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5.08
骨鬆藥物提高心率不整風險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發現,由默克藥廠(Merck)所生產,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福善美錠」(英文品名:Fosamax),可能會提高女性心率不整的風險。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Susan
Heckbert博士表示,有使用此類藥物之婦女,在罹患心率不整的風險上比未使用過的婦女約提高86%。不過,Heckbert博士同時也認為總體上來看,此藥物減緩骨質疏鬆和降低骨折率的益處,大於心率不整的風險,因此,現階段不應停用此種藥物。
英國國家臨床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目前在考慮未來將正式建議,除非患者具有骨質掃瞄方面的資料,顯示其骨質流失情況相當嚴重,否則對於此類藥物應盡量避免給予75歲以下之患者。此外,現今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種類很多,患者若擔心藥物使用的副作用,可以和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08.05.08
骨鬆藥物提高心率不整風險
骨鬆藥物提高心率不整風險2008/5/8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發現,由默克藥廠(Merck)所生產,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福善美錠」(英文品名:Fosamax),可能會提高女性心率不整的風險。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Susan
Heckbert博士表示,有使用此類藥物之婦女,在罹患心率不整的風險上比未使用過的婦女約提高86%。不過,Heckbert博士同時也認為總體上來看,此藥物減緩骨質疏鬆和降低骨折率的益處,大於心率不整的風險,因此,現階段不應停用此種藥物。
英國國家臨床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目前在考慮未來將正式建議,除非患者具有骨質掃瞄方面的資料,顯示其骨質流失情況相當嚴重,否則對於此類藥物應盡量避免給予75歲以下之患者。此外,現今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種類很多,患者若擔心藥物使用的副作用,可以和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08.03.21
太瘦增加糖尿病風險
太瘦增加糖尿病風險2008/3/21
許多人知道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但是卻不知道過輕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根據服務於日本獨協醫學大學(Dokkyo
Medical University)的Toshimi
Sairenchi博士與其團隊所做的研究顯示,對年過60的男性和女性來說,若「身體質量指數」(BMI)低於標準體重的話,則很有可能因為營養不良而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這份研究分別針對39,201名男性和88,012名女性進行為期5年多的追蹤調查,這些參與者的年紀介於40到79歲,且沒有罹患糖尿病。研究人員也已排除其他與糖尿病高相關的危險因子,如年齡、血糖、血壓、膽固醇與酒精和香菸的使用情形等。結果顯示體重過輕的受試者罹患糖尿病之風險將提高約三成。
這項研究建議,高齡者應該還是盡量維持標準體重對健康會較有幫助。過重或過輕都可能會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
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
+ read more

2008.03.18
糖尿病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不論其他的風險因子存在與否,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且這樣的發現與其他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的研究結果也相呼應。
這份研究分析的數據來自於另外三份於1985-1999年在華盛頓州進行的研究,總共包括1,303位有子宮內膜癌和1,779位沒有子宮內膜癌的婦女。研究控制了相關的危險因子,例如,肥胖等變因。結果發現不論是過輕、過重或是肥胖體型的女性,若有第二型糖尿病或高血壓史的話,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都比一般女性高;而有糖尿病的女性,風險更高出70%。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2008.03.18
糖尿病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糖尿病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2008/3/18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不論其他的風險因子存在與否,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且這樣的發現與其他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的研究結果也相呼應。
這份研究分析的數據來自於另外三份於1985-1999年在華盛頓州進行的研究,總共包括1,303位有子宮內膜癌和1,779位沒有子宮內膜癌的婦女。研究控制了相關的危險因子,例如,肥胖等變因。結果發現不論是過輕、過重或是肥胖體型的女性,若有第二型糖尿病或高血壓史的話,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都比一般女性高;而有糖尿病的女性,風險更高出70%。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2008.02.20
肥胖大作戰
現代人大多處於一種容易導致肥胖的環境,為了便利,我們過度地依賴交通工具、速食、遙控器等,而這些器具或是食品其實是有害的,長時間下來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美國布朗大學醫學院的Rena
Wing教授表示,在這樣「有害的」環境中,想要長期維持體重或是避免復胖,在日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上就必須要有重大的調整。
有研究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小改變,例如多爬樓梯,的確是可以有效維持體重;不過若是以長時間來看的話,只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是不夠的,必須要適度的調整生活形態。此外,若要預防復胖的話,就勢必得大幅改變生活型態。
對抗肥胖最健康的方法無疑是增加運動量和控制飲食習慣,例如每天運動增加熱量的消耗、減少攝取卡路里,且這些改變必須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只維持一段時間。其他有效控制體重的方式包括:週間和週末的飲食攝取量最好維持一致、時常量體重、若發現體重有小幅度的上升,應盡快採取行動。
國際預防肥胖組織(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force)的發言人Philip
James表示,肥胖幾乎是每個社會的問題,而癥結點在於許多社會中潛藏著容易讓人發胖的因素,因此,現在已經不能將肥胖怪罪於個人因素,而必須改變社會環境才是治本的策略。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