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medication.jpg)
2020.06.13
為什麼女性的藥物不良反應遠多於是男性?
女性經歷藥物不良反應的頻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但是人們對性別作為藥物不良反應產生的因素知之甚少。
歷史上,婦女一直被排除在臨床藥物試驗之外。雖然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都規定必須增加女性受試者參與臨床研究,但大多數研究沒有提供性別分析。2018年對107項NIH資助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發現,只有26%的研究將女性列入試驗,72%的研究根本就沒有性別分析。
目前,大多數藥物使的用主要是根據對男性進行的臨床試驗批准的。許多研究已經指出,女性就一樣地使用,可能產生用藥過度或較多的不良反應。科學家們想知道藥物的代謝動力學(簡稱藥代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
PK.)的性別差異是否可解釋不良反應中的性別差異呢?
什麼是藥代動力學(PK)
藥代動力學是研究藥物在體內所發生的變化及其規律,包括吸收、分布、代謝和排除。其中的藥物包括藥劑、激素、營養素和毒素。
藥代動力學的屬性常常受給藥方式和劑量影響,這些因子也會影響吸收率、在血液中存續及排除的時間。
藥物代謝動力學常與藥效學一起研究,後者研究藥物在體內的效果。
由藥代動力學可看到女性藥物不良反應
檢視FDA批准的藥物中,大多數的藥物女性表現出較高的血藥濃度和更長的排除時間,並且這些PK值與不良反應的性別差異密切相關。在評估的86種藥物中,有76種女性具有較高的PK值;59種臨床上有可識別不良反應的藥物裡,88%有性別差異PK值的病例預測了不良反應的性別差異方向;96%有女性偏差PK值的的藥物可預測女性不良反應發生率比男性高,但是只有29%有男性偏差PK值可預測男性不良反應的發生。目前僅有部份的藥物有可存取的
PK 資訊。
結論
藥代動力學中的性別差異強烈預測女性而非男性的不良反應,而這種性別的差異不能用體重的差異來解釋。在數百種藥物公開的研究資料中,缺乏按性別分層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資訊令人擔憂,因為藥物代謝動力學中的性別差異普遍存在並且具有臨床意義。
男女處方藥劑量相同的普遍做法忽略了藥物代謝動力學的性別差異和體重的二態性,存在婦女用藥過量的風險,並導致女性偏向藥品不良反應。我們建議減少目前「依循科學證據」給婦女的劑量,以抵消這種性別偏見。
編譯來源:_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_ volume 11,
Article number: 32 (20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70801120858_BREAST IMPLANT.jpg)
2020.06.11
Allergan提出乳房植入物追蹤計畫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FDA)於兩週前對Allergan提出警告,因為Allergan未依計畫完成娜綺麗矽膠乳房植入物的追蹤研究。FDA指出,既使產品已經下架
仍應追蹤使用者的健康情形,以瞭解產品的長期安全性。
ALLERGAN提出追蹤計畫
為回應FDA的警告,Allergan計畫透過社群媒體廣告等方式,廣泛地告知患者產品下架的訊息,並呼籲曾經或正在使用Biocell乳房植入物的使用者,進入BIOCELLinformation網站,瞭解自己使用的植入物類型,並進行註冊。
Allergan這個行動的目的,主要在向公眾通報產品下架情況、提醒使用者者有關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癌症風險,並改善對乳房植入物的追蹤。
追蹤計畫美國限定 台灣使用者如何是好?
Allergan這項計畫看似全面,但卻相當被動,依賴使用者得知訊息進行註冊後才能追蹤,更可見醫療器材自動登錄制度的重要。而Allergan這項註冊行動僅限美國當地,並未對其他地區使用者提出任何行動或說明,已在社群媒體上引發他國女性的憤怒,認為自己未得到應有的說明或照護。
台灣女人連線曾向台灣愛力根公司反應,藥廠應有更全面的健康追蹤,而非等到使用者罹病才出面。
並且,在美國FDA對愛力根提出警告,藥廠也有對應行動時,卻不見台灣食藥署任何動作,政府對乳房植入物使用者始終缺乏積極的健康照護作為。
在台灣的使用者毋須過度恐慌,但應儘速與醫師或醫療院所聯絡,確認植入物類型,並定期追蹤檢查。如果有相關疑問,也歡迎與台灣女人連線聯絡。
編譯來源: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2020.06.0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9
武漢病毒攻擊肺部的樣貌和流感大不同
比較7位武漢病毒病患和7位流感肺炎患者的肺部組織,研究者發現武漢病毒和一般流感病毒攻擊肺部的樣貌大不同,其血管很明顯地受到損傷,讓病情更嚴重。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5月21日期刊所發表的研究,證據顯示武漢病毒攻擊肺部血管的內壁,病患的肺部有更多的小血栓,且因而生出新的微血管。
這個發現支持了治療武漢病毒病患醫師所説的,肺部血管受到廣泛傷害,且有血栓,皆非呼吸疾病的典型症狀。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哈佛醫學院的外科教授Dr. S.
Mentzer指出,武漢病毒病患的肺部在未缺氧前不會變硬、損害或損毀。除了一般病毒疾病如流感所造成的傷害以外,武漢病毒又多了血管方面的損傷。
肺部中較大的血管,武漢病毒病患和流感病患的血栓數量相似。然而武漢病毒病患肺部中的小氣泡(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替處),其微血管有許多小血栓,9倍於一般流感。同時,研究專家發現血管的內壁細胞發炎,受到損壞。病毒可能傷害了微血管的管壁,使得氣體無法進出。
還有出乎意料之外的發現:武漢病毒的病患肺部明顯的生出新的血管。這也許是因為肺部嘗試獲取更多氧氣到缺氧的組織,以協助病患復原。
Dr.
Mentzer認為如果只是單純的呼吸疾病,復原的可能性較高。若涉及血管方面,則問題較大。
研究團隊嘗試找出基因或其他原因,以便指認可能遭受武漢病毒感染最嚴重的人,但未有結果。
受到病毒影響最嚴重的人群中,包括年老的病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以及黑人。而其他研究專家也發現,武漢病毒病患的其他器官,如腎臟和心臟,也有類似的傷害和血栓。
編譯來源:HealthDay News(2020.05.22)、Washington
Post(2020.05.2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4
從演化上看武漢冠狀病毒如何從動物到人類
對造成COVID-19大流行原因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們發現,病毒經由改變形狀而具有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變得非常適合由動物傳到人類。
經過基因分析,研究學者確認了武漢病毒最近的親屬是感染蝙蝠的冠狀病毒。然而病毒感染人類的能力卻是經由和穿山甲的病毒交換關鍵的基因片段而變得能夠感染人類。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物種間跳躍是病毒經由改變遺傳物質而具有附著在宿主的能力所造成的結果。打個比喻,就像病毒重新打造了一把能開啟宿主細胞大門的鑰匙。在SARS-CoV-2的例子中,這個鑰匙的關鍵就是在病毒表面發現的突出蛋白,冠狀病毒利用此蛋白附著在細胞上而感染細胞。
就像原來的SARS由蝙蝠跳到水果貍或MERS從蝙蝠跳到單峯駱駝再到人類。這次大流行的冠狀病毒的祖細胞(progenitor)經由基因的演化變異而使它最終能感染人類。
追溯病毒的演化途徑將可幫助遏止將來病毒大流行的發生並指引疫苗的研究。
研究學者發現典型的穿山甲冠狀病毒和SARS-CoV-2差異太大,不可能直接造成大流行。然而它們都有一個會感染人類的受體附著部位(receptor-binding
sites),這個部位會貼合在細胞膜表面叫做ACE2的蛋白而進入細胞。人體內呼吸道、腸道上皮、內皮細胞和腎臟細胞的細胞都富含ACE2。
雖然蝙蝠的病毒祖先和SARS-CoV-2最接近,但它的貼和部位非常不同,所以其本身並不能有效地感染人體細胞。SARS-CoV-2就像是蝙蝠和穿山甲病毒的複合體所打造出的鑰匙,針對貼合部位使人體感染。
研究者Dr. X.
Lee指出,在感染人類和蝙蝠、穿山甲的各種冠狀病毒中有一段相似度極高的胺基酸序列,意味著這些病毒可能也做了類似的宿主選擇,使SARS-CoV-2的祖先能從這些動物傳到人身上。
共同研究者Dr. E.
Giorgi指出:「人們已經檢視了從穿山甲取得樣本的冠狀病毒序列,然而科學界對這種病毒是否在SARS-CoV-2的演化中扮演任何角色仍然意見分歧。」。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病毒變種的能力的確帶給人類新的冠狀病毒的可能,但是這種變種除了來自自然的演化,也可能來自基因研究實驗室的操作。
本研究是由自杜克大學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德州El
Paso的德州大學和紐約大學共同主持。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5.2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1
冠狀病毒患者在發病11天後會停止感染,即使這樣仍呈陽...
來自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冠狀病毒患者的檢查結果仍呈陽性,他們在生病11天後即無法感染他人。
感染者在症狀顯現前2天左右就具有傳染性。然後,在開始顯示疾病跡像後,他們會保持傳染性七至十天,包括出現發燒和新的持續咳嗽。研究人員說,Covid-19無法在疾病的第11天後分離或培養。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和醫學科學院的科學家檢查了73名冠狀病毒患者。研究他們是否會傳染其他人。
有症狀的患者在2週後仍然測試出陽性,這可能是檢測到不具傳染力的病毒。
他們說:「活躍的病毒複製在第1周後迅速下降,而在疾病的第2週後未發現活病毒。」
科學家們希望,他們對這種疾病傳播能力的研究可以幫助醫院弄清楚何時將住院患者送回家。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5.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5.30
武漢病毒可能傷害胎盤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孕婦可能發生胎盤受損情形,需要密切注意。
新發現的武漢肺炎併發症?
研究中的16名孕婦,皆為武漢肺炎陽性,其中五名從未出現症狀,其他在分娩時有症狀。
16名孕婦中,1名流產,15名分娩了健康的嬰兒。所有新生兒的武漢肺炎檢測皆為陰性。而流產的患者並未出現武漢肺炎症狀。
醫院在產婦分娩後即刻進行病理檢查,發現胎盤皆有受傷的跡象。主要有兩個異常:血管異常,從母親到胎兒的血液不足,稱為「母體血管灌注不足」;另一為胎盤中有血塊,稱為間質性血栓。
「母體血管灌注不足」常見於於罹患子癲前症或高血壓的女性身上,然而,這項研究中只有1名患有子癲前症或高血壓。
在胎盤中看到的傷害類型表明,母親與胎兒之間的血流異常可能是新發現的武漢肺炎併發症。儘管研究還很小型,但對疫情期間的孕婦照護卻可以有更多認識。
可能對孕婦造成傷害
胎盤是胎兒發育過程中第一個形成的器官,它充當胎兒的肺、腸、腎和肝,從母親的血液中吸收氧氣和營養,並交換廢物,胎盤還負責母親體內許多激素的變化。
共同作者E.
Miller博士表示,胎盤就像胎兒的呼吸機一樣,如果受損,可能會有可怕的後果。在這項研究中,許多胎盤都比預期的要小,很多血液被阻塞了,呼吸機就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其實,胎盤既使只有一半也可以正常工作,嬰兒通常也可以完全正常,但仍有可能使某些孕婦受到損害。
一項小型研究不可能得出詳盡的結論,但能初步了解武漢肺炎可能如何影響胎盤及孕婦的健康,需要進一步討論如何在疫情期間監測孕婦健康情形。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0.05.22)、REUTERS(2020.05.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