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5
女人為何願意捐卵
女性捐卵並非易事,除了捐卵者需經過施打藥物刺激排卵的過程之外,取卵時的全身麻醉也有其風險。為了瞭解女性為何願意捐卵的原因,歐洲人類生殖及胚胎學會(ESHR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針對來自11個歐洲國家、60間診所的1423名捐卵者做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各國的比例及情況不盡相同,但整體來看,捐卵者的平均年齡是27.4歲,46%的捐卵者是完全出自於助人的心態,32%除了因為想助人之外也同時是因為可以得到金錢的財務因素,完全出自於金錢誘因則有10%。研究指出金錢仍是重要的誘因,一般而言,多數人會願意幫助不孕者而去捐卵,但金錢會讓她們付諸行動。
資料來源: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releases/263036.php
+ read more
2013.11.22
初經來得早可能是易患糖尿病的警訊
初經時間較早的女孩較容易在成人時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這份涵蓋8個歐洲國家的研究指出,雖然青春期提早展開並不會導致糖尿病,但是這兩者之間確有關聯。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Cathy
Elks說:身體在青春期時經歷了很多變化,我們的研究以及過去既有的研究都證明了發育過程中的生理變化在第二型糖尿病發展上確會產生影響,即便這些生理變化發生在糖尿病發病前許多年。
研究團隊檢視了1,500位女性的病歷,發現初經發生於8到11歲之間的女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13歲才開始行經的女性高出70%。其他相關的研究則指出月經較早開始的女性更可能面臨肥胖、心臟疾病與癌症等問題。這些研究結果預示了初經年齡較早與新陳代謝疾病的發作有所關連,間接造成了BMI值的增加,不過這並不是唯一可能造成肥胖的原因。
相較於糖尿病,在這些初經較早來臨的女孩身上,肥胖是一個更常見的症狀,因此,研究者也同時檢視了肥胖是否是影響糖尿病病情的另一因素。在研究者移除了肥胖的相關數據後發現,那些初經來臨的較早的女孩在成人後仍有較高的發病風險。雖然過重通常被視為是一個可能的影響因素。
研究者指出,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有激昇的現象,這個現象同時伴隨著平均初經年齡的下降。不過,初經來潮的年齡若晚於平均年齡(15歲)亦不代表對於第二型糖尿病較具免疫力。
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
+ read more
2013.11.21
醫師對於人工生殖受孕會有不同醫療建議
根據美國疾管局(CDC)的統計,
2011年美國實施人工生殖手術成功活產數為47,818次、共61610名新生兒,約略超過總生產數的1%。其中35歲以上女性的活產率為30-35%,35-37歲為25%,38-40歲為15-20%,40歲以上女性成功活產率為6-10%。由於有越來越多人是靠科技的方式懷孕,因此有學者想了解醫療專業對於不同受孕方式的孕婦所給予的照護建議是否有所不同。一項針對以色列及英國163名婦產科醫師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醫師對於自然受孕及透過人工生殖手術受孕的婦女,的確會有不同的醫療建議。
問卷是假設當醫師面對一名37歲懷孕婦女時,會不會建議她做羊膜穿刺手術。由於35歲以上的孕婦生出唐氏症寶寶的機率較高,因此有些醫師會建議孕婦做羊膜穿刺手術,但此手術有些微的風險會發生流產。調查發現,面對自然受孕的37歲婦女,43.5%的醫師會建議做羊膜穿刺手術,但若是透過人工生殖手術懷孕的婦女,僅有19.2%的醫師會推薦此手術。顯然醫師對於珍貴嬰兒症候群(precious
baby syndrome)的影響仍無法免疫。
資料來源: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68373.php
+ read more
2013.11.14
台灣女人連線出席衛福部國民健康署「103版孕婦健康手...
「103版孕婦健康手冊」專家諮詢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婦女健康權益,今年10月30日受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之邀,出席「103版孕婦健康手冊」專家諮詢會議,針對該手冊內容修改之篇幅提出意見。當天出席會議人員包括台灣婦產科醫學、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台灣母胎醫學會、台灣醫用超音波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等代表,台灣女人連線及婦女新知基金會為婦女團體代表。
會中台灣女人連線針對手冊所提的意見如下,包括:一、關於要告訴準媽媽生男生女一樣好,不應引用女兒會比較貼心及會照顧年邁、生病父母的研究論點說明生女兒的好處,這樣易將女性與照顧角色連結,加深性別刻板印象。二、簡易評估產婦是否可能有產後憂鬱症的2個問題並非最終的診斷標準,因此於文字表達上不應過於武斷,以避免造成產婦過度的恐慌。三、手冊中母乳哺育章節內容缺乏提供無法或不選擇母乳哺育的媽媽其他哺育寶寶的衛教內容,同時也未說明進行母乳哺育的缺點與母嬰同室的安全風險。四、產後健康管理中避孕方法的部分,缺乏告知婦女子宮內避孕器及口服避孕藥的風險,僅提供效益,正確的方式應是提供婦女用藥的正反面資訊,供婦女依照需求與醫師討論再進行選擇。
此外,當天針對「多元生產選擇」章節修改內容,婦女團體皆認同生產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如非醫療因素需求,應盡量避免進行剖腹產,而在文中也是依此邏輯撰寫,惟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與醫用超音波醫學會代表反映,文中陰道產及剖腹產的優缺點內容呈現偏頗,有失平衡,因此婦產科醫學會將再提供相關資料,待國民健康署統整後再重新檢視內容。
「育嬰寶盒」研商會議
近日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欲效法荷蘭贈送懷孕婦女育嬰寶盒之措施,提供新生兒衣物、溫度計等用品,以及給嬰兒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根據國健署說法,透過此方式荷蘭的嬰兒死亡率逐年降低。
今年11月13日台灣女人連線受邀出席國健署「育嬰寶盒」研商會議,於會中本會代表與在場多位與會者都針對提供育嬰寶盒與嬰兒死亡率降低之間關係提出質疑,再者,嬰兒發生猝死的原因眾多,發放育嬰寶盒實際上可能也無法真正達到降低嬰兒猝死率之目的。國健署對此表示,嬰兒發生猝死雖原因仍不明,但媽媽與寶寶共床發生意外的人為因素是目前能透過育嬰寶盒來避免的,因此育嬰寶盒強調給予寶寶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
國健署擬在婦女懷孕4個月內接受產前檢查時,經過評估後致贈育嬰寶盒,然與會者多認為應考量經濟弱勢及居住偏遠地區婦女可能發現自己懷孕時已經晚於懷孕4個月的時間點,或者因工作需要無暇前往醫院進行產檢,如此一來這些準媽媽將無法受惠於這項政策,因此建議國健署應研擬相關配套措施。
最後,台女連對於此政策僅針對中低收入戶與未滿20歲之懷孕婦女發放,也要求國健署應該要提出這些適用族群的嬰兒猝死率是否真的比一般較高的調查數據,同時將所有未滿20歲的懷孕婦女都歸為弱勢者也是一大問題,可能有歧視之嫌,台女連認為不應以年齡作為界定的標準,而是要去評估個別家庭或懷孕婦女的經濟狀況來進行發放,將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 read more
2013.10.28
飲食失調問題影響女性的生育健康
飲食失調在西方國家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特別容易在女孩或年輕女性的身上看到,根據估計,已開發國家中約有5%到10%的年輕女性有飲食失調的困擾,人數相當可觀。近日根據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有飲食失調問題的女性比起其他同年齡的女性較不可能生育小孩。
這份研究由赫爾辛基大學與芬蘭國家健康福利協會共同進行。研究者收集並檢視了1995-2010這15年間前往診所接受飲食失調治療的2,257位患者的就診資料,再與同樣年齡、性別與種族的9,028位受試者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研究指出,最明顯可以看到的差異表現在厭食症的患者身上,她們懷孕的人數比例遠低於對照組的一半。與同年齡的其他女性相比,患有暴食症的女性在懷孕過程中流產的機率高達三倍以上;食慾過剩的女性流產機率則為其兩倍以上。在接受暴食症治療的女性當中,將近一半的女性在懷孕後以流產收場。
雖然這份研究並沒有對於飲食失調女性所面臨的生育問題提供一個因果解釋,不過,根據過去的研究結果,生育健康出狀況確實可部份歸因於飲食不正常所引起。過瘦或過胖的身體狀況都與不孕、流產的風險增高有所關聯。研究者同時提醒,飲食失調通常也和生理期不順或生理周期不正常有關,這很可能使得避孕措施受到忽略或不足,導致非預期懷孕的發生。
同時,研究者也指出,即便知道飲食失調的女性易面臨生育問題,想要預防問題的發生,但是,要對飲食失調的女性進行初期識別、提供有效照護措施與長期追蹤生理期週期等卻有其困難性。後續的相關研究已經開始進行,焦點將擺在飲食失調婦女懷孕與分娩的歷程。
資料來源: 國際飲食失調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 read more
2013.10.25
瓶裝水包裝含環境荷爾蒙恐傷生殖系統
許多人喜歡飲用瓶裝水,相信瓶裝水比較新鮮且有益於我們的身體。不過,根據一篇發表於PLOS
ONE的研究報導,近來有研究者在市售的瓶裝水中發現內分泌干擾物質(EDCs,又稱環境荷爾蒙)的存在。
EDCs是一種常見於塑膠製品中的人造化合物,許多商店內承裝食物與水的塑膠容器中都含有EDCs,其中一種叫做雙酚A(BPA)的物質甚至被用於製造嬰兒奶嘴。目前已有研究證實EDCs對許多生物的賀爾蒙系統都有所影響,特別是對生殖系統造成的影響最大。2010年便已有研究指出:若在胎兒時期就接觸到EDCs,成人後必須面臨較高的罹患乳癌風險;而動物實驗的結果也發現此一物質會影響到胚胎的發育。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試圖檢測這些內分泌干擾物質是否會從塑膠容器滲入瓶裝水中,如果有這樣的現象發生,科學家們同時也希望找出確切的物質為何。
這個研究小組重新檢視了過去的研究,以及市售18種瓶裝水。尋找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抗雌激素與抗雄激素。結果顯示,在這18個樣本中,有13種被檢測出含有抗雄激素;另外,被檢測出含有抗雌激素的瓶裝水則高達16種。
後續的研究試著找出這些瓶裝水中所含有的內分泌干擾物質為何,目前的結果只能證實一種名為DEHF的化合物與抗雄激素的活動有關。研究者認為這表示還有別的化合物是沒有被指認出來的。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現有的研究數據尚未能強而有力的證明DEHF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他們呼籲未來的研究必須判定應當被禁止用於加工、製造盛裝食物之塑膠容器的化合物。
資料來源:PLOS ONE期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