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3.07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結論:年長女性服用維他命D及鈣...
去年六月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已公告草案表示,停經後婦女每日服用最高400IU的維他命D與1,000mg的鈣,並無法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且可能增加腎結石的發生機率,今年二月正式確定這項建議內容。
USPSTF的結論認為,依據婦女健康計畫(WHI)研究結果,每日400IU的維他命D與1,000mg的鈣補充無助於預防停經婦女發生骨折,且在其他一般成人的證據也不足,同時服用低於這些劑量已被證實可能會增加發生腎結石的機率。USPSTF強調這個建議只適用過去沒有發生過骨折的成人,有骨鬆及維他命D缺乏症者不在此建議內。
USPSTF表示,這項建議提醒了醫師在對健康成人建議補充維他命D及鈣前應審慎評估,未來的研究方向須進一步瞭解高劑量維他命D及鈣的益處與傷害,以及早期服用這些補充品是否真的會降低晚年的骨折風險,此外,過去研究都以容易發生骨鬆性骨折的白人女性為主要受試者,未來應該增加人種的多元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3.06
美研究找到預測女性心房纖維顫動的六項風險因子
心房纖維顫動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一種,若沒有適當治療將可能變成中風,但目前要判別一個人可能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風險是否增加,仍有困難,尤其是沒有心臟病的女性。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能夠預測女性未來可能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簡單方式,這個方式主要看女性身上的六項風險因子情形,包括年齡、體重、血壓、酒精攝取量及抽菸史。
研究者從婦女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隨機選取19,940位參與者的資料,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52歲、BMI值中位數為25,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14年,最後心房纖維顫動每年每一千人的發生率為2.23。
研究分析資料發現,以年齡、體重、血壓、酒精攝取量及抽菸史6個風險因子作為評估女性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指標,可預測未來十年罹患的風險,且比只以年齡作為唯一風險因子,要來得準確。在這項研究中,以這個新的模式進行評估,有22.5%的女性因此被重新分配到更正確的風險範疇內。
研究最後表示,對於如何降低女性首次發生心房纖維顫動風險的特定介入方式還在研發中,醫師應多注意病患這些風險資訊,並強調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性,如:維持正常體重、飲酒應適量。
資料來源: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 read more

2013.03.04
美研究:男女心臟病患的基因表現出現差異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心臟病的性別差異,但卻少有研究進一步瞭解差異背後的分子機制為何,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有可能是男女基因表現的差異所造成的。
這項研究為了找出可以解釋心臟病性別差異的原因,對34個人類心臟進行分析。研究原來以為在心室部分的基因表現男女會有所不同,但結果卻是發現差異出現在心房,研究指出男女心臟病患者在篩選到的89個主要基因之表現呈現差異,當女性有心臟病時,身上的這些基因表現系統會比男性弱,出現這些差異的原因還須進一步研究。
研究也進一步提出,女性受雌激素影響,當體內雌激素濃度較高,較不易發生心律不整問題,一旦到了停經後,發生動脈纖維性顫動的機率就與男性一樣高,這部分也應再進一步瞭解原因。
資料來源: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
+ read more

2013.02.26
肥胖女性使用特定避孕方式 恐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過去有關避孕藥的研究多半只針對正常範圍體重的女性,肥胖女性使用避孕藥的風險與安全性資料較少見,近日一項美國南加州大學特別針對肥胖女性避孕的研究發現,比起使用不含荷爾蒙的避孕方式,長效可逆性避孕方式(LARC)有可能輕微提高肥胖女性第二型糖尿病罹患風險。
過重女性發生懷孕相關併發症的機率較高,且有時醫師會建議不要服用含雌激素的各類避孕藥,因為可能會增加發生血栓的風險,所以肥胖女性需要有其他的避孕選擇。因此,這項研究特別將肥胖女性分為三組,包括使用非荷爾蒙方式避孕方法(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及男性或女性結紮)、會釋放黃體素的子宮內長效可逆性避孕裝置、以及會釋放黃體素的皮下長效可逆性避孕裝置。
結果顯示在使用後追蹤六個月,這三項避孕方式都沒有造成血壓、體重或膽固醇的改變,基本上屬於有效益、安全的避孕方式,但研究有發現使用後空腹血糖值上升的趨勢,上升幅度各為2%、5%及10%,不過這樣的影響是否會持續存在還須延長研究的追蹤時間才能瞭解。
此外,研究特別指出,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核准會釋放黃體素的子宮內長效回復性避孕裝置可用於治療經血過多,以及也具預防子宮內膜癌作用,這兩者都是常影響肥胖女性的問題。研究最後也提醒,女性應經過評估多方因素後再決定自己要選擇的避孕方法。
資料來源:避孕期刊(Contraception)
+ read more

2013.02.22
美國心臟協會: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認知仍須加強
今日雖然愈來愈多的女性瞭解到心臟病可能是生命中的重大健康威脅,但根據一項美國心臟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少數特定族群的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仍不足。
研究在2012年以電話及網路方式調查近2,500位25歲以上美國女性的生活型態、以及她們對主要死因與心臟病的認識,並將這份資料與過去1997-2009年間的資料進行比較。
在過去,女性多可能認為癌症才是健康的最主要殺手而非心臟病,在1997年只有30%知道心臟病才是首要殺手,到了2012年該比例上升至56%,顯示整體女性對心臟病的認知程度已慢慢在改善。然而,在黑人女性及西班牙裔女性部分,該比例仍未超過40%,同時,在所有女性中以25-34歲年輕女性的認知程度最低(44%)。
在這個報告中,研究者建議應針對特定族群女性重新思考如何傳達正確的訊息給她們,如:黑人相信教會與上帝對她們健康的重要性,也比較信任醫師,但西班牙裔女性就認為醫師對她們的文化敏感度太低。對年輕族群則應強調有多少人因為關心心臟的健康而活得更有品質,而不要只將焦點放在死亡人數上。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循環期刊(Circulation)
+ read more

2013.02.21
過量的鈣補充品恐傷男女心血管健康
過去多項回溯性研究針對鈣補充品是否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或突然死亡的風險,結果不一仍存有爭議。在二月有兩項研究分別指出,攝取過多鈣補充品將會提高男性與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第一項針對388,229名50-71歲成年人、追蹤12年的美國研究,在研究開始調查參與者的飲食習慣、就醫歷史及生活型態,研究最後有7,904名男性及3,874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分析顯示,每天服用超過1,000毫克鈣補充品會提高20%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不過研究只在男性身上發現這個關連性,女性則無。
然而,鈣補充品對女性的影響另一項瑞典研究卻有不一樣的發現,該研究對61,433名女性進行類似的飲食調查,並對照參與者就醫與死亡紀錄。結果發現,與每天服用鈣補充品600-999毫克相比,每天服用超過1,400毫克的女性,因全死因、心血管疾病或缺血性心臟病而死亡的風險為前者的約1.5至2倍(HR
1.40、1.49及2.14);每天服用低於600毫克也有相同的狀況。但若只有從一般飲食中攝取較多的鈣,而非以鈣補充品方式,那麼這項風險的增加情形會比較和緩。由於這個研究屬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做出非常準確的飲食評估或解釋因果關係,同時結果也無法適用於不同族群或男性。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 & BMJ)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