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5
骨鬆藥物可能導致罕見但嚴重的顎骨壞死
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為治療骨質疏鬆的常用藥物,但此藥物可能有導致顎骨壞死的嚴重副作用,普遍認為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最新發表的研究則指出,因服用骨質疏鬆藥物導致顎骨壞死的發生率低於千分之一,儘管機率仍然很低,但研究主持人仍認為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骨質疏鬆時,必須審慎考量顎骨壞死的風險。
這份研究檢視了1995年到2006年間的572,606份電子病歷,其中有23人顎骨壞死。這23人當中有6人因治療骨質疏鬆而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其他人則是因為癌症、進行頭頸部位放射性治療,或是患有骨質疏鬆。由於57萬人中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人有21,164人,服用骨質疏鬆藥物導致顎骨壞死的機率約為1/3500,比沒有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人高出9倍。
研究主持人表示,由於侵入性的牙科手術也會提高顎骨壞死的風險,骨質疏鬆的病患可以考慮先動完牙科手術再開始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正在服用此藥的病患如果需要動牙科手術,不必先停藥,但應知會牙醫師自己正在服用骨質疏鬆藥物,以利牙醫師特別注意是否出現顎骨壞死的可能前兆。
資料來源:牙科研究期刊(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 read more
2011.02.24
心臟病治療手術後死亡風險的性別差異
過去調查指出女性的院內死亡率較男性高,但近來治療技術已逐漸改善進步,因此美國密西根大學心血管中心(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ardiovascular
Center)研究團隊欲重啟調查更多醫療照顧的現況,以瞭解這個差異是否依然存在。研究採樣了8,771位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簡稱PCI)心臟手術的病人,其中女性病患佔29%。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接受治療心肌梗塞PCI心臟手術的女性(female
sex),有較高的術後院內死亡與輸血的比例,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伊麗莎白傑克森(Elizabeth
Jackson)助理教授談到,這些差異的發生與女性的年紀和其他健康問題有關。當控制變項因素,如年紀以及其他像是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合併症時,女人與男人的心臟病死亡率相當,不過,女性在醫院內仍較易有失血事件與意外發生,需要進行輸血。同時研究也顯示,在接受治療的時間點,通常女性的年紀較大且有較多其他併發症,這才是使得女性在接受心臟病治療較易發生意外死亡的原因。
根據美國健康學會(American Health
Association)調查,在美國心血管疾病比其他所有的癌症,奪走女性人口的生命高出近二倍,傑克森助理教授認為,還需要更多進一步的研究產出,才能有助於持續改善醫療照顧的品質。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期刊(American Heart Journal)
+ read more
2011.02.24
中風風險因子的性別差異
過去研究認為高膽固醇會增加中風的風險,但最近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有一項為期長達33年的追蹤研究,檢視了參與哥本哈根市心臟研究的7,579位白人女性與6,372位白人男性的資料,結果發現高膽固醇只會影響男性中風的風險,而過高的非空腹三酸甘油脂(non-fasting
triglycerides)卻與男女兩性的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風險都相關。此研究提醒了女性為避免中風,需注意的是她們血液內三酸甘油脂含量的高低,而非膽固醇。
我們的血液中含有許多對生命有益的復合物,包括一定範圍程度的脂肪,脂肪裡含有對細胞與荷爾蒙建造維持具重要性的膽固醇,以及負責供給基礎能量的三酸甘油脂,但是當它們囤積超過一定的程度時,將會阻塞通往腦部的血液輸送管道,造成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症的發生,甚至死亡。
有醫療證據顯示,非空腹三酸甘油脂含量是脂蛋白剩餘體(lipoprotein
remnants)含量高低的指標,脂蛋白是膽固醇轉化成其他物質後的殘留,與膽固醇中的「壞」膽固醇(bad
cholesterol),或稱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LDL),同樣被視為是動脈血管中的脂肪囤積,會造成動脈硬化症。
該研究中的瑪莉安班(Marianne
Benn)醫師提到,現今只強調膽固醇與LDL膽固醇為中風預防的指標是不足夠的,應將非空腹三酸甘油脂也列為評估中風的重要指標之一。
資料來源:神經學年報(Annals of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1.02.22
女性在心臟衰竭的治療上優於男性
最近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當比較男女對於「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之去心臟纖維顫動機(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fibrillators,簡稱CRT-Ds」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時,女性比起男性更有健康上與臨床上的優勢。
在心臟衰竭的患者當中,約有百分之三十是由於心臟電流傳導系統的異常而引發左右心室無法同步地收縮跳動。這類患者的心臟原本就已受損,然而這種不同步的跳動卻又大大降低了兩心室工作的效率。
在治療上,不同於傳統的節律器(pacemarkers)只調整右心室的脈動速率,新式的「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之去心臟纖維顫動機」多了一條導線,可利用微小的電流同時協調左右心室心跳,使兩心室同步收縮。當兩心室協同工作時,可使血液更有效率的流向全身,血液的運輸上也較不費力。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的研究證實此治療法的確可改善患者的症狀和運動能力,也可提升中至重度心臟衰竭患者的生活品質。研究也顯示「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可減少左心室擴張的情況,進而改左心室血液射出的功能。或許最重要的一點是:「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可提高心臟衰竭患者的存活率。
最近的研究也發在,女性在使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後可降低百分之七十心臟衰竭的機率,而男性則只降低百分之三十五。此外在治療後,心臟的大小、形狀和功能可漸趨正常,通常這種「反向心臟重塑(reverse
cardiac remodeling)」的反應女性也優於男性。
相較於嚴重度相同的男性心臟病患,以往女性患者利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的比例較低。因此醫師建議所有的病患,不分性別都應該平等地獲得高品質的心血管治療。他們相信,藉由這些研究發現,將有助於婦女們注意到使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之去心臟纖維顫動機」治療的好處,進而減少男女間治療比例的差距。
資料來源:密西根大學健康系統(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 read more
2011.02.17
提供婦女符合「現實」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引
2011年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所更新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引指出,過去臨床研究結果忽略個人與社經條件因素,會使女性較不願接受醫學建議與治療,撰寫指引的委員會主席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蘿莉默思卡(Lori
Mosca)教授談到,貧窮、低識字率、心理疾病、較低英文能力與視力、聽力問題,通常會對醫師試著要改善病人的心血管健康造成阻礙。要處理這些困難,意識倡議一直是重要關鍵,同時女性病人與醫生間維持良好的溝通是重要的第一步,醫生應瞭解女病人用藥情形、藥物副作用與生活習慣等等,才能及早發現問題。
為了評估病人的風險,預防指引列出幾項易引起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疾病,包括有狼瘡、風濕性關節炎與懷孕併發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與懷孕引起的高血壓),默思卡教授指出,有妊娠毒血症病史的女性在懷孕後的五至十五年間,罹患中風、心臟疾病與動脈危險阻塞的風險為常人之兩倍,因此女性病人應特別向醫生詢問自己是否有此風險。此外,當中還特別強調種族族群多樣差異性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舉例來說,非裔美國女性特別容易有高血壓問題,拉丁美洲裔美國女性則為糖尿病問題。
再者,憂鬱症篩檢可作為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的一部份,憂鬱症治療雖不會直接改善心血管健康,但憂鬱症卻可能會影響女性是否接受並遵照醫生的建議。
雖然臨床實驗結果的預防方法要放置真實生活中有其困難之處,但有些一般大眾熟知卻未經實驗證實的心血管疾病預防療法卻可能對女性造成傷害,像是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抗氧化劑或葉酸。
默思卡教授表示,在未來還須更多打擊女性中風與心臟疾病的研究,特別關注並找出女性生命中的不同特定階段如:青春期、懷孕與停經,心血管疾病罹患的風險與有效的預防機會,以及更多預防療法的風險之性別差異分析與研究結果。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02.16
心臟疾病為美國女性死亡首因
每年奪走了美國三分之二女性生命的心臟病,仍然是女性死因第一位,美國聖路克馬利克夫曼女性心臟中心(Saint
Luke’s Muriel l. Kauffman Women’s Heart
Center)心臟學家崔西史蒂芬(Tracy
Stevens)指出,因為女性心臟病症狀多較細微且非典型,使她們不認為那些症狀會與心臟有關,因此常常延誤就醫。除了傳統的心臟病風險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膽固醇、吸煙與糖尿病,女性還有一個共同的風險因子就是停經,停經後冠狀動脈內的雌激素流通量減少,會影響女性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他在懷孕過程中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接受乳癌化療或雷射治療,以及有多囊卵巢綜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的女性也有同樣風險,但若及早發現並控制得當的話,可預防超過85%以上的心臟病發作與中風。
美國第一個針對性別差異量身訂做的心臟照顧中心,暸解到女人通常是改變她們自己與其家庭的行動者,因此認為家庭的心臟血管健康可以透過增能女性,使她們採取主動且預防的角色。
與女性心臟中心為合作關係的女性心臟疾病國家聯盟(The
Nation Coalition for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則建議女性應熟悉以下具性別特徵的心臟疾病症狀:
- 胸腔不適,感到壓力或膨脹感
- 上背肩胛骨間感到不適
- 脖子、下顎與牙齒疼痛不適
- 昏眩或噁心
- 沒來由的焦慮、疲累或虛弱
- 不正常的呼吸短促
資料來源:美國聖路克醫院(Saint Luke’s Hospit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