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9
懷孕時期的併發症與心臟疾病的關連
一項加拿大的大型研究證實,女性若在懷孕期間曾發生「母體胎盤症候群」(maternal
placental
syndromes),在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相當高的風險。
這項由加拿大多倫多St. Michael醫院的Joel
Ray醫師主導、發表於2005年11月19日的刺胳針(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是利用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的資料庫進行分析,對超過一百萬名的婦女進行回顧研究。這些婦女均在1990年4月至2004年3月間懷第一胎,平均年齡28歲,在懷孕之前及妊娠期間均無心血管疾病史。研究團隊將「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定義限制在:子癇前症、懷孕期高血壓、胎盤剝離與胎盤梗塞這四種疾病。其中,有超過75,000名(7%)的婦女曾在懷孕期間被診斷有「母體胎盤症候群」,研究團隊回溯了這些婦女在安大略省醫療保險中的紀錄,結果發現,其中有305名婦女在九年內曾心臟病發、或罹患不穩定型心絞痛、中風、周邊動脈症等疾病,甚至需要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血管擴張術的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曾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婦女,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比為未罹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婦女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要高:500/100萬[人-年](person-years)
vs.200/100萬[人-年],整體危險比[hazard ratio,
HR]=2.0;95%信賴區間=1.7-2.2。若婦女於懷孕期間曾患母體胎盤症候群且發生胎兒生長不全或子宮內胎兒死亡的情形時,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更高。(胎兒生長不全:HR=3.1,
95%信賴區間=2.2-4.5;子宮內胎兒死亡:HR=4.4,
95%信賴區間=2.4-7.9)
Ray表示,這個研究結果並不代表是母體胎盤症候群造成這些女性在懷孕之後罹患心臟疾病或中風,而是表示這些女性的體質使她容易在懷孕期間發生母體胎盤症候群,同時在未來亦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這些女性懷第一胎的平均年齡是28歲、第一次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平均年齡是38歲(懷孕期間未罹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女性第一次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齡是60歲),顯示曾有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女性,若後續有心血管疾病發生,都屬於年輕時即發作的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建議,母體胎盤症候群應列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醫師應於產婦生產六個月後,測量這些女性的體重、腰圍、血壓、血漿中的葡萄糖及脂質,特別對於那些有年輕時即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家族病史者,更應提醒他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
+ read more
2005.11.19
懷孕時期的併發症與心臟疾病的關連
一項加拿大的大型研究證實,女性若在懷孕期間曾發生「母體胎盤症候群」(maternal
placental
syndromes),在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相當高的風險。
這項由加拿大多倫多St. Michael醫院的Joel
Ray醫師主導、發表於2005年11月19日的刺胳針(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是利用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的資料庫進行分析,對超過一百萬名的婦女進行回顧研究。這些婦女均在1990年4月至2004年3月間懷第一胎,平均年齡28歲,在懷孕之前及妊娠期間均無心血管疾病史。研究團隊將「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定義限制在:子癇前症、懷孕期高血壓、胎盤剝離與胎盤梗塞這四種疾病。其中,有超過75,000名(7%)的婦女曾在懷孕期間被診斷有「母體胎盤症候群」,研究團隊回溯了這些婦女在安大略省醫療保險中的紀錄,結果發現,其中有305名婦女在九年內曾心臟病發、或罹患不穩定型心絞痛、中風、周邊動脈症等疾病,甚至需要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血管擴張術的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曾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婦女,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比為未罹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婦女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要高:500/100萬[人-年](person-years)
vs.200/100萬[人-年],整體危險比[hazard ratio,
HR]=2.0;95%信賴區間=1.7-2.2。若婦女於懷孕期間曾患母體胎盤症候群且發生胎兒生長不全或子宮內胎兒死亡的情形時,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更高。(胎兒生長不全:HR=3.1,
95%信賴區間=2.2-4.5;子宮內胎兒死亡:HR=4.4,
95%信賴區間=2.4-7.9)
Ray表示,這個研究結果並不代表是母體胎盤症候群造成這些女性在懷孕之後罹患心臟疾病或中風,而是表示這些女性的體質使她容易在懷孕期間發生母體胎盤症候群,同時在未來亦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這些女性懷第一胎的平均年齡是28歲、第一次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平均年齡是38歲(懷孕期間未罹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女性第一次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齡是60歲),顯示曾有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女性,若後續有心血管疾病發生,都屬於年輕時即發作的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建議,母體胎盤症候群應列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醫師應於產婦生產六個月後,測量這些女性的體重、腰圍、血壓、血漿中的葡萄糖及脂質,特別對於那些有年輕時即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家族病史者,更應提醒他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
+ read more
2005.11.18
低咖啡因咖啡有可能造成心臟疾病
之前曾有研究指出,咖啡因會增加流產可能、使胎兒出生體重過輕,英國食品標準管理局亦建議,懷孕婦女一天不要喝超過三杯的現煮咖啡(若是即溶咖啡,則建議不要超過四杯)。有許多人為了避免咖啡因的刺激性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特別選擇低咖啡因咖啡,但一項美國的研究表示,低咖啡因咖啡可能對心臟有害。
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贊助的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會在達拉斯的會議。研究共有187位個案,將他們分成不喝咖啡、喝一般咖啡與低咖啡因咖啡三組。喝咖啡的兩組個案,在三個月中每天持續喝3-6杯現煮黑咖啡。
研究結果顯示,喝低咖啡因咖啡的個案,血液中的脂肪平均增加18%,這刺激了壞膽固醇的增長,並會提高ApoB(血漿中載脂蛋白B)的發生,而ApoB又與壞膽固醇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影響與個案體重有關,對於過重的人,喝低咖啡因咖啡反而會增加一半的HDL2(好的膽固醇);對於體重沒有過重的人會減少30%的HDL2。
專家表示,這個研究重大意義在於,醫界應重視治療處置在個體上的不同。同時讓大眾明白,同一種藥物或同一種減肥方式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人。
在美國,習慣喝咖啡的人平均一天喝超過三杯咖啡,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對於一天只喝一杯咖啡的人,並沒有這麼大的影響。憂慮自己脂肪酸與壞的膽固醇可能過高的人,必須考慮要不要繼續選擇低咖啡因咖啡,但體重過重、HDL2值低、ApoB值正常的人可以考慮以低咖啡因咖啡代替一般咖啡。
+ read more
2005.11.18
低咖啡因咖啡有可能造成心臟疾病
之前曾有研究指出,咖啡因會增加流產可能、使胎兒出生體重過輕,英國食品標準管理局亦建議,懷孕婦女一天不要喝超過三杯的現煮咖啡(若是即溶咖啡,則建議不要超過四杯)。有許多人為了避免咖啡因的刺激性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特別選擇低咖啡因咖啡,但一項美國的研究表示,低咖啡因咖啡可能對心臟有害。
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贊助的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會在達拉斯的會議。研究共有187位個案,將他們分成不喝咖啡、喝一般咖啡與低咖啡因咖啡三組。喝咖啡的兩組個案,在三個月中每天持續喝3-6杯現煮黑咖啡。
研究結果顯示,喝低咖啡因咖啡的個案,血液中的脂肪平均增加18%,這刺激了壞膽固醇的增長,並會提高ApoB(血漿中載脂蛋白B)的發生,而ApoB又與壞膽固醇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影響與個案體重有關,對於過重的人,喝低咖啡因咖啡反而會增加一半的HDL2(好的膽固醇);對於體重沒有過重的人會減少30%的HDL2。
專家表示,這個研究重大意義在於,醫界應重視治療處置在個體上的不同。同時讓大眾明白,同一種藥物或同一種減肥方式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人。
在美國,習慣喝咖啡的人平均一天喝超過三杯咖啡,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對於一天只喝一杯咖啡的人,並沒有這麼大的影響。憂慮自己脂肪酸與壞的膽固醇可能過高的人,必須考慮要不要繼續選擇低咖啡因咖啡,但體重過重、HDL2值低、ApoB值正常的人可以考慮以低咖啡因咖啡代替一般咖啡。
+ read more
2005.11.14
女性較缺乏積極的心臟病治療
一項加拿大的大型實驗發現,同樣因心臟病住院治療時,女性卻比男性缺乏積極的治療。
這項研究由安大略的麥克麥斯大學醫學院Dr. Sonia
Anand教授於美國醫學會年會中發表,她透過之前所進行的一項大型臨床研究資料(CURE)進行分析。其中受訪者分別來自28個國家,女性4,836名、男性7,726名,均曾於1998年12月至2000年9月,由醫師診斷患有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包含不穩定型心絞痛及心肌梗塞)並住院接受治療。研究人員分別於患者出院後第一個月及之後每三個月持續追蹤,平均一個個案追蹤時間約九個月。研究團隊修正了年齡、吸菸習慣、糖尿病史、及心血管病史等變因後,依據個案的風險程度分類,分別檢驗與性別、治療處置及治療結果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從心臟病症狀出現到尋求醫療協助的平均時間男女是相同的,同時,在服用阿司匹林、降膽固醇藥物或降血壓阻滯劑等降低心臟病風險的藥物比率亦同,但在進一步的診斷治療方面,女性的比率則比男性低。
平均來說,女性接受冠狀動脈顯影檢查的比率比男性低15%,若以同樣是心臟病高危險群的個案來看,女性接受顯影檢查的比率比男性低20%。也因為女性較少接受這類檢查,以致接受手術治療的比率更低,女性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血管擴張術(angioplasty)的比率比男性低35%。女性雖然在心肌梗塞、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微低於男性,但女性在治療後發生局部缺血或因胸痛再次住院的比率高於男性,這個現象在同是高危險群的個案中更為明顯。
Dr.
Anand表示,醫療處置的性別差異,有部分是因為女性與男性的胸痛症狀有所差異,可能會被醫師認為並不是典型需要侵入性治療的症狀,或由於醫師通常假設女性較不容易有心臟病發的傾向,誤以為是其他因素如腸胃病等導致症狀的發生。
Dr.
Anand認為,這個研究結果告訴醫師們,應該基於患者的風險程度判斷治療方式,而不是因為患者的性別。同時,婦女也應該詢問醫師自己是否需要檢查,至少與醫師討論到這個部分。對於可能患有心臟病的婦女,醫師應勤於觀察女性不同於男性的「非典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疲勞、或血壓降低等,而不是只注意胸口的症狀。
+ read more
2005.11.09
女性喝咖啡可預防高血壓?
因為咖啡因的確會讓人暫時血壓升高,因此許多人都以為長期喝咖啡理所當然會容易有高血壓,但是由美國Dr.
Wolfgang
Winkelmayer所帶領的一項研究調查卻顯示出相反的結果。這篇刊登在美國醫藥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常喝咖啡不但不會造成高血壓,反而可減少些微的風險。
Dr. Winkelmayer及其團隊在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HS
I&II)中,155,594位平均年齡為55歲護士的生活飲食習慣,持續追蹤12年、並排除年齡、家族史、菸酒習慣等因素之後,發現每日喝3杯咖啡以上的人,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喝1杯以下的人少了7-12%。研究團隊對此結果感到非常訝異。
另一項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常喝可樂確實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至於為何咖啡與可樂都同樣含有咖啡因,確有如此不同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因為咖啡中有抗氧化物可保護心臟的關係。但由於研究對象皆為女性,因此對於男性是否有同樣影響,還需更進一步之研究。此外,之前已有研究指出,咖啡喝太多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咖啡的好處與壞處、以及喝多少之間的拿捏,還是要多留意。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