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世衛組織點頭COVID-19疫苗的人體攻毒試驗
2020.05.16
世衛組織點頭COVID-19疫苗的人體攻毒試驗
武漢肺炎大流行,全球感染及死亡人數急遽增加,一波未平,一波欲起,讓科學家們急於找出解方。研發病毒疫苗是最理想的對策,但必須與時間競賽。   疫苗的研發通常是在疫區進行人體試驗。將一組受試者施打測試的疫苗,隨後將其感染率與未接種疫苗的一組對照進行比較。然而,要等待足夠的人數暴露於疾病,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以及成千的受試者。在疾病大流行的情況瞬息萬變,如果疫區感染率下降,試驗有可能陷入停頓,也無法應急。   於是有所謂的人體攻毒試驗(challenge trials)替這個問題解套。人體攻毒試驗容許不在流行疫區內進行長時間的研究,而是在縮短的時間內,以減少劑量的病毒感染受試者的方式來確立療效,而人數也可減為在100名左右。其實,人體攻毒試驗是疫苗開發的主流方法,已用於瘧疾、傷寒和流感,但如果志願者因而病情嚴重,就可獲得治療。   2016年科學家們請求NIH允許一項以「人體攻毒試驗模式」研發 Zika病毒藥物,2017年此項請求被拒絕。3年多後,又有科家提出以這樣的模式研發武漢病毒的疫苗。   雖然故意讓受試者感染新型病毒可以加速疫苗的開發,卻引發了倫理的爭議,對於新病毒的安全劑量尚未確定,而且沒有治療的藥物時,不論有沒有施打測試的疫苗,受試者是完全沒有受到保護的!   但是,科學家越來越同意應考慮這種試驗。美國生物倫理學N. Eyal教授表示:「讓健康者感染可能致命病原體的事情聽起來似乎有悖常理,然而,20多歲的人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約為3000分之一,類似於活體腎臟捐贈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潛在的好處不會只是一個人,而是延伸到數千或數百萬可以受疫苗保護的人。」。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了新的指引,說明參與者面臨潛在危險,以及這種試驗模式應如何執行才符合倫理。                                                                                      在本周發佈的新指引中,WHO表示,設計良好的人類攻毒實驗可以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的開發,並使最終部署的疫苗更有可能有效。WHO列出了需要達到的八項標準,以便達到合乎倫理的做法,包括:限制18-30歲健康者的參與和完整的知情同意等。引人注目的是,指引沒有排除「沒有」有效治療的人類攻毒試驗,,而是指出這種研究的風險可能屬於「可接受的上限」。   經由初始劑量增加的試驗,來確定新冠病毒的安全劑量是必須的——足以引起疾病,但不是嚴重疾病,這可能是一條非常精細的界線。此類研究需要在安全設施內進行,以避免無意中感染試驗以外的任何人,並將對受試者造成不確定的風險。   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研究小組疫苗研發試驗負責人A. Pollard表示:「目前由於我們沒有治癒療法,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地對待人類攻毒試驗。但我不認為應該排除這種可能性,尤其是在感染疾病數不多而很難評估一些新疫苗的情況下,這可能是我們更快獲得答案的方法之一。」。   其他人則更為謹慎地對待此一實驗方法,他們認為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治療方法,就不可能進行這種試驗。   在美國,一個名為1DaySooner的倡議組織建立了一個網站,以表達公眾對人類攻毒試驗的支持,該網站已經有來自102個國家的14,000多名志願者註冊,他們表示將準備參加人類攻毒試驗。   史丹福大學畢業生Sophie Rose是此次行動的共同發起者,目前人在牛津大學。她表示,她的動機是這一流行病可能造成許多人的痛苦和生命損失。「作為一個年輕、健康的22歲年輕人,我覺得自願參加人類攻毒試驗......可以對社會產生非比尋常的積極影響。」。   英國和美國已經在努力在為人類攻毒試驗鋪路,包括在動物實驗中測試劑量增量。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5.0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成本三百元的抗COVID-19藥可能要價十萬元以上!!
2020.05.13
成本三百元的抗COVID-19藥可能要價十萬元以上!!
上週,Gilead製藥公司的藥「瑞德西韋 (remdesivir) 」成為美國食藥局(FDA)以「緊急使用授權」核准第一個用於治療COVID-19患者的藥物。它被證明有助於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住院時間。   在沒有其他藥物核准之前,該藥物應該如何定價? 藥價的決定不僅本身很重要,而且可能會影響所有未來治療冠狀病毒疾病藥物的價格。   Gilead製藥公司有著訂定過高藥價的歷史,引起公眾對之進行嚴格審視,並引發患者可能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疑慮。   一個研究小組表示,Gilead根據藥的成本效益,可能收取每個療程10美元至4,500美元(約新台幣299元至134,345元)的費用。   到目前為止,Gilead的執行長D. O'Day避免回答任何有關「瑞德西韋」費用的問題。他在最近與投資者的會議上說:「我的意思不是藥品定價未來不會繼續受到關注和壓力……目前我們正以一種我們可以的方式感謝製藥產業帶來的創新的方式。」。   該公司計劃捐贈迄今為止他們擁有的「瑞德西韋」,該藥品將治療約14萬名患者,並表示在獲得更多數據之前不會考慮價格。    早在2013年,該公司就推出了Sovaldi,該藥基本上可以治癒C型肝炎,但每片顆藥價格為1,000美元(約新台幣30,000元)。   儘管此藥比同樣昂貴的既有藥物更有效,但公眾的憤怒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關於處方藥公平定價的辯論,此後製藥業一直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華爾街分析師表示,如果大流行繼續下去,明年「瑞德西韋」的全球銷售額將達到7.5億美元以上,到2022年將達到11億美元。   但是,製藥行業顧問和前監管機構表示,Gilead和其他製藥商將需要避開利用全球健康危機來牟取暴利的印象。   根據經濟與臨床評論研究所(ICER)的最新報告,該藥物一個10天療程的成本約為9.32美元—四捨五入後為10美元。因此,當然,要回收製藥成本的最低價格是10美元,但如果Gilead想從中賺取利潤價格就需要更高。   但是,利物浦大學一份報告得出,每劑0.93美元是大規模生產「瑞德西韋」具有合理的利潤。   在另一種模型中,ICER說,如果持續進行的研究顯示該藥物有助於縮短住院時間但不會降低死亡風險,那麼該藥物的每次治療費用應約為390美元(約新台幣117,00元)。   第三個模型指出,如果藥物試驗證明該藥物可以挽救生命,ICER表示,該公司每次治療可收取4460美元(約新台幣133150元)的公平價格。   ICER總裁S. Pearson說:「價格的大幅上漲是假設臨床試驗數據表明該藥可以挽救生命。這顯示死亡率的假設有多麼重要。」。   消費者權益倡導團體公民組織(Group Public Citizen)認為,「瑞德西韋」的定價每日應不超過1美元(約新台幣30元)。   公民組織在一份聲明表示,如果Gilead打算以每天1美元以上為「瑞德西韋」定價,就必須充分揭露其研發成本及與「瑞德西韋」治療相關的所有對社會的回饋。如此消費者和獨立專家可以再次分析在大流行期間的公平定價。   相關新聞:美國核准使用研發中藥物治療嚴重COVID-19 患者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5.0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冠狀病毒會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
2020.05.12
冠狀病毒會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
人們擔憂導致新冠肺炎的病毒SARS-CoV-2是否可能像伊波拉Ebola、茲卡Zika和其他新出現的病毒病原體一樣會經由性行為傳播?為了回應這樣的焦慮,中、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起兩項研究。   最新的研究檢視38名嚴重COVID-19疾病的中國患者。其中15名患者在病情的急性階段提供了精液樣本,23名患者在康復後不久提供精液樣本。在15名急性疾病患者中有4名男性、在23名康復患者中有2名男性,在其精液樣本中發現了SARS-CoV-2的 RNA。   這些新發現與較早前12名新冠肺炎病人的研究結果及個案報告不同。先前研究在病患的精液或睪丸中都沒有發現會導致新冠肺炎的病毒的證據。   兩個研究的差異 目前的研究側重於重症住院患者,這項最新研究中的所有樣本都是在疾病期間或康復後第二天和第三天採集而發現有病毒RNA;而先前的調查集中在輕度病患者確診一個月後,也就是康復一段時間後的,沒有檢測出病毒。因此,早期研究與當前研究之間的差異可能是疾病嚴重程度和採樣時間差異。   免疫特權 睾丸、眼睛、胎盤、胎兒和中樞神經系統被認為是「免疫特權位點」 (immunoprivileged sites),這意味著他們受到保護,免於受到與免疫反應相關的嚴重發炎反應。這可能是病毒保護自己的一種進化適應。因此,這些防護牆可能保護病毒不會受到宿主免疫反應的影響。   在2013-16年西非伊波拉病毒爆發期間,免疫特權位點作為病毒在疾病恢復後可能持續存在的地方而備受關注。伊波拉病毒在一些康復者的精液中被檢測到,時間長達三年以上,伊波拉病毒在患者康復數月後,可能透過性傳播發生。   我們不知道最新發現的影響是什麼。病毒RNA在患者精液中的存在並不一定表示存在傳染性病毒。因此,要證明傳染性病毒能否從新冠肺炎患者和康復者的精液中分離出來至關重要。   如果有可能,下一個問題是——正如目前的數據所表明的那樣,新冠病毒主要存在於重症患者的精液中,或者是否也可以在輕度疾病患者的精液中檢測到明顯的病毒水準——或者事實上,在無症狀患者的精液中也有。   即使答案都是肯定的,在急性感染期間,病毒透過性傳播可能也只是很小的問題。而新冠病毒在非性途徑中傳染性高,很難想像通過性的傳播會大大地增加疫情。新冠病毒的性傳播會是個問題的唯一情況是,如果病毒長期在睾丸中持續存在,新冠肺炎康復者在康復後可以透過性行為傳播病毒。如果病毒存在於睪丸中,而不存在於精液中,不會產生性傳播,但會對生產精子以及精液產生長期的傷害。   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調查這是否可能。同時,直到進一步研究澄清傳染性病毒在精液中停留的時間,新冠肺炎康復者使用保險套,是明智之舉。   編譯來源: * The Conversation(2020.05.08) *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ults of Semen Tests Among Men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JAMA Netw Open. 2020;3(5):e208292. * Eurekalert(2020.04.22) * Daily Mail(2020.04.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新冠肺炎封鎖令可能造成數百萬人感染結核病
2020.05.11
新冠肺炎封鎖令可能造成數百萬人感染結核病
一項有關結核病的研究顯示,由於新冠肺炎的封鎖令,預計將有數百萬人會感染結核病。   從現在到2025年,預計將有超過630萬人罹患結核病,有140萬人因為在封鎖令期間得不到診斷和治療而死亡。這將使全球終結結核病的努力倒退5至8年。   「停止結核病夥伴」執行長L. Ditiu表示,「事實上,我們已經倒退到2013年的數字,有這麼多人死亡,這對我來說是令人難受的。」。   Ditiu表示:「我不得不說,我們很疑惑,結核病已經存在了數千年,而這這100年來,我們卻只有一款給兒童的疫苗和兩、三種可能的疫苗正在研究中。但是,到2027年我們需要大約5億人接種疫苗,所以我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搞砸了。」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研究人員都在為新冠肺炎開發疫苗,很少有人繼續關注其他疾病。但事實是,我們沒有結核病疫苗,我們沒有愛滋病毒疫苗,我們沒有瘧疾疫苗,而在這些疾病中,結核病是最古老的疾病。」   結核病每年導致150萬人死亡,比任何其他傳染病都多。   過去幾年來,由於治療該疾病和預防疾病傳播的更多醫療服務,使得病例數穩定下降中。   五年前,世界各國領導人承諾到2030年終結結核病的流行。在2018年的一次高級別會議上,他們承諾將擴大應對範圍,包括到2022年將資金增加一倍。   此次研究所公佈的數據是基於3個月的封鎖令和解除封鎖後10個月的恢復服務期。   這項研究由「停止結核病夥伴」與倫敦帝國學院、艾弗尼爾健康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進行。它是從新冠肺炎病例數量最多的國家,其對結核病服務的影響的快速評估模型得出的數據。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5.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武肺病毒陽性媽媽接觸嬰兒好嗎?
2020.05.09
武肺病毒陽性媽媽接觸嬰兒好嗎?
武漢肺炎病毒篩檢陽性的媽媽可以接觸嬰兒嗎?儘管有專家和多個公共衛生組織建議母親和嬰兒可以在一起,但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還是建議應考慮暫時分離,直到母親不再具有傳染性為止,醫療團隊也應與母親討論暫時與嬰兒分開的風險和效益。   專家認為沒有證據支持嬰兒與母親分離 紐約醫學博士A. Stuebe指出,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早期將懷疑或確診武漢肺炎的嬰兒和母親分離會有較好的結果。雖然將母嬰分開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但對母嬰都有潛在的負面影響,包括中斷母乳喂養和母嬰接觸。例如,與母親缺乏肌膚接觸的嬰兒會有較高的心跳和呼吸頻率以及較低的葡萄糖;分離還可能帶給母親壓力,會使母親更難抵抗病毒感染。另外,分離也會干擾母乳餵養,可能提高嬰兒罹患嚴重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包括武漢肺炎。   《母乳餵養醫學》期刊總編輯A. Eidelman醫學博士認為,除非母親的健康狀況無法照顧嬰兒,沒有必要嬰兒與武肺病毒陽性媽媽隔離。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 母嬰暫時分離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提出〈SARS-CoV-2流行期孕產婦處理暫行指引〉,對於尚未痊癒或未確定無感染的產婦,考量母嬰接觸和母乳取得、運送、餵養的過程,較可能造成感染,產後暫時不宜母嬰同室、餵母奶。至於何時可再接觸,須由醫療團隊就患者情況討論後再決定。   別執著於意識形態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儘管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嬰兒與母親分離,但也沒有證據支持母嬰不分離會有較好的結果。如果感染武漢病毒的媽媽接觸嬰兒,不但可能感染嬰兒,也可能因此傳染給其他家人,而媽媽生病了,就應該讓她好好休養,暫時與嬰兒分開是合情合理的。在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病毒不會進入母乳之前,配方奶也是一種選擇,別讓已經生病的媽媽壓力這麼大,陷嬰兒於風險中。待媽媽病況好轉再餵母乳,對母嬰應該都是較好的選擇。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20.04.0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讓媽媽長壽的秘訣:多陪陪她!
2020.05.08
讓媽媽長壽的秘訣:多陪陪她!
我們永遠需要人們瞭解我們、重視我們,並帶給我們快樂。有伴是很重要的。老年人對這些人際關係非常重視。   研究發現,孤獨感是老年人的死亡推手。研究人員追蹤了平均年齡為71歲的1,600人,他們在控制了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狀況影響因子後,發現參與者中的孤獨者死亡率較高。在這項研究的六年內,約有23%的孤獨者去世,而擁有足夠陪伴的參與者中只有14%去世。   Bliesznar補充,老年人比年輕人更能容忍朋友的不完美和特質,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友情中累積的相處與磨合經驗越多,並且也讓人能夠分辨哪些值得為之奮鬥而哪些不是。   鼓勵人們與老年人建立關係非常重要,而不僅僅是邀請自己的親友進到家裡作客。   我們需要做的是,只要有可能,就與我們的祖母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這不僅對他們有幫助,對我們也有好處,而且這種共生關係是不可否認的。   老年人得到了他們所需的交談和陪伴,我們得到了他們的故事、擁抱、著名的食譜以及無條件的愛。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5.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