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30
改進子宮頸抹片篩檢,可檢測出更多種婦癌
新的研究建議,更新宮頸抹片檢查,不只是測試子宮頸癌,也可增加測試卵巢和子宮內膜方面的疾病,以拯救許多婦女的生命。
子宮頸普遍影響30-45歳大部分有性行為的婦女。研究專家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早點檢測出癌症或癌症前的狀態,不但能治癒更多婦女,且可以保存許多婦女的生育能力。
研究發現一般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發現陰道通往子宮的入孔處,
潛在的癌細胞。可以正確的診斷出81%子宮內膜癌和33%的卵巢癌。
如果以Tao刷子(如清雪茄煙斗的棒刷),可以更深入子宮,藉由分析子宮頸液體的樣本,(包括656位有腫瘤的婦女,以及1,002位健康的婦女)檢視18個基因,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正確性高達93%,而卵巢癌可達45%。
經由分析病人血液中和這些腫瘤相關的基因,也可以改進卵巢癌的診斷達63%。
這些結果雖然很令人期待,但仍只是初步的研究。研究專家也希望能更進一步檢視這些新的測試方法,是否真的有助於診斷的正確性,且至少仍要花兩三年的時間,才可能用得上。
研究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20180322)期刊。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322)
+ read more

2018.03.22
卵巢癌病灶始於輸卵管!!
過去有許多研究指出卵巢癌並非從卵巢開始,最近的兩個研究證實這樣看法:這個致命的疾病的確是肇始於輸卵管。
研究專家希望藉由新的發現,發展出更好的診斷和預防的方法。同時點出了令人警異的事實──醫師對卵巢癌這個病的了解很少。
卵巢癌一向被稱為沈默殺手,因為篩查檢測的效率不好,通常在後期才診斷出來。
今年二月初,美國一個領導工作團隊宣布婦女不應該檢測卵巢癌,因為會導致太多自己嚇自己的「偽陽性」,但是也有很多專家則以為應該想辦法加強測試的有效性。
在台灣,卵巢癌是婦女癌症死因中排名第8,每年約有530位婦女因而死亡。
極惡性漿液型卵巢癌(HGSOC-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是卵巢癌中最常見的種類,只有15%的患者生命超過五年。這兩個研究檢視HGSOC的結論指出,大部分的卵巢癌皆從輸卵管開始。
這兩個研究是怎麼做的?
去年秋天發表的研究者之一,Dr. Ron
Drapkin賓州大學的婦產科病理學副教授,研究卵巢癌近20年。他們使用基因譜的技術檢視5個病人腫瘤,提出基因組的証據,支持了卵巢癌由輸卵管開始的想法
另一項研究由紐約市的紐約大學Perlmutter癌症中心,檢視96位婦女卵巢癌腫瘤的組織樣本,和一群健康婦女的樣本比較。研究結論,癌細胞和輸卵管的組織最相似。
卵巢癌常被稱為乳癌的近親,因為兩者都和一個BRCA基因突變相關。然而因為經費和少有工具可以檢視,卵巢癌直到2010年都是個「黑匣子」。
卵巢癌不易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組織樣本很薄,兩次元的視野,容易誤失潛在的信號。若有更多切面,可從組織中得到更多的資料。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大部分的案例診斷時,已經進入晚期,腫瘤已摧毀了任何前驅病變。
Dr.
Rapkin以為根據這些研究,最有價值的是能夠進一步探究預防和早期診斷。現已有兩項正在進行。一是內視鏡可進入輸卵管收集細胞;另一個如子宮頸抹片,由子宮取得細胞,篩查由輸卵管順流下來的變化。
研究發現也應用在預防,特別是相關於婦女乳癌及卵巢癌有BRCA1或
BRCA2的基因突變。
婦女有BRCA突變,讓她們選擇割除卵巢,以預防癌症的產生。知道卵巢癌由輸卵管開始,也可移除輸卵管。
BRCA突變的婦女中,30%選擇不切除卵巢,因為會提早更年期。正在進行的研究,如果年輕時切除輸卵管,而留下卵巢直到接近自然的更年期,或有預防效果。
應用基因組的研究,使得治療可以更針對個人,且更有效。Dr.
Rapkin認為還有很多年才能見到對卵巢癌防治有明顯的改變,但比起十年前,已經跨出一大步。
編譯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8.02.23
卵巢癌,來自爸爸?!
一般人認為卵巢癌如果來自遺傳應該是來自母親,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父親的一種基因突變,也會遺傳給女兒,增加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
過去的研究觀察到,卵巢癌患者的姐妹似乎比他們的母親容易罹患癌症。這一事實引導研究人員進一步想要了解父親的遺傳基因是否為增加女兒罹患卵巢癌的原因。而因為父親傳給女兒的X染色體是來自祖母,因此,這個研究檢視家族性卵巢癌資料庫中成對的孫女和祖母的資料。
比較罹患卵巢癌186個案例中,研究發現,「與母親遺傳之基因有關」及「與祖母遺傳下來之基因有關」的案例,後者與早發性卵巢癌的相關性較高。研究還檢視了這些卵巢癌患者的X染色體,發現了過去未曾發現的基因突變與卵巢癌風險增加有關,並且與此基因突變有關的卵巢癌患者,罹患癌症的年齡比平均罹癌年齡早6年。此外,研究還發現有此突變基因的男性家族成員,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較高。不過,研究團隊表示,還需要更多研究確定此突變基因的功能。
研究作者Kevin H.
Eng表示,由於父親的染色體決並了後代的性別,他的女兒們攜帶著來自父親相同的X染色體基因,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出現家庭中有多位女性罹患卵巢癌的現象;因此,家族中有3位卵巢癌患者較可能是遺傳了父親(祖母)X染色體突變而非母親BRCA基因突變。
Eng和他的同事認為,許多看似偶發性卵巢癌的病例實際上可能是遺傳的。鑑定與此癌症有關的基因將有助於改善卵巢癌篩查。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2.16)
+ read more

2018.02.08
乳癌治療可能讓你傷「心」!
許多乳癌患者擔心會死於乳癌或復發,事實上,這些患者,尤其65歲以上者,可能更會死於心/血管疾病,因為有些特定的治療藥物及放射治療可能會會傷害心/血管健康。專家呼籲醫師與患者討論乳癌療法選項時,要考量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治療乳癌的藥物「賀癌平(Herceptin)」可能增加乳癌患者心臟衰竭風險;化學治療藥物Anthracyclines,如「艾黴素(Doxorubicin)」可能使心肌受損而導致心臟衰竭,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疲憊等症狀,這些化療對心血管的影響往往能在短期內被發現。而放射治療可能使動脈變窄或阻塞動脈,通常放射治療對心血管的影響可能多年後才被發現。
今年2月美國心臟學會在「血液循環」期刊發表回顧報告,建議乳癌患者應先檢查心/血管狀況,再和醫師討論接受適宜的治療、同時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至最低。而在接受乳癌治療期間,患者也應追蹤心/血管健康。一旦發現有症狀,最好的做法是在可能的情況下,繼續接受乳癌治療。但有些患者會需要暫停治療並觀察心/血管症狀是否有復原,有些患者則會需要其他治療計畫。
Richard
Steingart醫師表示,雖然有些乳癌治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是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通常不高,並且每個患者的風險會隨著其年齡、是否有高血壓、生活習慣如吸菸與否而有不同。如果患者已經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在決定治療方式前諮詢心臟科醫師。
報告的主要作者Lexmi
Mehta醫師表示,乳癌倖存者應留意潛在的心/血管疾病症狀,如呼吸困難及胸痛,並確保有跟醫師說明曾經接受過乳癌治療。單單只是讓醫師知道有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可能難以使醫師有所警覺,但是若醫師了解到患者有乳癌治療史就能更為謹慎地為患者進行診斷。
此外,Mehta及Steingart醫師都強調在接受乳癌治療中及其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身體活躍及健康的飲食習慣─相當重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同時能降低乳癌風險,並且還有助於患者熬過治療的不適。
編譯來源:UPI、Medical News Today(180201)、Circulation (180201)
+ read more

2018.02.06
體內多餘脂肪可能增加乳癌風險!
以往的研究已證實,過重和肥胖的女性在更年期之後,乳癌的風險會較高。近日,一份新的研究發現,年長的女性即使體重正常,體內若承載多餘的脂肪,也將面臨乳癌的高風險。
美國癌症學會乳房和婦科癌症研究策略的主任Mia
Gaudet指出,這表示女性不應該只關心體重,她們也應注意生活的方式,以減少體內脂肪,如:健康的飲食和定期的運動。
一直以來,我們依據身高體重指數(BMI)來確認人們的體重正常與否,問題是這個指數無法區別體重中脂肪、肌肉或骨骼的個別含量,所以不能精確測量身體組織和疾病之間的風險關係。
如今我們很確定,BMI並非第二類糖尿病和心臟疾病的風險最好的指標。現在看來,乳癌也是如此。
這項新的研究,是一個長期、大型研究「婦女健康計畫」(WHI)的一部分,對象是3,460位、50至79歲之間的婦女。所有婦女一開始的BMI正常(18.5-25),從未有乳癌,經由雙能X光吸收計量儀(DXA)來測量身體脂肪。
在16年中,182位婦女罹患乳癌,其中146人的腫瘤呈陽性的雌激素受體,表示雌激素協助刺激其成長。其中正常身高體重指數的婦女,身體脂肪質量高的得到陽性雌激素受體乳癌的風險是身體脂肪低的兩倍。即使指數正常,身體脂肪每增加5公斤,則風險增加達35%。
脂肪是「活躍的組織」,累積過多,超過血液供給的範圍時,脂肪細胞開始壞死發炎,促使成長因子的產生。而這些成長因子潛能會支援癌症。再加上更年期前後,脂肪是雌激素繼續製造的來源。
這些發現並不能絶對証明身體脂肪會引起癌症,但是研究團隊即使考量了許多其他的因素:女性家庭歷史有乳癌、荷爾蒙療法的使用,和運動及喝酒的習慣,多餘的身體脂肪仍是一項風險因素。
這項研究只做更年期後的女性,所以結果不一定適用於較年輕女性的乳癌。一般來說,更年期前的乳癌和更年期後的案例有不同,體重或身體組織是否會造成風險並不明確。
編譯來源:UPI(2018.01.26)
+ read more

2018.01.08
癌療新配方:藍莓萃取物加放射治療!
藍莓有時被稱為「超級食物」,因為充滿了抗氧化劑,提供了豐富的健康益處。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些小漿果的另一種用途:幫助治療癌症。研究發現在放射治療中加入藍莓提取物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主要研究作者Yujiang
Fang博士表示,對於一些癌症,如晚期子宮頸癌,放射治療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選擇,但是對健康細胞的損害總是會發生。而藍莓含有類黃酮,一種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特性的化學物質。
研究欲探討藍莓萃取物是否可以用作放射增敏劑,使癌細胞更容易受放射治療影響。研究團隊將藍莓萃取物使用於人類癌細胞系(cell
line),比較只有藍莓萃取物、只有放射治療及藍莓加放射療法的三種治療效果。
研究發現單獨放射治療使癌細胞數量減少了20%,只有藍莓萃取物則使癌細胞減少25%。當結合藍莓萃取物和放射療法時,子宮頸癌細胞的數量下降了大約70%。
研究團隊說明,藍莓萃取物不僅使癌細胞對輻射更敏感,而且還減少了促進癌症發展的異常細胞生長。Fang博士指出,隨著癌細胞增殖的減少,這種萃取物還會「誘騙」癌細胞死亡,所以它會抑制癌細胞的增生並促進癌細胞的死亡。
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藍莓的效益,但此研究結果表明,藍莓可能是一個有前途的癌症治療策略。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1.03)、Davidson, K.T., Zhu,
Z., Bai, Q. et al. Pathol. Oncol. Res. (201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