析這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性別差異可能有何關連,而家長也可以在女兒初經來時,提醒她們注意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