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4
篩檢早期婦科癌症 試試「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簡稱NIPT),可從母體的血液偵測胎兒染色體,篩檢發育中染色體異常的技術,確認胎兒是否有唐氏症(21號色體三染色體症)、愛德華氏症(18號色體三染色體症)、巴陶氏症(13號色體三染色體症)。
最近在比利時的研究中,分析六千位使用過改良版NIPT檢測孕婦,研究團隊在其中三位孕婦血液找到不屬於母親或胎兒的基因組合,這些基因組合和癌症中的發現的基因相似,因此這三人被轉介到腫瘤科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三位孕婦分別是卵巢癌、濾泡型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患有濾泡型淋巴瘤的婦女被認定是非活化的癌症,不需要治療,其他兩位婦女則接受化學治療,治療後基因轉為正常,其中一位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的婦女,後來也產下一位健康的女嬰。
研究團隊表示,參加研究的六千位婦女中,找到了三位癌症患者,按照比例,可以預期在所有人口中,每一千到兩千位的二十到四十歲的婦女中,就可以找到一位癌症的患者。
一般在懷孕期間如果並存有癌症,癌症相關症狀像是疲倦、噁心、腹痛、陰道出血等,可能被誤認為懷孕的正常表現,而延遲診斷癌症,因此NIPT提供診斷孕婦早期癌症的有效工具,再者,考慮到某些癌症的預後差,在懷孕期間給予相對安全的治療是可行的,研究團隊認為這對於NIPT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附加優點。
而NIPT的運用不只限於孕婦,這項檢測也有機會用在更廣泛的民眾身上,不只能提供低侵入性的篩檢方法,來準確檢測染色體失衡的癌症,也可以協助醫生追蹤病患的治療成效。研究團隊有信心,這一發現對於早期癌症的有效、低侵襲性的診斷技術,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資料來源:JAMA Oncology、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ESHG)
+ read more
2015.07.10
別再受媒體捉弄!破除乳房攝影篩檢迷思
儘管乳房攝影推行已久,關於乳房攝影的迷思依然存在,其中媒體與名人的言行是迷思背後主要的推波助瀾者。競選者與名人不斷呼籲更多民眾針對更多疾病勤做攝影篩檢,也呼籲民眾延長接受攝影篩檢的年齡範圍。例如:美國知名歌手泰勒斯(Taylor
Swif)就在起母親被診斷出乳癌後,便鼓勵粉絲的父母提早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競選者也呼籲所有70歲以上的女性皆應做乳房攝影篩檢;研究員除了不斷嘗試研發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攝影篩檢,也討論自嬰兒出生起即接受攝影篩檢。此外,還有民眾認為只有社會較有資產的人才能去做攝影篩檢。
針對媒體與名人所傳遞關於攝影篩檢偏頗的觀念,非營利組織Sense
About
Science釋出一份打破人們對攝影篩檢不切實際的期待的指引。在指引中,科學家、臨床醫師、醫學專家等提出說明,如:英國國家攝影篩檢委員會(National
Screening Committee)主任Anne
Mackie博士表示,接受攝影篩檢不同於罹病者就診,它是提供給健康且無症狀的人的檢測工具。換言之,大多數經過攝影篩檢者不會受惠於此項工具;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產科教授Susan
Bewley表示,即使是施行已久的乳房攝影篩檢也存在過度診斷的爭議,因此女性應該在施行篩檢以前被告知潛在的風險與益處;生醫科學協會(Institute
of Biomedical Science)代理執行長Sarah
May表示,有效的攝影篩檢能預知風險,但無法保證個人是否罹病。
綜合而言,Sense About Science所公布的指引如下:
*
攝影篩檢並非對所有人都有效。
*
可能有風險,因此高危險群(如:BRCA基因突變者)才需要被建議接受攝影篩檢。
*
可以檢測出可能罹患疾病,但無法預防疾病。
*
無法提供絕對的檢測結果,因此沒有檢測出異狀不代表以後就不會罹病。
*
攝影篩檢不同於診斷篩檢。
資料來源:Sense About Science
+ read more
2015.07.09
乳房攝影無助於降低整體乳癌死亡率
在台灣,乳癌位居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統計中的第四名。目前,藉由早期檢測乳房細胞是否變異,有機會避免變異細胞惡化為乳癌,而最經常使用的檢測技術就是乳房攝影檢查。然而,最近有研究指出,雖然整體女性人口接受乳房攝影比率越高,越有機會檢測出變異的乳房細胞,但整體女性的乳癌死亡率並未因此降低,反映乳房攝影產出偽陽性結果的可能令人擔憂。
這項研究分析了於2000年美國癌症登記系統(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中來自547個郡,約1600萬名40歲以上的女性,其中有5萬多位女性罹患乳癌並在往後十年持續被追蹤。研究評估每個郡的乳癌發生率,並且根據乳癌大小、癌症轉移狀況與是否曾接受侵略性手術來分析與乳房攝影的關係。
分析結果發現,接受乳房攝影的人每增加10%,就會伴隨25%的人被認為罹患小型的乳癌(≦2公分),並且,美國所有的郡的乳癌發生率與乳房攝影的程度都有清楚的相關性。再者,即使在被確診為乳癌病患的人數是其他的郡的1.8倍的地方,乳癌死亡率卻並未因此高於其他的郡。此外,癌症轉移至相鄰器官或轉移至非相鄰器官的比率並不隨接受乳房攝影的程度增加而有變化。不過,原本認為透過乳房攝影可以降低女性接受侵略性手術,研究結果卻顯示雖然接受乳房攝影的人每增加10%,接受免於傷害性手術的人便增加24%,但接受侵略手術(如:乳房切除)的人的比率卻未因此下降。
為避免這種以整體人口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出現一概而論的缺點,研究團體還以個人為分析對象,仍發現9個州及2個都會地區的女性接受乳房攝影程度與乳癌發生率具有與上述分析相同的關連性。此外,研究團隊說明,研究結果並未因各地區的總人口數相異而有不同。
研究的協作編輯,哈佛大學的Richard
Wilson博士說明,從乳房攝影程度增加、被檢測出有小型乳癌者亦增加,但乳癌死亡率卻未見下降且並未降低接受侵略性手術的可能性的結果來看,乳房攝影不僅產生偽陽性結果可能性高,還可能讓女性因此接受不必要的侵入性手術。但研究團隊也表明,他們仍無法建立乳房攝影產生偽陽性結果的頻率,因此再次強調女性應重視與醫療提供者的溝通機會,並且呼籲乳房攝影技術應積極改善。唯有讓女性充分了解乳房攝影的好處及風險,才能讓女性有效評估是否要接乳房攝影。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6.30
乳房攝影檢查,好?不好?
乳房攝影的目的是要早期檢測出腫瘤,才能越早開始進行治療以降低死亡率。挪威乳癌篩檢計畫讓50-69歲的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1995-1996年間只在四個行政區試行,到2004年則擴大到全國實施;近日這項實驗計畫的評估報告出爐,也呈交至挪威衛生部部長(Minister
of Health and Care Services)。
評估報告指出:因為接受篩檢而過度診斷的可能性,比因為篩檢而免於死於乳癌的可能性高出五倍(這裡所提到的「過度診斷」是指婦女如果沒有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她不會發現、也不會死於乳癌)。此外,數據指出一萬名婦女、若每個婦女接受10次乳房攝影檢查,會有377個乳癌個案在病變前期就被檢查出來,大約有27位婦女因為早期發現而免於死於乳癌;但同時也大約有142名婦女被過度診斷。
挪威科技大學(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教授Roar
Johnsen,同時也是這項計畫評估委員會的主席表示,研究追蹤這些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婦女到79歲,結果發現乳癌的死亡率下降了20-30%,但同時也伴隨著過度診斷的問題,每一位婦女在思考要不要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時,都應該評估自身的狀況和考量乳房攝影檢查的優點和缺點。
資料來源: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
+ read more
2015.06.25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吸菸一直是許多癌症的成因之一,但是吸菸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卻始終無法獲得定論。最近一篇跨國研究首次提出了證據,顯示吸菸與前列腺癌復發存在著關係;曾經吸菸與正在吸菸之前列腺癌患者在施行前列腺摘除後,癌症復發的機率是未吸菸者的2倍。
由維也納醫學大學(MedUni Vienna)及巴賽爾醫學大學(Basle
University
Hospital)主持的研究,以6,538位已摘除前列腺的前列腺癌病患為實驗對象。為排除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實驗對象皆不曾於術前接受放射治療、化療與荷爾蒙治療,並且排除由其他癌細胞轉移至前列腺的病患。在所有實驗對象中,有34%不曾抽菸、32%曾經吸菸、34%現為吸菸者。
研究發現相較於不曾吸菸者,曾經吸菸及正在吸菸者的前列腺癌摘除體積等級(RP
Gleason score)、癌細胞於囊外擴展機率(extracapsular
extension)、癌細胞侵入精囊機率(seminal vesicle
invasion)與癌細胞於術後殘留在組織邊緣的機率都顯著較高(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並且曾經吸菸及吸菸者術後癌症復發的風險比率(Hazard
Ratio)也顯著高於不曾吸菸者。此外,研究亦發現戒菸十年以後,前列腺癌復發的風險會下降。
研究發起人維也納醫學大學泌尿科Shahrokh F.
Shariat主任說明,這項研究發現是告知前列腺癌症病患吸菸的負面影響的重要實證基礎,並且也建議吸菸者戒菸從來不嫌晚,即使已經有前列腺癌也需要戒菸以避免癌症復發或癌細胞擴散。
然而,Shariat也提到,此項研究乃針對前列腺癌復發是否會受吸菸習慣影響,但是對於吸菸與罹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過去曾經有研究指出兩者之間有清楚的關聯,但是近來的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不論如何,吸菸依然被證實會增加男性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European Urology
+ read more
2015.06.23
年齡不是問題?學者籲重視年長女性的子宮頸篩檢
近日一份回顧性的研究指出,在英國,子宮頸癌的新確診案例約有20%為65歲以上的婦女,其中約有一半左右因此死亡;相較之下,25歲以下的新確診病例則僅佔2%。美國癌症學會估計今年將會有12,900個患侵襲性子宮頸癌的新案例確診,約4,100人因此死亡。雖然子宮頸癌通常於中年女性身上發現,但仍有15%以上的案例來自65歲以上的女性。
但最近的研究卻顯示,50歲以上的女性較不可能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2013年的調查結果,過去5年內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女性年齡分布狀況為:50~54歲之間的女性有82%接受篩檢;55~59歲有76%;而60~64歲則剩下73%。
而一項由英國的「Jo’s Cervical Cancer
Trust」子宮頸癌防治基金會所進行的研究發現:50~65歲女性未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她們缺乏與疾病、疾病成因的相關知識。約有60%的女性並不清楚子宮頸癌是因人類乳突病毒(HPV)而起,同時對於病毒的潛伏期極長,癌症病變發生的原因很可能來自於自身早期性生活。
另一方面,亦有研究指出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未來確診為子宮頸癌的風險有關。調查發現,在65~85歲的女性中,若於50~64歲期間接受篩檢且結果為陰性,後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者佔萬分之8;而於50~64歲間未曾接受篩檢,而後被診斷出罹癌者佔了萬分之49。同時,學者發現女性在50~64歲間若3次的篩檢結果皆為陰性,便較不可能在未來20年間罹癌。
英國的學者Dr.
Sherman認為,疏於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確實是年長女性確診罹癌數量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定期接受抹片篩檢確實有助於降低HPV感染發展為子宮頸癌的風險。她強調:我們當前對於子宮頸癌的觀念應該有所改變,他其實就跟乳癌、大腸癌一樣,對女性的影響深遠且會持續至老年。
雖然本篇研究著重在針對年老女性的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過,台灣女連健康網也在此提醒大家,隨著科技的發展,篩檢的方式越趨多元,除了抹片檢查外,病毒基因檢測也是預防子宮頸癌的一種篩檢方式;而不斷更新的研究數據也讓各國的篩檢指引有所變動。目前台灣的指引建議有性行為者或是年滿30歲的婦女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年齡、施作頻率與方式等方面都仍有改進空間。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