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糖尿病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控制
2010.03.18
糖尿病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控制
最近一份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發現,雖然糖尿病病人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但是,控制血壓使其低於平均值,並無法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同時使用降血脂藥物fibrate和statin來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並不比單獨使用statin有效。 這份具有指標性的重要臨床試驗名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研究」(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簡稱ACCORD;這份研究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資助,總共有超過一萬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參與此試驗,且這些參與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這是目前為止有關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中最大型的一份。 這份研究針對三種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方法進行研究:降低血糖、控制血壓、治療高血脂。有關降低血糖的研究結果已經於2008年出爐,而有關血壓和血脂的研究則到今年才結束。 有關控制血壓的部分,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兩組都使用藥物控制血壓,一組將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以下,另一組則控制在140mmHg以下。追蹤五年後,研究人員發現兩組的心臟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前者中風的風險降低了約40%,但是,出現血壓不穩定、高血鈉等副作用的比例較高,腎臟功能的評估結果也較差,但腎衰竭的比率沒有差異。 有關治療高血脂的部分,參與者也是被分成兩組,一組同時服用降血脂藥物statin和fibrate,另一組則服用statin和安慰劑。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服用statin和fibrate是安全的,但是對降低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效益並不比單獨使用statin好。此外,研究亦發現同時使用statin和fibrate對男性似乎較有效,因為女性使用statin和fibrate出現心血管問題的比例比單獨使用statin高。 整體來說,研究結果並不建議糖尿病病人同時使用statin和fibrate來降低心血管風險,過度抑制血壓對降低心血管風險也沒有幫助。這份研究的重要之處在於提供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建議,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和降低發生潛在副作用的風險。研究結果也顯示目前治療的方法是適當的,並不需要做更積極的治療;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這樣的研究結果不見得適用在心血管疾病低風險等其他族群的病人身上,因此,病人的治療與用藥最好依個人情況與醫師討論。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糖尿病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控制
2010.03.18
糖尿病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控制
糖尿病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控制2010/3/18 最近一份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發現,雖然糖尿病病人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但是,控制血壓使其低於平均值,並無法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同時使用降血脂藥物fibrate和statin來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並不比單獨使用statin有效。 這份具有指標性的重要臨床試驗名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研究」(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簡稱ACCORD;這份研究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資助,總共有超過一萬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參與此試驗,且這些參與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這是目前為止有關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中最大型的一份。 這份研究針對三種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方法進行研究:降低血糖、控制血壓、治療高血脂。有關降低血糖的研究結果已經於2008年出爐,而有關血壓和血脂的研究則到今年才結束。 有關控制血壓的部分,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兩組都使用藥物控制血壓,一組將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以下,另一組則控制在140mmHg以下。追蹤五年後,研究人員發現兩組的心臟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前者中風的風險降低了約40%,但是,出現血壓不穩定、高血鈉等副作用的比例較高,腎臟功能的評估結果也較差,但腎衰竭的比率沒有差異。 有關治療高血脂的部分,參與者也是被分成兩組,一組同時服用降血脂藥物statin和fibrate,另一組則服用statin和安慰劑。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服用statin和fibrate是安全的,但是對降低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效益並不比單獨使用statin好。此外,研究亦發現同時使用statin和fibrate對男性似乎較有效,因為女性使用statin和fibrate出現心血管問題的比例比單獨使用statin高。 整體來說,研究結果並不建議糖尿病病人同時使用statin和fibrate來降低心血管風險,過度抑制血壓對降低心血管風險也沒有幫助。這份研究的重要之處在於提供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建議,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和降低發生潛在副作用的風險。研究結果也顯示目前治療的方法是適當的,並不需要做更積極的治療;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這樣的研究結果不見得適用在心血管疾病低風險等其他族群的病人身上,因此,病人的治療與用藥最好依個人情況與醫師討論。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減重時應多加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以保護骨質健康
2010.03.17
減重時應多加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以保護骨質健康
減重雖然有許多好處,但減重時骨骼的代謝速率提高,容易使骨質密度降低,骨骼變得脆弱。以往研究認為,由於負重運動能增加骨質密度,因此能預防減重時造成的骨質密度降低,但一篇刊登於「應用生理學、營養與新陳代謝」期刊(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的研究發現,即使減重時多做負重運動像是快走或慢跑,仍然難以預防因減重造成的骨質密度降低。   研究主持人密蘇里大學營養與運動生理學系副教授Hinton指出:「我們不樂見因骨骼代謝速率提高可能造成的負面效果,但減重為健康帶來的益處,仍然大於可能的骨質密度降低。」因此Hinton建議減重時應多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盡量減少減重對骨質健康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Hinton副教授的研究對象為過重的更年期婦女,發現即便在減重過程中加做最能促進骨密度的負重運動,仍然無法有效保護骨質健康。Hinton副教授強調,不應因上述研究發現而停止快走及慢跑等有氧運動,因為有氧運動可促進熱量消耗、維持低脂肪的身體質量。Hinton副教授接下來將進一步研究高衝擊的負重運動,在減重時保護骨質密度的效果。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體重過重對健康有許多負面影響,但減重應使用溫和漸進的方式,並注意運動與飲食均衡。時下有許多青少女因社會傾斜失當的審美觀而過度減重,或使用不當方式減重,容易對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如破壞骨質健康、擾亂內分泌,嚴重者甚至導致厭食症而死亡等,應特別注意。   資料來源: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182135.php     
+ read more
心臟研究女性受試者不足
2010.03.02
心臟研究女性受試者不足
最近一篇以女性心臟疾病為主軸的研究發現,為了制訂女性心血管照護指引所進行的臨床實驗,女性受試者的比例嚴重不足。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擬定2007年預防女性心臟病指引時,曾引用156篇隨機臨床試驗。研究人員在分析這156篇臨床試驗時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研究進行性別分析;且女性參與者僅佔所有樣本數的30%,其中只有在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研究中,女性受試者所佔的比例較高,但即便如此,女性比例仍僅約四成;而女性受試者比例最低的領域則在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疾病、高脂血症,比例都不到三成。 研究人員表示,女性受試者在心臟相關研究的比例約佔三成,但是現實生活中女性罹患相關疾病的比例絕對不只三成;且制訂指引應以科學實證為基礎,而受試者的性別比例即為研究可信度的指標之一,因此,臨床試驗裡受試者性別比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 read more
女性心臟健康的照護
2010.02.02
女性心臟健康的照護
大部分人講到「女性健康」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是婦癌或生育健康,但是,其實台灣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婦女是婦癌的4-5倍,顯見女性的心血管健康也不容忽視。美國康乃爾醫學中心的Holly Andersen教授以及衛理心臟醫學中心(Methodist DeBakey Heart & Vascular Center)的Karla Kurrelmeyer教授提供以下幾點建議,讓女性瞭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治療,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心臟疾病。 一、平時應維持健康的體位,養成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的習慣。 二、瞭解心臟病的預兆。典型的心臟病症狀是劇烈的胸痛,但是,女性不一定會經歷典型的症狀,許多女性的症狀是「非典型症狀」,包括:肩頸、腹部疼痛、噁心、嘔吐、暈眩、呼吸急促等。 三、不少女性在心臟病發時不會感覺到疼痛,這是所謂的「無症狀的心臟病」(silent heart attack);若不治療,有可能導致長期的心臟缺氧。因此,更年期婦女若有三項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可以和醫師溝通、討論是否需要進行心臟壓力測試(cardiac stress test)。 四、瞭解自己的風險因子。心臟疾病的風險會隨著一些因素而增加,包括:過重或肥胖、吸煙、膽固醇過高、罹患糖尿病、服用避孕藥等。對女性而言,抽煙又服用避孕藥會增加至少20倍的心臟病風險。 五、過去的研究發現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而C-反應蛋白的濃度可以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得知。此外,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出高密度脂蛋白(_HDL_,好膽固醇)是65歲以下女性的心臟健康指標,也就是說女性的HDL濃度越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越高。年輕女性也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的指數,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 六、女性要特別注意中風的風險,因為女性中風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而男性心臟病的風險是女性的兩倍。 七、懷孕時如果經歷較多併發症,也是母親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指標,因此,婦女若有子癲前症(preeclampsia)、妊娠糖尿病、胎兒過輕的狀況時,應該要積極的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 八、心臟病發時應立刻撥119,急救人員可以爭取到更多寶貴的時間進行治療。由於部分醫護人員可能將女性的「非典型」心臟病症狀誤診為其他疾病,女性病患一旦送到急診室,應該立刻進行心電圖或是血液檢查(enzyme blood test)。   延伸閱讀 心臟血管疾病    
+ read more
脂肪可能促進青少女骨質健康
2010.01.18
脂肪可能促進青少女骨質健康
青少女的成長過程中,脂肪對於骨質密度的發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有研究發現如果女性在青春期發育時體內的脂肪不足的話,有可能會增加日後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份研究測量了4,005位青少女與青少年的皮質骨量(cortical bone mass),參與者的平均年齡是15.5歲。研究結果發現脂肪重量對骨質密度有絕對性的影響,特別是在青少女的骨質健康上,脂肪對青少女骨質密度的影響比青少年高70%。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也發現脂肪對骨質的影響,在青少年和青少女身上是不一樣的。青少女的脂肪和皮質骨量成正比,也就是脂肪較高的青少女,皮質骨量也較高;但是,青少年的狀況卻是相反的,越精瘦的青少年,皮質骨量越高。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