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18
乳癌倖存者還得面臨心臟病的風險!
由於先進的醫療,今天被診斷患有乳癌的女性得以存活的機會較過去高。然而,一些乳癌治療方法使這些女性面臨其他更大的健康風險!
巴西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停經婦女若罹患乳癌,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並且即使在乳癌治療後風險仍持續多年。
這項新研究比較了有和沒有罹患乳癌的停經婦女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發現,乳癌倖存的停經婦女比較會發生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三酸甘油脂和腹部肥胖,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他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足以匹敵乳癌死亡率。
研究指出,乳癌治療方式對心血管的影響可能在放射治療後5年發生,並且風險持續長達30年。
作者表示,由於化療、放射治療和降低雌激素藥物具心臟毒性,因此接受乳癌治療的女性常發生心臟病,她們應注意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臟病及乳癌復發的風險。
在確診乳癌時,女性應安排心臟病諮詢,並在癌症治療結束後繼續追蹤心血管健康。
更多相關閱讀:
心臟病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
罹癌,也注意「心」事!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6.18)
+ read more

2019.07.12
含糖飲料可能導致癌症!
最近一份法國研究表示,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研究團隊推測,血糖對身體的影響可能是罪魁禍首。不過,專家們認為還需進行更多的研究。
含糖飲料指的是?
研究人員將其定義為含糖量超過5%的飲料,包括純果汁、氣泡飲料、奶昔、能量飲料及加糖的茶或咖啡。
該團隊也研究了使用零卡路里人造甜味劑的飲料,但發現與癌症無關。
癌症風險有多大?
研究中每1000人就有22例癌症。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他們每天喝100毫升的含糖飲料(1/3罐的易開罐),癌症風險增加18%(4例癌症),亦即
每5年1000人中就會產生26例癌症。
在9年的追蹤裡,該研究發現了2,193例癌症,693例是乳腺癌,291例是攝護腺癌,166例是結腸直腸癌。
到底是什麼增加了癌症風險?和肥胖有關嗎?
肥胖是一些癌症的主要原因,而喝含糖飲料過量容易使體重增加。
然而,該研究指出,這並不是全貌。喝過多含糖飲料導致的肥胖和體重增加肯定會影響罹癌風險,但肥胖無法完整解釋兩者的關係。
研究人員表示,喝含糖飲料與癌症風險的關係背後很重要的因子是含糖量,他們認為血糖是罪魁禍首。他們還指出飲料中的添加劑,如色素,也可能會增加風險。
但是,研究並不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表示,研究樣本群體之間的體重和糖尿病發病率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很難提供確定的答案。
研究證據明確嗎?
不,這份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只能呈現相關性,無法提供確定的解釋。
研究指出,喝含糖飲料最多的人(每天約185毫升)比那些喝最少的人(每天少於30毫升)有更多的癌症病例。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一種解釋,即含糖飲料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但是,喝含糖飲料最多的人可能會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高鹽、高熱量飲食。這些可能是增加癌症風險的原因,而與含糖飲料本身無關。因此,研究不能說含糖飲料會導致癌症。
不過,雖然這項研究無法提供明確的因果關係,但確實點出了積極減少人們攝取糖分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怎麼說?
研究團隊表示,雖然還需要更多、規模更大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研究結果,但這些數據支持目前的營養建議及限制含糖飲料的政策。
英國在2018年引入了「糖稅」,含糖飲料製造商必須繳納稅款。
飲料公司怎麼說?
英國氣泡飲料協會表示,該研究並未證明因果關係,而作者也承認了這一點。只要均衡飲食,氣泡飲料是安全的。
他們也有意識到在對抗肥胖上他們也扮演著其中一個腳色,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降低產品中的熱量及含糖量。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對參與國家研究的10萬多名法國人進行分析,其平均年齡為42歲,79%為女性。參與者回答了在3,300種食物及飲料中他們每天吃了多少,並從2009年開始被追蹤了9年。
編譯來源:BBC(2019.07.11)、Health Day(2019.07.11)
+ read more

2019.06.12
男同志在攝護腺癌治療前後應禁慾多久?
英國的11位泌尿外科醫生及15位臨床腫瘤學家共同訂定了一個給男同性戀攝護腺癌患者在治療前後的房事指南,發表在利物浦的英國影像和腫瘤學大會上。
大多數癌症外科醫生不會向患者詢問他們的性行為,這意味著他們可能不會得到任何建議。但是,攝護腺癌專家表示,針對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提出具體的禁慾時間表是一個重要的事情。
愛丁堡癌症中心的John
Burton博士說:「這一指南對臨床醫生和接受攝護腺癌治療的人來說非常寶貴。這是早就應該做的,並解決了患者可獲得的訊息水平的不平等。」
肛交的男性患者應該禁慾多久?
*
「攝護腺特異抗原」(腫瘤指標)血液檢查前一周,否則可能導致不準確的結果
*
經直腸活檢(TRUS)後兩週,否則可能導致出血,疼痛或增加感染風險
*
經過一次經會陰活檢後一周,讓瘀傷得以解決,並減輕痛苦的性交
*
根治性攝護前列腺切除術後六週,避免導致出血、疼痛及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
體外放射治療後兩個月,以降低嚴重的急性副作用、疼痛或避免導致長期併發症,如:直腸出血
*
接受永久性核種近距離放射治療(即放射性種子被置入攝護腺以殺死癌症)後6個月,以減少對性伴侶的輻射照射
*
來自英國前列腺癌協會的專科護士Catherine
Winsor表示,患者和醫生經常向他們詢問這個問題。她說:「這項重要且急需的研究解決了我們支持男同性戀者能力不足之處,我們已經使用它來更新我們寫給患者的信息,讓他們在禁慾上有具體的行為方針。」
編譯來源:BBC(2019.06.10)
+ read more

2019.05.31
不要忽略高密度乳房的乳癌風險!
一般提到乳癌的風險因子,你會想到哪些呢?可能有初經及停經的年齡、生育數及第一次足月生產的年紀、家族病史等。但你可曾想過乳房組織的密度也是風險因子之一,如果你不知道,這可能並不意外,因為最近有研究發現,美國超過半數以上的基層醫師與專科醫師也都沒意識到。
乳房組織密度本身是獨立的風險因子,它有可能會掩蓋乳房腫瘤,使得乳房攝影檢查無法有效偵測腫瘤。台灣女性的乳房密度較高,應加強其風險意識。
近日,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專科醫師相比,一般醫師比較少注意到,女性乳房組織的密度愈高將會提高乳癌的風險,或是州法規定醫師要告知乳房攝影相關的乳房密度風險及補充性篩檢的選項。
大多數美國乳房密度相關法規定,病患須與她們的基層醫師討論乳癌風險與篩檢的選項,但不幸地,至今仍未有對高密度乳房女性進行篩檢的規定,因此只有一些州會要求保險給付額外的乳房影像檢查。
研究團隊還發現,研究中三分之二的醫師認為有必要有更多與乳房密度相關的教育,其中尤其有85%的基層醫師這麼認為。這個極佳的教育機會將會有利於許多被告知有高密度乳房、乳癌風險提高的女性。
該篇研究刊登於女性健康期刊(_Journal of Women’s
Health_)。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23)
+ read more

2019.05.30
你的防曬,擦對了嗎?
防曬乳可以保護皮膚避免受到陽光侵害以及皮膚癌,但是你有正確的使用嗎?
美國皮膚病學會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在戶外時會每兩小時補擦防曬乳。當防曬乳逐漸失效或是不正確的使用,有可能導致皮膚癌。
皮膚科醫師認為一般人沒有正確的使用防曬乳,指出一般常見的錯誤及如何避免錯誤的使用方式:
*
請閱讀防曬乳使用說明,你應該選擇SPF30以上並且是廣效性、防水的防曬乳。
*
大部分的人只塗抹約25%或是50%的建議使用量。一個成人約需30cc的防曬乳來塗抹全身,或者像是30cc的量。防曬乳應當塗抹在衣物未覆蓋的部位。出門15鐘前、流汗後、游泳後都需使用防曬乳並且每兩小時補擦。
*
多數人認為陰天時不必使用防曬乳,但其實紫外線可以穿過雲層,即使是陰天,每次出門都應該塗抹防曬乳。
另外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使用舊的防曬乳。防曬乳通常至少可維持三年的效力,如果你的防曬乳過期了,或者不確定到底何時買的可以丟棄。假設購買的防曬乳沒有標示有效期限,在購買的時候可以寫下購買日期,提醒自己何時須停止使用。
防曬乳是一個在皮膚照護上相當重要的產品,可以預防皮膚癌、曬傷、以及皮膚老化(包含皺紋以及老人斑)。但是醫師提到,為了確保最好的防禦效果,使用前請遵照使用說明。
醫師補充:「沒有一個防曬乳能夠百分百阻斷紫外線。即便使用防曬乳,尋找遮蔽物以及穿著輕薄長袖、長褲、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來防曬也是相當重要的。」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在美國,皮膚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五人之中就有一人罹患皮膚癌。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根據衛福部105年癌症統計
(男女合計),皮膚癌也是國人罹患十大癌症之一。
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05.26)
+ read more

2019.05.28
跨性別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漸增
近日發表的一項大型荷蘭研究顯示,與順性別男性(生理與性別認同均為男性)相比,使用荷爾蒙治療的跨性別女性(生理是男性,性別認同是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漸增。
相反地,研究結果顯示與順性別女性(生理與性別認同均為女性)相比,跨性別男性(生理是女性,性別認同是男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較低。
儘管跨性別女性罹癌的風險在接受相對短期的荷爾蒙治療後有增加的趨勢,但罹癌風險仍低於順性別女性。
研究人員表示,跨性別族群罹癌的絕對風險仍低於一般順性別女性群體。因此,目前乳癌篩檢指南對於接受荷爾蒙治療的跨性別族群仍適用。
跨性別族群歷經自身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生理性別之間的不一致。因此,會以接受賀爾蒙治療的手段來調整他們期望的身體和生理特徵變化。
之前的研究表示,荷爾蒙替代療法會增加更年期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這可推論接受荷爾蒙治療的跨性別女性罹癌的風險很可能會增加。
但我們對於跨性別女性罹癌風險的了解,目前還非常有限。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小組調查接受荷爾蒙治療的跨性別族群和罹患乳癌風險之間的關係。他們主要關注跨性別族群中乳癌的發病率和特徵,並與荷蘭的整體人口做比較。
該研究分析了1972年至2016年間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專科接受「性別肯認」(gender
affirming)荷爾蒙治療的2,260名跨性別女性和1,229名跨性別男性。研究小組使用國家醫療紀錄的病例來辨識這群人當中有罹患乳癌的群體。
研究發現
跨性別女性當中開始接受荷爾蒙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1歲,跨性別男性開始接受治療的平均年齡則是23歲。
跨性別女性的平均治療時間為13年,跨性別男性平均治療期間為8年。
在2,260名跨性別女性中,15例侵入性乳癌的個案是在平均50歲時診斷確立,並且這些個案已接受大約18年的荷爾蒙治療。他們罹癌的風險高於一般順性別男性—即性別認同與出生的生理性別相符合的男性人口。但這風險低於一般順性別女性—即性別認同與出生的生理性別相符合的女性人口。
在1229名跨性別男性中,有4例侵入性乳癌個案確診。這些個案平均年齡為47歲,確診時間大約在接受荷爾蒙治療15年後。
他們罹癌風險較順性別女性低。
儘管樣本量很大,這項研究僅是觀察性的研究,並無法推測必然的因果關係。研究人員同時強調此研究的局限性,比如我們並不清楚研究對象接受荷爾蒙治療的種類、家族病史、基因遺傳資訊、香菸和酒精的使用狀況和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奠基於這項研究,研究者得出結論:「跨性別族群中乳癌的絕對風險仍然很低,因此對於使用荷爾蒙治療的跨性族群而言,就如同順性別的族群,可參考並遵循一般的乳癌篩檢指南。」
由於在相對較短的荷爾蒙治療期間,跨性別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研究者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需要更全面且詳細地檢視接受賀爾蒙治療的跨性族群罹患乳癌的原因。」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1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