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瞭解自己的骨質健康!婦女該問的五個問題
2010.05.11
瞭解自己的骨質健康!婦女該問的五個問題
瞭解自己的骨質健康!婦女該問的五個問題 在美國,每兩位婦女就有一位會因為骨質疏鬆而骨折。但最近一篇研究指出,大部分的婦女都沒有獲得有關骨質健康的充足資訊,也沒有做過骨質密度檢測或治療骨質疏鬆。 研究主持人Ekman博士表示,骨折病患會尋求骨外科醫師的治療,骨外科醫師有很多機會教育骨折病患關於骨質健康的問題,從而避免未來可能的骨折;但不到10%的骨折病患有得到相關資訊,但這些病患其實是髖部、脊椎、手腕骨折的高危險群。許多民眾不知道髖骨骨折會帶來高死亡率,如果民眾懂得如何問問題、獲取更多骨質疏鬆的資訊,就可以節省時間、金錢以及伴隨骨折而來的疼痛。 Ekman博士建議,婦女看醫生的時候應該要問五個問題: 1. 我最近骨折了,我是不是有骨質疏鬆?我需要做骨質疏鬆的測試嗎? 2. 我一天需要攝取多少鈣質跟維他命D? 3. 我該如何預防跌倒? 4. 有什麼樣的藥可以強化我的骨頭? 5. 我現在吃的藥,有什麼會影響我的骨頭健康嗎? 一位骨外科醫師Cannada也認同婦女應主動瞭解骨質疏鬆,不要等到骨折或年紀大了才開始關心自己的骨質健康。Cannada醫師建議:婦女應多瞭解可能造成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吃富含鈣質的食物、一天攝取2,000個單位的維他命D、戒菸及適量飲酒、一週做三到四次負重運動,一次30分鐘、加強運動神經及改善居家環境以預防跌倒。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骨質疏鬆藥物導致嚴重副作用的新聞頻傳,婦女若有骨質疏鬆的疑慮應與醫師討論,充分瞭解服用藥物的效益及副作用,才能做出對自身健康最有利的判斷。 資料來源:骨外科醫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 read more
糖尿病增加結腸直腸癌風險
2010.05.07
糖尿病增加結腸直腸癌風險
由美國知名的醫療機構Mayo Clinic的研究團隊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年長的女性若有糖尿病的話,罹患結腸直腸癌的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兩倍以上。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來自愛荷華女性健康研究計畫(Iowa Women’s Health Study),總共包含了37,695位55-69歲的女性,這些女性多在1986年參與這項計畫,至今仍持續在追蹤;其中有2,361位女性診斷出糖尿病、1,200位女性罹患結腸直腸癌。且為了瞭解結腸直腸癌與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人員和整個地區的病理實驗室合作以取得參與者癌症組織的樣本,進一步將組織樣本做交互比對,以瞭解風險因子和致病機轉等。 研究人員發現,以罹患結腸直腸癌的女性而言,罹患糖尿病與三種不同的生物分子標記有強烈的相關性,包括: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CpG island的甲基化陽性(methylation)和BRAF基因突變;也就是說罹患糖尿病的女性罹患這幾種特定生物標記腫瘤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兩倍多。    
+ read more
糖尿病增加結腸直腸癌風險
2010.05.07
糖尿病增加結腸直腸癌風險
糖尿病增加結腸直腸癌風險2010/5/7 由美國知名的醫療機構Mayo Clinic的研究團隊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年長的女性若有糖尿病的話,罹患結腸直腸癌的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兩倍以上。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來自愛荷華女性健康研究計畫(Iowa Women’s Health Study),總共包含了37,695位55-69歲的女性,這些女性多在1986年參與這項計畫,至今仍持續在追蹤;其中有2,361位女性診斷出糖尿病、1,200位女性罹患結腸直腸癌。且為了瞭解結腸直腸癌與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人員和整個地區的病理實驗室合作以取得參與者癌症組織的樣本,進一步將組織樣本做交互比對,以瞭解風險因子和致病機轉等。 研究人員發現,以罹患結腸直腸癌的女性而言,罹患糖尿病與三種不同的生物分子標記有強烈的相關性,包括: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CpG island的甲基化陽性(methylation)和BRAF基因突變;也就是說罹患糖尿病的女性罹患這幾種特定生物標記腫瘤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兩倍多。
+ read more
研究發現飲食影響女性心臟風險
2010.04.16
研究發現飲食影響女性心臟風險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女性攝取比薩、果醬、麵包等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但是在男性身上則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所謂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就是用來衡量某種碳水化合物對血液中血糖影響程度的指標。 這份研究使用的是歐洲癌症與營養調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的資料總共包括15,171位男性和32,578位女性,研究人員根據參與者作答的問卷計算出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升糖指數和升糖負荷的平均值,研究平均追蹤7.9年,結束時有463位參與者(305位男性,158位女性)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 研究經分析後發現,攝取較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前25%的族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攝取較少碳水化合物女性(後25%的族群)的2.24倍。當研究人員將碳水化合物分為高升糖和低升糖指數食物後發現,攝取越多高升糖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越高:攝取較多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女性(前25%的族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攝取較少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女性(後25%的族群)的1.68倍,亦即並非所有碳水化合物都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 碳水化合物會改變血液中血糖、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HDL)的濃度,進而影響心臟疾病的風險;但是,並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造成影響,攝取低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對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沒有顯著的影響。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主任Suzanne Steinbaum指出,要注意飲食是否健康不光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還要注意單糖的含量;而要衡量食物的升糖指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營養標示。營養標示通常會標示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糖的含量越高就表示妳越不該吃它。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骨折風險間的關聯仍在研究中
2010.03.30
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骨折風險間的關聯仍在研究中
治療骨鬆的普遍用藥——雙磷酸鹽類藥物,除了可能造成顎骨壞死,也可能導致非典型大腿骨骨折。近日有數份討論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非典型大腿骨骨折關聯的研究發表,多認為尚未能確認兩者之間的關聯。   美國整型外科醫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於紐澳良舉行的會議上,醫學生Ding發表了一份最新研究,發現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在四年內顯著改善大腿骨的骨質,但從第五年開始,骨質會變得疏鬆,回到未治療前的程度。Ding認為,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何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會導致罕見的非典型大腿骨骨折,但仍須進一步探討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對骨骼的影響,以及短期使用及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是否有所差異。Ding的研究尚未發表於期刊。   然而其他研究顯示不同結果。美國骨質研究協會為了瞭解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關聯,成立了跨領域特別小組,並與FDA合作共同檢視相關研究資料。根據目前小組所檢閱的研究資料,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造成大腿骨骨折的機率低於萬分之一,卻可預防其他部位的骨折,因此服用藥物仍有其效益。FDA檢視研究文獻也發現,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婦女與未服用該藥物的婦女,因骨質疏鬆症得到大腿骨骨折比率近似,非典型大腿骨骨折有可能只是骨質疏鬆症的結果,而非雙磷酸鹽類藥物造成,不過FDA對此結果仍在持續評估中,結論將於今年十月中旬出爐。   另一份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並未顯著提高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風險。研究者Black回顧了三份研究,共計14,195位女性,其中只有12例非典型大腿骨骨折。Black認為,雖然統計不顯著,卻不能因此排除二者之間的可能關係,研究者應針對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關聯進行更多研究。   由於未有最後定論,FDA建議正在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的病患:除非醫師建議,病患不應貿然自行停藥;髖部或大腿骨突然疼痛、或有任何其他疑慮,應與醫師聯繫。FDA也建議醫師,應特別警覺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病患發生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風險   在台灣,衛生署也針對雙磷酸鹽類藥物發過數次藥物警訊,欲瞭解此藥物在台灣的狀況,請前往衛生署網頁,若有任何副作用,應通報藥物不良反應系統(台灣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 衛生署網頁關於雙磷酸鹽類藥物的訊息: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level_no=1&doc_no=75073    
+ read more
糖尿病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控制
2010.03.18
糖尿病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控制
最近一份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發現,雖然糖尿病病人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但是,控制血壓使其低於平均值,並無法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同時使用降血脂藥物fibrate和statin來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並不比單獨使用statin有效。 這份具有指標性的重要臨床試驗名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研究」(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簡稱ACCORD;這份研究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資助,總共有超過一萬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參與此試驗,且這些參與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這是目前為止有關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中最大型的一份。 這份研究針對三種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方法進行研究:降低血糖、控制血壓、治療高血脂。有關降低血糖的研究結果已經於2008年出爐,而有關血壓和血脂的研究則到今年才結束。 有關控制血壓的部分,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兩組都使用藥物控制血壓,一組將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以下,另一組則控制在140mmHg以下。追蹤五年後,研究人員發現兩組的心臟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前者中風的風險降低了約40%,但是,出現血壓不穩定、高血鈉等副作用的比例較高,腎臟功能的評估結果也較差,但腎衰竭的比率沒有差異。 有關治療高血脂的部分,參與者也是被分成兩組,一組同時服用降血脂藥物statin和fibrate,另一組則服用statin和安慰劑。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服用statin和fibrate是安全的,但是對降低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效益並不比單獨使用statin好。此外,研究亦發現同時使用statin和fibrate對男性似乎較有效,因為女性使用statin和fibrate出現心血管問題的比例比單獨使用statin高。 整體來說,研究結果並不建議糖尿病病人同時使用statin和fibrate來降低心血管風險,過度抑制血壓對降低心血管風險也沒有幫助。這份研究的重要之處在於提供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建議,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和降低發生潛在副作用的風險。研究結果也顯示目前治療的方法是適當的,並不需要做更積極的治療;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這樣的研究結果不見得適用在心血管疾病低風險等其他族群的病人身上,因此,病人的治療與用藥最好依個人情況與醫師討論。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