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1.29
糖分攝取量過高恐使體重增加 應少攝取含游離糖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糖分攝取的最新指引指出,糖分攝取量應佔總熱量攝取的10%以內,近日一項紐西蘭研究的結果呼應了世衛的該政策建議。
過去研究對於糖分攝取量的上限因多種因素而未有定論,這項研究回顧分析到2011年為止的30個隨機對照試驗及41個世代研究,並排除以減重為目標的研究。研究定義「游離糖」(free
sugars)包括由食品製造業、廚師或是消費者自己加入食物中的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或雙糖(蔗糖、乳糖、麥芽糖),也包括蜂蜜、楓糖漿及果汁中的糖。
結果分析顯示,在追蹤期達8個月的所有研究中,建議參與者降低攝取游離糖量,最後他們的體重平均減少1.76磅(0.8公斤);相反地,提高攝取量,體重平均增加1.67磅(0.75公斤)。
該研究也承認,造成過重及肥胖的干擾因素還有很多,且這項結果在孩童身上並不一定適用,因為一般來說孩童未遵照飲食建議,但值得注意的是,含糖度高的飲料會使孩子過重或肥胖的風險相對提高。這項研究結果支持了糖份對成人體重健康的負面影響,但對於應將攝取量上限訂為多少仍是未知數,而醫師與相關健康照顧提供者則應定期瞭解並要求降低病患的糖分攝取量。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3.01.17
吃草莓、藍莓可助女性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飲食中黃酮類化合物對血管內皮功能及控制血壓有益處,這類成分一般在蔬果、紅酒及茶中都可找到。最近一項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指出,年輕及中年女性多攝取一種在草莓及藍莓中的花青素,同樣是黃酮類化合物的一種,可以減少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
許多研究發現在吸菸或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年輕及中年女性身上,心肌梗塞的罹患風險一直在上升,但卻對這些女性的飲食習慣鮮少了解。因此,這項研究針對護士健康研究中93,600位25-42歲的女性進行研究,每四年調查一次她們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追蹤18年之久,最後共有405件心肌梗塞案例,發生的中位數年紀為48.9歲。
研究以飲食為基礎進行分析,女性每周吃三份以上的草莓或藍莓,比吃很少量的女性,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降低34%(
HR 0.66, 95% CI 0.40 to 1.08,
P=0.09)。調整多個干擾因子後,風險降低的數值為32%,把其他健康狀況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加入分析中,也同樣並未影響結果。
研究表示,蔬果的總攝取量多寡並未改變結果,顯示這項益處只有在攝取含豐富花青素成分的食物時才產生,但這項研究並未證實或支持以替代補充品也有同樣效果,仍是建議以健康飲食為主。未來研究應解釋其中機制為何,並瞭解劑量反應情形,評估長期臨床試驗的終點。
資料來源:循環期刊(Circulation)
+ read more

2013.01.09
政府見利忘義,長照鋌而走「險」 抗議行政院、金管會...
長期照護不應先營利化
政府在尚未提出長照服務法及保險法之前,讓人壽保險的財團進入長照的投資及經營,將是社會的災難。
2011年內政部部業務報告指出,因為國人偏好外勞,長照服務體系使用率低,所以預算編列減少。事實上以台灣的人民經濟狀況,外勞是誰的選擇?2011年全國平均薪資是4萬4千元,70%的勞工低於平均薪資;就家戶所得來看,年收入低於40萬的家戶約40%。所以,對這些經濟弱勢的家庭及族群,國家應提供平價、可近性、合宜的長照服務,而不是打開價錢昂貴的「營利」長照產業市場,讓窮人無法取得,最後就出現在新聞的社會版:某60歲老翁每日背著母親工作討活、某人帶著身障的家人自殺等。
人壽保險的財團進入長照經營,女人將是最大的輸家!因為女性是長照的照護工作者,而且女性比男性長壽,是長照最多的使用者。財團經營以「獲利」為目標,因此在經營上為降低成本,照護者的工作條件勢必苛嚴,女性將被剝削,最後,更可能引進外勞,排擠這些弱勢婦女的就業機會。同時,它提供的服務也會很貴,經濟弱勢的女人無法購買。
政府不正視這些問題,逃避責任地任由「自由經濟」搶食老人微薄的年金,讓最需要長照服務的弱勢家庭無所依靠。
不但如此,在保險業者的遊說下,政府竟然欲「比照健保」,研議給私人長照保險的保費作定額免稅,以鼓勵國人買私人長照保險,圖利財團之心昭然。全民健保是社會福利的一環,收入多者多繳保費,是「量能負擔」利他的精神,所以扣抵減稅說得過去,但是買私人保險,是為自己,並沒有「社福或利他」概念,所以定額免稅是不合理的!
其實,如果私人長照保險的保費免稅,將導致我國的稅收大量流失,這些損失,拿來開辦長照系統,應該是綽綽有餘!
+ read more

2013.01.07
女性每周走路3小時以上 可降低中風風險
過去曾有數個研究指出,男性定期運動將可降低罹患中風的危險,同時中風後的復原速度也因運動而加快,最近一項西班牙研究則發現,運動同樣也對女性維持心血管健康有很大的益處。
這項研究調查3萬3千名29-69歲男女在1992-1996年間的運動習慣,並持續追蹤至2006年再診斷這些參與者的心血管疾病狀況,最後有442位罹患中風。分析的結果顯示,女性每周走路超過3小時,比完全沒有運動,罹患中風的風險降低了43%,但在研究中並未發現男性身上有此傾向,推測可能是參與的男性平均身型都較勻稱,罹患中風的風險本來就低。
研究也提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周至少適度運動2.5小時,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維持良好健康,這項研究呼應過去研究以及世衛的建議。
資料來源:中風期刊(Stroke)
+ read more

2013.01.04
停經後肥胖恐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表示,停經後肥胖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會提高,且在她們身上的癌細胞會比身材較瘦的女性具侵略性,提醒停經女性應注意控制飲食。
這項研究對脂肪及糖分進行營養偵測,瞭解身體如何儲存吸收到的過多熱量。結果發現,身材較瘦者身上的過多脂肪與葡萄糖,會被肝臟、乳腺及骨骼細胞所吸收,但較肥胖者則由她們的癌細胞吸收掉,並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研究觀察到肥胖者對脂肪及糖的新陳代謝反應不正常,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情況相同,研究中有給停經後乳癌患者服用第二型糖尿病藥物Metformin,結果癌細胞的大小確實因而顯著變小。
這項研究顯示停經後如果肥胖與體重增加將會影響乳癌風險,而使用藥物對於控制這項風險有顯著幫助,但研究者認為透過飲食與運動應該也具有同樣效果,因此目前也正在進行這部分的研究。
資料來源: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2012.12.26
青少女吸菸恐有害骨質生長
青春期時所累積的骨質密度約佔總量的50%,以青少女來說,在初經來潮時間點左右的兩年間所累積的骨密度量,會在人生最後的四十年間慢慢流失掉。過去已有多項成人研究證實吸菸與骨質密度累積量降低存在關聯,最近一項特別針對青少女的研究發現,青少女吸菸將減少骨密度累積,恐提高晚年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項研究招募美國辛辛那提市的262位11-19歲青少女加入研究,想要瞭解吸菸、憂鬱、焦慮及酒精使用對青少女骨質生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吸菸量多少,13歲的研究參與者的骨密度都一致,但隨著年齡增加,吸菸量愈大,會使青少女的髖骨與脊椎處的骨密度生長速率愈慢。且有憂鬱症狀者也有同樣情形,但酒精使用量並未發現會對骨密度產生影響。
研究者特別強調,未來研究應擴大地區與種族。同時這項研究中的女孩的鈣攝取量及活動量都低於美國國家指引的建議標準,因此研究結果可能無法適用在那些符合指引標準的女孩身上。
資料來源: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