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懷孕增加日後代謝症候群風險
2009.10.01
懷孕增加日後代謝症候群風險
懷孕對女性會產生長遠、逆向的生理影響,甚至可能改變女性的行為模式。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分娩會增加女性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包括腹部肥胖、高三酸甘油酯、胰島素抗阻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都會增加;特別是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風險增加的比例更高。 研究人員利用「年輕成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的資料來分析18-30歲年輕女性分娩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CARDIA的研究總共包括2,787位婦女,其中1,451位被納入成為此研究的參與者;這份研究包含745位至少懷孕過一次的婦女與706位沒有懷孕過的婦女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生產過一次與兩次以上的婦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沒有懷孕的婦女分別高33%與62%;而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懷孕、但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高2.5倍。 懷孕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有學者推測是因為體重增加和缺乏運動的關係,但是此說法目前尚未獲得證實。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預防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包括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女性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
2009.09.28
女性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
心房顫動在臨床上是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之一,雖然男性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的發生率比女性高,但是一份研究發現女性發生心房顫動的症狀較明顯、復發率較高、病發時的心跳頻率也較高,因此,中風的風險也相對增加。 研究人員為了確實瞭解心房顫動的性別差異,將過去二十年有關心房顫動的研究都再次進行性別分析,也因此發現其中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分別列出心房顫動的性別差異,也針對這些差異給予不同的建議: 1. 女性被給予使用抗凝血藥物的比例較低,導致女性血栓塞的高發生率。 建議:針對每一位心房顫動的女性進行風險評估。 2. 女性使用抗凝血藥物後出血的風險比男性高,也較常出現致命性心律不整與心搏過緩的現象。 建議:仔細監測女性使用抗凝血藥物的狀況。 3. 女性血液中鉀的濃度較低,有可能會增加藥物引起心律不整的風險。 建議:仔細監測女性血清與鉀的濃度。 4. 女性對statins類藥物、血管擴張藥物(vasodilators)等治療的反應較敏感。 建議:要特別注意女性肝臟和腎臟功能。 5. 女性較少被認為需要使用心臟調節器等非藥物的治療。 建議:心臟調節器等非藥物治療對女性和男性的成功率是相似的,因此,醫師應該牢記這些治療方式對有症狀的女性病人也是一項選擇 6. 有心房顫動的女性生活品質較差。 建議:仔細評估女性症狀的減輕與適當的心律控制(_rhythm control_)或心速控制(_rate control_)有助於促進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性別醫學期刊(Gender Medicine)
+ read more
大豆異黃酮無法預防骨質疏鬆
2009.09.18
大豆異黃酮無法預防骨質疏鬆
過去荷爾蒙療法(HRT)不斷宣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在研究證實荷爾蒙療法會增加乳癌、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後,不少人轉而使用植物性荷爾蒙,但是,如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s)等植物性荷爾蒙究竟能不能預防骨質疏鬆一直沒有定論。最近舉辦的美國骨質研究協會研討會(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meeting)中,有幾份隨機雙盲的研究發現,沒有證據顯示停經婦女使用大豆萃取物能預防骨質流失。 第一份研究總共包含224位停經婦女,平均年齡為54歲,其中一半的參與者每天使用80或120毫克的大豆補充品、另一半的參與者則服用安慰劑,此外,參與者每天都會服用500毫克的鈣質與600單位(IU)的維他命D。追蹤三年後研究人員針對參與者的年齡、體脂肪、服用方式等變因,分別分析其骨質密度(BMD)。結果發現兩組人的腰椎骨、髖骨的骨質密度降低的幅度是類似的,亦即使用異黃酮或是安慰劑的效果是一樣的;此外,年齡、體脂肪都是骨質疏鬆的指標。 另一份研究包含248位停經婦女,平均年齡為53歲,參與者被分為兩組,一組每天使用200毫克的大豆異黃酮、另一組使用安慰劑,研究追蹤兩年後發現兩組參與者NTx骨質疏鬆尿液檢查的結果是相似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的結果只適用在大豆萃取物上,大豆製成的食物對女性骨質健康仍是有幫助的。此外,這份研究結果也顯示大豆中所含的植物性荷爾蒙與人體自然產生的荷爾蒙的功效是不同的。
+ read more
植物性荷爾蒙對骨質影響不大
2009.09.08
植物性荷爾蒙對骨質影響不大
不少植物性荷爾蒙被宣稱可以替代雌激素、發揮類似雌激素的功效,進而促進停經婦女的骨質健康,但是,最近一份美國的研究推翻了這些說法;研究發現植物萃取的異黃酮(isoflavones)對減少骨質流失的影響並不大。   研究人員針對大豆子葉(soy cotyledon)、大豆胚芽(soy germ)、紅花苜蓿(red clover)、葛根(kudzu)四種異黃酮進行研究,這些植物性荷爾蒙被認為可以促進骨質健康,預防骨質疏鬆與骨折。研究人員將這四種異黃酮與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骨鬆藥物做比較,結果發現骨鬆藥物可以降低22-24%的骨質流失,但是,異黃酮中只有大豆子葉和大豆胚芽可以分別降低9%和5%的骨質流失。    過去不少專家學者推廣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以減緩骨質流失,但是由於中風、乳癌等風險的考量,現在已經不建議長期使用,也不建議為了骨質健康使用荷爾蒙療法。因此,不少人轉而使用植物性荷爾蒙,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發現植物性荷爾蒙對骨質健康的影響不大,促進骨質健康最好的方法是維持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而非依賴藥物。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 read more
冠狀動脈疾病的性別差異
2009.08.26
冠狀動脈疾病的性別差異
過去的研究發現,在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發生的30天內,女性的死亡率較男性高出不少。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如果將發病的嚴重程度、血管相關疾病等因素納入考量的話,死亡率的性別差異便會縮小至接近相同。也就是說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女性通常年齡較長,常伴隨的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症狀,因此,發病時的症狀通常較嚴重,導致死亡率較高。 這份研究分析的樣本數來自11份獨立、隨機研究的資料,總共超過13萬6千位的ACS病人,其中28%為女性,研究期間為1993-2006年。研究發現女性30天內的死亡率為9.6%,男性為5.3%,也就是女性的死亡率為男性的1.9倍,但是如果調整臨床上的變因的話,女性的死亡率就會降至1.1倍。 研究亦發現女性在ST段上升心肌梗塞(STEMI)等較嚴重的症狀上死亡率較高,但是在較不嚴重的症狀發生時,死亡率就較低。以STEMI來說的話,女性30天的死亡率為男性的2.3倍,調整變因後為1.2倍,雖然差距縮小,但仍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非STEMI的話,女性死亡率為1.5倍,但調整變因後為0.8倍;女性心絞痛的死亡風險與男性大致相同,但調整變因後為0.6倍。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與血栓塞
2009.08.21
口服避孕藥與血栓塞
最近有兩篇研究發現,含有levonorgestrel荷爾蒙的口服避孕藥造成血栓塞的風險比一般的避孕藥低,但是此類的避孕藥卻非大多數女性使用的藥品。 第一份為荷蘭的研究。為了評估各式避孕藥,研究人員分析了1,524位有血栓塞的女性病人和1,760位一般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的年齡皆低於50歲、沒有懷孕,研究進行前的四周沒有生產,且都沒有使用子宮內避孕器。研究結果發現口服避孕藥會增加血栓塞的風險,但是含有levonorgestrel的避孕藥風險最低;此外,研究發現血栓塞的風險和藥品雌激素的濃度有關,且在服藥的第一個月風險最高。 另外一篇丹麥的研究利用15-49歲丹麥婦女的資料來評估血栓塞的風險,這些婦女都沒有心臟疾病或是癌症的病史。這份研究的結果大致與第一份相同,血栓塞的風險隨著雌激素濃度的上升而增加,在用藥之初風險最高,隨後慢慢下降。這份研究進一步指出,在劑量相同和使用期相同的前提下,含有levonorgestrel的口服避孕藥造成血栓塞的風險最低。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