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3.24
低劑量阿斯匹靈一樣有效
研究已經證實阿斯匹靈可以降低男性心臟病和女性中風的風險,但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目前僅建議未發生過心臟病和中風的人使用。因此,有心血管疾病史的婦女服用阿斯匹靈到底有沒有幫助?應該服用多少劑量才能兼顧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問題都還有待研究。最近「婦女健康促進計畫觀察性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的結果出爐了,可能可以提供這些問題一些參考的數據。
這份研究追蹤了8,928位曾經發生過心臟病、心絞痛、中風或者曾進行血管修復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停經婦女,平均追蹤了6.5年。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而言,除了70-79歲的婦女之外,阿斯匹靈並沒有降低心臟病、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但是,定期服用阿斯匹靈的婦女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未服用阿斯匹靈的婦女低25%。此外,研究也發現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81毫克)和高劑量阿斯匹靈(325毫克)的效果是相同的。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 read more

2009.03.19
服用阿斯匹靈也有性別差異
經研究證實,阿斯匹靈可幫助男性預防心臟病、幫助女性預防中風。但是,過去有研究發現服用阿斯匹靈可能會增加腸胃出血的風險,特別是和抗凝血藥物「保栓通」(Plavix)一起服用時,風險會明顯增加。因此,一直以來不斷有專家學者在討論:使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到底服用多少的劑量才能兼顧藥效和安全性?
最近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從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中釋放出來,因此,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得以針對性別和年齡修改其指引的內容,新修改的建議如下:
一、有心臟病風險因子的男性,經評估後,若效益大於出血風險的話,建議於45-79歲服用阿斯匹靈。
二、有中風風險因子的女性,經評估後,若服藥所降低的中風風險大於出血的機率的話,建議於55-79歲服用阿斯匹靈。
三、45歲以下的男性和55歲以下的女性,若從未發生心臟病或中風的話,不應該為了預防疾病而服用阿斯匹靈。
四、對於80歲以上的病人是否應該服用阿斯匹靈,目前則還沒有足夠的研究證實。
同時間,另一篇研究也再次證實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所修改的指引內容。這份研究發現每天服用低量的阿斯匹靈(75-81毫克),和每天服用高量的阿斯匹靈(100毫克)所達到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效果是一樣的。
研究人員強調,以上的建議只適用於未發生心臟病或中風的人。此外,研究結果顯示,高量的阿斯匹靈並不會比較有效,反而有可能造成較大的傷害,每天服用75-81毫克是最有效且最安全的劑量。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09.03.12
紅斑性狼瘡與腎臟疾病
據統計罹患紅斑性狼瘡的病人,大約有40%的成人和65%的孩童會發生腎臟感染的現象,美國紅斑性狼瘡基金會(LFA)出面呼籲,希望社會能重視這個嚴重且有可能致命的紅斑性狼瘡併發症。
「紅斑性狼瘡腎炎」(lupus
nephritis)指的是紅斑性狼瘡所引起的腎臟發炎,這會使腎臟無法排除血液中的有毒廢物和身體過多的水分,進而引發水腫。若不治療的話,有可能造成腎臟永久的損害,甚至導致末期的腎臟疾病(ESRD)。因此,美國紅斑性狼瘡基金會表示,紅斑性狼瘡腎炎的早期症狀包括:體重增加或手腳、關節、眼瞼浮腫,一般來說,浮腫的現象在白天會比較嚴重。此外,尿液呈現泡沫狀或有血色也是症狀之一,如果有患者出現上述情形,應盡快就醫。
+ read more

2009.03.04
紅斑性狼瘡需要更積極的藥物研究
美國紅斑性狼瘡基金會(Lupus Foundation of
America)三月三日在華盛頓特區舉辦第11年的年度倡議活動,上百位的紅斑性狼瘡患者也參與此盛事,但是今年的活動卻感受不到歡樂的氣氛,因為上一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距今已經50年,也就是這50年間沒有研發任何治療紅斑性狼瘡的新藥。
由於政府挹注在紅斑性狼瘡藥物研發的經費極少,使製藥產業不願意研發更安全有效的紅斑性狼瘡新藥,因此,針對紅斑性狼瘡所做的藥物研發較其他致命性的慢性疾病少許多。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都有嚴重的副作用,有些藥物的副作用所引起的健康問題甚至比紅斑性狼瘡本身還嚴重,這些副作用包括:骨質流失、骨質疏鬆、不孕、感染、癌症等。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終身的自體免疫疾病,由於患者免疫系統不平衡,導致體內的組織感染或受損。紅斑性狼瘡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中風、流產、器官衰竭等。據統計,患者中有90%是女性,好發的族群也包括亞洲人。
+ read more

2009.02.26
腦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
美國心臟醫學會(AHA)與美國中風醫學會(ASA)最近在聖地牙哥舉辦國際腦血管疾病研討會,會議中多篇研究指出腦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
第一份研究指出,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健康問題的警訊,其症狀與中風十分類似,只是症狀較輕微,且通常在短時間之內就會恢復正常。最近一份研究將122,000位65歲以上的TIA病人視為研究對象,其中62%為女性。追蹤的結果發現TIA發作的一個月內,女性發生中風的機率比同齡男性低30%,發生心臟疾病的機率低14%,死亡的機率低26%;而一年內女性發生中風的機率比同齡男性低15%,發生心臟疾病的機率低19%,死亡的機率低22%;但是女性一年內復發TIA的機率卻比男性高6%。
第二份研究則針對中風後的治療作分析。中風大多是因為動脈阻塞,而血栓溶解劑(tPA)是用來分解阻塞物,讓血流恢復暢通。這份研究使用文獻回顧的方式分析了1995-2008年刊登在期刊上有關中風的研究,總共包括18份研究、超過230萬人。結果發現女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機率比男性少30%。
過去已經有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接受治療的程度、藥物的藥效等有性別差異,但是,目前醫界對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則尚未有定論。為了增進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療和照護品質,進一步瞭解和釐清這些原因是必要的。
資料來源:Strok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09.02.20
女性心臟病治療可能被延誤
在醫療緊急狀況發生時,大部分人的反應就是立刻撥緊急電話,然後前往醫院的急診室;但是如果妳是一位突然心臟病發的女性,這樣的處置方式對妳來說可能不夠「緊急」。因為最近一份在美國德州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女性因為心臟病被送至醫院急診室所需的時間較男性長。
這份研究包含2004年間有使用緊急醫療救護服務的疑似心臟病患者,結果發現女性被延遲送醫的機率較男性高一倍。研究人員表示,醫生是根據病人的症狀來診斷病因,過去研究已經發現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和男性不同,女性經歷的多是噁心、嘔吐、上背痛、呼吸短促、暈眩、消化不良等非典型的症狀,因此,在緊急送醫到給予明確治療方式的過程中,醫療人員要認定症狀的病因為心血管疾病所需的時間較長,可能因此延誤了時間。
在心臟病的緊急醫療處置上,只要耽誤15分鐘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心臟肌肉受損,因此,除了醫療人員之外,婦女也可以試著瞭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症狀等的性別差異。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延伸閱讀:
心臟血管疾病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