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HPV疫苗 女孩關節疼痛想自殺
2019.10.16
接種HPV疫苗 女孩關節疼痛想自殺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今日(16日) 和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家屬召開記者會,呼籲家長留意接種疫苗後的關節疼痛症狀,同時要求政府正視無法排除相關性的不良反應,並加強事前正確告知風險以及提供協助管道。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痛痛女孩Bella的事件經媒體披露後,陸續有五位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的個案出面,描述身體疼痛情形,其過程都大同小異,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也被以「與疫苗無關」駁回,難道全都因為「她們本來有病」?   除了Bella,另有五位相同遭遇的家屬也公開發聲。這些孩子都在接種HPV疫苗後發生關節疼痛情況,而後確診為「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14歲的Sharon以公開信訴說發病後的痛苦,直言「每天都想自殺」。   家長們沈痛地訴說,第一時間他們都以為是成長痛或運動傷害,在小兒科、骨科或中醫等科別間來回奔波,沒有讓孩子得到適當的醫療照護,對身心造成極大傷害。孩子的生活更在病發後有了極大的轉變,對課業跟生活有重大影響。出席記者會的Celine媽媽表示,孩子原本成績名列前茅,考上不錯的高中,但高中時期因為身體狀況不佳陸續請假就醫,甚至影響升學,被迫放棄升大學考試,目前在家休養並準備重考。   台灣疫苗接種安全監督協會卓淑渝理事指出,藥廠仿單都有寫明不良反應包含關節痛,但衛福部提供給家長及學生的疫苗接種說明卻只提到接種部位會有疼痛等副作用,其他風險都沒有特別提醒,甚至還強調日本發生的疫苗接種後出現慢性疼痛事件是沒有明確證據與HPV疫苗有關的,這是在為疫苗護航嗎?   立委林淑芬認為,即便很安全的疫苗,仍然會有不良反應,政府必須建立救濟制度,然而目前的救濟管道卻在排除這些疑似的不良反應,政府有保護人民的責任,應該要提供完整的說明還有協助。   黃淑英強調,並非否認疫苗的安全性,而是必須事前完整告知家長相關風險,在有疑似不良反應發生後提供醫療協助和心理支持,不要讓家長耗費心力在錯誤中尋找正確的治療途徑。   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提供正確訊息是政府的責任,她允諾會在最短時間內檢視疫苗說明書並強化醫療教育。此外,國健署近期正規劃進行本土HPV疫苗接種副作用的流行病學調查,也會包含這些特殊案例,希望可做為後續政策參考。   更多閱讀 衛福部將調查痛痛女孩被「無中生有」的病史 台灣首宗HPV疫苗訴訟案 婦團籲衛福部不要再上訴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男性乳癌高風險者應做乳房攝影檢查!
2019.10.08
男性乳癌高風險者應做乳房攝影檢查!
男性乳癌是一種罕見但通常會致命的疾病。據美國癌症協會推測,2019年將會診斷出2,670例男性侵入性乳癌的新病例,約有500男性會因此而死亡。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讓高風險的男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效益顯著,將有助提早發現癌細胞,改善病患的預後。   研究人員表示,在男性中,乳房攝影檢查的敏感性或檢測癌症的效力為100%,而能區分乳癌與其他非癌細胞的效力為95%。這樣出色的表現與男性相對缺乏乳房纖維腺體組織有關,女性的異常結果通常會被其所掩蓋。   此外,在男性乳癌風險因子中,以有乳癌個人病史為最重要的因素,其他還有如基因突變、一級家族病史、Ashkenazi猶太血統都具有影響。研究就發現,男性的姊妹或媽媽曾罹患乳癌,其風險會提高兩倍。   但是,一直以來,針對有乳癌個人病史、以及家人有乳癌相關的基因突變等的男性高風險族群,一直都沒有正式乳房攝影檢查的篩檢指引,因此導致男性被診斷出乳癌的結果往往比女性嚴重。過去曾有傳聞的證據顯示,對具有可辨識風險因子的男性進行選擇性檢查是有益的,可是有關該如何進行及要做到什麼程度,卻所知甚少。此研究正是呼應這樣的需求而進行。   研究進行與結果 研究團隊檢視平均年齡55 歲的1,869名男性,在2005-2017年期間進行乳房攝影的模式及檢查結果。發現乳房攝影檢查一共檢測出2,304個乳癌病灶,其中149個進行活體組織切片,最後確認有41個為惡性腫瘤。   乳癌高風險男性的癌症檢測率為每1,000個檢查有18個,比起平均風險女性的每1,000個檢查有5個,要高出許多。男性患者的癌細胞會在尚未擴散至淋巴結的較早階段被檢測出來,改善病患預後狀況。研究還發現,已經得過乳癌的男性再次復發的可能性是女性患者的84倍。   研究建議與未來方向 研究主要作者Gao博士表示,研究的結果顯示對乳癌高風險的男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具有效益,可以讓患者不必等到出現症狀才被確診罹癌。希望這樣的發現能有助標準化對特定男性高風險族群的檢查。而研究團隊也希望未來有更大跨組織的研究可以幫助了解不同乳癌風險的男性之間的細微差別。   本研究刊登於《放射醫學期刊》(_Radiology_)。     編譯來源:EurekAlert1(2019.9.17)、EurekAlert2(2019.9.17)、HealthDay(2019.9.1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預防乳癌:服用雌激素抑制藥物
2019.09.11
預防乳癌:服用雌激素抑制藥物
為減低乳癌風險,2013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建議停經婦女服用兩種藥物Tamoxifen 和Raloxifene,在今年的指引增加了第三種芳香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 AIs)。   芳香酶抑制劑是一種治療停經後乳癌的治療藥物,可減低身體中的雌激素,使乳癌細胞難以成長,可減少乳癌風險達50%。   建議服用AIs的對象是,沒有乳癌症狀35歲以上的婦女,包括之前有乳房良性瘤,其乳癌風險增加,但對藥物的副作用低的婦女。   對於乳癌風險低的婦女,或過去/現在已診斷出乳癌的婦女,工作小組並不建議使用這三種藥物。   乳癌是婦女第二惡性腫瘤死因,僅次於肺癌。乳癌風險包括:年長、家族史、有BRCA基因突變或胸腔曾照過輻射等。男性也會罹患乳癌,但比率少於1%。   乳房X光檢查是目前檢測乳癌早期階段的主要方式,而降低乳癌風險的藥物可以提供更多防癌選項。根據美國2016年的研究發現,乳癌高風險的婦女中只有16.3%使用這些藥物。   檢視46個研究後得出的建議 研究顯示,Tamoxifen、Raloxifene及芳香酶抑制劑都和減少侵入性乳癌相關。十項隨機臨床實驗顯示,這三種藥物可以減少「侵入性雌激素接受器陽性反應」的乳癌達50%。   不過,這些藥物也有副作用,包括:熱潮紅、疲倦、頭痛、噁心和情緒不穩定。每位婦女需要個別評估以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服藥。   醫師應謹慎考量病人罹患乳癌的風險因素,並結合藥物潛在的傷害評估患者是否適合服藥,不是每個人都適用。對乳癌風險沒有增加的婦女,這些藥物的傷害可能超過益處。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03)、Eurekalert(2019.09.0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吃蘑菇可能會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2019.09.09
吃蘑菇可能會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日本中老年人中,蘑菇食用與攝護腺癌的發生呈負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經常吃蘑菇可能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   研究者對36,499名於1990年參加Miyagi世代研究和1994年Ohsaki世代研究的男性做了13.2年的追蹤。他們的年齡在40至79歲之間。在追蹤期間,有3.3%的參與者患有攝護腺癌。相較於每週食用蘑菇不到一次的人,食用一次或兩次的人攝護腺癌風險少8%,每週食用三次或更多次與風險少17%。   主要作者Shu Zhang博士表示,由於沒有收集關於蘑菇種類的資訊,很難知道是哪種特定的蘑菇對我們的研究結果有所貢獻。此外,蘑菇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的機制也尚不確定。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0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停用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多年後乳癌風險仍較高!
2019.09.08
停用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多年後乳癌風險仍較高!
一項大型研究再次證實,更年期荷爾蒙療法(HRT)讓女性容易罹患乳癌 ,並且即使在停止服藥十幾年後仍然存在更高的罹癌風險。   長久以來,女性使用合成的荷爾蒙來代替更年期間衰退的荷爾蒙。這些藥物 - 可能是藥丸、貼片、凝膠或注射劑 - 提供女性單純的雌激素或複合式荷爾蒙(雌激素加黃體素)。對於許多女性來說,這些藥有助於抑制更年期症狀,包括骨質疏鬆症。   過去研究指出HRT與乳癌風險增加之間有關。2002年和2004年,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發布的報告顯示,使用複合式HRT的婦女容易罹患乳癌。後來報告受到極大關注,讓HRT使用率下降,而乳癌發病率也跟著下降。   但是停藥後乳癌風險是否持續存在?不同類型的HRT可能帶來的乳癌風險會有不同嗎?目前缺乏足夠的資訊來解開這些問題。因此一個跨國的研究團隊匯集了數十項研究的數據,更仔細地研究這些問題。   5年每天使用複合式HRT,風險高 研究估計,50-69歲體重正常、未使用過HRT的女性,在往後20年內有6.3%的可能性罹患乳癌。相比之下,相同條件但從50歲開始持續5年使用雌激素且每天使用黃體素的女性風險為8.3%;使用雌激素且斷斷續續使用黃體素的女性風險為7.7%;單純使用雌激素的女性風險為6.8%。20年包含使用藥物的5年及停藥後15年。   使用HRT的時間越長,罹患乳癌的風險就越高 使用HRT十年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使用五年的女性的兩倍,不過這樣的結果並未發現於陰道局部用藥的女性。而使用不到一年的女性的風險只有微幅上升。   開始使用HRT年齡及肥胖可能影響乳癌風險 研究發現,40-59歲開始使用HRT的女性乳癌風險相似,但是60歲開始使用的風險則變小。肥胖女性使用HRT的乳癌風險也較小,尤其是使用單純雌激素者。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匯集並重新分析了1992年至2018年58份符合條件的前瞻性研究,這些研究記錄了HRT使用情形並在停用HRT後追蹤了乳癌發病率,其中包括了108,647名女性罹患了乳癌。研究團隊檢視了她們最近一次使用的HRT種類、使用了多久及距離最後一次使用過了多久。   英國健康與臨床卓越機構(NICE)表示他們有留意到這份研究,並會評估是否要更新目前的更年期指引。   英國皇家醫師學院表示,患者不需過於焦慮並持續使用HRT,而在指引確定更新前醫師應照常提供患者服務。若患者對使用的HRT感到擔憂,應與醫師在下一次定期門診時進行討論。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8.29) * STAT(2019.08.29) * The Guardian(2019.08.29) * _Type and timing of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 of the worldwid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_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Published: August 29, 201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攝護腺癌患者常因缺乏風險意識而死亡!
2019.09.07
攝護腺癌患者常因缺乏風險意識而死亡!
最近英國男性癌症基金會「Orchid」警告,由於醫生對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缺乏認識,有數千位男性被確診罹癌為時已晚。   直至癌細胞擴散後才診斷出攝護腺癌的患者比例已創歷史新高。在2012年有31%男性是在癌症第三、四期才被診斷出攝護腺癌,至今該數據已上升至42.5%。   當攝護腺癌在早期尚未擴散時被診斷出來很容易治療,但若已經擴散通常已是末期。在診斷時已是第四期癌症的男性僅有22%的機會存活十年,相比之下,如果他們在第一階段被診斷出來,則有98%的機會存活十年。   攝護腺癌重要的風險因子有家族史、種族、年齡、泌尿習慣改變等。家族史可能使男性的風險增加一倍,非洲黑人和加勒比海黑人男性的風險是其他男性的兩倍。而Orchid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發現,不到一半的醫生了解家族史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子,而且只有5%的人認為種族是重要風險因子。   Orchid基金會執行長表示,每年有越來越多男性直到癌症末期才被診斷出有攝護腺癌。這個現象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在末期才確診罹癌會降低存活率、限制治療選擇、導致更多侵入性治療及讓男性及其家庭承受更大的壓力。   在台灣,攝護腺腫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的問題,應提升攝護腺癌的風險意識,才不會延誤就醫,危害男性的生命。   更多相關閱讀 攝護腺肥大藥物恐延遲癌症診斷 年長男性該做攝護腺癌篩檢嗎? 男同志在攝護腺癌治療前後應禁慾多久?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