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提早停經恐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2012.09.21
提早停經恐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過去曾有研究表示,女性在47歲之前就已停經的話,在停經後的三十年間,發生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以及早發性死亡的風險將顯著增加。近日又有另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女性如果在46歲前提早停經,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風險也將增加。 該研究分析2,509位不同族裔、年紀在45-84歲的女性,研究從2000年或2002年開始追蹤這群女性,直到2008年結束,最後有50位發生心血管事件、37位中風。結果分析發現,當中有28%的女性在46歲之前開始停經,之後這群女性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為其他女性的兩倍,其中尤以西班牙裔及非裔美人提早停經的比例較白人高。不過這項研究並未探究使用HRT與否對提早停經的影響。 研究表示,多項因素都會影響停經發生的時間,包括吸菸、飲食、運動及遺傳,因此盡可能避免提早停經對女性很重要,要預防可以透過戒菸、延後卵巢移除的時間等等方式,而一旦女性提早進入停經階段,醫護人員應警覺並時常評估她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提供女性適當的建議與預防性治療,不要認為女性只有在老年才有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
美研究:孩童血壓測量常被忽略
2012.09.20
美研究:孩童血壓測量常被忽略
  在孩童時期早期診斷出高血壓相當重要,因為通常若有高血壓症狀將會持續伴隨病患直到成年,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及末端器官損壞。然而,近日一項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小兒科門診並不常替孩童進行例行性血壓測量。   愈來愈多證據促使國際相關健康團體訂立小兒科高血壓測量建議,但各團體指引對於頻率的建議並未一致,因此這項研究的團隊欲探究實際狀況為何。研究檢視2000-2009年間美國3-18歲孩童的國家門診資料,結果發現,高血壓測量的篩檢頻率從第一年的26%上升至最後一年的41%(p<0.0001),其中以3-7歲孩童的比例最低,過重診斷的預防性門診量血壓的比例為84%,而小兒門診則為35%。且年紀愈長、門診時間長及過重診斷的患者進行血壓測量的機會較大。   研究調整過重或肥胖因子後,發現孩童的性別或族群並未影響研究結果,而研究的限制則包括有些孩童可能接受了血壓測量卻未登錄在調查系統中、研究無法界定在不同門診中篩檢的適切性、以及無法找出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的病患等。   研究表示,在研究中有幾乎一半的3-7歲孩童沒有在預防照顧門診時測量血壓,但年紀愈小的孩童若有高血壓,較有可能本身有潛在的病症以及造成高血壓的其他問題存在,因此更須強調幼小孩童量血壓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    
+ read more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恐增加停經女性的乳癌風險
2012.09.20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恐增加停經女性的乳癌風險
  近日一項法國回溯性研究表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將顯著增加停經女性的乳癌發生風險,不過,這項研究沒有找到乳癌風險增加與停經前的女性、第一型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   這項研究全面性回顧40個有關第二型糖尿病與乳癌關連的研究,資料包括來自四大洲的56,000位乳癌患者,研究結果發現,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停經女性患者得到乳癌的風險,高出27%。研究推測BMI值較高可能是一個影響因子,因為肥胖同時是第二型糖尿病與乳癌的風險因子,但確切的生物機轉仍未清楚,也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其他風險因子在乳癌癌細胞發展的過程中發生影響作用,因此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究以釐清。   研究相關評論認為,雖然這項研究沒有表明糖尿病是否為增加停經女性乳癌風險的直接因素,但高BMI值確實為兩項疾病的共同風險因子,所以建議女性維持健康體重、注意飲食與運動仍是合理且重要的。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
銀杏無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2012.09.11
銀杏無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許多認知障礙疾病的病患會使用銀杏來預防病情惡化,但也已有多項研究證實銀杏萃取物並無法預防失智症,且目前阿茲罕默症的防治方法仍缺乏,包括荷爾蒙替代療法、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NSAIDs)、維他命、及乙醯膽鹼酵素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都已被證實對失智改善無太大幫助。   近日一項法國研究再次指出,銀杏補充品無助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該研究在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招募2,854位70歲以上的病患參與研究,研究方法將所有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每日給予兩次120毫克的銀杏服用,另一組則給予安慰劑,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五年,最後有2,487位完整完成試驗。   結果發現,使用銀杏及安慰劑的病患,兩組在追蹤五年後罹患失智症的情形並無太大差異,分別為銀杏使用組有61人、安慰劑組有73人(HR 0.84, 95% CI 0.60 to 1.18, P=0.306)。此外,研究也指出疑似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的診斷數、以及像是死亡、出血事件、中風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兩組狀況都相似。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失智症的案件數過小,在統計上缺乏檢測效果的說服力,以及參與者的教育程度普遍高於一般年長人口,可能有取樣偏差的問題。不過,其他相關評論多肯定這項研究的結論,並建議年長民眾不要再為了減緩失智疾病的發生而使用銀杏。     資料來源:刺胳針神經病學期刊(The Lancet Neurology)    
+ read more
日常化學物質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2.09.07
日常化學物質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指出,許多工業或家庭用品當中所含的一種化學物質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   全氟辛酸(PFOA)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常用在界面活性劑、潤滑劑、紙類與紡織塗料、食物包裝及防火耐燃泡棉等產品。雖然人們接觸到該化學物質主要的方式是透過飲用水,但有過去研究已指出,美國超市裡的肉類、魚、植物產品都已發現被PFOA汙染。此外,過去研究也早發現PFOA與多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具有相關性,但卻仍未證實PFOA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直接關係。   這項研究檢視參加NHANES研究的1,216位40歲以上成人資料,結果發現,與血清中PFOA濃度最低群體相比,濃度最高群體發生心血管疾病(勝算比為2.01,P=0.01,95% CI 1.12 to 3.60)及周邊動脈疾病(勝算比為1.78,P=0.04,95% CI 1.03 to 3.08)的風險較高。但這個研究也存在幾項限制,包括不確定暴露的來源;缺乏PFOA在人體內的藥物動力學分析;心血管疾病資料屬自我呈報性質,可能出現回憶性偏差等等。   研究評論認為,還需有更多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才可找出PFOA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確切原因,並且應從立法規範的方式限制或減少工業使用PFOA或其他同性質化學物質於產品中,同時也須淨化改善飲用水中潛在有毒的化學物質。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文獻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乳癌藥物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2.09.04
乳癌藥物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乳癌漸漸像是慢性病一樣,愈來愈多乳癌患者因為乳癌治療方法的進步而存活下來,但這些化療藥物恐造成其他健康傷害,仍是個問題。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女性乳癌病患使用兩種乳癌化療藥物有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的風險。   過去臨床試驗已證實含anthracycline與trastuzumab兩項成分的乳癌化療藥物單獨或合併使用,會心臟病、心肌病變或兩樣疾病同時都發生的風險,而過去研究會將年長女性及有心臟病者排除在試驗之外,但這並不符合實際使用兩項藥物的族群狀況,因此這項研究選擇將女性乳癌病患都納入試驗之中,而不像過去進行刻意篩選排除。   在這項包括12,500位女性浸潤性乳癌患者的回溯性世代研究中,結果發現,與過去研究所指出的相似,單獨或合併使用anthracycline與trastuzumab藥物都會增加心臟病或心肌病變,但整體風險在單獨使用trastuzumab藥物的女性患者身上更高,且同時使用兩種藥物的致病風險也高出過去研究所報導。以世代進行區分,使用anthracycline藥物合併或沒有合併trastuzumab成分的女性,多半較年輕且沒有其他疾病;單獨使用trastuzumab藥物者則反之。   研究主要作者Bowel表示,化療可透過許多機制對心血管造成傷害,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有時也會同時殺死體內的其他細胞,這些藥物雖然改善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但患者仍舊須注意藥物對其他健康傷害的風險。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中的兩項藥物成分目前在台已核准上市的有trastuzumab成分之藥物,品名為賀癌平凍晶注射劑(HERCEPTIN VIAL),乳癌患者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及評估相關用藥風險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