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低咖啡因咖啡有可能造成心臟疾病
2005.11.18
低咖啡因咖啡有可能造成心臟疾病
之前曾有研究指出,咖啡因會增加流產可能、使胎兒出生體重過輕,英國食品標準管理局亦建議,懷孕婦女一天不要喝超過三杯的現煮咖啡(若是即溶咖啡,則建議不要超過四杯)。有許多人為了避免咖啡因的刺激性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特別選擇低咖啡因咖啡,但一項美國的研究表示,低咖啡因咖啡可能對心臟有害。 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贊助的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會在達拉斯的會議。研究共有187位個案,將他們分成不喝咖啡、喝一般咖啡與低咖啡因咖啡三組。喝咖啡的兩組個案,在三個月中每天持續喝3-6杯現煮黑咖啡。 研究結果顯示,喝低咖啡因咖啡的個案,血液中的脂肪平均增加18%,這刺激了壞膽固醇的增長,並會提高ApoB(血漿中載脂蛋白B)的發生,而ApoB又與壞膽固醇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影響與個案體重有關,對於過重的人,喝低咖啡因咖啡反而會增加一半的HDL2(好的膽固醇);對於體重沒有過重的人會減少30%的HDL2。 專家表示,這個研究重大意義在於,醫界應重視治療處置在個體上的不同。同時讓大眾明白,同一種藥物或同一種減肥方式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人。 在美國,習慣喝咖啡的人平均一天喝超過三杯咖啡,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對於一天只喝一杯咖啡的人,並沒有這麼大的影響。憂慮自己脂肪酸與壞的膽固醇可能過高的人,必須考慮要不要繼續選擇低咖啡因咖啡,但體重過重、HDL2值低、ApoB值正常的人可以考慮以低咖啡因咖啡代替一般咖啡。
+ read more
低咖啡因咖啡有可能造成心臟疾病
2005.11.18
低咖啡因咖啡有可能造成心臟疾病
之前曾有研究指出,咖啡因會增加流產可能、使胎兒出生體重過輕,英國食品標準管理局亦建議,懷孕婦女一天不要喝超過三杯的現煮咖啡(若是即溶咖啡,則建議不要超過四杯)。有許多人為了避免咖啡因的刺激性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特別選擇低咖啡因咖啡,但一項美國的研究表示,低咖啡因咖啡可能對心臟有害。 這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贊助的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會在達拉斯的會議。研究共有187位個案,將他們分成不喝咖啡、喝一般咖啡與低咖啡因咖啡三組。喝咖啡的兩組個案,在三個月中每天持續喝3-6杯現煮黑咖啡。 研究結果顯示,喝低咖啡因咖啡的個案,血液中的脂肪平均增加18%,這刺激了壞膽固醇的增長,並會提高ApoB(血漿中載脂蛋白B)的發生,而ApoB又與壞膽固醇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影響與個案體重有關,對於過重的人,喝低咖啡因咖啡反而會增加一半的HDL2(好的膽固醇);對於體重沒有過重的人會減少30%的HDL2。 專家表示,這個研究重大意義在於,醫界應重視治療處置在個體上的不同。同時讓大眾明白,同一種藥物或同一種減肥方式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人。 在美國,習慣喝咖啡的人平均一天喝超過三杯咖啡,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對於一天只喝一杯咖啡的人,並沒有這麼大的影響。憂慮自己脂肪酸與壞的膽固醇可能過高的人,必須考慮要不要繼續選擇低咖啡因咖啡,但體重過重、HDL2值低、ApoB值正常的人可以考慮以低咖啡因咖啡代替一般咖啡。
+ read more
女性較缺乏積極的心臟病治療
2005.11.14
女性較缺乏積極的心臟病治療
一項加拿大的大型實驗發現,同樣因心臟病住院治療時,女性卻比男性缺乏積極的治療。 這項研究由安大略的麥克麥斯大學醫學院Dr. Sonia Anand教授於美國醫學會年會中發表,她透過之前所進行的一項大型臨床研究資料(CURE)進行分析。其中受訪者分別來自28個國家,女性4,836名、男性7,726名,均曾於1998年12月至2000年9月,由醫師診斷患有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包含不穩定型心絞痛及心肌梗塞)並住院接受治療。研究人員分別於患者出院後第一個月及之後每三個月持續追蹤,平均一個個案追蹤時間約九個月。研究團隊修正了年齡、吸菸習慣、糖尿病史、及心血管病史等變因後,依據個案的風險程度分類,分別檢驗與性別、治療處置及治療結果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從心臟病症狀出現到尋求醫療協助的平均時間男女是相同的,同時,在服用阿司匹林、降膽固醇藥物或降血壓阻滯劑等降低心臟病風險的藥物比率亦同,但在進一步的診斷治療方面,女性的比率則比男性低。 平均來說,女性接受冠狀動脈顯影檢查的比率比男性低15%,若以同樣是心臟病高危險群的個案來看,女性接受顯影檢查的比率比男性低20%。也因為女性較少接受這類檢查,以致接受手術治療的比率更低,女性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血管擴張術(angioplasty)的比率比男性低35%。女性雖然在心肌梗塞、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微低於男性,但女性在治療後發生局部缺血或因胸痛再次住院的比率高於男性,這個現象在同是高危險群的個案中更為明顯。 Dr. Anand表示,醫療處置的性別差異,有部分是因為女性與男性的胸痛症狀有所差異,可能會被醫師認為並不是典型需要侵入性治療的症狀,或由於醫師通常假設女性較不容易有心臟病發的傾向,誤以為是其他因素如腸胃病等導致症狀的發生。  Dr. Anand認為,這個研究結果告訴醫師們,應該基於患者的風險程度判斷治療方式,而不是因為患者的性別。同時,婦女也應該詢問醫師自己是否需要檢查,至少與醫師討論到這個部分。對於可能患有心臟病的婦女,醫師應勤於觀察女性不同於男性的「非典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疲勞、或血壓降低等,而不是只注意胸口的症狀。
+ read more
女性喝咖啡可預防高血壓?
2005.11.09
女性喝咖啡可預防高血壓?
因為咖啡因的確會讓人暫時血壓升高,因此許多人都以為長期喝咖啡理所當然會容易有高血壓,但是由美國Dr. Wolfgang Winkelmayer所帶領的一項研究調查卻顯示出相反的結果。這篇刊登在美國醫藥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常喝咖啡不但不會造成高血壓,反而可減少些微的風險。 Dr. Winkelmayer及其團隊在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HS I&II)中,155,594位平均年齡為55歲護士的生活飲食習慣,持續追蹤12年、並排除年齡、家族史、菸酒習慣等因素之後,發現每日喝3杯咖啡以上的人,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喝1杯以下的人少了7-12%。研究團隊對此結果感到非常訝異。 另一項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常喝可樂確實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至於為何咖啡與可樂都同樣含有咖啡因,確有如此不同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因為咖啡中有抗氧化物可保護心臟的關係。但由於研究對象皆為女性,因此對於男性是否有同樣影響,還需更進一步之研究。此外,之前已有研究指出,咖啡喝太多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咖啡的好處與壞處、以及喝多少之間的拿捏,還是要多留意。
+ read more
預測心血管疾病 看腰臀比例最準確
2005.11.07
預測心血管疾病 看腰臀比例最準確
肥胖是心臟病的主因之一,而通常用來測量一個人是否過胖、是否有心臟病風險的指標,是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11月5日的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則刊登了一項調查報告指出,用腰臀比例(waist-and-hip ratio)來預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其實比身高體重比例的BMI值多了3倍的準確度!  刺胳針上的這篇研究是由Dr.Arya Sharma及Dr. Salim Yusuf所主導。在調查了52個國家的27,000名男女後,發現腰臀比例最大的那一組人比腰臀比例最小的人,多了約75%的心臟病風險。不管在哪個國家、種族,都呈現這種狀況。腰臀比例是把腰圍除以臀圍,通常女性標準是低於0.85,男性是低於0.9。不管你的身體其他部位有多瘦,如果你的腰臀比例越大,則心臟病比例就會大增高。 通常當一個人的腰臀比例大時,體型是偏向蘋果型,也就是腰圍較粗;如果比例小,則是西洋梨型,也就是臀部較大。過去就有研究指出「蘋果體型」的人比「梨子體型」的人容易得心臟病及糖尿病,因為脂肪集中在腹部容易影響及損害胰島素系統,且會影響其他如肝臟的功能。  刺胳針所刊登的這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體重與體型是同樣重要的!而控制飲食與多活動是控制體重與體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
+ read more
運動可以避免骨質疏鬆
2005.10.26
運動可以避免骨質疏鬆
運動可以避免骨質疏鬆2005/10/26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IOF)於20日在柏林舉行「世界骨鬆日」的活動發表一項報告指出,除了富含鈣質的良好飲食之外,要預防骨質疏鬆,規律的運動也一樣重要。IOF董事 Dr. Helmut Minne表示,「『不是運動就是流失』:運動是一個鍛鍊並維持健康骨質的最好方法之一。」 骨質疏鬆症是目前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超過50歲的人當中,每三名女性就有一名罹患骨質疏鬆,其普遍的程度還超過乳癌。由於骨骼是會持續生長的組織,因此需要藉由身體運動進行規律的刺激,就如同肌肉、骨頭亦必須持續運動以避免萎縮。一般人在成年時達到骨質密度高峰,之後會開始流失。 許多醫師及民眾都認為,藉由飲食充分攝取鈣質,或透過陽光接觸皮膚產生維他命D等可以達到累積骨本的目的,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光從飲食著手是不夠的,持續運動也一樣重要!例如一天坐著超過九小時的女性,髖關節骨折的風險比一天坐著少於六小時的女性高出50%。為了達到骨本的累積,在中年時,背部運動可以幫助預防老年時脊椎變得脆弱或骨折的危機。 但並非所有運動都能刺激骨頭大量生長,負重(weight-bearing)與高衝擊力(high-impact)的運動,如跑步、舞蹈等,是最能刺激骨頭生長的運動。運動不但能使得肌肉強健、並強壯骨骼,同時,運動亦能促進肌肉控制、平衡與協調,降低跌倒的發生或因此造成骨折的風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