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2016.06.07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新生兒的父親請注意!來自美國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學中心的新研究警告:你的年齡、飲酒和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你的孩子以及後代子孫有天生的缺陷。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生物化學和分子及細胞生物學副教授Joanna Kitlinska博士和他的同事確定了一些可能影響後代發展的父系因素。根據他們的研究,父親能夠造成的影響比我們一般想像的還要大。從飲酒情形到年齡等一切因素,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出生缺陷和基因表達。   「我們知道由母親提供的營養、荷爾蒙和心理環境會永久地改變嬰兒的器官結構、細胞反應和基因表達。但我們的研究顯示父親也能造成同樣的影響,他的生活方式、年齡可反映在控制基因功能的分子上,如此一來,父親不僅會影響他的子女,也會影響到後代的子孫。」Joanna Kitlinska博士說明。   該研究小組重新檢視了一項過去的研究,專注於男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引起精子內DNA的表徵遺傳變化,最終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基因組。   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父親是個酒鬼,即便母親從未飲酒,一個新生兒也可能被診斷有胎兒酒精譜系障礙(FASD)。父親的飲酒情況也與出生體重減少有關連,甚至會顯著降低整體腦容量和導致認知功能受損。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父親高齡可能提高孩子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的發生率;而父親的心理、社會壓力也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造成有缺陷/不良的行為特徵。   甚至,男人青春期前的飲食結構可能減少或增加其子孫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父親的肥胖已被連結到後代脂肪細胞的擴大、代謝調節、糖尿病和肥胖的變化,以及腦癌的發展。   Kitlinska補充:「遺傳父親的表徵遺傳學新領域需要被組織成臨床上適用的建議以提醒人們改善生活習慣。而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後天影響,我們需要研究母系和父系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是將他們個別分開來考慮。」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Georgetown University    
+ read more
預防乳癌從青春期飲食開始
2016.05.25
預防乳癌從青春期飲食開始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以新鮮、天然少加工的食材為主並減少食用紅肉的飲食方式有助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前述研究多以成人為主,但事實上有些癌症的發展是可以追朔到青春期甚至童年時期。因此,近來有許多研究者開始將焦點轉移至青少年身上。近日就接連有三個研究提到女性從青春期、成年初期到停經後的飲食會影響日後罹患乳癌的機率。   首先,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第一個研究由來自哈佛大學的Maryam S. Farvid主持,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第二期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II)中90,534位女性長達20年的追蹤資料。   分析結果指出,在青春期時蔬菜水果攝取量高(此研究定義為每天2.9份)的女性待中年時診斷出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比青春期時蔬果攝取量低(此研究定義為每天0.5份)的女性少了25%。   其中,青春期時多攝取蘋果、香蕉與葡萄;成年初期多食用橘子和羽衣甘藍的效益特別好。研究人員說明,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可以幫助穩定血液中的雌激素(這與乳癌的發展之間有強烈的關聯性);同時,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如α胡蘿蔔素),作為抗氧化劑能提供最佳保護。蘋果、香蕉與葡萄富含纖維與黃酮類化合物;橘子和羽衣甘藍所富含的維他命C也是另一種抗氧化劑。   而另一方面,研究者提醒,果汁並沒有任何效益。   其次,注意脂肪的攝取 脂肪在我們的飲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夠提供熱量、幫助身體吸收油溶性維他命,以及幫助生長發育。注意脂肪的攝取並不是叫大家不要食用脂肪,而是要挑選好的脂肪。根據馬里蘭大學醫學院最新的研究,食用大量飽和脂肪或低量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青少女在15年後可能擁有較高的乳房密度。而既有的研究已證實高的乳房密度是導致乳癌發病的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分析了由美國國家心臟、肺與血液研究所主辦之「兒童飲食干預研究」(Dietary Intervention Study in Children)中的資料。自1988年始,涵蓋600多名8~10歲之兒童,其中有超過300名為女孩。除了在各種情況下蒐集這些孩童的飲食資料,研究人員在這些女孩25~29歲時,以核磁共振掃描來測量她們的乳房密度。   結果發現,在青春期時不健康的脂肪(即飽和脂肪)較多或健康的脂肪(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較少都與乳房密度提升的風險增加有關。在青春期攝取飽和脂肪量最多的女性其飽和脂肪量佔總熱量的13%左右,這些婦女的乳房密度平均為21.5%;而在青春期時飽和脂肪僅佔總熱量約8%的女性,其乳房密度為16.4%。而在不飽和脂肪的攝取狀況上也可看到,攝取量少者的乳房密度較攝取量多者來得高。   雖然這次的研究尚無法證明其中的因果關係,但是研究人員推測,不同的脂肪可能在乳房組織形成與維持時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青春期是乳房發育的關鍵時期。   許多專家與醫學組織如美國心臟學會(AHA)都建議健康的飲食應含有約5%的飽和脂肪。而據AHA指出,飽和脂肪來自牛、羊、豬等家禽的肉與表皮、奶油、鮮奶油與起司等純乳或2%的乳製品。不飽和脂肪則可從魚類、酪梨、核桃、橄欖與液態植物油獲得。   目前研究者尚無法確知他們於女性25~29歲時所測得的乳房密度是否會維持至40、50歲(乳癌風險開始增加的年齡)。他們表明,在正式提出飲食建議之前還會進行更多的研究。   最後,控制飲酒量 來自南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女性的飲酒量與其發展出乳癌和心臟疾病的風險有關。   由Marie K. Dam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2,000名女性的資料,指出:與飲酒習慣沒有改變的女性相比,在5年內飲酒量每天增加2杯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風險上升了30%,但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則下降了20%。   不過,在5年內減少飲酒量的女性身上未看到任何顯著的風險改變。   研究者表示,由於本次的研究為觀察性研究,僅能得知飲酒行為與乳癌、心臟病之間存在關聯。需要更多相關研究來找出其間的因果關係。   以上研究雖然有些因果關係尚待釐清,不過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果、優質的脂肪與適度的飲酒量都是已知的健康飲食原則。如今有數據顯示青春期的飲食對成年後的健康狀況具有影響力,大家不妨將上述建議做為參考,及早開始養成健康的身體。   資料來源:The BMJ、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摘除卵巢可能增加直腸癌罹癌風險?!
2016.05.06
摘除卵巢可能增加直腸癌罹癌風險?!
近日有新研究指出,接受卵巢摘除手術後的女性其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將會上升。   學者指出結直腸癌的發展受到的賀爾蒙的影響,而摘除卵巢會改變婦女的賀俺蒙分泌狀況。此篇研究分析了1965年至2011年之間195973位摘除卵巢的瑞典婦女資料,發現她們罹患結直腸癌的比率比一般人多出了30%。而在控制了其它影響因素後,研究者也發現摘除雙側卵巢的婦女罹患直腸癌風險較緊摘除一個卵巢者高出2.3倍。   計畫主持人Josefin Segelman博士表示,不論是否已經停經,這些婦女罹患直腸癌的風險都在接受卵巢摘除術後增加了。這突顯了作為預防性的卵巢摘除術對婦女而言是一個必須審慎考慮的選項。 _ _ 資料來源:英國外科雜誌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 read more
治療乳癌卻傷「心」!學者籲擴大追蹤
2016.04.27
治療乳癌卻傷「心」!學者籲擴大追蹤
治療HER2陽性乳癌患者的曲妥朱單抗(trastuzumab)藥物,在市場上常見的牌子是賀癌平(Herceptin),雖然服用該藥物能大幅降低乳癌死亡率,但同時也增加鬱血性心臟衰竭的風險,因此醫事人員會針對被認定屬高風險族群的高齡患者做心臟病的追蹤。然而,最近研究發現,曲妥朱單抗不僅會提升高齡患者的風險,也會使年輕的乳癌患者容易罹患心臟病,因此研究建議應把所有有在服用曲妥朱單抗藥物的患者納為追蹤對象。   研究由彼得芒克心臟中心(Peter Munk Cardiac Centre)及泰德.羅渣士心臟病研究中心(Ted Rogers Centre for Heart Research)進行,主要編輯Dinesh Thavendiranathan博士說明,雖然早期治療乳癌確實被證明具有效果,但是很不幸地,有些用來治療乳癌的藥物會傷害心臟或造成心臟功能不全。認可這些藥物的臨床試驗報告往往表示其導致心臟功能不全的風險不是很高,但是在臨床實務上,由於使用者的類型比臨床試驗所涵蓋的人口類型更廣泛,當中就有人的心臟功能不全風險於服藥後變得非常高。   該研究從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的匿名健康紀錄做整理與分析,包含了18,540名在2007-2012年間被診斷罹患乳癌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女性資料,當中有79%的人年齡在65歲以下,年齡中位數為54歲。研究發現,同時服用曲妥朱單抗及傳統小紅莓(anthracyclines)的人發生重大心臟事件的機率是6.6%,是使用其他化學藥物的患者的4倍;單服用曲妥朱單抗的機率則為5.1%,是使用其他化療的患者的1.76倍;但是僅服用小紅莓而無服用曲妥朱單抗的患者則未顯出高風險。   研究作者說明,這份研究比過去的研究規模來得大,所涵蓋的患者數量是過去最大的研究的兩倍。此外,研究對象中包含65歲以下的患者,讓研究團隊有新的資料可以了解年輕與年長患者之間發生心臟事件頻率的差異,同時也讓他們可以與同年齡但沒有罹癌的女性做比較。   最後,研究的編輯之一Douglas Lee博士說明,雖然年長患者服用曲妥朱單抗後心臟病絕對風險(absolute risk)還是比較高,但是年輕患者服藥後心臟病風險也顯著增加,因此建議除了追蹤年長患者的心臟病風險外,也要考量到年輕患者也可能因為這些治療癌症的藥物產生心臟毒性而使其罹患心臟病。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美發表全面施打HPV 9價疫苗評估報告
2016.04.19
美發表全面施打HPV 9價疫苗評估報告
來自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建模與分析中心的研究者David P. Durham等人於昨日(4/18)發表了一份有關HPV疫苗在美國造成的經濟與健康效應之評估報告。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於2014年批准Gardasil-9疫苗(HPV 9價疫苗),據稱能針對9種HPV進行防護的新疫苗,因此能將預防子宮頸癌的效力提升至80%,與目前使用疫苗的66%相比效果更加,不過每劑的成本也比目前的疫苗多出約$400~580台幣。   David P. Durham和同事開發了一套HPV傳染和子宮頸癌發病率的模型來估算美國改施打Gardasil-9疫苗所遭遇的健康與經濟影響。依據模型分析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從國家層面來看,不繼續使用現有疫苗而改以施打Gardasil-9能減少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並將在2050年看到更大的成效。但若要將現有的疫苗全面置換為Gardasil-9疫苗,估計將耗資近30億美金。   研究人員同時指出,以國家為單位進行全面施打將能改善部分疫苗普及率低的地區的癌症發生及死亡人數。據其分析結果,他們相信擴大施打範圍及將現有疫苗轉換為Gardasil-9將可獲得最大的健康與經濟效益。   台灣近日也有出現要求全面施打HPV疫苗的聲音,我們認為,在主張要全面施打疫苗前,應先審慎評估疫苗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目前HPV疫苗提供的防護力有多久還是個未知數;而關於安全性,接種疫苗後發生的不良反應在國際間也時有所聞,日前日本更有受害者對疫苗製造藥廠提出集體訴訟,而台灣則在政府遲未建立完整資料庫的狀況下無從準確判斷後遺症的發生率。另一方面,國際間亦有研究報告指出HPV疫苗的施打劑數事實上應予以減少。因此,施打策略與其他配套措施的建置是否至臻完善亦是重要的前提。   本篇研究經費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James S. McDonnell基金會以及加拿大健康研究院贊助。   資料來源:PNAS    
+ read more
12名日本女性控告HPV疫苗藥廠,反觀台灣...
2016.04.13
12名日本女性控告HPV疫苗藥廠,反觀台灣...
近日,日本有12名接種HPV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女性召開記者會,表示將於今年6月對日本政府及疫苗製造藥廠提出集體訴訟,也呼籲其他受害者出面。   HPV疫苗在日本引起的爭議早在2013年3月就開始,據當時的通報資料,接種HPV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的機率較其他疫苗高出許多;同年6月,日本政府也正式宣布要求地方政府不再鼓勵民眾施打HPV疫苗。2015年,日本名古屋市政府更針對HPV疫苗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展開罕見的大規模調查。   在日本甫傳出HPV疫苗接種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台灣曾有醫生於受訪時表示日本所施打的疫苗與台灣的不相同。事實上,目前有在生產HPV疫苗的兩家藥廠的疫苗,台灣都有引進;因此,「台灣施打的疫苗與日本不同」這樣的認知是不正確的,該名醫師發表此言論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另一方面,每當國際上出現HPV疫苗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新聞時,我們的政府總會出面表示台灣並沒有這麼多不良反應的案例。而事實上,雖然衛福部確實建立了「HPV疫苗注射通報系統」,但是,這個系統並沒有跟各地方政府良好的串聯。據台灣女人連線2015年追蹤所得的資料,甚至有中央與地方數據不一致的狀況發生;而根據該年衛福部的回應:「有關公費施打縣市不良事件通報及追蹤由各縣市衛生局依權責處理」。可知目前台灣根本沒有一個整合完善、可以提供有效數據的通報及追蹤系統,更遑論能夠準確地了解HPV疫苗在台灣的施打成效以及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率。   台灣女人連線在此提醒大家,雖然HPV疫苗已通過政府核准上市,許多醫療院所與機構也都鼓勵民眾施打,但其有效性與安全性在國際上也確實存有許多爭議尚待更嚴謹的觀察與驗證。接種疫苗並非是防範感染HPV或子宮頸癌發生唯一途徑,確實做到安全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並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比接種疫苗來得更為踏實的作法。   更多HPV疫苗的相關訊息請參見台灣女人健康網【HPV疫苗/子宮頸癌】專區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