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更多與乳癌有關的基因
2023.08.25
新發現!更多與乳癌有關的基因
目前已知和乳癌有關的基因有BRCA1、BRCA2和PALB2等,可透過遺傳基因檢測瞭解是否有基因變異,基因變異者有較高的乳癌風險。然而,這些只能解釋小部分的遺傳風險,還有更多的基因有待識別。   日前,一項大型跨國研究發現了至少四種新的與乳癌有關的基因,如:MAP3K1、 LZTR1,、ATR及 BARD1等,未來可能成為評估乳癌風險的因子之一。   這項新研究的發現將有助於瞭解乳癌的遺傳風險,提供女性更好的風險評估工具。並且,在乳癌篩檢、降低風險和臨床管理等部分都能有更好的發展,有可能發展出新療法。   乳癌基因研究中規模最大的   此項研究的優勢在於用以分析的遺傳數據,是目前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人員對26,000名罹患乳癌女性和217,000名未患乳癌女性的所有遺傳基因變化進行研究,包括來自歐洲和亞洲八個國家的女性。   改善乳癌風險管理   研究作者之一、來自加拿大拉瓦爾大學Jacques Simard教授表示,目的是將這些資訊整合到全球衛生保健專業人員使用的綜合風險評估工具中。「改善高風險女性的遺傳諮詢將能促進降低風險、篩檢和治療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決策。」Simard教授這樣說。   Simard教授補充,儘管這些新基因中發現的大多數變異都很罕見,但對於基因中有這些變異的女性來說風險可能很高。例如,本次研究發現的新基因之一MAP3K1,變異似乎會導致罹患乳癌的風險特別高。   在將這些資訊用於臨床之前,科學家需要進一步驗證結果。研究團隊正在努力蒐集更多數據以求更準確地確認與基因變異相關的癌症風險,並瞭解這些遺傳效應如何與乳癌風險的生活方式因素相互影響。       編譯來源:Nature Genetics(2023.08.17)、EurekAlert(2023.08.17)      
+ read more
乳房攝影 70歲以上女性可能被過度診斷
2023.08.14
乳房攝影 70歲以上女性可能被過度診斷
乳房X光攝影一般被認為可用於篩查早期乳癌,能在患者或醫師觸摸到腫瘤前就發現病灶。然而,過去曾有研究提出不同意見,認為乳房攝影讓女性被過度診斷。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再度對老年女性進行乳房檢查的價值提出質疑。   研究指出,相較於沒有接受乳房X光檢查的人,70歲以上女性接受檢查更容易被診斷出「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的腫瘤,亦即過度診斷。過度診斷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治療以及隨之而來的心理和經濟壓力。   年齡越大 越容易被過度診斷!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追踪了2002年接受乳房X光檢查的5萬4千多名70歲及70歲以上美國女性。數據顯示,在70至74歲經由X光檢查確診的乳癌病例中,高達31%的病例被過度診斷。   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度診斷情況也在增加。74歲至84歲的女性中,這一比例躍升至47%;在85歲及85歲以上的女性,這一比例躍升至54%。   研究沒有發現與篩查相關的乳癌死亡率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減少。   研究的首席研究員、耶魯大學醫學院Ilana Richman博士表示,對老年女性進行持續篩查的一個擔心是發現永遠不會出現症狀的乳癌。在某種程度上,早期掌握這些乳癌不太可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老年女性應該怎麼辦?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建議50歲至74歲女性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但該機構表示,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評估75歲及75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X光攝影的益處和危害。該工作組正在審查一項建議草案,草案提出女性應從40歲起定期接受乳房X光檢查。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55歲以上女性,其平均餘命超過10年者進行篩檢;美國醫師學會則建議停止對74歲以上平均餘命為10年或10以下的女性進行篩查。   Richman博士提醒:「對於正在思考我是否應該繼續X光乳房檢查的老年女性來說,瞭解全面的風險和益處至關重要」。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腫瘤學系Otis Brawley教授和Rohan Ramalingam在一篇單獨發表的評論中寫道,醫生需要新的工具以求客觀地確定癌症的階段和嚴重程度。   台灣的老年女人呢? 台灣政府目前補助45歲以上未滿70歲、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70歲以上女性不在補助範圍內。乳癌防治的衛教宣導上,也沒有對老年女性的側重。   根據衛福部統計,相較2010年,2020年70歲以上女性罹患乳癌人數增加了135.3%。顯然,台灣罹患乳癌的老年女性人數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這可能與人口老化等因素有關,但在發現疾病與過度診斷的衝突下,是否要建議70歲以上者做乳房篩檢是當下急須嚴肅面對的議題。       更多關於乳房攝影的新聞 乳房密度變化速度不一 可能是乳癌風險徵兆 美FDA新規定:乳房X光報告需有乳房密度資訊 胸部摸到腫塊 不是乳癌就能放心?       編譯來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23.08.08)、REUTERS(2023.08.08)      
+ read more
美預防工作小組:女性應從40歲開始接受乳房X光檢查
2023.06.02
美預防工作小組:女性應從40歲開始接受乳房X光檢查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 The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以下簡稱USPSTF)於5月9日提出新建議,所有女性應從40歲起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而非過去建議的50歲。這個新的作法預計可多挽救19%的生命,不過有四種對象不適用。   這份建議適用於對罹患乳癌有「一般風險」的女性,包括有家族史或有緻密型乳房等。然而,四類有較高風險者不適用這份建議,應該與醫生討論篩檢計畫:曾有乳癌病史者;有特定基因標記屬於高風險者;年紀小時,胸部就接受過高劑量放射治療者;以及曾經在切片檢查時,發現有高風險病變者。   利還是斃?老年女性的乳房檢查缺乏研究資料 除了提出一般性建議,USPSTF亦針對老年女性的乳癌防治提出建議。   隨著平均餘命的增加,罹患乳癌的老年女性也越來越多,但卻沒有足夠的研究說明老年女性乳房篩檢的好處與壞處,75歲以上女性的乳房篩檢和治療需要投入更多研究。   根據台灣女人連線觀察,台灣老年女性的乳癌發生率有上升趨勢。但老年女性的乳癌防治意識卻相對低落,需要更多的衛教推廣。   黑人女性更容易死於乳癌 這項新的指引同時指出,相較於白人女性,黑人女性死於乳癌的可能性高出40%,而且往往年輕時就罹病,此種不公平的健康差異需要更多研究瞭解原因及消除措施。   USPSTF副主席Wanda Nicholson在聲明中表示,確保黑人女性在40歲開始接受篩檢是重要的第一步,但這還不足以改善乳癌的健康不公平現象。   此外,將近一半的女性乳房緻密,乳房X光檢查對她們可能效果不佳,同樣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明額外的乳房超音波或MRI是否有幫助。       編譯來源:USPSTF(2023.05.09)、HealthDay(2023.05.09)、BBC NEWS(2023.05.09)      
+ read more
乳房密度變化速度不一 可能是乳癌風險徵兆
2023.05.05
乳房密度變化速度不一 可能是乳癌風險徵兆
乳房的密度是由脂肪與乳腺組織的比例决定。密度較高的乳房有高比例的乳腺組織、少量的脂肪組織。隨著女性年齡漸增,乳腺退化,脂肪組織會慢慢取代乳腺,乳腺密度降低。過去研究指出緻密型乳房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較大。   最新研究發現,乳房密度變化的速度似乎也與癌症風險有關。當一個乳房的密度下降較慢時,癌症比較可能發生在這個乳房。   研究怎麼做?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聖路易斯地區2008年至2020年間947名完成乳房X光檢查女性的數據,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約為57歲。在研究開始時,這些女性都沒有罹患乳癌,研究結束時289人確診乳癌。   無論是否罹患乳癌,所有女性在10年內乳房密度都有顯著下降。罹患乳癌的女性,傾向有較高的乳房密度。但當分別測量同一名女性兩側乳房密度時,發生癌症的乳房密度明顯下降較慢。   美國癌症學會執行長Karen Knudsen認為此研究發現令人興奮:「這是第一個長期追蹤個別乳房變化的研究,而非兩個乳房的均值。我們需要知道如何追蹤緻密性乳房的婦女,而不只是籠統地提醒她們。」   女性需要個人化的癌症提醒 美國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axine Jochelson博士表示,新研究的結果表明乳房密度是乳癌的重要因子,但女性也應該意識到其他危險因素。   「從理論上來說,乳房保持緻密的時間越長,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研究結論很合理,加強了緻密型乳房有較高風險的證據。」Jochelson博士補充說。但其他可能增加乳癌風險的因素包括有癌症家族史、飲酒過多、有過病變等,也應該納入考量。       編譯來源:CNN(2023.05.02)、Health Day(2023.05.01)、JAMA Oncology(2023.04.27)      
+ read more
美FDA新規定:乳房X光報告需有乳房密度資訊
2023.03.20
美FDA新規定:乳房X光報告需有乳房密度資訊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3月9日公布新規定,要求乳房X光檢查報告必須包含乳房密度資訊。   乳房密度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乳房的密度是根據脂肪與乳腺組織的比例决定。密度較高的乳房─緻密型乳房有高比例的乳腺組織,少量的脂肪組織。隨著年齡漸增,乳腺退化,脂肪組織會慢慢取代乳腺,乳腺密度降低。   根據美國FDA的統計,在接受乳房X光檢查的女性中,大約一半是緻密型乳房。緻密乳房有較密集的乳腺,乳癌風險較高。   然而,緻密乳腺在X光成像上會呈現白色,而癌細胞也是白色。乳腺密度越高越不容易與乳癌辨別,判讀較為困難,這時可能需要其他檢測來協助判斷,包括超音波、斷層攝影等。   告知女性 乳房密度影響癌症篩檢判讀 美國FDA修改了1992年的乳房X光攝影品質標準法案,要求檢查單位需向患者提供乳房密度的資訊和其他評估類別,以解釋乳房密度如何影響X光檢查的準確性。這些新法規將加強乳房X光檢查的流程,以及患者與醫護人員的溝通。   這項規定將在18個月內上路,FDA表示,這項新規定有助於確保乳房X光檢查報告具有更清楚的語言,主要目的在幫助患者和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檢查結果,確保盡可能完整地傳達相關決策的重要訊息,以助患者做出醫療,例如:是否做進一步檢查或再次進行X光檢查等後續步驟。   台灣補助篩檢 危險因子未提緻密型乳房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目前衛福部提供供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女性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但在乳癌防治的衛教中,未提及緻密型乳房的罹癌風險,亦未對緻密乳腺X光成像判讀困難多做說明。於乳癌防治規劃上,政府應有更細緻的規劃。       編譯來源: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2023.03.09)、CNN(2023.03.09)      
+ read more
胸部摸到腫塊 不是乳癌就能放心?
2022.12.02
胸部摸到腫塊 不是乳癌就能放心?
隨著乳癌防治意識的提升,許多女性會自我檢查,如果摸到腫塊都會很擔心,若進一步檢查發現是囊腫或其他類型的非癌性增生大多會鬆一口氣,但故事可能還沒結束。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這些囊腫或增生組織雖不一定會發展成癌症,它們會是未來罹患乳癌可能性上升的指標。   有良性乳房疾患的女性 更可能罹患乳癌 這項來自西班牙的研究指出,女性若有良性乳房疾患,包括纖維腺瘤和囊腫,未來20年內確診乳癌的可能性幾乎是沒有乳房疾患女性的兩倍,並且與年齡無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超過77萬名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其中,在20年左右的追蹤,大約17,800名女性被診斷出患有良性乳房疾患,約11,700名女性確診乳癌。   每千名患有良性乳房疾患的女性中約有25名確診乳癌。相較之下,每千名沒有良性乳房疾患病史的女性中,大約15名診斷出罹患乳癌。   「客製化」乳癌篩檢可能是解方 研究作者、流行病學家Marta Román表示,這項研究發現鼓勵有良性乳房疾患的女性應有乳房篩檢計畫,因為她們面臨的風險更高,而且可能受益於更高程度的乳癌早期檢測。   「由於患有良性乳房疾患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與乳房疾患相關的訊息,包含乳房密度、年齡和乳癌家族史等內容來設計個人化的篩檢策略。」Román這樣說。例如,沒有乳房疾患、乳房組織密度高或乳癌家族史的人,可能每三、四年接受一次標準乳房X光檢查,而不是每兩年一次。而對於有乳房密度高、乳癌或良性乳房疾患家族史的較高風險族群,可每年提供乳房X光或MRI檢查。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1.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