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骨骼健康的性別差異
2012.11.01
骨骼健康的性別差異
  一般人體的骨骼密度到18歲為止約有85-90%已生長完成,根據美國國家關節炎及肌肉骨骼和皮膚疾病機構(NIAMS)資料,骨頭細胞的成長會持續到30歲,骨骼發展完全後將會每十年進行重塑(bone remodeling)一次,骨頭的新陳代謝會淘汰舊的、更換新的骨頭,以維持骨骼健康。但隨著老化,汰舊與換新將失去平衡,影響骨頭結構與力度,導致發生如骨質疏鬆的疾病。   在骨骼發展的過程中男女之間有差異,雖然青春期之前男女生的骨骼密度相似,但進入青春期後,男性骨骼密度增加會比女性多。雌激素對骨密度具重要影響,女性發生初經時間愈早,骨密度會較高,但停經後荷爾蒙會改變,原先控制噬骨細胞的雌激素消失,導致女性的骨細胞流失量多過造骨量。男性骨質流失一般則是由於支持新生骨頭形成的睪固酮喪失及老化原因,但時間比女性晚。   除性別之外,其他如吸菸、缺乏運動或鈣攝取過少也會影響骨骼的健康。19-50歲的女性應每日攝取1000毫克的鈣及600 IU的維他命D3,50歲後鈣攝取量應增加至1200毫克/每日,此外,運動是最佳保持骨骼健康的方式,如慢跑、園藝或重量訓練等。如果有骨頭相關疾病家族病史者,可請教專家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資料來源:美國婦女健康研究學會(The Society for Women’s Health Research, SWHR)    
+ read more
心臟病死亡的性別差異
2012.10.25
心臟病死亡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法國研究檢視5,000位急性ST節段升高性心肌梗塞(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在症狀發作24小時內不同性別的處理方式,發現女性發生心肌梗塞的院內死亡率比男性高(9%: 4.4%, P<0.0001),原因可能是她們常延遲了治療心肌梗塞的時間。   這項研究還發現,所有病患的性別比例來看,女性只有佔其中的四分之一,且比男性年長9歲。女性出現高血壓的狀況比男性多,但血脂異常則比男性少。   以平均狀況而言,女性在症狀出現後尋求醫療協助的時間較男性延後16分鐘、女性入院後接受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流的時間也比男性慢5分鐘、女性的併發症比男性多且住院時間比男性多一天。此外,一般建議的治療藥物,女性被醫師開以處方的比率也比男性低。   研究表示,女性延遲就醫的原因可能是一般人會誤以為心肌梗塞是男性才會有的問題,這個研究結果提醒女性也應注意胸痛症狀並立即求醫。針對這項研究,Friederike Keating博士評論認為,延遲就醫並非造成女性罹患心肌梗塞後狀況較男性差的唯一原因,因為即使這個因素被調整後,心肌梗塞的性別差異仍然存在,她認為醫師應給予女性與男性相同的積極性治療。      資料來源:急性心血管照護大會會議(Acute Cardiac Care Congress meeting)    
+ read more
美研究:鈣補充品不會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2.10.24
美研究:鈣補充品不會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鈣補充品為相當受歡迎的保持骨骼健康產品,依據美國研究指出,60歲以上女性約有60%的使用比例,然而,過去多項回溯性研究針對鈣補充品是否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或突然死亡的風險,結果都不一,前瞻性研究多數追蹤時間過短,因此仍存有爭論。但近日一項在美國骨骼與礦物研究學會(ASBMR)年會上發表的研究表示,女性使用鈣補充品並未發現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這項研究分析74,272位女性在1984年完成的飲食問卷調查,其中鈣補充品使用狀況每四年會呈報一次,並調整某些飲食干擾因子如纖維攝取、非飲食干擾因子如抽菸、家族病史及阿斯匹靈的使用。追蹤24年後觀察她們的臨床與影像的醫療紀錄,共有4,662件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   研究發現,鈣補充品的使用量從1984年的30%上升至2004年的72%,且每天攝取1000毫克的鈣,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相對風險為0.86(95% CI 0.65 to 0.88),並沒有風險增加的情形,其中包括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肌梗塞、中風也是類似狀況。   不過這項研究出現的限制則包括,研究樣本為女性且皆是護士,研究認為她們相對來說可能比較健康,因此研究結果難以普遍推論;研究屬觀察性質,可能還有其他干擾因子未能被排除。     資料來源:美國骨骼與礦物研究學會年會(ASBMR)    
+ read more
丹麥研究:荷爾蒙療法可能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2012.10.11
丹麥研究:荷爾蒙療法可能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在2002年WHI研究結果發現荷爾蒙療法會增加乳癌、心臟病及其他健康問題後,許多女性就停用荷爾蒙療法,但近日一項由丹麥所進行的研究結果卻一反過去這方面的研究論點,指出在停經初期女性若接受荷爾蒙療法,可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而且又不會增加罹癌與血栓的風險。   這項研究針對1,006名45-58歲剛停經的女性,將她們隨機分為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與沒有使用兩組,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群體在使用10年後才停止。結果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組的心血管事件或死亡風險,比未使用組降低50%(16人:33人),停止使用後再追蹤六年,該風險仍降低40%;其他如罹癌、乳癌、中風及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兩組的數據資料在統計意義上並未出現顯著差異。   這項研究與過去HERS以及WHI研究差別在於,這項研究的對象開始接受治療的平均年齡50歲,美國的64歲、已進入更年期一段時間,而這項研究表示50-60歲的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的效果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佳的。   然而有其他醫師表示,或許對剛進入停經階段且有停經症狀的女性來說,這項研究結果能幫助舒緩停經症狀,但目前她們還是不會將荷爾蒙療法用於預防心臟病上,除非往後有研究能指出到底是受益的是哪個特定的女性族群。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丹麥研究:荷爾蒙療法可能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2012.10.11
丹麥研究:荷爾蒙療法可能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在2002年WHI研究結果發現荷爾蒙療法會增加乳癌、心臟病及其他健康問題後,許多女性就停用荷爾蒙療法,但近日一項由丹麥所進行的研究結果卻一反過去這方面的研究論點,指出在停經初期女性若接受荷爾蒙療法,可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而且又不會增加罹癌與血栓的風險。 這項研究針對1,006名45-58歲剛停經的女性,將她們隨機分為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與沒有使用兩組,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群體在使用10年後才停止。結果發現,使用荷爾蒙療法組的心血管事件或死亡風險,比未使用組降低50%(16人:33人),停止使用後再追蹤六年,該風險仍降低40%;其他如罹癌、乳癌、中風及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兩組的數據資料在統計意義上並未出現顯著差異。 這項研究與過去HERS以及WHI研究差別在於,這項研究的對象開始接受治療的平均年齡50歲,美國的64歲、已進入更年期一段時間,而這項研究表示50-60歲的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的效果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佳的。 然而有其他醫師表示,或許對剛進入停經階段且有停經症狀的女性來說,這項研究結果能幫助舒緩停經症狀,但目前她們還是不會將荷爾蒙療法用於預防心臟病上,除非往後有研究能指出到底是受益的是哪個特定的女性族群。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提早停經恐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2012.09.21
提早停經恐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過去曾有研究表示,女性在47歲之前就已停經的話,在停經後的三十年間,發生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以及早發性死亡的風險將顯著增加。近日又有另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女性如果在46歲前提早停經,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風險也將增加。   該研究分析2,509位不同族裔、年紀在45-84歲的女性,研究從2000年或2002年開始追蹤這群女性,直到2008年結束,最後有50位發生心血管事件、37位中風。結果分析發現,當中有28%的女性在46歲之前開始停經,之後這群女性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為其他女性的兩倍,其中尤以西班牙裔及非裔美人提早停經的比例較白人高。不過這項研究並未探究使用HRT與否對提早停經的影響。   研究表示,多項因素都會影響停經發生的時間,包括吸菸、飲食、運動及遺傳,因此盡可能避免提早停經對女性很重要,要預防可以透過戒菸、延後卵巢移除的時間等等方式,而一旦女性提早進入停經階段,醫護人員應警覺並時常評估她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提供女性適當的建議與預防性治療,不要認為女性只有在老年才有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延伸閱讀 提早停經恐增加死亡風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