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

冷凍卵子並不能保證您會懷孕
2020.01.25
冷凍卵子並不能保證您會懷孕
希望延遲生育的婦女應該要知道:凍結卵子並不能保證她們以後會生孩子。    科學家們發現,在進行8,000英鎊手術後,女性受孕的機會不到五分之一。這項研究使用英國生育管理機構的數據,分析了15年前的所有試管嬰兒的出生情況。   在2000年代中期,試管嬰兒的出生成功率為18%,以目前來看,可能有一些低估,因為自那時以來,醫療技術已大大改善。但是專家說,此研究的發現促使我們應該向女性發出警訊,說該程序可能需要五次嘗試才會成功。 為了增加機會,敦促婦女在二十多歲時將卵子冷凍。絕大多數凍卵的人都是在30年歲後期,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很小。   該研究者之一, M. Mascarenhas博士說:「如果在生命的早期就儲存卵子,那麼生孩子的機會就會增加。」 不幸的是,目前並沒有資訊可以建議儲存卵子的年齡或存儲時間以及存儲方式。   這項研究也發現,使用冷凍的捐贈者卵子-當不育婦女植入可育捐贈者的卵子時-更為成功,達到31%。此冷凍捐贈者卵子的數據令人振奮,因為這也鼓勵卵子庫的發展,而不是依靠新鮮的卵子捐贈,這有可能增加捐贈的靈活性和效率。   Mascarenhas博士補充:「對於沒有生育問題的年輕健康女性,卵子冷凍的成功最終可能更大。 仍然重要的是,我們要告知她們可能無法如願擁有孩子。」   診所誇大了技術的成功  去年的MAIL報的調查顯示,生育診所通過誇大冷凍蛋的成功率,給婦女帶來了虛假的希望。   倫敦的一家診所聲稱這項技術奏效的機率高達65%。但是,當時的官方數據顯示,使用冷凍卵子的人工生殖中只有約15%成功。此後成功率上升到19%,但是專家們強調,凍結卵子永遠只能是一種保險。   皇家婦產科學院的Balen教授說:「儘管婦女在選擇方面應得到支持,但必須告知她們與卵子冷凍和體外受精相關的成功率相對較低、成本較高且存在副作用。」   專家們擔心年輕女性「不會感到不孕的威脅」─ 部分原因是她們誤以為以後還可以凍結卵子。   在英國,卵子冷凍業正在蓬勃發展,2016年有1,173名婦女選擇儲存卵子,幾乎是2014年的兩倍。但是,儘管這項技術越來越普及,但成功的機會卻很少,因為85%的卵子甚至無法在冷凍過程中存活下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況變得更糟, 35歲以下冷凍卵子的嬰兒成功率為8.2%,年齡較大的女性只有3.3%,也就是說,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平均需要30個冷凍卵子才能懷孕。   生育醫生報告說,許多婦女延遲了成家以發展自己的職涯。然後,在30多歲時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伴侶,並且很快就會變得太老而無法自然受孕,因此應凍結卵子以保持其生育能力。   英國生育協會主席J. Stewart在回應調查結果時說:「計劃生育和以前不一樣了,人們等待更長的時間才生下第一個孩子。顯見促使人們凍結卵子的原因是社會性而不是醫療問題。 」   此研究結果將成為有助於人們未來做選擇的新信息。   PS:該研究的結果今天將在愛丁堡舉行的2020年生育力會議上發表   編輯來源:Daily Mail(2020.01.0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外科醫師難生育問題在手術室?!
2020.01.21
女外科醫師難生育問題在手術室?!
一項新研究指出,由於女性外科醫生在手術室中暴露於放射線與手術煙霧(surgical smoke),她們比一般女性面臨更高的不孕或懷孕相關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已知女性外科醫生比其他女性面臨更高的風險,但減少這些風險的努力還不夠。研究團隊表示,醫院應該要採取措施,如:加註警告、建立通風系統等來保護女性外科醫師,而不是要她們不要做外科醫師。   許多國家,現在女性佔外科手術人力很大一部分,這群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往往比一般女性大。根據梅奧診所(Mayo Clinic)2012年的調查,女性外科醫生懷孕的平均年齡為33歲,一般女性的則為26歲。並且女性外科醫師困難懷孕的比率幾乎是一般女性的3倍。   延遲生育和長時間工作緊張導致不孕或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增加。在此之外,外科醫師又面臨著獨特的職業傷害。   手術室裡的風險 新研究確定了女性外科醫師總共可能面臨六種風險,包括:放射線、手術煙霧、外科醫師的工作特性、尖銳的手術器具、麻醉氣體及化療,其中前四種可能對想要生育孩子的女性外科醫生產生重大影響。    手術室中的放射線可能增加懷孕之女性外科醫生死胎風險,胎兒生長受限、有先天缺陷、小頭症、認知能力問題及於兒童期罹癌等風險也可能增加。為了降低這些風險,研究團隊建議,依據指引為不同的孕期設定放射線的上限。    手術煙霧—手術期間釋放到手術室空氣中的氣體,目前尚未有研究對此進行探討。不過,研究團隊將手術煙霧分解後確定其中含有25種化學物質,並找到許多研究指出這些化學物質與生育、懷孕有關的風險。   在25種化學物質中,懸浮微粒(PM2.5)可能增加新生兒體重過低或早產風險;甲苯(toluene)增加了婦女無法懷孕、嬰兒先天缺陷或認知問題的風險;苯類(benzene)可能增加新生兒成為兒童後罹患癌症的風險;1,2-二氯乙烷(1, 2-dichlorethane)可能增加不孕和流產風險。    女外科醫師每週工作超過40小時和輪班工作會增加早產、新生兒體重過低和流產的風險。    此外,尖銳的手術器具可能使外科醫師感染由血液傳播的疾病,如B型肝炎,C型肝炎和愛滋病毒等。    研究團隊表示,工作場所至少需要遵守現有的準則或標準,並認知這些準則或標準可能無法真正改善職員的生殖健康,還需要更積極建立相關保護措施,如:安裝更好的通風系統以排出手術室中的有毒煙霧等。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20.01.02) * Anderson M, Goldman RH. _Occupational Reproductive Hazards for Female Surgeons in the Operating Room: A Review._ JAMA Surg.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02, 2020. doi:https://doi.org/10.1001/jamasurg.2019.54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人工流產的女性會後悔嗎?研究說不會!
2020.01.18
人工流產的女性會後悔嗎?研究說不會!
保守派多主張人工流產會讓女性留下長久的負面情緒與懊悔,這樣的論述形塑著美國聯邦及各州的生育健康政策與法律-有8個州規定要告訴女性人工流產對其心理健康的長久負面影響;27個州要求女性在人工流產前須等候24小時,以思考人工流產是否為正確的決定。   過去有一些研究指出有許多因素會讓女性在人工流產後出現短期的負面情緒,但卻缺乏證據支持她們會出現長期的心理健康傷害。而近日一項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的研究則發現,女性在人工流產5年後最常見的情緒反而是覺得「解脫」!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團隊用五年的時間瞭解956名女性在全美21州人工流產後對其健康與社經的影響,其中667名是在研究開始時就做過人工流產。這些女性平均25歲,平均妊娠週數為15週。   她們在尋求人工流產後一週開始接受電話訪談,每隔六個月進行1次並持續共11次。訪談詢問包括她們做人工流產的情緒(如:悲傷、罪惡、後悔、生氣、快樂、解脫)、對於這個決定是否認為是正確的,以及其他能夠瞭解做決定的困難度與周遭社區名化人工流產的問題。   感到「解脫」是大多數女性的共同心境 研究發現,女性即使在要人工流產前會感到有困難下決定、或是感受到社區並不贊同,但97.5%的女性都在研究一開始就認為這是個對的決定,該比例在5年後更提高到99%。   認為人工流產是個困難的決定者(54%)與不認為者(46%),各佔約一半。前者在發生人工流產之後有較多負面的情緒,如:悲傷、罪惡、生氣,也較可能在接近人工流產限制週數的時間點才進行人工流產。其感到困難決定的程度也會隨著社區對人工流產的污名化愈嚴重而增加。   然而隨著研究時間過去,無論正面或負面情緒都減少的人數大幅提高-在人工流產後的一週,僅有20%女性表達沒有或很少有情緒;但在過了一年後,該比例上升至45%;五年後,甚至攀升至84%,只剩下6%的女性有負面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感覺「解脫」是無論任何時間點大多數女性的共同心境。只有在社區對人工流產有高度汙名現象的女性身上,憤怒是唯一她們表現較強烈的情緒。   研究主要作者Rocca博士表示,研究結果給政策制定最大的影響,那就是醫療人員提供人工流產的諮商服務不要再一體適用了!沒有必要再告誡要人工流產的女性會後悔這樣的概念了,我們反而應該要提供有效策略讓這些女性知道如何對抗社區對人工流產的汙名。   研究刊登於《社會科學與醫學》期刊:Jan. 12, 2020, in _Social Science & Medicine_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1.12)、The Guardian(2020.01.13)、MedpageToday(2020.01.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美保守勢力濫用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續推反人工流產
2020.01.16
美保守勢力濫用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續推反人工流產
美國宗教保守勢力推動反人工流產的動作未因法案遭法院暫時阻擋而停歇,近日有研究指出,這些團體正濫用美國保護同性伴侶及黑人公民的法律,企圖加強心跳等於生命並應受法律保障的論述,繼續遊說禁止人工流產。   這是至今出現的第一個研究,分析反人工流產陣營推動具爭議性的心跳法案(Heartbeat bills)所運用的策略與戰術。   研究團隊分析美國喬治亞州(Georgia)針對人工流產法案修法進行辯論及證詞的影片內容。對象包括該州的兩個立法單位-眾議院健康與公共服務部(the House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及參議院科學與技術委員會(the Sen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s)的41名成員以及支持心跳法案的社區成員。   分析結果指出,反人工流產陣營的新策略包括: * 為了支撐「有心跳代表是個生命,因此是個人」的論述,增加其可信度,使用充滿情感但在醫學上為不正確的用詞,如:早期的嬰兒(early infant),錯誤建構科學證據。 * 創造一個特別的、受法律保護權利的自然人類別-「子宮中的胎兒」,並引用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對「同性伴侶」及「美國黑人」的公民權保護,將「未出生的小孩」與這些弱勢族群做類比,要求同等的法律保障。 * 更進一步要求胎兒的權利要超越聯邦法律保護的層次,應受到國家力量給予保障。   研究者認為,為了遊說「尚未出生的胎兒」這個概念,濫用美國黑人及LGBTQIA族群所面臨的歧視是貶低這些人的生命經驗並看輕他們所遭受到的傷害。   研究團隊表示,禁止早期人工流產的立法正快速擴散,並可能在全球脈絡下被進行複製。這項研究將有助支持人工流產的團體思考並設計有效的策略,對抗這些具爭議卻日益壯大的反人工流產政策或修法行動。   研究刊登於《性與生殖健康事務》期刊(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1.0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睪丸素是男性青春的泉源嗎?
2020.01.15
睪丸素是男性青春的泉源嗎?
美國醫師學會第一次提出與治療和年紀相關的「低睪丸素」的指引,直言睪丸素療法無法讓年長的男子回春,但有助於一些性無能。   我們已知男子的睪丸素隨年齡減低。多年來,醫療產業宣傳男子可能因「男性更年期」會受一些症狀困擾,包括:疲累、虛弱、肌肉流失、記憶和思考遲鈍、憂鬱、性欲低和勃起功能障礙。   學會指出,睪丸素療法幾乎無助於改善所有的症狀,只有在性功能障礙上有一些幫助。平均來說,研究發現在性和勃起功能上僅有稍微改善。   臨床試驗中睪丸素療法的作用並不多,學會會長Dr. McLean對此有點驚訝。但是隨年齢而減少的睪丸素,並非是男子健康問題的原因,補充睪丸素並不一定有效。   多數男性使用睪丸素是為了防老,但它安全嗎? 根據美國FDA,2009-2013年之間,美國男子服用睪丸素的人數由130萬增加到230萬。大部分人使用的原因,並非因為健康上的狀況而睪丸素不足,而是為了反制衰老的過程。   2013-2016年間,因為質疑可能有心臟疾病或攝護腺癌的風險,睪丸素使用大幅降低。   然而男士們仍然會詢問睪丸素相關訊息。根據美國內分泌和泌尿科醫學會的共同指引,睪丸素可能協助一些有性功能障礙的男子,但不應該開處方給模糊的症狀如疲累和低能量。   在安全方面,20個研究大致顯示睪丸素不會增加心臟問題、血栓或攝護腺癌的風險。然而這些研究追蹤男性約10年,之後的風險如何則無法預知。   性功能障礙的男性如何知道睪丸素是否低下?睪丸素的數量會波動,通常在早晨最高。所以測量血液中的睪丸素兩天時都要在早晨進行。   如果睪丸素低造成性方面的困擾,可以合理開始服用睪丸素,但要持續不斷。最好六個月內要重新評估,若無效果,則停止服用。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0.01.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空污讓孕婦容易高血壓!
2020.01.12
空污讓孕婦容易高血壓!
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所的研究指出,車輛造成的空氣污染增加了孕婦發生高血壓的風險。若孕婦有高血壓可能發生早產或新生兒體重過低等情形。   這份研究是以文獻回顧方式分析了交通引起之空氣污染與妊娠高血壓(俗稱子癲前症)之間關係。研究發現,暴露於交通廢氣中的PM2.5與妊娠高血壓疾病有關。當這些婦女在整個孕期暴露於PM2.5時,妊娠高血壓的風險增加約50%。生活在主要道路四分之一英里以內或交通繁忙地區的婦女患妊娠高血壓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妊娠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產科併發症,約占5-10%,且有逐年緩慢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台灣的盛行率約12%。   造成妊娠高血壓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年紀大於35歲、有妊娠高血壓的家族史、懷多胞胎、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   妊娠高血壓疾病指的是一系列疾病,在臨床上分為四種類型,包括:妊娠高血壓(孕期後半段高血壓);子癲前症(有高血壓、尿液中含有蛋白質或在孕期後半段肝或腎功能受損);慢性高血壓(孕前和整個孕期有高血壓),以及慢性高血壓併有子癲前症。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12.2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