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3
自然流產或死產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傳統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指標常常會低估女性的風險,最近一份德國的研究發現,曾經發生過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婦女日後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出許多。
為了要瞭解自然流產、人工流產、死產與心肌梗塞的相關性,這份研究的對象包含11,518位至少懷孕過一次的婦女,這些婦女的年齡介於35-66歲,研究平均追蹤了11年。結果發現:在控制年齡、菸酒習慣、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腰臀比、運動量、健康狀況等變因之後,每一次死產約提高2.32倍的心臟病風險,自然流產兩次以上則約提高4.34倍的心臟病風險;但人工流產和心臟病則沒有相關性。此外,研究也發現,任何形式的懷孕終止都和中風沒有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在評估女性心臟疾病的風險時,她的風險因子不可能和男性一模一樣。這份研究顯示曾經經歷過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婦女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會比較高,因此,在心臟疾病的預防和風險監控上,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資料來源:心臟期刊(Heart)
+ read more
2010.12.01
腹部脂肪是骨鬆的風險因子
肥胖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膽固醇、氣喘、睡眠呼吸中止、關節疾病等;但一直以來許多人都相信比較胖的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比較小,因為體脂肪被認為可以防止骨質流失;但是最近一份在北美洲放射學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RSNA)年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體脂肪並不全都一樣,有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內臟脂肪)之分,而腹部脂肪對骨質健康其實是有負面影響的。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含50位身體質量指數(BMI)為30的更年期婦女,研究人員針對參與者的皮下脂肪、腹部脂肪、整體脂肪、骨髓脂肪、骨質密度進行測量。結果發現,女性的內臟脂肪越高,骨髓脂肪也越高、骨質密度就越低,而皮下脂肪、整體脂肪則與骨髓脂肪、骨質密度沒有相關性。
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也是哈佛醫學院的教授Miriam A.
Bredella表示,肥胖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議題,這份研究也發現腹部肥胖對骨質健康是有害的,一般大眾應該要認知到腹部肥胖是骨質疏鬆和骨質流失的風險因子。
由於這份僅研究僅以女性為研究對象,因此,男性肥胖與骨質健康的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
+ read more
2010.11.17
性別影響心血管治療
美國一篇研究指出,雖然整體來說已經有進步,但是在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治療成果上仍存在著性別差異,亦即性別在周邊動脈疾病的治療成果上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身為女性有可能使病人得到較差的術後結果。
這份研究檢視了372,692位在1998-2007年間因周邊動脈疾病而住院的病人,其中43.7%為女性;和男性相較之下,女性平均年齡高三歲、肥胖的比例多7%、肢體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的比例高1.7%。結果發現女性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1%,其中落差最大的是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女性的死亡率在調整變因後比男性高出33%;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CAD)的死亡率也比男性高21%;此外,手術副作用的比例女性也比男性高,特別是出血(10.62
% vs 8.19%)與感染(3.23% vs 2.88%)。
研究人員認為在死亡率上會有性別差異,可能是因為忽略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和高風險的女性族群。
資料來源: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 read more
2010.11.15
女性工作壓力大 不利心血管
美國1項研究顯示,工作壓力較高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出40%。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她們心臟病發的機率高出88%,也比較容易中風,或需要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波士頓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花了超過10年時間,追蹤1萬7415名健康婦女。
這份研究被提交至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工作壓力是一種心理壓力,定義是工作要求高,決定機會受限,發揮創造力或個人技巧的機會也少。
學者同時發現,工作上的不安全感,和高血壓或肥胖一樣,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但是和心血管健康不佳沒有直接關連。
壓力會誘發腎上腺素和可體松等荷爾蒙釋放,這些荷爾蒙若一直維持在高濃度,被認為會損害心血管系統。
壓力也可能加重發炎症狀,破壞血管裡的脂肪斑(fatty
plaque)平衡,產生循環系統問題。
資料來源:中央社
+ read more
2010.11.15
骨質密度胡亂測 衛生署放任不管
健保局將於12月起更改骨質疏鬆藥物的給付規定,新增需使用DXA(雙能量骨密度檢測儀)檢測結果達骨質疏鬆(T值-2.5以下)才給付藥物,第二線藥物需達-3才給付。此項變革引發醫界反彈,提出許多對於骨質密度檢測儀器的質疑,例如臨床發現脊椎骨折多處的病患,骨質密度檢測結果卻是正的;國內兩百多台DXA,只有一百台通過國際認證。
骨密檢測儀器準確度的問題受婦女團體詬病已久,2008年台灣女人連線與各地婦女團體於全台各地進行台灣骨質疏鬆防治政策檢視,發現骨質密度檢測儀器問題重重,一位婦女可能在衛生局/所做超音波骨密檢測結果是骨質疏鬆,隔天做另一台超音波變成骨質不足,到醫院做DXA結果卻正常!因此台灣女人連線與各地婦女團體集結檢視成果,拜會衛生署署長,希望衛生署能針對骨質疏鬆檢測的亂象作具體規範。
根據WHO的標準,骨質疏鬆的診斷應以DXA檢測,以美國20-29歲健康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骨質密度比參考值低2.5個標準差即稱為骨質疏鬆。但國內普遍用來測量骨質密度的超音波骨密檢測儀沒有公認的骨質疏鬆標準、沒有具公信力的參考值、機器未經校正,但衛生署對超音波骨密儀的審核僅有儀器的安全性、反覆測量的誤差值,不管儀器內骨質密度標準如何設定、參考值為何、是否經校正。衛生署在儀器把關上失職,檢測失準可能造成的醫療浪費、不必要的恐慌與焦慮,卻是由婦女來承擔!
台灣女人連線屢次與衛生署反應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器的管理問題,衛生署的回應為超音波僅是初步篩檢的工具,需到醫院去使用DXA檢測才能確診。如今連DXA的準確性也受到質疑,擔憂自身骨質健康的婦女該何去何從?
此次健保對骨鬆藥物給付的改革,凸顯了我國骨質密度檢測的重大缺失。台灣女人連線呼籲,衛生署應儘速重新檢討骨質密度檢測儀器的審核標準及相關規範,包括訂定台灣本土骨質密度參考值、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器及DXA的管理規範,不要再讓女人面對混亂失準的檢測結果,陷於無所適從的處境!
(台灣女人連線撰稿)
+ read more
2010.11.01
美FDA要求骨鬆藥加註大腿骨骨折警語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於今年10月中旬發佈警訊,要求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應於藥品包裝標示及仿單內加註警語--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可能會導致罕見的大腿骨骨折。但若該藥物用途不是治療骨質疏鬆,則不需加註此項警語。
雖然目前仍不清楚為何雙磷酸鹽類藥物會引發罕見大腿骨骨折,但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罕見大腿骨骨折跟長期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有關,因此FDA認為有必要提醒此項藥物副作用,並要求藥品包裝標示及仿單要加註警語。FDA建議正在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治療骨質疏鬆的民眾不需停藥,但也提醒民眾,要仔細閱讀藥物仿單,仿單上將列有罕見大腿骨骨折的徵狀,如果民眾有這些症狀,應通知醫生;如果民眾突然髖骨鈍痛或是對藥物有任何疑慮,都應該告知醫師、與醫師討論;如果有任何藥物副作用,應該通報藥物不良反應系統。
台灣女人連線亦提醒民眾,許多研究發現雙磷酸鹽類藥物還有顎骨壞死、肌肉骨骼嚴重疼痛、提高食道癌及心室纖顫風險等副作用,民眾在用藥前應與醫師審慎討論。用藥後若有任何副作用,也應通報藥物不良反應系統(台灣不良反應系統通報專線:02-2396-0100)。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