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12
美FDA:含drospirenone成份之避孕藥增加血栓栓塞風險
美國FDA自2011年5月開始針對含黃體素成分drospirenone的避孕藥之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析,最近已完成分析工作,並得到使用含該成份避孕藥會增加發生血栓風險之結論。
但FDA分析這些研究後,並未提供使用含drospirenone成份與其他成份避孕藥風險差別的比較數據,再者,這些研究也沒有說明病患特徵,但這可能會影響醫師處方與導致血栓的風險,因此在某些研究中便很難清楚知道血栓風險的增加是否為drospirenone成份所造成。
FDA此次要求Beyaz、Safyral、Yasmin及Yaz的避孕藥須在藥品標示中載明,「依據一些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含drospirenone成份之避孕藥導致血栓風險,是含levonorgestrel或其他黃體素成份之避孕藥的三倍,不過也有研究並未發現這樣的風險存在。」此外,使用任何避孕發生血栓的風險比未曾使用者高,但相較於在懷孕或產後階段的血栓栓塞發生機率,使用避孕藥的血栓風險還是比較低。
FDA提醒女性應在決定使用何種避孕藥前,先與醫師討論藥物的效益與風險,評估自身血栓發生的風險,醫師也應在開立處方前考慮到這些問題。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已核發藥證上市之避孕產品有數十項,含上述美FDA所述成分之品項,包括悅己膜衣錠(Yamin)、安吉麗(Angeliq
Film-coated
Tablets)、以及悅姿錠(Yaz),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相關效益與風險,審慎投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

2012.04.10
BMI值過高恐增加卵巢癌風險
近日一項由卵巢癌流行病學研究小組(the Collaborative
Group o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Ovarian
Cancer)發表的研究發現,一個女性的身高與BMI值可能對卵巢癌的罹患風險有重要影響。
過去雖然曾研究有關人體尺寸與卵巢癌風險,但卻只有約半數研究已發表研究結果,且結論不一,因此這項研究為了深入瞭解這個議題,蒐集並分析47篇已發表與未發表的研究,共包括25,157位卵巢癌患者與81,311位控制組女性,控制組的平均身高162.7公分、BMI值為25kg/m2。
結果發現,沒有使用更年期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女性,BMI每增加5
kg/m2卵巢癌的相對風險為1.10(95% CI 1.07 to 1.13,
P<0.001);身高每增加5公分卵巢癌的相對風險為1.07(95%
CI 1.05 to 1.09,
P<0.001),但在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女性身上卻沒有看到風險增加的傾向。
研究存在的研究限制包括可能還有其他未發表的研究資料存在,但沒有放進這項研究中,其次則是研究篩選已先排除那些控制組為住院病患的回溯性研究,因為這些住院病患通常BMI值已高過一般正常值。研究建議未來應直接研究評估BMI值與荷爾蒙替代療法對卵巢癌風險的影響,探究在其中循環雌激素所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
+ read more

2012.04.02
美FDA更新含citalopram成分之抗憂鬱藥物標示內容
2011年8月美國FDA已針對含citalopram成分藥物發出警訊表示,每日使用超過40毫克劑量可能造成QT波延長,有導致心律不整之風險,因此將原先規定日服最大劑量60毫克降低為40毫克。
上月27日FDA再次更新該成份藥物標示內容,包括:
1.
應避免在有QT波延長風險的病患身上使用,如果一定需要使用,則須持續追蹤病患心臟狀況;
2.
過去禁止有先天性QT波延長症狀的病患使用,但由於發現某些該病症之病患使用低劑量citalopram對病情有助益、或者缺乏其他可行藥物,因此同意從原先列為「禁忌」改成「不建議」使用;
3.
對六十歲以上病患建議每日最大使用劑量為20毫克;
4.
病患使用後發現QTc測量結果大於500ms者,應停止使用該成份藥物。
美FDA建議病患不要隨便停止吃藥,如果每天使用citalopram超過40毫克劑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劑量問題,正在使用須持續追蹤心律、以及血液中鉀與鎂離子的濃度,使用後如發生心律不整、呼吸短促、昏眩暈倒等副作用應立即就醫,FDA同樣提醒醫師須注意上述事項。
2011年9月台灣衛生署曾發佈相關新聞稿表示,目前核准含citalopram成分之藥品製劑許可證共有12張,核准適應症為「鬱症治療及預防復發、恐慌症」,含該成分之藥物仿單「副作用」已刊載該藥品可能會降低心跳速率,且對於患者本身就有低心跳時,可能造成心搏徐緩。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正在使用該藥品之病患,勿擅自停藥,若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應立即回診詢問醫師。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2012.03.09
心臟病預後與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根據一項近日歐洲研究指出,無論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與否,與心臟病男性病患相較,心臟病女性患者的全死因死亡率比較低。
過去針對男女心臟病的預後是否有差異未有定論,這主要由於過去研究存在研究方法的缺失,像是臨床上女性佔心臟病患者一半以上的比例,但研究對象卻以男性為主,再者,其他如年紀、發病原因及左心室收縮功能都會影響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為了瞭解性別對心臟病預後的影響,研究團隊檢視31個研究中41,949位病患資料,女性佔其中三分之一。在研究中,女性年紀較長,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與動脈纖維性顫動的比例高,但出現缺血性心臟病、左心室收縮功能減退及心肌梗塞病史的比例較低。
追蹤三年的結果顯示,在調整所有可能干擾因子後,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的女性心臟病的盛行率較高,但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的男性死亡率卻比較高。促成女性死亡率較低的保護因子,包括糖尿病、無缺血性病因、較少服用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以及女性心臟對傷害的反應與男性不同等。
研究推測,這些在女性身上發生的益處可能是由於女性懷孕或基因上特定性別的差異所影響,但確切生物因素還須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歐洲心臟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 read more

2012.03.02
阿斯匹靈助停經女性降低反式脂肪中風風險
脂肪攝取與發生中風之間的連結一直並未那麼直接,過去曾有兩項大型研究認為反式脂肪與缺血性中風沒有關連,但最近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攝取高單位的反式脂肪會增加中風風險,不過服用阿斯匹靈將有助降低風險。
研究團隊分析婦女健康行動觀察研究(WHIOS)中超過一千個缺血性中風案例,主要是依據87,025位健康的更年期女性所回答之飲食頻率調查問卷。結果發現,每天攝取最高單位6.1公克反式脂肪的女性,比最低攝取量2.2公克的女性,罹患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39%。
研究表示,反式脂肪大多常見於使用經過氫化過程的植物性油脂之加工食品,這類油脂會增加膽固醇、發炎及內皮細胞機能失調,進而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不過研究顯示,服用阿斯匹靈可降低這個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但statin治療、荷爾蒙療法或飲酒沒有相同效果。研究推測會出現這可能由於停經女性的血小板活性較高、血小板凝集力較佳,因此服用阿斯匹靈後,增加血小板對藥物的反應作用。
資料來源:神經學年報 (Annals of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70428151550_Statins6666.jpg)
2012.03.01
美FDA要求Statins類藥物加註記憶受損、血糖升高警語
28日美國FDA根據研究資料的整理分析結果,宣布修改降膽固醇藥物Statins類藥物的警語標示,將加註可能增加短暫性記憶認知受損、及血糖升高的風險,但記憶問題在停止服藥後會改善,美FDA仍表示,Statins類藥物的效益整體而言是大於風險。
此外,移除原本服藥後須定期追蹤肝功能的要求,改為今後病患開始服用Statin前須先進行肝臟酵素檢測。並提醒病患服用Statins如發生異常昏眩或虛弱、胃口不好、上腹疼痛等等症狀,應馬上告知醫師,醫師也應停止再處方Statin給病患,發生任何副作用反應須立即通報FDA系統。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美國FDA所列出警語標示更改的藥物中,台灣目前核准上市的有效藥證包括atorvastatin(Lipitor,立普妥)、fluvastation(Lescol,益脂可)、pitavastatin(Livalo,立清之)、rosuvastatin(Crestor,冠脂妥)及simvastatin(Zocor,素果),有以上藥物需求的病患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謹慎選擇用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