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攝影檢查,好?不好?
2015.06.30
乳房攝影檢查,好?不好?
  乳房攝影的目的是要早期檢測出腫瘤,才能越早開始進行治療以降低死亡率。挪威乳癌篩檢計畫讓50-69歲的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攝影檢查,1995-1996年間只在四個行政區試行,到2004年則擴大到全國實施;近日這項實驗計畫的評估報告出爐,也呈交至挪威衛生部部長(Minister of Health and Care Services)。 評估報告指出:因為接受篩檢而過度診斷的可能性,比因為篩檢而免於死於乳癌的可能性高出五倍(這裡所提到的「過度診斷」是指婦女如果沒有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她不會發現、也不會死於乳癌)。此外,數據指出一萬名婦女、若每個婦女接受10次乳房攝影檢查,會有377個乳癌個案在病變前期就被檢查出來,大約有27位婦女因為早期發現而免於死於乳癌;但同時也大約有142名婦女被過度診斷。 挪威科技大學(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教授Roar Johnsen,同時也是這項計畫評估委員會的主席表示,研究追蹤這些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婦女到79歲,結果發現乳癌的死亡率下降了20-30%,但同時也伴隨著過度診斷的問題,每一位婦女在思考要不要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時,都應該評估自身的狀況和考量乳房攝影檢查的優點和缺點。 資料來源: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  
+ read more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2015.06.25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吸菸一直是許多癌症的成因之一,但是吸菸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卻始終無法獲得定論。最近一篇跨國研究首次提出了證據,顯示吸菸與前列腺癌復發存在著關係;曾經吸菸與正在吸菸之前列腺癌患者在施行前列腺摘除後,癌症復發的機率是未吸菸者的2倍。   由維也納醫學大學(MedUni Vienna)及巴賽爾醫學大學(Basle University Hospital)主持的研究,以6,538位已摘除前列腺的前列腺癌病患為實驗對象。為排除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實驗對象皆不曾於術前接受放射治療、化療與荷爾蒙治療,並且排除由其他癌細胞轉移至前列腺的病患。在所有實驗對象中,有34%不曾抽菸、32%曾經吸菸、34%現為吸菸者。   研究發現相較於不曾吸菸者,曾經吸菸及正在吸菸者的前列腺癌摘除體積等級(RP Gleason score)、癌細胞於囊外擴展機率(extracapsular extension)、癌細胞侵入精囊機率(seminal vesicle invasion)與癌細胞於術後殘留在組織邊緣的機率都顯著較高(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並且曾經吸菸及吸菸者術後癌症復發的風險比率(Hazard Ratio)也顯著高於不曾吸菸者。此外,研究亦發現戒菸十年以後,前列腺癌復發的風險會下降。   研究發起人維也納醫學大學泌尿科Shahrokh F. Shariat主任說明,這項研究發現是告知前列腺癌症病患吸菸的負面影響的重要實證基礎,並且也建議吸菸者戒菸從來不嫌晚,即使已經有前列腺癌也需要戒菸以避免癌症復發或癌細胞擴散。   然而,Shariat也提到,此項研究乃針對前列腺癌復發是否會受吸菸習慣影響,但是對於吸菸與罹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過去曾經有研究指出兩者之間有清楚的關聯,但是近來的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不論如何,吸菸依然被證實會增加男性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European Urology        
+ read more
年齡不是問題?學者籲重視年長女性的子宮頸篩檢
2015.06.23
年齡不是問題?學者籲重視年長女性的子宮頸篩檢
  近日一份回顧性的研究指出,在英國,子宮頸癌的新確診案例約有20%為65歲以上的婦女,其中約有一半左右因此死亡;相較之下,25歲以下的新確診病例則僅佔2%。美國癌症學會估計今年將會有12,900個患侵襲性子宮頸癌的新案例確診,約4,100人因此死亡。雖然子宮頸癌通常於中年女性身上發現,但仍有15%以上的案例來自65歲以上的女性。   但最近的研究卻顯示,50歲以上的女性較不可能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根據2013年的調查結果,過去5年內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女性年齡分布狀況為:50~54歲之間的女性有82%接受篩檢;55~59歲有76%;而60~64歲則剩下73%。   而一項由英國的「Jo’s Cervical Cancer Trust」子宮頸癌防治基金會所進行的研究發現:50~65歲女性未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她們缺乏與疾病、疾病成因的相關知識。約有60%的女性並不清楚子宮頸癌是因人類乳突病毒(HPV)而起,同時對於病毒的潛伏期極長,癌症病變發生的原因很可能來自於自身早期性生活。   另一方面,亦有研究指出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未來確診為子宮頸癌的風險有關。調查發現,在65~85歲的女性中,若於50~64歲期間接受篩檢且結果為陰性,後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者佔萬分之8;而於50~64歲間未曾接受篩檢,而後被診斷出罹癌者佔了萬分之49。同時,學者發現女性在50~64歲間若3次的篩檢結果皆為陰性,便較不可能在未來20年間罹癌。 英國的學者Dr. Sherman認為,疏於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確實是年長女性確診罹癌數量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定期接受抹片篩檢確實有助於降低HPV感染發展為子宮頸癌的風險。她強調:我們當前對於子宮頸癌的觀念應該有所改變,他其實就跟乳癌、大腸癌一樣,對女性的影響深遠且會持續至老年。   雖然本篇研究著重在針對年老女性的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過,台灣女連健康網也在此提醒大家,隨著科技的發展,篩檢的方式越趨多元,除了抹片檢查外,病毒基因檢測也是預防子宮頸癌的一種篩檢方式;而不斷更新的研究數據也讓各國的篩檢指引有所變動。目前台灣的指引建議有性行為者或是年滿30歲的婦女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年齡、施作頻率與方式等方面都仍有改進空間。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
一針見效?!HPV疫苗施打劑數又有新發現
2015.06.11
一針見效?!HPV疫苗施打劑數又有新發現
  2014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世界癌症會議中發布指引建議將HPV疫苗的施打劑數減為兩劑;如今又有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HPV疫苗可能只需要施打一劑就足以提供防護力。 這份研究分析所使用的數據來自兩個各自獨立的大型三階段研究,分別包含7,466位18至25歲以及18,644位15至25歲的女性。兩項研究所使用的都是針對16型、18型HPV進行防護的二價疫苗。其中,未完成三劑接種程序的女性主要是受限於懷孕而必須停止接種疫苗。 分析結果發現,不論接種劑數為何,平均都能達到4年的防護力。完成3劑接種程序的人(約22,000人)獲得的防護力為約77%;接種2劑者(約1,100人)為76%;僅接種1劑者(約500人)則有86%。 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的研究者Aimee Kreimer博士表示:目前全球有80%的子宮頸癌發生在低度發展的地區;若僅施打一劑確實也能提供防護力,對於全球的子宮頸癌防治工作將帶來重大改變,一方面得以減少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接種率,有助於偏遠、低度發展地區的婦女接種。 不過,目前的研究結果還不足以影響公共衛生政策或相關指引的改變。計畫領導人之一的Cosette Wheeler博士特別強調:需要新的隨機研究支持這項研究發現並拓展相關研究領域;同時,施打單劑疫苗的效力持續時間也有待驗證。 資料來源: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乳房攝影檢查新指引 50歲以下女性篩檢具爭議
2015.05.25
乳房攝影檢查新指引 50歲以下女性篩檢具爭議
  上週美國預防保健服務工作小組(United States Preventative Services Taskforce, USPSTF)發布一系列乳房攝影檢查的指引,此為USPSTF自2009年發布具爭議性的指引後的首次更新。然而,女性健康研究學會(The Society for Women’s Health Research, SWHR)擔憂這份指引會限縮百萬女性接觸到乳房攝影篩檢的管道,並且此指引與大多數專業團體建議的40歲以上婦女每年應接受乳房攝影檢查不相符。 USPSTF所發布的指引中指出,50-75歲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對女性預防乳癌最有效,呼應了該會2009年的指引內容,認為40-49歲女性應先諮詢醫師來評估乳房攝影的好處及風險,並且針對75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攝影的好處及風險,發現證據並不充足。 然而,SWHR的執行長及總理Phyllis Greenberger認為這份指引令人擔憂。原因在於在每年死於乳癌的40,000名女性當中,將近有10,000名其實可以藉由在50歲以前接受乳房攝影檢查而倖免。因此SWHR呼籲女性要主動諮詢專業醫療人員,一同評估在擁有家庭病史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乳房攝影檢查。 Greenberger也提到,雖然乳房攝影並非乳癌篩檢的完美工具,但是仍使乳癌死亡率下降了三成。並且SWHR在2014年10月發布「乳房攝影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女性希望乳房攝影篩檢能更精準,讓女性不需要再回診進行更多的檢查。而SWHR擔憂USPSTF的指引將會減少女性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的機會。 除此之外,SWHR發佈的「乳房攝影研究」也發現阻礙女性接受乳房攝影篩檢最大的原因在於高成本及準確性低,這解釋了為何即使女性認為乳房攝影篩檢很重要,但仍有近半數(46%)的女性並沒有每年進行一次乳房篩檢。 總而言之,USPSTF的指引會限縮40-49歲的約兩千兩百萬名女性可以接觸乳房攝影篩檢的管道,保險業者更會因此將50歲以下的女性排除在乳房攝影篩檢免自費的人口之外。   資料來源:The Society for Women’s Health Research    
+ read more
小麥膚色真健康?!日曬機致皮膚癌!
2015.05.05
小麥膚色真健康?!日曬機致皮膚癌!
近日有研究指出,過去認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 (UV tanning bed)與罹患皮膚癌高度相關的觀念需要被更正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會導致皮膚癌」,以強調用紫外線燈做日光浴對健康之危害。   美國公共衛生署署長Boris Lushniak於2014年7月發表預防皮膚癌的行動宣言,宣告在室內使用曬黑儀器與皮膚癌患病風險增加有高度相關。但是本次研究的資深編輯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Robert P. Dellvalle指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已經構成了罹癌條件,因此為了警醒民眾,將「高度相關」改為「導致」有其必要性。   研究團隊運用1965年英國流行病學家Sir Austin Bradford Hill與Richard Doll證明吸菸會導致肺癌時所使用的因果推論準則,發現使用紫外線日曬機達到了九大指標中的八項,九項指標的結果分別為:   強度(STRENGTH):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有16%的機會導致皮膚癌。   一致性(CONSISTENC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導致皮膚癌的現象並未因國家或群體不同而有別。   特異性(SPECIFICIT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與皮膚癌間的直接關係已被發現一段時間。   時序性(TEMPORALITY):時序性指的是若因果關係存在,則因必在果之前,而研究團隊發現,使用紫外線日曬機確實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生物劑量因素(BIOLOGICAL GRADIENT/ DOSE-RESPONSE RELATION):研究團隊發現每年額外增加使用紫外線日曬機的療程,會多1.8%的風險罹患罕見的皮膚癌—黑色素瘤(melanoma)。 合理性(PLAUSIBILIT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會導致皮膚癌一事具有生物上的解釋;日曬機釋放的紫外線會導致皮膚深層的細胞突變,可能使之轉變為癌細胞。   相符性(COHERENCE):實驗室裡的研究結果與實際人口調查的結果相符,都指向相同的結論。   實驗操作性(EXPERIMENT):由於請受試者使用紫外線日曬機來研究導致皮膚癌的可能性不合乎研究倫理,因此難以提出實證。Dellvalle博士指出,日曬機業者便經常拿致癌論述缺乏實證研究為由來維持其利益。   類比性(ANALOGY):研究團隊認為,基於皮膚越容易灼傷的人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越高,因此使用紫外線日曬機頻率越高,越容易罹患皮膚癌。   Dellvalle博士提醒,減少吸菸便能降低肺癌罹患風險,同理,減少使用紫外線日曬機能降低皮膚癌罹患風險。強調「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導致皮膚癌」而非只是「高度相關」將有助於民眾記住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對健康之危害。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