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雌激素會增加血凝塊的風險
2006.04.18
雌激素會增加血凝塊的風險
根據美國政府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年長的婦女服用只含雌激素(Estrogen)的藥丸會增加血凝塊的風險,而且若使用雌激素和黃體素(Progestin)的綜合藥丸的話,風險會更高。大部分的血凝塊發生在靜脈,尤其是大腿的地方,而且血凝塊會轉移到肺部,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致死。   這份研究包含10739位已切除子宮的婦女,年齡大約介於50至79歲;結果發現服用只含雌激素藥丸的女性得血凝塊的機率比其他女性高出32%,而且雌激素藥丸會增加子宮癌的風險,所以只建議已切除子宮的婦女使用。   曾經發生過血凝塊的婦女,是研究中的高危險群,因此,並不建議使用雌激素,除非她們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防止血塊形成。其他更年期婦女如果要補充賀爾蒙,最好只在有嚴重的熱潮紅或是其他更年期症狀的時候服用,而且只要服用短期就好了。
+ read more
警訊:孩童過度肥胖率直線攀升
2006.03.17
警訊:孩童過度肥胖率直線攀升
一份來自「小兒科肥胖期刊」的研究,研究者Dr Tim Lobstein任職於國際過度肥胖組織(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Force),分析WHO資料與相關研究,以預測孩童肥胖趨勢,並嘗試提出解決辦法。 研究結果令人擔憂,預測到了2010年各國孩童將出現嚴重肥胖問題,青年罹患成人疾病的風險也將提高,包含糖尿病、高血壓,研究詳細指出各國情形,歐洲於2010年將會有10%兒童有過度肥胖的問題,是早期調查結果的兩倍,其他的地區,包括中東國家11.5%,北美、南美國家15.2%,亞洲國家也將有三倍成長至5.3%,非洲國家則因資料不足而無法呈現,整體而言,孩童過渡肥胖率的攀升,不僅是工業化國家,多數較貧困國家也有此問題。  一般認為造成孩童過度肥胖的原因,如兒童飲食習慣改變、動態活動時間的減少與靜態活動時間的增加,多打電腦、看電視。爲解決兒童過度肥胖問題日益惡化,Lobstein指出當務之急應減少兒童食用高卡路里與高糖份產品,同時,改善孩童活動的環境,提高其活動意願,使其樂於「活動」。
+ read more
更年期越早使用雌激素對心臟越好?
2006.03.10
更年期越早使用雌激素對心臟越好?
  耶魯大學婦產科進行了一份名為Kronos Early Estrogen Prevention Study(KEEPS)的研究,這份研究將會促進社會大眾對雌激素的認知,例如,雌激素對心血管的影響和對更年期婦女的生活品質是否有幫助;此外,也會探討在更年期早期(42至58歲)的這段過度時期使用荷爾蒙療法是否能預防動脈硬化,進而預防心臟病。  這份研究結果和「婦女健康計畫」(WHI)所發表的結果是相呼應的,「婦女健康計畫」在2002年就已停止,其研究團隊最初就表示雌激素對動脈硬化的益處是有限的,這項計畫的參與者大多為更年期已結束的婦女,平均年齡為63歲。現今這份研究結果則顯示在50至59歲間使用雌激素能為心臟帶來正面的影響。  KEEPS的主要研究員表示:越早使用雌激素,越有可能獲得正面的效益,如果太晚使用,則會有負面影響。雌激素的作用在於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而不是治療已硬化的動脈,因此,在更年期好幾年以後再使用雌激素是沒有用的;即將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可以考慮使用雌激素減緩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而且不需擔心雌激素對心臟產生的作用,因為雌激素對她們的心臟甚至可能是有益的。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雖然在更年期早期使用雌激素可能對心臟有益,但是,許多研究也顯示單獨使用雌激素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此,賀爾蒙療法的使用還是需要再觀察的。 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徵求90名介於42至58歲的更年期健康女性作為將來試驗的參與者,此試驗將研究藥丸和皮膚貼片賀爾蒙療法的影響,一旦被錄取則會提供賠償金給參與者。
+ read more
更年期越早使用雌激素對心臟越好?
2006.03.10
更年期越早使用雌激素對心臟越好?
耶魯大學婦產科進行了一份名為Kronos Early Estrogen Prevention Study(KEEPS)的研究,這份研究將會促進社會大眾對雌激素的認知,例如,雌激素對心血管的影響和對更年期婦女的生活品質是否有幫助;此外,也會探討在更年期早期(42至58歲)的這段過度時期使用荷爾蒙療法是否能預防動脈硬化,進而預防心臟病。  這份研究結果和「婦女健康計畫」(WHI)所發表的結果是相呼應的,「婦女健康計畫」在2002年就已停止,其研究團隊最初就表示雌激素對動脈硬化的益處是有限的,這項計畫的參與者大多為更年期已結束的婦女,平均年齡為63歲。現今這份研究結果則顯示在50至59歲間使用雌激素能為心臟帶來正面的影響。  KEEPS的主要研究員表示:越早使用雌激素,越有可能獲得正面的效益,如果太晚使用,則會有負面影響。雌激素的作用在於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而不是治療已硬化的動脈,因此,在更年期好幾年以後再使用雌激素是沒有用的;即將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可以考慮使用雌激素減緩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而且不需擔心雌激素對心臟產生的作用,因為雌激素對她們的心臟甚至可能是有益的。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雖然在更年期早期使用雌激素可能對心臟有益,但是,許多研究也顯示單獨使用雌激素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此,賀爾蒙療法的使用還是需要再觀察的。 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徵求90名介於42至58歲的更年期健康女性作為將來試驗的參與者,此試驗將研究藥丸和皮膚貼片賀爾蒙療法的影響,一旦被錄取則會提供賠償金給參與者。
+ read more
複雜又矛盾的研究,你讀懂了多少?
2006.03.06
複雜又矛盾的研究,你讀懂了多少?
最近兩個禮拜所發表和健康有關的新聞,常讓人看了之後更加困惑,因為這些研究結果似乎都推翻了醫學界長久以來建立的概念,例如:低脂食物並不能有效降低罹患心臟病、乳癌和結腸癌的機率;賀爾蒙療法並不會危害年輕更年期女性的心臟,甚至還有保護作用;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並無法有效預防骨折和結腸癌。雖然如此,仍然沒有人敢說「吃高熱量的食物是沒關係的」、「荷爾蒙療法絕對是安全的」、或是「補充維他命D和鈣片是沒用的」。 每個人都希望研究結果能找到確切的答案,但是研究過程中常會有無法掌控和無法預期的事件發生,例如: 一、研究時間長短:以WHI的「婦女健康計畫」為例,整個研究歷時15年,研究範圍越大、時間越長,變因自然也就越多,過程中的問題假設、研究決策、意外發展等都會使研究結果更複雜;當然,研究時間過短也是變因之一。 二、問題假設錯誤,或是隨著研究的進行,假設就過時了。 三、參與者的配合:以醫學研究而言,要參與者控制飲食或準時用藥是很困難的,許多參與者的飲食習慣不斷地在改變,也有人常會服用新藥物。 四、參與者間的差異:參與者的年紀、健康狀況等都是影響研究結果的重要因素。 因為以上的種種變因,研究就有可能會產生互相衝突的結果,甚至有時候為了讓結果能趕快發表,研究者可能忽略了微小但重要的細節,因此,研究雖然無法提供一個完整確切的答案,卻能夠產生許多有價值的資料;民眾在閱讀這些訊息時,也不應以過於專斷的態度解讀這些資訊。
+ read more
膽固醇的標準過於嚴苛?
2006.03.05
膽固醇的標準過於嚴苛?
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al Program)最近更新了膽固醇的指標(此處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但是重訂標準後有上百萬的美國人不符合這個標準。  西北大學和其研究團隊在分析完1999至2002年的「國家健康及營養評鑑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al Examination Survey)報告後表示專家們所認定的標準值,和民眾所能維持的標準值並不一致,而且其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以心血管疾病的低危險群為例,膽固醇在2001年的標準值為130mg/dl,但是在2004年時,標準值降至100mg/dl;因此,3200位參與者中,在2001年有30%的人的膽固醇是高於標準的,而於2004年重新訂定標準後,則有36%的人不合標準;而心血管疾病的中危險群及高危險群的差異更大,以2001年的標準來說,分別有56%及72%的人超過標準,但是在2004年重訂標準後,不合標準的人分別增至87%和96%。  通常超過標準的病人,醫師都會建議使用藥物降低膽固醇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在新的標準重訂後,許多人即使服用Statin也無法降到標準值,而且,現階段藥物的價格反而讓真正需要它的人無力取得;這個缺口是一個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究竟這樣的標準值是訂的合乎標準,還是過於嚴苛?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