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6.06
臀部太小容易有心臟病
丹麥科學家在肥胖調查(Obesity
Research)期刊上發表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臀部寬大(大於40吋)對於心臟有保護功能,因為臀部的脂肪含有一種天然抗發炎的脂聯素(adiponectin,
ADP),可預防動脈擴張及阻塞。
這項研究是在1987-1988年間針對3,000名年齡35-65歲男女測量其身高體重及BMI值,並觀察在1998年有多少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2001時有多少人已死亡。調查發現,與臀部最小的婦女相比,臀部最大的婦女其死亡率降低了87%;冠狀心臟病風險降低了86%;心血管疾病風險則降低了46%。而這個結論在男性身上並不適用。
過去有研究指出「蘋果體型」的人比「梨子體型」的人容易得心臟病及糖尿病,因為脂肪集中在腹部容易影響及損害胰島素系統,而這項研究則加強了「梨子體型」心臟病風險低的證明。領導此研究的Berit
Heitmann表示,此結果不應該解讀為臀部大的好處,而是臀部小的人缺少應有的肌肉脂肪或骨骼。然而專家們也強調,體重與體型是同樣重要的,而控制飲食與多活動是控制體重與體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
+ read more

2005.06.03
更年期且已切除子宮之婦女不應服用雌激素
內科年鑑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最新一項建議表示,曾做過子宮切除手術之更年期婦女,最好不要是為了預防骨質疏鬆、中風、或心臟病而使用雌激素補充療法。因為雖然雌激素可以減少骨折風險,但固定服用雌激素所帶來的傷害,如:血栓、中風、癡呆、及認知能力損害等,卻是得不償失的。
這相報告主要是以美國大型的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臨床實驗及其它一些研究為基礎。美國預防工作小組負責人Dr.
Ned
Calonge也表示,女性如要預防如骨質疏鬆等疾病,最好還是與醫師個別商討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預防方式才好。
+ read more

2005.05.23
男女心臟病症狀不同
1990年代以前女性心臟病一直是以男性心臟病的標準來診斷及治療。直到美國Arkansas大學醫學院的Dr.
Jean
McSweeny曾做過的一項研究,清楚發現女性心臟病的前兆與教科書上「標準」的男性心臟病前兆是很不一樣的。例如:女性的徵兆可能早在心臟病的一個月前就出現,且疼痛的地方不似男性的胸口疼痛,而是可能在手臂或後背。此外,女性有可能會在心臟病之前出現不尋常的疲倦感及呼吸急促,卻被誤認為是因為沮喪。其他還有一些女性不同於男性的徵兆,如:睡眠失調、消化不良、焦慮、頭痛、或視力改變等,都會因為醫師以男性心臟病標準來診斷錯誤而錯過預防的時機。
美國國家衛生管制局最近贊助Dr. Jean
McSweeny$2,300,000美元,以支持更進一步的研究。此項研究不同以往的是在於將包含尚未得過心臟病的婦女。而此研究更重要的工作在於倡導男女心臟病症狀不同的觀念,尤其是醫師及保險公司更應提高警覺。
+ read more

2005.05.19
年長者定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無法獲得益處
一直以來,醫師都會建議每天服用一些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病或中風,但一項新的研究表示,對於70歲以上之年長者而言,定期服用阿斯匹靈所可能產生的出血風險可能大於從中可獲得的益處。
澳洲Tasmania大學的Dr. Mark R.
Nelson及其團隊,在網路英國醫藥期刊(onlin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表示,目前關於阿斯匹靈用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都是針對中年人為主,但其實對於年長者而言,服用阿斯匹靈其實會增加負面影響的風險。
為了長久觀察,Dr. Mark R.
Nelson及其團隊用臨床實驗及人口統計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式,比較10,000名70-74歲同齡群男性、及10,000名同齡群女性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風險及益處,並追蹤觀察至100歲或死亡為止。這個模式中顯示,對於男性而言,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389起心臟病及19起中風;對於女性而言,則預防了321起心臟病及35起中風。然而,男性卻因此多了499起胃部出血;女性則多了572起。
研究員表示,報告並無法顯示因服用阿斯匹靈造成的死亡傷害、增加的壽命或健康的生活。尤其對於年長者使用阿斯匹靈的影響,更需要隨機的臨床實驗才行。
+ read more

2005.05.09
婦女規律運動可減低心臟跳動遽停之風險
美國心律協會(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在2005年5月5日於新紐奧良所舉辦的的年會中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不運動、或每週運動少於兩小時的婦女,在運動間、或剛做完中-高度激烈運動一個鐘頭內,會比規律運動之婦女多6.4-20.9倍心臟跳動遽停(sudden
cardiac arrest)的風險。
運動引發心臟跳動遽停(猝死)是個古老卻複雜的問題,它跟心臟病是不一樣的。心臟病是因為血液在通往心臟的過程中受到阻塞,心臟缺氧而發生;而運動猝死則是純粹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心臟停止跳動通常是因為心律不整所致,但在許多的案件中,醫師就是無法解釋其原因。
其實運動是會增加心臟負擔的,但研究員發現,婦女每週運動4-6小時可減低一半這種死亡機率。Dr.
William
Whang表示,其實這種運動猝死的情形發生的機率本來就非常低,大約1千8百萬個鐘頭的中--強度運動才會發生一次。美國心律協會所歸納出影響心臟遽停猝死的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長時間坐著的生活方式、肥胖、抽煙、飲食不正常、本身有心律不整問題、以及不明原因昏厥。
Dr.
Whang及其研究團隊所使用的資料是來自於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其中蒐集了1986、1988、1992、1996、1998、2000年所調查的資訊。研究中70,000名女性在研究一開始並沒有任何心臟病或中風的病歷,但在1986-2004年間,其中的140名女性死於心臟跳動遽停。
規律的運動對整體來說是好的,但專家建議,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想要培養運動習慣的話,最好循序漸進地、從比較不激烈的運動做起。本身或家族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病歷者,在開始一項運動計畫前,最好能先找醫師諮詢。
+ read more

2005.04.16
腰圍是罹患糖尿病風險指標
腰圍是罹患糖尿病風險指標
腰圍尺寸一直以來都被認定為可判定潛在心臟血管疾病的徵兆,瑞典科學家在15日表示,用腰圍來預測糖尿病也有相當的準確性。
糖尿病發生的早期階段是發生「胰島素抗症」。有胰島素抗症的人因為無法利用血液中的胰島素,因此血糖濃度會比一般人高;但血糖濃度過高的原因有很多,因此醫界並不會單獨因為血糖過高就判定為糖尿病前兆。然而,如果血糖過高再加上腰圍過粗,就極有可能是引發糖尿病的「胰島素抗症」了。
瑞典科學家Hans
Wahrenberg研究了2,746名年齡在18-72歲、腰圍在65-150公分之間的男女,在測量他們的身高、體重、腰臀圍、及血液中的胰島素靈敏度之後發現,腰圍的尺寸是胰島素抗症的一個重要指標。腰圍在100公分(39吋)以下的人,不管男女,發生胰島素抗症的風險都比較少。這項研究成果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醫藥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