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9
一日一蘋果 肥胖遠離你
根據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醫最新研究發現,一天一蘋果或許有助防止肥胖,尤其是青蘋果(Granny
Smith)效果最佳。
多項研究早已發現蘋果對人體健康有許多助益,包括每天吃一顆蘋果,和每天服用降血脂藥物同樣有助防止心血管死亡風險;蘋果和梨子可以降低五成的中風機率。
好的腸道細菌可有助增強免疫力及維持體重,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則透過研究蘋果所含的非消化性化合物,包括多酚類和膳食纖維,希望了解是否有助促進好的腸道細菌生長。他們並用七種不同品種蘋果來餵食老鼠,以了解哪一種蘋果最能促進有益的腸道菌生長。結果發現青蘋果的效果遠優於五爪、富士、金冠、Gala等紅蘋果。
科學家解釋,青蘋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卻含有很高的膳食纖維與多酚類,他們經過胃部不會被胃酸分解,當這部份化合物達到結腸時,會被結腸中的細菌發酵,產生丁酸,從而刺激有益細菌在腸道中生長。
腸道菌叢的不平衡通常與飲食有關,長期可能導致慢性炎症,進而引發糖尿病,科學家認為,多食用青蘋果可以降低炎症,重建腸道菌叢的平衡,並增強飽足感。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諾拉托教授說:「我們知道,總的來說蘋果是非消化性化合物的良好來源,但因品種而有差異。這項研究的結果將幫助消費者選擇不同品種的蘋果來對抗肥胖。」
約3成5的美國成人都有過重問題,因此面臨與肥胖有關的各項疾病風險,包括心臟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甚至癌症。諾拉托教授表示,希望此研究的發現能更有助對肥胖問題的治療。
資料來源:食物化學期刊(Food Chemistry)
+ read more
2014.10.03
「驗尿」也能有效篩檢HPV?
「6分鐘,護一生」這句口號相信對許多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女性要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透過子宮頸抹片採樣來檢驗可說是目前篩檢人類乳突病毒的主流方式。
但由於抹片檢查這樣的檢驗方式具侵入性且費時,加上近年來,英國的抹片篩檢率下滑至80%以下,特別集中在25-30歲的女性。因此,有不少研究建議採用驗尿的方式進行篩檢,不過這種篩檢方式的準確性尚未有定論。因此,英國與西班牙學者共同組成研究團隊,重新分析了14個研究的數據,總共1443個有性經驗的女性樣本。將其尿液樣本的檢驗結果與由醫生採樣的抹片樣本檢驗結果進行比對。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抹片檢查之結果,驗尿進行HPV的篩檢在陽性反應的準確度有87%,陰性反應的準確度則達到94%;針對主要造成子宮頸癌病變的16型與18型病毒,驗尿篩檢的辨識度在陽性反應上有73%的準確度,陰性反應有98%的準確度。若檢體為晨起第一次排尿所取得的樣本,準確率增加,研究者表示這很可能是因為此時尿液中的DNA含量最為豐富。
由於驗尿不具有侵入性、易執行,女性的接受度較高,因此研究者認為採用此種方式能夠有效的增加女性接受HPV病毒檢測的篩檢率。特別可以使用在對常規子宮頸抹片檢查反感的婦女身上;在醫療資源缺乏、基礎建設不足的地區,這種簡易的採樣方式也有利於符合條件的女性自行採樣送驗。
研究團隊認為以「驗尿」取代抹片檢查的構想是可行的,不過目前仍需要更多針對篩檢準確度的研究以及臨床上的數據,並且建置一套相關的標準化篩檢流程。
資料來源: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2014.09.16
澳洲女性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易疏忽定期抹片篩檢
澳洲醫學期刊報導指出,在澳洲,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女性比未接種疫苗的女性更易忽略兩年一次的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反倒減損接種疫苗的效益。
研究者分析2010-2011年澳洲子宮頸普查資料發現,在25-29歲年齡層女性當中,接種疫苗者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的比例為45.2%,相較未接種疫苗者58.7%,明顯偏低。20-24歲年齡層中,接種疫苗者進行篩檢的比例為37.6%,未接種者定期做篩檢比例為47.7%。
目前已知,有兩種人類乳病毒(HPV)造成了約6成的子宮頸癌,但施打疫苗並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形成;且如果在接種疫苗前就已感染病毒,疫苗也無法發揮效用。學者表示,無論施打疫苗與否,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仍為必要。尤其是女性年滿25歲以後,定期檢查更為重要。
英國在2003年將女性開始接受抹片篩檢的建議年齡從21歲提高到25歲,結果導致25-29歲年輕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比例大增,學者提出的解釋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比例增加。
今年四月,澳洲有關當局宣布對於子宮頸癌篩檢的若干改革建議,包括以人類乳突病毒測試取代細胞學檢查、建議篩檢的年紀提高到25歲,但相關評論希望開始接受篩檢年齡的提高不會發生和英國一樣的結果。
資料來源:澳洲醫學期刊(MJA)
+ read more
2014.07.24
女性須小心!膽固醇過高恐提高乳癌風險
過去研究已證實肥胖與乳癌風險升高之間的關連性,而肥胖又會造成高膽固醇問題,因此也有研究推測,膽固醇在肥胖與乳癌中間連結關係的建立,扮演重要角色。
這樣的推測在近日一項於心血管前沿生物學會議所發表的英國研究中得到初步的證實,該研究發現當女性的膽固醇過高,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一般女性的1.64倍!
這個研究分析英國阿斯頓大學醫學院2000-2013年ACALM研究中,約664,159名女性的資料。在這些女性中,22,938位有高血脂症、9,312位罹患乳癌,研究分析發現,在其中530位得到乳癌的女性,她們體內的膽固醇都過高。
然,由於研究屬回溯性觀察性質,因此有其限制性,未來應朝此方向繼續深入研究,若未來確實建立高膽固醇與乳癌發生之間的相關性,將可進一步將問題轉向瞭解降血脂藥物Statins是否也能降低乳癌風險進行研究。
資料來源:心血管前沿生物學會議(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Biology Meeting)
+ read more
2014.06.16
子宮頸癌篩檢定期做比怎麼做要重要
子宮頸癌篩檢分為子宮頸抹片檢查、HPV檢測與兩者一起進行這三種方式,雖然針對哪一種篩檢比較容易偵測出細胞病變以及篩檢頻率的問題需要再細緻討論,但日前一項由美國麻州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所做的研究發現,多數子宮頸癌都發生在近期內沒有做篩檢的女性身上,因此認為要減少子宮頸癌應將重點放在強調增加篩檢的頻率,而非篩檢方法的選擇上。
根據研究顯示,兩種檢測方法一起使用可以偵測到最多的癌前病變,而雖然單獨子宮頸抹片檢查並非發現癌前病變的最好方法,但就目前美國篩檢指引建議每三年做一次的抹片檢查、以及每五年一次的雙測,抹片檢查是目前唯一已累積長期性資料,而且也證實能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的篩檢方法。單獨HPV檢測雖比抹片檢查偵測到癌前病變的比例來得較高,但在年輕女性身上出現偽陽性的比率卻也比較高。
因此研究認為提高女性參加子宮頸癌篩檢的人數,並追蹤女性持續定期接受篩檢的情形,將比選擇何種檢測方式來得更重要。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4.05.29
拒絕有害化學物質 乳癌遠離妳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大的健康隱憂之一,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國家,乳癌發生率偏高,排名位居世界前茅;以美國女性來說,有12.4%在其一生的某個時間點會發生乳癌。在台灣,國內乳癌每10萬人發生率則已由90年40.6人,99
年增至63.2人,10年間增幅高達56%,相當驚人。
乳癌的風險因子除了遺傳基因及其他生理、疾病因素之外,過去也已經發現日常會接觸到的化學物質是可能的致癌兇手,例如:酒精、菸害、荷爾蒙替代療法等,而最近美國麻州寂靜春天研究中心的新研究找出17種最容易導致發生乳癌的化學物質。
研究從可能導致囓齒動物發生乳癌的化學物質中找出102種女性也最可能接觸到的,再將囓齒動物暴露於這些化學物質的研究結果與人類乳癌研究進行比較。最後結果發現17種最可能導致女性發生乳癌的物質,其中包括有汽油、燃燒產生的化學物質—苯、丁二烯(車用燃料、菸害、燒焦的食物)、含有二氯甲烷的各種溶劑(工業脫脂劑、專業清潔與去汙劑)、阻燃劑、抗汙紡織品、荷爾蒙替代療法及飲用水副消毒的副產品等。
這項研究結果使得有毒化學物質與乳癌之間的關係開始獲得較多的重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將運用此結果在未來尋找乳癌病因相關的研究之中。研究也提醒女性可透過減少接觸前面所提到的物質與物品,以降低得到乳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環境健康觀點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