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8
                                        受精卵細胞分裂的第一件事是:形成胎盤母細胞
                    
                        卵子與精子結合後開始分裂成胚囊,此時,它最在意的事是:順利地在子宮著床。也就是胎盤的形成。胎盤的發育是始於子宮?還是受精卵?
 
發表在《_自然_》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類胎盤發育的第一階段發生在胚囊著床在子宮壁的前幾天。該發現強調了妊娠中胎盤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並可能導致IVF等生育治療的未來改善,以及對妊娠中胎盤相關疾病的更好理解。
 
胎盤第一步:胎盤母細胞
他們觀察到受精後,隨著細胞開始分裂,一些細胞開始粘在一起。這觸發了引發胎盤發育的一系列分子變化。細胞的一部分會改變形狀或極化,變成胎盤母細胞(placental
progenitor
cell,一種特殊的胎盤細胞的前體)。我們可以從細胞中的基因和蛋白質差異來區分這種細胞與其他的胚囊細胞。
 
研究資深作者K.
Niakan博士說:「如果我們發現的第一個細胞決定的分子機制沒有適當建立,這將對胚胎的發育及其成功植入子宮的能力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研究小組還研究了小鼠和牛胚胎中相同的發育途徑。他們發現,儘管後期發育的機制因物種而異,但胎盤母細胞仍是第一個分化的細胞。
 
「我們已經證明,發育過程中最早的細胞決定之一是在哺乳動物中廣泛地存在。這將有助於形成未來發展研究的基礎。接下來,我們必須進一步審視這些途徑,以鑑定生物標誌物並促進人的健康胎盤發育。」
 
做試管嬰兒時,在顯微鏡下出現胎盤母細胞是在子宮內植入胚囊的最重要預測因素之一。除非研究人員能夠找到更好的胎盤健康標誌物或找到改善方法,不然這個發現對於那些努力想懷孕的人而言是有幫助的!
 
「了解子宮中人類早期發育的過程可以為我們提供見解,從而可能在將來改善IVF成功率。它還可以使我們了解早期胎盤功能障礙,這可能對懷孕後期的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尼亞坎說。
 
這項研究是由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學家與皇家獸醫學院,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南特大學和伯恩·霍爾診所的同事共同領導的。凱西·尼亞坎(Kathy
Niakan)是劍橋大學滋養細胞研究中心的現任主任,也是劍橋生殖戰略研究計劃的主席。
 
 
編譯來源:Technology Network(2020.09.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70504093119_DRUGS.jpg) 
                    2020.10.20
                                        警訊!孕婦20週後不要服用某些退燒/止痛藥!
                    
                        美國食藥局(FDA)發布了關於懷孕期間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的藥物安全資訊,要求產品的標示中應警示可能有嬰兒出現罕見但嚴重的腎臟併發症的風險。
 
FDA表示,在懷孕20週後服用止痛藥—包括阿斯匹靈、布洛芬、萘普生(如「那普洛先錠」)、雙氯芬酸(如「壽服寧」)和塞來昔布(如「即克痛」)等,可能會引起胎兒腎臟問題,進而導致羊水含量低和妊娠併發症。
 
目前這類藥物是建議不要給懷孕30周以上的婦女,因為可能增加胎兒心臟問題的風險,現在FDA表示將擴大此範圍,建議從20週開始就不應使用該藥物。
 
不僅是心臟,還有腎臟問題
FDA發現了35例嬰兒在其母親於懷孕期間服用了NSAID後出現羊水不足或腎臟問題。其中包括2名嬰兒死亡,他們均確認有腎功能衰竭和羊水不足,另外還有3名嬰兒死亡,其腎功能衰竭但羊水並沒有不足。
 
在母親停止服用NSAID後,羊水含量低的11名嬰兒狀況有所改善。在大多數情況下,母親停藥後3到6天,胎兒的不良狀況都有好轉。
 
懷孕約20週後,胎兒開始產生大部分羊水。服用數日或數週的NSAID後可能出現羊水過少—即胎兒羊水不足的疾病,不過服用僅2天後也可能如此。
 
女性、醫師、藥廠都要有警覺
FDA在一份聲明中說:「重要的是,女性必須了解在懷孕期間可能服用的藥物的益處和風險。」。為此,FDA正向婦女及醫療人員宣導如果在懷孕約20週以後服用NSAID會帶來的風險。
 
對於處方藥,FDA要求更改處方箋上的訊息,建議不要開立處方箋給懷孕20至30週之間的孕婦。非處方的NSAID的製藥廠也必須更新藥品標示。
 
儘管阿斯匹靈是一種NSAID,但小劑量阿斯匹靈(81毫克)不在此次建議的範圍內,因為它仍然是孕婦的重要治療方法。FDA建議,如果醫療人員認為懷孕20週後真的需要使用NSAID,則應以最低有效劑量、持續最短時間來開立處方箋。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10.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11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其小孩患高血壓的風險似乎更大。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學院的研究顯示,如果小孩還在子宮時暴露於較多的維他命D,這種關聯可以被降低或甚至被移除。
 
這份研究對麻州的754對母子的資料進行分析,他們的結論為,懷孕期間維生素D量較高可能有助於保護妊娠性高血壓婦女所生的兒童免於高血壓。兒童期有高血壓與成年後的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關。
 
研究作者N.
Mueller博士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人還在子宮內時就大抵上已經內定好了,而現在我們發現,可能是維生素D以有益的方式改變了這一程式設計。」。
 
研究人員估計,全球2%至8%的懷孕發生妊娠性高血壓。它與孕婦肥胖有關,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嚴重妊娠性高血壓的發病率急劇上升。
 
同時,在1988至2008年期間,美國兒童高血壓的發病率上升了約40%。研究顯示,孕婦妊娠性高血壓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其中一個原因。
 
Mueller說:「如果其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了這些發現,那麼就需要進行隨機試驗來確定有妊娠性高血壓風險的母親若有更高的維生素D量是否可以預防兒童高血壓。」。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10.05)
 	* Zhang M, Michos et al. _Associations of Cord Blood Vitamin D and
Preeclampsia With Offspring Blood Pressur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_. JAMA Netw Open. 2020;3(10):e201904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904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9
                                        電子驗孕棒中令人驚訝的秘密
                    
                        近來網路上有販賣電子驗孕棒,一個約330元,相較於藥局販賣的一般驗孕棒,一個約10至200元,貴了許多。
 
究竟貴在哪裡?
電子驗孕棒拆解後,顯示其中有一個標準的試紙,和一般的驗孕棒有的相似。此試紙有偵測懷孕時製造的荷爾蒙,稱人類絨毛膜性腺促激素。試紙上有加工化學成份,遇到荷爾蒙會變色。電子的部分只是從試紙上讀出結果,再顯示「懷孕」或「沒有懷孕」。
孕棒中還有一個除濕的片劑,在使用前保持電路的乾燥。
 
電子驗孕棒中的電子在偵測荷爾蒙並沒有扮演任何角色。
 
電子驗孕棒在螢光幕上顯示懷孕與否的字樣。一般驗孕棒是在試紙顯示一或兩行的顏色來分辨懷孕。而這樣的差異就多了2至3倍的價錢!
 
這引發了一個問題,電子驗孕棒的額外費用是否合理?
 
有些人則指出是它是電子垃圾,也有人認為電子測驗可能不值得。
 
然而有人提出試紙的顯示可能不是很淸楚,而且比較主觀性,容易誤讀。若使用硬體辨識,協助婦女清楚驗孕也不愚蠢或浪費。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0.09.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8
                                        凍卵成為就業福利或時尚的盲點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
上週發布了一項「生物倫理學簡報」,其中強調凍卵成功率的數據應該更清楚及透明化,讓民眾能夠輕易取得相關資料。而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女性要取得這些資料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
 
委員會強調,女人在凍卵前有足夠的資訊來做考量是非常重要的,讓她們能夠輕易取得凍卵各階段成功率的資料,包含從冷凍、解凍,到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此外,診所也要非常坦誠地向婦女解釋整個凍卵流程,並將所有的已知與未知都告訴她們。隨著凍卵越來越盛行,這一點尤其重要。
 
台灣女人連線在2月的報導指出:根據英國的生育專家R.Winston,目前凍卵的技術還很不熟,從凍卵到懷孕、到孩子出生存活的成功率,大概只有1%。
 
卵子從解凍到受精、發展成胚胎再植入子宮,每個階段都有失敗的卵子和胚胎。因此,並非所有解凍的卵子都能存活。若卵子成功解凍,那麼它成功形成胚胎的可能性有很大一部份取決於女性凍卵時的年齡。而35歲以下的婦女,成功率普遍較高。
 
由於凍卵這項工程所費不貲,因此有關凍卵的資訊,包含成功率、費用等,都應該更透明化,讓女性可以清楚地、有依據地來做評估。
 
凍卵成為就業福利?
現在,明確的凍卵資訊變得更加重要的一大原因是:凍卵成為一項就業福利。儘管這個現象還未普及,但有些大公司已經開始提供女性員工凍卵補助,例如:蘋果、臉書。
 
對某些女性來說,這項福利可能讓她們對未來的生育感到更有把握、更握有權力。但對某些人而言,這就像是企業為了延後員工懷孕生子,以展現對公司忠誠度的一種手段。若有一些女性想早點生育孩子,是否會被指責違反公司的規定呢?雖然有些人認為這項福利是「性別平等的均衡器」,但真正該做的是去了解女性真實的需求以及她們接受凍卵福利的經驗故事。
 
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也表示,凍卵並非企業支持員工生育選擇的唯一方法。營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提供育兒津貼以及家事假等,都可以給員工帶來很大的幫助。
 
凍卵成為時尚潮流?
隨著凍卵越來越盛行,研究表示,凍卵的呈現和行銷方式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包含媒體對凍卵的瑣碎化、網紅的推廣、演算法向女性推廣凍卵廣告的現象,以及其他不負責任的行銷手段。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表示,女性可能是在「擔心自已未來會後悔」這樣的壓力下決定凍卵的,商人們不應該利用女性的不安與焦慮來賺取利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09.29)、BBC NEWS (2020.09.30)、BBC
NEWS (2020.02.1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0.03
                                        孕婦有糖尿病可能讓小孩年輕就罹患心血管疾病!
                    
                        最近《加拿大醫學會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年輕人和青少年的心臟病可能與他們還在子宮時媽媽有糖尿病有關。
 
這項研究觀察了加拿大馬尼托巴省(Manitoba)的年輕人和青少年,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糖尿病,研究發現他們在35歲之前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那些胎兒時未暴露於糖尿病的人高50%至200%。
 
作者認為,這些發現可能對預防保健很有用。對那些胎兒時曾暴露於糖尿病的孩子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檢查,可能有助於評估這個人群未來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負擔。
 
研究作者J.
McGavock說:「這些觀察結果支持了我們的假設,即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與胎兒時暴露於妊娠糖尿病有關。」。
 
後代風險:高血壓、第2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臟病
研究人員檢視了將近19萬名母親於1979年至2005年所生的小孩的資料,總共有超過290,000名兒童。在所有兒童中,有2.8%胎兒時曾暴露於妊娠糖尿病,有1.1%胎兒時曾暴露於母親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中。在研究期間,暴露於這2種類型的糖尿病的情形越來越普遍,這一趨勢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
 
這些曾在胎兒時暴露於糖尿病的後代中,他們最常被診斷出3個疾病,分別是:高血壓(8713人)、第2型糖尿病(3568人)和缺血性心臟病(715)。
 
McGavock說:「透過觀察幾乎所有馬尼托巴省出生的兒童長達30年的資料,我們發現相較於母親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兒童,母親有妊娠糖尿病的兒童未來患心臟病的可能性高30%-80%並且有心臟病風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的可能性高2至3.4倍。」。
 
此外,曾在胎兒時暴露於糖尿病的兒童,提早2年被診斷出心臟問題和風險因子。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