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04
糖尿病藥物愛妥糖錠再次證實增加膀胱癌風險
上月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愛妥糖錠,會提高罹患膀胱癌的風險,近日又有另一個加拿大研究再次證實這個結果。
這項研究由加國艾伯塔大學的Jeffrey A.
Johnson教授領導,蒐集整理來自四個隨機控制試驗、五個觀察性世代研究及一個病例對照研究的資料,這些研究主要為了瞭解第二型糖尿病患使用或未始用TZDs類藥物後,罹患膀胱癌的情形。
結果發現,每年每十萬人中有53.1人因使用TZDs類藥物而發生膀胱癌,其中使用pioglitazone成份藥物(愛妥糖錠)的患者,整合後膀胱癌的風險比為1.22-4.30,而rosiglitazone成份藥物(梵蒂雅)則沒有被發現會增加膀胱癌罹患風險,但研究尚未下定論,也是由於這個因素,研究仍不清楚膀胱癌是否算是TZDs類藥物的類效應(class
effect)。
這項回顧性分析研究出現以下限制,包括缺乏第一手研究資料與個別病患資訊,使得研究無法考慮到其他風險因子,如抽煙、職業暴露等,同時也沒有提供藥物使用的時間長短、及是否與其他療法併用的資訊。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特別指出的藥物品名為Actos,目前台灣已核准上市,中文藥品名為「愛妥糖錠」,其他同樣含pioglitazone成份之藥品且衛生署已核發的藥證共計29張,此外,過去衛生署亦曾發佈新聞稿提醒民眾注意使用該成份藥物會增加充血性心衰竭及女性骨折之風險,因此有該藥物需求的糖尿病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謹慎選擇用藥。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MAJ)
延伸閱讀
糖尿病藥物愛妥糖錠增加膀胱癌罹患風險
+ read more

2012.06.28
降血脂藥物Statins對男女同等有效?
近日一項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回顧分析研究指出,使用Statins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初級與次級預防藥物對男女同等有效,但這項研究納入過少比例的女性受試者受到質疑,且女性服用藥物後的全死因死亡率及對中風風險的效益,並不如男性顯著。
這項研究分析11個使用Statins作為次級預防藥物的隨機雙盲控制研究,共包括43,193位病患,結果發現,使用Statins的男女在發生心血管事件與心肌梗塞、以及執行心血管介入治療術的機率,都比較低。但女性使用Statins後,全死因死亡率下降的數據(RR
0.92, 95% CI 0.76 to 1.13),與男性(RR 0.79, 95% CI 0.72 to
0.87)相較,並不具統計顯著性,中風下降的數據亦出現相同情形(RR
0.92: 0.72)。
有評論認為,性別與statins治療的交互作用_p_值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意義,意謂著statins對男女一樣有效。然這項研究出現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女性僅佔所有試驗參與者中的20%,這將會使研究結果的代表性降低,該篇研究文章的編輯指出,試驗研究應增加納入女性受試者的比例,並報告性別相關的資料,否則將無法達到顧及病患最佳照顧品質的目的。
有關statins的副作用,稍早則有另一項美國研究,包括1,016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在115-190mg/dL的男女,但他們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研究進行每日隨機給予病患20毫克simvastation、40毫克pravastatin、或安慰劑六個月,結果發現,與沒有使用藥物治療相比,高達40%的simvastatin使用者,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疲勞與昏厥情形,尤其是女性。該研究建議醫師在開立處方前應先評估初級預防的高風險族群、女性、年長者及冠心病患者的風險狀況,並提醒病患通報藥物使用的副作用。如果要建議年輕族群使用statins,也應進行長期追蹤的試驗研究。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6.22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組合,例如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the
E4 variant of the apolipoprotein E (APOE)
gene)就是失智症中最多的阿茲海默症之最主要的基因風險因子。近日一項研究指出,認知健康的年長女性若有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將影響腦部網絡連結的能力,但在男性身上卻沒有發現這個關連性。
研究團隊為年齡中位數70歲的131位健康成人進行功能連結核磁共振造影,檢查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連結狀況。同一研究團隊在過去的研究已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網絡連結功能較弱,而且隨病情加重而惡化。
這次研究結果顯示,有43位研究參與者至少有一組E4變異基因、其餘的有兩組E3變異基因,前者大腦的預測網絡連結明顯較後者退化。進一步再觀察載脂蛋白基因型與性別的關係,發現女性中,帶有E4變異基因者比帶有E3變異基因者,大腦網絡連結的功能較差,且帶有E4變異基因者中,女性的大腦網絡連結功能也比男性的退化。
資料來源: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read more

2012.06.20
避孕藥增加動脈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過去已有研究檢視荷爾蒙避孕藥與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之間的關係,但卻少有針對可能發生動脈血管併發症的研究,且結論不一。近日一項丹麥研究顯示,低至中劑量使用雌激素ethinyl
estradiol與黃體素progestins的口服避孕藥,將提高2.3倍發生血栓性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
這項研究檢視丹麥國家登入系統(Danish national
registry)中1,626,158位15-49歲未懷孕女性的資料,在1995年之前她們皆無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研究從1995年開始追蹤至2009年。
研究結束時,發現3,311例血栓性中風及1,725例心肌梗塞,發生率分別為每年每十萬人中有21.4人、10.1人。研究顯示,正在使用合併30-40mg雌激素ethinyl
estradiol與各類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罹患血栓性中風及心肌梗塞的相對風險在1.5-2.2之間;使用避孕環致血栓性中風的相對風險為2.2(95%
CI 1.4 to
4.4)。但是單獨黃體素避孕藥或皮下注射劑方式並未增加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
這項研究出現以下幾項限制,包括診斷分類可能有誤、處方開立與真正服藥的時間可能存在誤差、以及缺乏評估BMI值與吸煙資訊。其他醫師評論認為,這項研究所發現的絕對風險增加非常小,且這些風險可以透過戒菸以及定時量血壓方式得到控制,或者當血壓升高時,避免服用避孕藥。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6.18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年長女性服用維他命D與鈣無助於預...
6月11日美國健康預防工作小組(USPSTF)提出建議草案,認為現今已足夠證據顯示,停經後婦女每日服用最高400IU的維他命D與1,000mg的鈣,並無法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且可能增加腎結石的發生機率。
這項建議所依據的多數證據是來自於婦女健康行動研究(WHI
study),超過三萬六千名參與研究的婦女被隨機分配日服400IU的維他命D與1,000mg的鈣補充品,結果與安慰劑組比較,服用補充品的群體,髖骨骨折或全身骨折的發生率並沒有顯著降低。其他試驗也發現,使用低劑量的補充品無助於預防骨折。而針對高劑量使用的效益,目前也因無充足證據可證實,所以USPSTF目前無明確立場。
USPSTF也提到,維他命D無論劑量高低或有無搭配鈣,由於目前相關研究證據非常缺乏,因此不宜做出成年人食用將可預防癌症的結論。不過上個月USPSTF曾建議,年長者可依據年齡調整日服劑量600-800IU的維他命D,將可降低跌倒的風險。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2.06.13
糖尿病藥物梵蒂雅、愛妥糖錠增加糖尿病黃斑部水腫風險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視力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發生在任何時期的視網膜病變。近日一項英國研究指出,使用含pioglitazone(愛妥糖錠)及rosiglitazone(梵蒂雅)成份的糖尿病藥物,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風險。
這項研究回顧分析103,368位在研究開始時沒有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第二型糖尿病患之資料。研究追蹤一年時間之後,結果發現,調整多個變項後,3,227位使用pioglitazone及rosiglitazone藥物的病患發展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風險,比沒有使用這些藥物的病患,高出2.3倍,使用pioglitazone的勝算比為3.6;rosiglitazone為3.1。若結合胰島素與TZD類藥物,則調整後的風險增加4.4倍,但正在使用阿斯匹靈與ACE抑制劑可顯著降低風險。
研究指出,醫師應注意使用TZD類藥物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風險,為病患進行疾病檢查。但
研究評論認為,這項研究沒有控制藥物使用及糖尿病罹病的時間長短,因此到底是使用藥物或因疾病嚴重性而造成的問題,仍有待釐清。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特別指出的藥物品名為Avandia及Actos,台灣已核准上市,中文藥品名為「梵蒂雅」與「愛妥糖錠」,過去衛生署亦曾發佈新聞稿提醒民眾注意使用這些成份的藥物會增加充血性心衰竭及女性骨折之風險,因此有用藥需求的糖尿病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謹慎選擇用藥。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