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8
糖尿病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糖尿病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2008/3/18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不論其他的風險因子存在與否,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且這樣的發現與其他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的研究結果也相呼應。
這份研究分析的數據來自於另外三份於1985-1999年在華盛頓州進行的研究,總共包括1,303位有子宮內膜癌和1,779位沒有子宮內膜癌的婦女。研究控制了相關的危險因子,例如,肥胖等變因。結果發現不論是過輕、過重或是肥胖體型的女性,若有第二型糖尿病或高血壓史的話,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都比一般女性高;而有糖尿病的女性,風險更高出70%。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2008.02.20
肥胖大作戰
現代人大多處於一種容易導致肥胖的環境,為了便利,我們過度地依賴交通工具、速食、遙控器等,而這些器具或是食品其實是有害的,長時間下來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美國布朗大學醫學院的Rena
Wing教授表示,在這樣「有害的」環境中,想要長期維持體重或是避免復胖,在日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上就必須要有重大的調整。
有研究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小改變,例如多爬樓梯,的確是可以有效維持體重;不過若是以長時間來看的話,只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是不夠的,必須要適度的調整生活形態。此外,若要預防復胖的話,就勢必得大幅改變生活型態。
對抗肥胖最健康的方法無疑是增加運動量和控制飲食習慣,例如每天運動增加熱量的消耗、減少攝取卡路里,且這些改變必須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只維持一段時間。其他有效控制體重的方式包括:週間和週末的飲食攝取量最好維持一致、時常量體重、若發現體重有小幅度的上升,應盡快採取行動。
國際預防肥胖組織(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force)的發言人Philip
James表示,肥胖幾乎是每個社會的問題,而癥結點在於許多社會中潛藏著容易讓人發胖的因素,因此,現在已經不能將肥胖怪罪於個人因素,而必須改變社會環境才是治本的策略。
+ read more
2008.02.19
紅斑性狼瘡的主要併發症
心臟病不但是紅斑性狼瘡最主要的併發症,也已經成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死因。紅斑性狼瘡患者由於其免疫系統功能失調,使體內產生自身抗體(auto-antibodies)攻擊正常細胞,進而造成體內多處發炎,包括心臟、肺臟、腎臟與腦部。許多研究顯示發炎反應在心臟病的形成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發炎會造成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與血管阻塞等症狀,進而增加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研究發現患有紅斑性狼瘡的婦女,比健康婦女更容易帶有傳統上引發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如糖尿病與高血壓。此外,這些婦女也出現較早停經、較高含量的不安全血脂,如三酸甘油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等現象。這些危險因子都會使由紅斑性狼瘡所造成的發炎反應更加惡化,進而加速動脈硬化的速度與提高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發生的機率。
除了上述的原因,研究者也提出其他與紅斑性狼瘡特別有關,會造成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因子,如慢性發炎、因身體不適較缺乏活動的生活形態以及因治療紅斑性狼瘡而使用類固醇。由於目前對紅斑性狼瘡患者來說,心臟病已成為最主要的死因,研究者也試圖研發可以減低心臟病發生的新療法,例如使用低類固醇含量的藥物與阿司匹靈療法。同時專家也建議紅斑性狼瘡患者應該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注意體重與血壓的控管,戒煙與適度的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嘗試。
+ read more
2008.01.08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哈佛守護女性健康(Harvard Women’s Health
Watch)於2008年1月份的刊物中,提出八點注意事項,協助女性增強與維持骨質健康。
一、攝取充足的營養素:健康的飲食是很重要的,包括,鉀、鎂、磷、鈣與維他命D都是對骨質健康來說很重要的營養素。
二、從事適當的運動:盡量做到每天運動30分鐘。能強化骨質運動包括,跑步、快走、負重運動、抗阻運動。
三、拒煙:吸煙者骨質流失較快,且骨折率較高。
四、瞭解自己的風險:65歲開始可以定期進行骨質礦物質密度檢測(BMD
testing)或是骨質疏鬆篩檢,若有特殊的健康狀況或是有在服用特定藥物,有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風險的話,可以提早進行檢測。
五、維持健康的體重:體重過輕是造成骨質疏鬆的一項危險因子。婦女如果在更年期體重下降的話,骨質流失的速度有可能會加速。
六、避免跌倒:地板不要亂放雜物、樓梯間或門口保持明亮、浴室可以加裝握把。
七、注意情緒低潮:有研究發現女性若有憂鬱症,骨質的密度較低。因此,如果妳目前或曾經接受過憂鬱症治療的話,可以和妳的醫師討論是否有需要進行骨質檢測。
八、使用強化骨質的藥物:更年期婦女若是骨折或是骨質礦物質密度低於
-2.5的話,應該考慮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
+ read more
2008.01.03
胰島素分泌越多,癌症風險越高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舉辦的第六屆國際防癌年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in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中,有研究報告顯示,肥胖、糖尿病或一些新陳代謝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增加乳癌、直腸癌等癌症的風險。
由於直腸癌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例如「肥胖」,因此,為了瞭解直腸癌和糖尿病之間的相關性,明尼蘇達大學的Andrew
Flood博士與其研究團隊分析了四萬五千位女性的資料後發現,糖尿病婦女罹患直腸癌的機率約為一般婦女的1.5倍。Flood猜測,由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會產生胰島素抗阻的現象,因此,胰臟必須生產比一般人多的胰島素,以調節血糖的濃度。而胰臟所分泌的高量胰島素,很有可能是增加直腸癌風險的原因,因為過量的胰島素可能會在體內造成容易引發癌症的環境;而這也說明了藉由飲食習慣和生活形態來調節胰島素的分泌,是可以降低癌症風險的。
另外一份研究的作者,耶魯大學的Melinda L.
Irwin博士追蹤了689位有乳癌、但是沒有糖尿病的婦女,研究人員將身高、體重、年齡、體型、C-peptide(一種用來測量體內胰島素分泌狀況的指標物質)的濃度等設為變因,進而分析乳癌的死亡率。結果發現,罹患乳癌的婦女中,C-peptide濃度最高的族群,死亡率約為最低族群的3倍;由此可推斷,胰島素或是C-peptide本身很可能就是一個診斷乳癌的預測因子。Irwin表示,這份研究所要表達的訊息很簡單,那就是乳癌患者應該要採取行動來降低體內胰島素的濃度,而運動、飲食控制、多吃蔬果都是不錯的方法。
+ read more
2007.12.10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2007/12/10
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女性若攝取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的食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
這項研究由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醫學中心所進行,研究團隊追蹤了64,000位華裔女性,平均追蹤了五年。研究期間,總共有1,608位女性罹患糖尿病。分析結果發現,女性攝取高量碳水化合物,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此研究中攝取最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約一天338公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攝取最少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約一天264公克)高出28%。
而攝取多量的高升糖指數食物,例如,麵包、米飯或麵等,亦會提高糖尿病風險;以白飯為例,每天吃300克米飯的女性,比每天吃200克米飯的女性,多了78%的風險罹患糖尿病。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