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紅斑性狼瘡的主要併發症
2008.02.19
紅斑性狼瘡的主要併發症
心臟病不但是紅斑性狼瘡最主要的併發症,也已經成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死因。紅斑性狼瘡患者由於其免疫系統功能失調,使體內產生自身抗體(auto-antibodies)攻擊正常細胞,進而造成體內多處發炎,包括心臟、肺臟、腎臟與腦部。許多研究顯示發炎反應在心臟病的形成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發炎會造成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與血管阻塞等症狀,進而增加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研究發現患有紅斑性狼瘡的婦女,比健康婦女更容易帶有傳統上引發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如糖尿病與高血壓。此外,這些婦女也出現較早停經、較高含量的不安全血脂,如三酸甘油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等現象。這些危險因子都會使由紅斑性狼瘡所造成的發炎反應更加惡化,進而加速動脈硬化的速度與提高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發生的機率。   除了上述的原因,研究者也提出其他與紅斑性狼瘡特別有關,會造成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因子,如慢性發炎、因身體不適較缺乏活動的生活形態以及因治療紅斑性狼瘡而使用類固醇。由於目前對紅斑性狼瘡患者來說,心臟病已成為最主要的死因,研究者也試圖研發可以減低心臟病發生的新療法,例如使用低類固醇含量的藥物與阿司匹靈療法。同時專家也建議紅斑性狼瘡患者應該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注意體重與血壓的控管,戒煙與適度的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嘗試。
+ read more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2008.01.08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哈佛守護女性健康(Harvard Women’s Health Watch)於2008年1月份的刊物中,提出八點注意事項,協助女性增強與維持骨質健康。   一、攝取充足的營養素:健康的飲食是很重要的,包括,鉀、鎂、磷、鈣與維他命D都是對骨質健康來說很重要的營養素。   二、從事適當的運動:盡量做到每天運動30分鐘。能強化骨質運動包括,跑步、快走、負重運動、抗阻運動。   三、拒煙:吸煙者骨質流失較快,且骨折率較高。   四、瞭解自己的風險:65歲開始可以定期進行骨質礦物質密度檢測(BMD testing)或是骨質疏鬆篩檢,若有特殊的健康狀況或是有在服用特定藥物,有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風險的話,可以提早進行檢測。   五、維持健康的體重:體重過輕是造成骨質疏鬆的一項危險因子。婦女如果在更年期體重下降的話,骨質流失的速度有可能會加速。   六、避免跌倒:地板不要亂放雜物、樓梯間或門口保持明亮、浴室可以加裝握把。   七、注意情緒低潮:有研究發現女性若有憂鬱症,骨質的密度較低。因此,如果妳目前或曾經接受過憂鬱症治療的話,可以和妳的醫師討論是否有需要進行骨質檢測。   八、使用強化骨質的藥物:更年期婦女若是骨折或是骨質礦物質密度低於       -2.5的話,應該考慮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
+ read more
胰島素分泌越多,癌症風險越高
2008.01.03
胰島素分泌越多,癌症風險越高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舉辦的第六屆國際防癌年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in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中,有研究報告顯示,肥胖、糖尿病或一些新陳代謝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增加乳癌、直腸癌等癌症的風險。   由於直腸癌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例如「肥胖」,因此,為了瞭解直腸癌和糖尿病之間的相關性,明尼蘇達大學的Andrew Flood博士與其研究團隊分析了四萬五千位女性的資料後發現,糖尿病婦女罹患直腸癌的機率約為一般婦女的1.5倍。Flood猜測,由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會產生胰島素抗阻的現象,因此,胰臟必須生產比一般人多的胰島素,以調節血糖的濃度。而胰臟所分泌的高量胰島素,很有可能是增加直腸癌風險的原因,因為過量的胰島素可能會在體內造成容易引發癌症的環境;而這也說明了藉由飲食習慣和生活形態來調節胰島素的分泌,是可以降低癌症風險的。   另外一份研究的作者,耶魯大學的Melinda L. Irwin博士追蹤了689位有乳癌、但是沒有糖尿病的婦女,研究人員將身高、體重、年齡、體型、C-peptide(一種用來測量體內胰島素分泌狀況的指標物質)的濃度等設為變因,進而分析乳癌的死亡率。結果發現,罹患乳癌的婦女中,C-peptide濃度最高的族群,死亡率約為最低族群的3倍;由此可推斷,胰島素或是C-peptide本身很可能就是一個診斷乳癌的預測因子。Irwin表示,這份研究所要表達的訊息很簡單,那就是乳癌患者應該要採取行動來降低體內胰島素的濃度,而運動、飲食控制、多吃蔬果都是不錯的方法。
+ read more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
2007.12.10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2007/12/10 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女性若攝取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的食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   這項研究由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醫學中心所進行,研究團隊追蹤了64,000位華裔女性,平均追蹤了五年。研究期間,總共有1,608位女性罹患糖尿病。分析結果發現,女性攝取高量碳水化合物,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此研究中攝取最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約一天338公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攝取最少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約一天264公克)高出28%。   而攝取多量的高升糖指數食物,例如,麵包、米飯或麵等,亦會提高糖尿病風險;以白飯為例,每天吃300克米飯的女性,比每天吃200克米飯的女性,多了78%的風險罹患糖尿病。
+ read more
梵帝雅加速骨質疏鬆
2007.12.06
梵帝雅加速骨質疏鬆
不久前有研究發現,女性使用由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GSK)所製造的第二類型糖尿病藥物「梵帝雅膜衣錠」(Avandia;成分:Rosiglitazone)會增加骨折率。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亦於11月份決議,於藥盒上加註警語,提醒用藥者此藥物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發生的機率。   針對骨折率的部分,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提出進一步的說明。此研究指出「梵帝雅」將惡化骨質疏鬆的狀況,因為長期使用含有Rosiglitazone的藥物會加速舊骨質的分解,同時減緩或抑制新骨質的形成。如此一來一往之間,便加速了骨質疏鬆症形成的速度與風險。事實上,過去已有報告指出服用「梵帝雅」會減少「成骨細胞」的數量,但是一直到這篇研究發表後,科學界對於此類藥物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運作機制才有較清楚的瞭解。   研究者表示,糖尿病患者應被告知此類藥物所可能引起的風險,並與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是否停用藥物,而非立即停止使用。而對於骨質疏鬆已經接近危險邊緣的人,研究者則建議他們考慮其他類型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資料來源: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 read more
肥胖增加癌症的風險
2007.12.03
肥胖增加癌症的風險
  大家都知道肥胖會增加心臟疾病、糖尿病等的風險,但是,肥胖與癌症的相關性卻還不甚明朗。然而,根據英國國內首份針對女性、肥胖與癌症的相關性所做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大約有5%的癌症是因為肥胖所導致的。   這份研究是英國癌症研究中心所贊助的百萬婦女計畫(Million Women Study),研究時間為七年,總共有超過百萬位婦女參與,其中有45,000個癌症個案、17,000個癌症死亡個案。研究發現,若女性罹患子宮癌和某一類型的食道癌,其中一半以上的個案罹癌是因為過重或肥胖。此外,肥胖也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例如,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癌、腎臟癌、惡性淋巴腫瘤、卵巢癌;而在更年期前肥胖會增加腸癌的風險,更年期後則會增加乳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也提供了一些方法,幫助大家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首先要注意自己的體位,身體質量指數(BMI值)應該要介於18.5-24之間,或是女性腰圍要小於80公分。此外,盡量固定用餐的時間和份量,用餐時注意各種食物的比例,且每天要吃五份的蔬果(一份約100公克)。平時盡量選擇低脂、低熱量的食物或是無糖的飲料、水或果汁,其中酒精飲品的熱量特別高,所以盡量限制自己飲酒的量。如果嘴饞想吃零食,也盡量選擇低卡路里的食品,例如,水果、優格等。買食品的時候,要注意營養標示。除了飲食之外,每天走一萬步(約60-90分鐘)也是不錯的方法,以達到每天所需的運動量,可以的話,每坐一個小時就起身走動一下。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