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新指南: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年齡應提前至45歲
2021.03.23
新指南: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年齡應提前至45歲
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 篩檢的時間點是有效防治的關鍵   大腸癌目前是美國及台灣不分男女因癌症而死亡的第三大主因。在台灣,12年來它更位居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其實大腸癌早期接受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因此,提早大腸篩檢,它是最能夠預防的癌症。   過去十年美國大腸直腸癌年輕化的傾向,促使《美國胃腸科學會》更新其指南。上次的發佈在2009年。   新指南發表在網上的《美國胃腸科期刊》,指出對有一般風險的人,篩檢應該在45歲就開始。過去的建議是50歲。   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A. Shaukat醫師表示:「40歳以上的人的風險比我們知道的更高。今天45歲的人和10年前50歳的風險一樣。」   在台灣,國民健康署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 50-74歲民眾每 2年 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目前大腸癌的發生似有年輕化的現象,政府應檢視是否也要降低的篩檢年齡。   自2009年後,大腸直腸癌的篩檢改進了許多。目前有七種不同的篩檢方式,從兩個步驟如糞便潛血測試、糞便DNA測試、電腦掃描大腸,到一個步驟的大腸鏡診斷。   在美國,雖然有多種篩檢的方法,公共衛生措施也鼓勵篩檢,美國民衆將近1/3仍未篩檢,理想的目標是應達80%以上。   指南簡介 指南的目標在減少晚期的腺腫瘤、大腸直腸癌和相關的死亡率。   有一般風險的男女,篩檢大腸直腸癌的年齡應從50降至45,規律性的篩檢維持到75歳。75歲以上的篩檢視病人個別狀況而定。   篩檢有兩種:一個步驟如大腸鏡,可以同時診斷和治療;或兩個步驟如糞便測試,如果呈陽性,需做大腸鏡。   對於不願意或不能做大腸鏡或糞便免疫潛血測試的人,大腸膠囊內視鏡是一個選項,如果測試是陰性的,重覆篩檢可在5年之內。   有大腸直腸癌家族歷史的人或直系血親60歲以下有晚期息肉,或直系血親不分年齡,有兩人以上患大腸直腸癌或晚期息肉,建議在40歲,或者最年輕癌症患者的前十年做大腸鏡。   以下是不同篩檢方法的時間表: 1)每年做糞便免疫潛血測驗 2)每10年做一次大腸鏡 3)每3年做一次多標糞便DNA測驗 4)每5-10年做一次軟式乙狀結腸鏡 5)每5年做一次電腦掃瞄大腸或大腸膠囊內視鏡   陽性多目標糞便DNA測試,若大腸鏡無問題,不需更進一步的檢查,10年後再篩檢。   不推薦以Septin9血液檢測篩檢。   內視鏡醫師應監測篩檢大腸鏡的品質指標。   大腸鏡檢查的醫師在抽回腸鏡時應至少花6分鐘的時間觀察黏膜。   在藥物預防上,除了篩檢外,建議低劑量阿斯匹靈給50-69歲在10年內至少有10%心血管疾病風險且沒有增加出血的風險的人,或願意服用阿司匹靈至少10年,以減少大腸直腸癌風險的人。   為了促進篩檢,需要發展有組織的策劃。如果第一次測試是陽性的,兩階段的篩檢要跟進。病人的引導和提醒,醫師的協助和推薦,以及支援臨床決定的工具,都可以促使病人遵守篩檢。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 (2021.03.0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病毒突變更致命,疫苗可能無法阻擋
2021.03.22
病毒突變更致命,疫苗可能無法阻擋
只要活著病毒就會變異 感染的人越多病毒變地越快 疫苗研發趕得上病毒突變嗎?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由Moderna Inc和Pfizer Inc / BioNTech SE疫苗誘發的抗體在中和(殺死)一些最令人擔憂的冠狀病毒變株的效力大大降低。   多種變株可以躲過疫苗 研究人員從接受了一劑或兩劑前述疫苗的99人取得了血液樣本,並測試了他們產生的抗體是否能中和10種全球流行的變株。他們發現,即使志願者都接受了兩個劑量的疫苗,10種變株中有5種「高度地不被中和」。這五種高抗性變株在病毒表面的刺突上都發生突變(稱為K417N/T,E484K和N501Y),其一是在南非的一個變株,另外有兩個是在巴西的變株。   與以前的研究一致,對於在巴西發現的變株,所產生中和抗體的比例下降了5到6倍。對於在南非發現的變株,中和率下降了20到44倍。   現在在紐約流行的一種變株具有E484K突變,已有其他針對此變株正在進行的研究。此研究負責人A. Balaz說:「我們的發現顯示,帶有E484K的類似變株可能更難被現有疫苗誘發的抗體中和。但儘管是這樣,疫苗會引起其他種類的免疫反應,這些免疫反應可以預防嚴重疾病的發展,這更是重要的考慮!」   在英國發現的變株更致命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在英國首次發現的冠狀病毒變種稱為B.1.1.7。它比在當地傳播的其他變株更致命。研究人員分析了11月中旬至1月中旬在英格蘭診斷為COVID-19的184,786人的數據,其中包括867人死亡。總體而言,在感染病毒後四周內死亡,B.1.1.7導致的死亡風險比英格蘭其他變株引起的高67%。與早期的變株一樣,患者的死亡風險會隨著年齡、男性性別和既有疾病而增加。B.1.1.7現在在歐洲很盛行,專家預估將在美國盛行。很關鍵的是,新的資料顯示,目前核准使用的疫苗對於B.1.1.7是有效的。   在巴西發現的變株具有雙倍傳染性 在11月至1月,在巴西的馬瑙斯(Manaus),由P.1冠狀病毒突變的COVID-19病例從不存在增加到73%。與該市第一波感染相比,此變株感染數量增加了三倍。報告指出,P.1變株的更大感染力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根據國家健康監測數據,作者估計P.1變株的傳播力是先前在Manaus流行的病毒的2.5倍左右。研究人員指出,儘管事實上該市68%的人口已經被原始冠狀病毒感染,但仍發生了P.1的傳染。在他們的分析中,感染了p.1後,再次感染P.1的風險很低。該變株引起嚴重疾病的能力或其致病性仍不清楚。   「P.1變種已經在至少25個國家/地區被檢測到。我們需要對P.1變體進行緊急研究,因為更大的可傳播性和致病性甚至會使準備充分的衛生系統崩潰。」。   編輯來源:Reuters(2021.03.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人不穿胸罩上班錯了嗎?
2021.03.21
女人不穿胸罩上班錯了嗎?
女人上班一定要穿胸罩嗎? 你會要求女同事上班要穿胸罩嗎?   這個問題和上口紅或穿高跟鞋很類似,但又比較敏感。   一名婦女她在工作的第一天沒有穿胸罩。問題是她收到來自同事的負面評價,現在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問她不戴胸罩上班是否錯了?   我上班不穿胸罩錯了嗎?(該婦女部分陳述) 上班第一天,我穿著毛衣跟長褲上班,沒有穿胸罩。過去兩年我在前一份工作中從未穿過胸罩,也從未有人對我提出異議。   第一天上班就有兩名同事跑來跟我說我的穿著不合時宜,我被告知應該穿胸罩上班。這是我的新工作,我根本不認識這些人。   當下我真的是穿著毛衣,我的衣服把我整個包的滿滿的。除了胸型以外你無法看到任何東西。我確實胸部較大,但我認為我的穿著非常正常。   上班第二天,我沒有穿胸罩,但上身穿了一件T桖跟外套。我比前一天穿得更為保守。但是另外兩人又給我了相同的評語。其中一名是我主管的秘書,因此事態變得嚴肅了。我向該名秘書提到,這個辦公室並沒有服裝規定,員工可以穿任何他們感到舒適的衣著,但秘書回應我仍然需要遵循沒有明講的禮儀,她還提到我的胸型相當明顯。   過去兩年,在前一份工作中我沒有穿過一次胸罩。我通常穿著毛衣、T桖或襯衫,多數時候我配件外套。雖然我的胸部可能真的比較大,我並不認為這有何不妥。我真的做錯了嗎?   一些對此問題的回應 * 這裡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要堅持己見。穿胸罩是蠻一般的服裝規範,但不穿戴它也有道理。...如果有人察覺到你沒有穿胸罩,代表你的服裝出了問題。雖然我不認為你有錯,但如果你想專心工作,你需要穿胸罩或設法讓他人不察覺你沒穿。   * 雖然你認為不穿胸罩並無不妥,但就你說的兩天就有四人向你反映服裝問題,可見你的新職場認為不妥。這代表你的主管正試著透過秘書告訴你這個問題。要嘛你改穿胸罩,要嘛你繼續不穿胸罩,然後被開除。   * 我不得不說,像我們這群網民的看法並不重要,重點是你主管的秘書告知你要穿胸罩,代表你的主管已經間接地告訴你要穿。在你主管叫你進辦公室直接告訴你要穿胸罩或記錄你的缺失前,去穿個胸罩。...如果你真的無法忍受穿胸罩,那你可能需要另覓新職、提告新公司或回到你的舊職場。   * 錯在你。你已經離開舊職場了。你已經被多次告知不穿胸罩不被那間公司所接受。你可以穿上胸罩或是選擇另覓工作。   * 錯不在你。但是,在專業場合,不應該有人能夠察覺你沒有穿胸罩。如果他們察覺到了,代表這並不專業也不適合。   那你認為呢?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1.03.1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還要戴口罩嗎?
2021.03.15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還要戴口罩嗎?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 目前的疫苗可防生病,但不一定防傳染   隨著強生公司的一次性疫苗即將在美國施打,似乎已經向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終結邁出了一大步。但並不代表一切都會立即恢復正常   公共衛生部門希望人們即使接種了疫苗也要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這似乎違反直覺,畢竟,如果有人接種了疫苗,他們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   答案很複雜:絕大多數接種疫苗的人都將不會罹患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真正了解它是否可以防止擴散。也就是說,接種疫苗的人即使沒有任何症狀,新冠病毒仍可能在呼吸道中留駐,仍可能傳播病毒。   我什麼時候可以停止戴口罩? 目前,存在許多未知因素,這使得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對保護整個社區至關重要。   首先,科學家們不知道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預防病毒的無症狀傳播。雖然有令人振奮的跡象,但研究仍未完成。研究人員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疫苗可以保護人們免受病毒感染多長時間。   科學家還將密切關注病毒變種的演變如何影響疫苗的效力。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存在B1351病毒變體的南非,Johnson & Johnson疫苗的功效有所降低。   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符合接種條件的成年人接種疫苗的程度。兒童會傳播疾病,但不符合接種疫苗的條件;有些人可能免疫力低下而不適合接種;其他人可能會面臨因官僚主義而來疫苗接種阻礙。   我們什麼時候會有這些答案? 關於疫苗防止傳播的程度的研究仍在繼續,並且目前的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但是還不完整。疫苗不太可能提供完整的或「滅菌級」的保護。只有少數疫苗能夠宣稱有這樣功效,例如天花疫苗。但是,如果疫苗大大減少了傳播,那對於全世界遏制該病毒的能力將是一個好消息。   在正常情況下,這類問題可能會在長達數年的疫苗臨床試驗中得到解答。但如今面臨的緊急情況,遏止疾病傳播是一個更重要的目標,並且可用的疫苗可以非常有效地做到這一點。   August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疫苗-大約在9月中旬左右,我們可能會知道答案。」。   但是重要的是,疫苗不一定需要提供全面的保護來幫助對抗這種流行病。如果每個人都接種了疫苗,那麼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病毒就變少,自然不易引起大的流行。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2.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為什麼新冠病毒大流行會在世界各地降溫?
2021.02.26
為什麼新冠病毒大流行會在世界各地降溫?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上週全球新冠病毒新病例減少了16%,降至270萬。這是截至1月4日的一周內感染率達到最高峰500萬之後,連續第五週的下降。而與病毒有關的死亡人數,上週在世界各地下降了10%,降至81,340人。   就區域而言,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的感染率下降最快(20%),其次是歐洲(18%),美洲(16%)和東南亞(13%)。以國家來看,緬甸是案件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85%),其次是泰國(74%)和獅子山共和國(74%)。   截至2月14日當週,世衛組織唯一出現新冠病毒病例上升的地區是東地中海地區,該地區主要包括中東、中亞和東北非的部分地區。那裡的新冠病毒案件增加了7%。   全球病例和死亡人數正在下降,這一事實突顯了「即使存在變異,簡單的公共衛生措施也能奏效」。   但是,儘管各國採用了極為不同的封鎖策略,關鍵指標仍顯示全球普遍下降。針對這樣的現象,專家們的觀點並沒有一致的共識。   疫苗不是答案 Reading University傳染病專家S. Clarke教授說,到目前為止,疫苗的推出過於零散,在全球數據中,沒有足夠的國家能呈現這種影響。季節性趨勢可能至少是部分原因。   他說:「受北半球COVID-19大流行衝擊的國家,包括歐洲和北美,正從最寒冷的冬季中走出來,這可能會延緩病毒的傳播。歐洲許多受災最重的國家也採取了嚴厲的封鎖措施來應對第二波衝擊。」   「就像許多呼吸道感染一樣,隨著人們因為冷在室內花費更多的時間並與他人緊密接觸,該病毒得以迅速發展。而新鮮、流動和溫暖的氣候降低了傳播的風險。」   「南半球的國家,包括巴西和墨西哥,正處於夏季中期,那裡溫暖的天氣可能減緩病毒的傳播。而限制國際旅行也可能促使全球疫情傳播情形下滑。」   在許多國家,第二波已經超過了去年首波爆發的高峰。數據顯示,整個世界正在走出第二波高峰,令人充滿希望。   第二波是由比原始菌株更具感染力甚至致命的變種所引起的,這意味著以前有效的封鎖措施在第二波是沒那麼管用的。   例如,肯特菌株於12月下旬在英格蘭東南部流行,並已擴散到近100個國家,比在中國首次出現的病毒高出70%的傳播性和30%的致命性。南非和巴西具有類似突變的變異體使這兩國所屬的大陸感染率激增。   世衛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自大流行開始以來已確診的病例總數為1.08億。但是,發展中國家檢測能力較差,而並非所有人都會有症狀,因此,真實人數可能會更高。    世衛組織最新報告稱,截至2月15日,在94個國家/地區報告了肯特變體(科學上稱為B.1.1.7)增加了8個。    最早在南非發現的菌株稱為B.1.351,在46個國家中有記錄,其中至少有12個國家發生了社區傳播。    在英國尚未發現的巴西「P.1」變種,在21個國家中被發現,上升了6個,在至少2個國家中發生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1.02.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是流感的3.5倍
2021.02.20
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是流感的3.5倍
新的加拿大研究指出,死於新冠肺炎(COVID-19)的風險是季節性流感的三倍以上。   這個發現與美國和法國最近的研究相似。   多倫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Amol Verma博士說:「我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COVID-19比季節性流感嚴重得多。」   年輕人不能倖免於新冠肺炎 在安大略省因COVID-19入院的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在流感患者中高3.5倍,對加護病房的使用率高1.5倍,住院時間長1.5倍。這些患者也更有可能被戴上呼吸機。   COVID對老年人的衝擊最大。75歲以上因COVID-19住院治療的成年人中,有近40%在醫院死亡。   儘管許多人認為COVID-19主要影響老年人,COVID-19也會在年輕人中引起非常嚴重的疾病。   約有五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年齡小於50歲,而進入加護病房的患者中這一年齡組佔了四分之一。   在第一波大流行中,50歲以下的成年人佔因COVID-19住院治療者的20%。這項研究顯示,近三分之二的50歲以下成年人需要加強照護,近十分之一的人出院後必須重新入院。   研究如何進行 Verma的團隊比較了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多倫多和附近密西沙加的7家醫院中因為流感和COVID-19相關的住院情況。這兩個地區都有大量的人口和COVID-19高感染率。   在研究期間,有763人因流感住院783人次,而972人因COVID-19住院1027人次。在這段時間內,這佔整個安大略省所有COVID-19住院治療的近四分之一。   研究人員說,COVID-19可能比流感要危險得多,因為人們對新冠狀病毒的免疫水平要比對季節性流感低。過去的流感感染和疫苗接種已幫助人們增強了對疾病的免疫力。   Verma說:「希望隨著更多人接種疫苗和更多更有效的治療方法,COVID-19的嚴重程度將隨著時間降低。不幸的是,這種病毒的變種甚至可能變得更加嚴重。」   該研究於2月10日發表在《_加拿大醫學會雜誌》上。_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02.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